登陆注册
24660400000003

第3章 生之多艰(2)

不当班主任,汪老师照样拿出工资助学。这样日子一长,当地不少学生家长也都知道四中有个“爱做好事”的汪老师了。对于上门求助的,汪老师都一口应承下来。遇到难缠的主儿,他也没有退缩。有一年,张榜镇上的熟人汪利来请汪老师“出马”,到他家里劝劝跟他较上劲儿的老婆。事情的起因是:他儿子在张榜中学读书,他老婆却要儿子中途辍学。问明了情况,汪老师便爽快地去了。那家女主人果然厉害,一开口就撂出狠话对汪老师说:“你这个人烦不烦啊?我家穷得叮当响,让孩子读书哪来的钱,你给啊?”汪老师愣了一下,说:“实在没钱,那就我来出吧,总得让孩子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汪老师竟就真的拿钱了,从初二到初三年级,他陆陆续续给了那孩子2000多元。这孩子初中毕业后,又上了中专。

一个又一个的孩子在汪老师的资助下延续了学业,读完了高中,有的甚至是在汪老的资助下才读完大学,因此改变了命运。然而,等到自己的大儿子汪品超考上大学的时候,汪金权却拿不出学费。家里人都知道他拿钱资助学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早就担心品超上大学没有学费。2009年上半年,二弟汪胜权在张榜镇打工时碰到汪金权,还特意问他:“大哥,品超快要上大学了,你存折上有多少钱?”汪老师哪敢实话实说,就打了马虎眼,说:“哦,有钱有钱。”二弟打量着哥哥的气色,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有意揭揭哥哥的“短”,便说:“你把存折给我看看。”汪金权说:“放心吧,真的有钱。”二弟说:“你要真有钱,还是让我看看存折。要不,你星期天回家来拿我看看?”汪金权笑着说:“我有钱……”存折上所剩无几,他哪敢拿。汪老师的妹妹汪秋桂对大哥的家底儿更是心知肚明。她说:“其实我们都知道,他存折上根本就没多少钱。”

2009年高考,汪品超考上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独立学院的学费很高,一年光学费就是一万多。不出家人所料,汪金权取出所有的存款,也只有几千元。汪老师想着法子去借钱,跑了两天钱还没着落。正着急时,又是大学校友叶甲友出手解难。三年前,是他把汪老师的儿子接到自己的学校就读,在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现在,又是他多方努力,联系一家爱心企业——湖北劲酒集团,为汪品超赞助了5000元,与此同时,两个叔叔和姑姑也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钱送了过来,汪品超读大一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才算有了着落。

20多年过去了,汪老师的家人依然住在上世纪70年代的土砖房里。墙体断裂,山墙变形,地面潮湿,光线阴暗。除了汪金权在黄冈中学任教那年为家里安上的电灯,竟没有其他电器……

命运多艰,并未消磨汪金权做个好老师的信念。

事实上,正是“做个好老师”的职业梦想,给了汪金权对抗命运不公的精神力量。

为了“做个好老师”,汪金权在学校里废寝忘食,把全部心血用在教学上。时间对他来说是太宝贵了。有时他也知道家里需要他,但他却无法说服自己丢下学生。特别是临近考试,他的世界就不可挽回地远离了故乡,远离了枫树湾的贫病交加。

妻子患病后,小儿子的哺养就落在母亲身上。但是母亲毕竟年迈,还要照料精神失常的儿媳,加之田地活儿又多,因此小儿子常常处在无人照看的状态。小儿子3岁时,一场高烧夺去了智力,从此变成了痴傻儿,如今长到19岁了生活还不能自理。汪金权每次回家,看到儿子这个样子,心如汤煮。他是愧疚啊。他说自己是个没有尽到责任的父亲。

1994年6月,从小爱他疼他的祖母突发心肌梗塞被家人送进了医院。汪金权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几次想请假或是调课赶到医院探望,但此时正是高考的“冲刺”阶段,多少农家父母都巴巴地盼着自家的孩子考出好成绩,一举跳出“龙门”。汪金权一忍再忍,一挨再挨,盼着祖母能够神奇康复。高考前夕,传来了祖母逝世的噩耗。至此汪金权才知阴阳两隔,生死两别,无可挽回。他跑到无人处跪在地上,头抵青山,捂面痛哭。高考结束后,他回家见到的只是祖母的坟墓。汪老师扑在坟前哭泣。未能与祖母见上最后一面,成为他心里永远的痛。

后来,他在一篇题为《爱往下走》的文中,深情回忆了自己的祖母。他写道:“爱往下走,我无法报答祖母的恩情,只有倾心尽力地把下一代培养好,也许只有这样才会减轻一点我心中的隐痛。”

22年来,汪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细心呵护。他从不点名批评学生,时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至于打骂学生的事情,于他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个别学生表现差,他总是单独找机会做思想工作,及时提醒和开导,给学生留下改正的时间与机会。他说:“树没皮无法存活,人如果没有了自尊心,就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尊重学生才能感化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方法,更需要耐心。学生的思想出现波动和反复,汪老师做起思想工作来,往往比学生更有耐心。对于学生的优点,他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大张旗鼓地表扬。“人受到鼓舞会更加踊跃,更加积极地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语文组同事听汪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汪老师班上,从没有一名学生辍学。

祖母逝世后,家里的田地耕作,以及照顾病妻病儿的重担,就落到了七旬老母身上了。

提起母亲,头发花白的汪老师更是禁不住潸然泪下。这么多年,他没有给过母亲多少钱。因为他的工资“爱往下走”,有的充了“欠条”,有的资助了没有饭吃的学生。如果不是校长“看他一份”,让财务室少扣点,他甚至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他只好多帮母亲做点农活。每次回家,田地里的活儿,他都拼命去做。2010年4月下旬的一个周日,笔者去四中调研,在校门外碰到从枫树湾做活回来的汪老师。他当时绾着裤脚从拖拉机上跳下来。我见他小腿上有道血痕,还有来不及洗净的泥巴,便问缘故。他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他当天回家给准备插秧的水田“搭田岸”。当地农民“搭田岸”用的是五齿钉钯。汪老师在“搭田岸”时用力不当,一下子碰到小腿上,便留下了这道血印。

鄂东乡人不善表露感情。汪金权说:“每每想起母亲的恩德,我真想长跪在母亲的面前。”但他没有。倘若儿子这样一跪,做母亲的肯定受不了。母亲年近七旬,风烛残年。“只怕我这辈子永远没有办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汪老师话说到此,早已泪流满面。

汪老师的乡下母亲(王万军摄)

汪老师觉得对不住的,还有自己的弟妹。他在学校上课,除了假期不能回家,碰到农忙时,出嫁多年的妹妹汪秋桂,便三天两头回娘家,和三嫂一起帮母亲干农活。人家出嫁之后回娘家要享受娘家的疼爱,汪秋桂回娘家就是帮着抢做农活。除了农活,弟妹们还要照顾时常发病的康娇生,带康娇生去城里医院看病。这么多年来,家中里里外外如果没有弟弟、弟媳和妹妹帮着打点,只怕汪金权在学校想安心教书也不可能了。

2005年底,汪老师从学校低矮的平房搬到了校内教师宿舍楼靠山那个单元的顶层——501号房。虽然楼层不好,但比起阴暗的平房要好多了。遗憾的是,这房子并不属于汪老师。哪天他退休了,不在学校教书了,就得退出来。从搬进去到现在,这房子还保持着最初的状态——毛糙房。

《湖北日报》记者曾祥惠,看了汪老师的毛糙房后算了一笔帐:“满打满算,室内物品的价值可能超不出一千元……”

与曾祥惠老师一同进山的《湖北日报》记者张孺海,是汪金权的大学校友。他是在郝子堡枫树湾的汪家老屋见到汪金权的。他看到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同行记者事后告诉张孺海:“你和汪老师站在一起,我们根本看不出你们属于同一个年代。”张孺海明白,是岁月的沧桑让汪老师早生华发,生之多艰催人老啊。

汪金权听说张孺海是华师校友和系友,一把抓住对方的手,就像他乡遇到久别的亲人,嗓子发哑,泪水在眼里打转。从这眼神里,张孺海的心被震撼了。

汪金权是个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人,性格坚强,但他并非铁打。在他内心深处,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学生鲁红艳有次送作业本到老师办公室,看到汪老师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握着笔静静地发呆。“看到老师瘦削的背影和白发在灯光中映在墙上,我有一种要哭的感觉。”鲁红艳说到汪老师,心里有些难过。

学生曾令信这样描绘自己的老师:“22年有什么?破布鞋,掉色西装。22年有什么?米饭馒头酸菜汤。22年有什么?每每工作到深夜。不,其实你很‘富有’,天下桃李尽芬芳。”

汪金权的乡下老家(王万军摄)

2010年5月14日下午2时,一场瓢泼大雨不期而遇,荷槎山上的泥沙倾泄而下,直扑半山腰上的汪金权的乡下土屋。顷刻间,几间房屋全部进水,后门被泥沙堵住,水漫两尺多高。危急时刻,住在屋内的七旬老母和弱智儿子在三弟的把扶下逃至屋外。而在此时,汪金权正在三十里外的四中课堂上,正给他的高二学生上课。

22年来,汪家唯一的全家福(朱熙勇摄)

9天之后的5月23日,星期天。一大早,汪金权拎着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和一箱酸乳饮料回到家中。前一日,他“走进了央视”,成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但在乡亲们眼里,他还是往日那个回家干活的汪老师。

郝子堡村二组枫树湾荷槎山下的几间土屋,还是汪金权上大学时的模样,只是年复一年的风吹雨打变得更加破旧。在黄冈中学工作那年为家里安装的电灯,电线已经老化;结婚时给家里添置的几个衣柜,颜色已经脱落。自从调到四中以后,他几乎没有为家里添置什么像样的家具了。

69岁的母亲陈细花、48岁的妻子康娇生,和弟弟汪胜明、妹妹汪秋桂及几个幼小的孩子迎出屋外。

汪金权回到乡下老家,与家人一起吃饭(朱熙勇摄)

19岁的小儿子汪品洋穿着一双带泥的凉鞋,卷着裤腿,在村口玩耍。看到父亲回家,他便一路小跑跟在父亲身后。这个出生不久就因高烧智力受损的孩子,见了父亲也不知道打招呼,进屋后独自坐在堂屋靠边的一条凳子上,东瞧瞧,西望望,表情有些木讷,静静地看着头发花白的父亲和衣着打扮与父亲截然不同的人们。

堂屋地面坑坑洼洼,有些潮湿。几只老式木箱油漆斑驳,老式木桌摆放在堂屋的角落。几名两三岁的孩子仰着小脸,好奇地眨巴着眼睛,默默望着陌生的客人。几只老母鸡“咯哒”、“咯哒”地叫着,悠闲地踱着步子。

妻子康姣生面容有些浮肿。见了汪金权,原本木讷的脸上出现了笑容。她给丈夫倒了一碗开水,然后在条凳上默默地坐下,不再说话。如果单单从外表看,康娇生除了少言寡语,与其他山里的农村妇女并无多大区别,但她却是一个病人。折腾多年的疯病虽经多方医治,至今没有完全治愈。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杏兰(右一)、朱熙勇(中)、谈海亮(左一)在四中采访现场(四中提供)

听说汪金权没有吃早饭,母亲和妹妹就去厨房忙碌起来,灶堂里的烟顿时弥漫着农家土屋。

因为记者的到来,这顿早饭,母亲和妹妹做了准备:一碗洋葱、一碗青辣椒、一碗咸菜、一大碗炒剩饭。这算是很好的了。

汪老师与家人用完早饭,妹妹汪秋桂拿出自己刚买的夹克,为哥哥换下那件不合身的旧西装。汪金权忽然想起什么,从身上掏出一个红包。汪老师说:“这是5000块钱,是县里领导捐的。”这是很多年以来,汪金权拿回家的最大的一笔钱。亲人们都很惊讶。显然,5000元对于她们,实在是个不可想象的数目。妹妹接过红包装进康娇生的口袋,又拍了拍,说:“放好,不要丢了。”康姣生并未表现出太大的意外。她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随同前往枫树湾的《楚天都市报》记者陈杏兰和谈海亮,面对此情此景,心里不是滋味。他们默默转身,怕被汪家人看到记者流泪……

黄冈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文说:“我随市领导去看望汪老师,在他的宿舍里目睹了他的清贫生活,感慨万分。在我们的农村教师队伍中,还有很多像汪老师一样的好老师,他们无私奉献,默默坚守。是他们奠定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石。”

同类推荐
  • 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

    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

    李鸿章与多灾多难的清末同在。他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崛起,致力洋务运动而知名,签订屈辱条约而为千夫所指,主持甲午战争而一败涂地。功焉?过焉?全有待后人评说!从经管的角度观察李鸿章波澜壮阔又坎坷曲折的一生,研究他不平凡的创业历程,剖析他高智慧的管理艺术,给读者以镜鉴,换读者以喟叹!
  • 童话大王安徒生

    童话大王安徒生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 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

    本书全面讲述了“东方希特勒”东条英机在日本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教育下,从一个顽皮少年逐步成为一个疯狂的军国主义巨头的经历。他对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是个十恶不赦、死有余辜的历史罪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自强自立才能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本书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历数百年敦煌学研究的筚路蓝缕,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 晚清枭雄袁世凯

    晚清枭雄袁世凯

    不得不说,讲述袁世凯的故事,是一件令人颇为伤神的事情!这种伤神,当然因为袁世凯这个人是难以盖棺定论的。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袁世凯,依旧有着各种各样的评论。按照这种趋势,估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情况都不会有所改观!不过,阅读袁世凯的一生,有一点评论倒是可以确定下来的:袁世凯绝对是那种有着多面性格和复杂心灵的历史巨人。先来看看袁世凯复杂、多面的性格吧!毫无疑问,对于袁世凯,是很难用现在某些教科书式的善恶标准评论的。袁世凯身上的确有恶,比如他贪财好色、凶残跋扈、独断专横……然而,袁世凯身上也有善,例如他勇于改革、励精……
热门推荐
  • 奋斗的飞跃(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奋斗的飞跃(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21世纪的青少年面临着生存能力、毒品、艾滋病、创新潜能、环保意识、意志力培养、独立自主、文学修养、良好习惯、心理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我管理、安全保护等考验!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时,此套书为你明确前进的方向;当你陷于痛苦煎熬时,此套书为你补足勇气去战胜一切困难;当你迷失自我时,此套书将为你制定振作精神的计划。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敢去爱,有足够的坚强去宽容,有足够的度量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有足够的睿智去理解充溢于我们身边的爱,那么我们便可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此套书是一套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的励志精品集。每次读起,字里行间对我们的灵魂是一种很好的滋养。
  • 无限之我在万界拉刀光

    无限之我在万界拉刀光

    “待到哈雷回归之日,我将带上我的专属——阐释者,于诸天万界拉起绚烂刀光。”月光下,9岁的凌洛对着夜空许下愿望。数年后,在一部神秘手机的帮助下,他穿越到刀剑世界,成为一名英勇的刀光哥。完成手机发布的任务,获得水晶奖励。“叮,十连保底,获得圣痕·汉娜套……”凌洛看着面前的手机,顿时有些欲哭无泪。……(本书综漫无限流,目前世界:刀剑神域SAO篇。暂定世界:刀剑神域(SAO-UW篇),崩坏3,漆黑的子弹,斩瞳,魔禁(旧约+新约),一拳超人,死神,游戏人生zero。)
  • 诸天之我成了一枚烛龙蛋

    诸天之我成了一枚烛龙蛋

    身为一位主神拥有者,白墨以为自己会带领从老家地球淘来的‘轮回者’(打工仔)们探索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位面世界,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是年轻了...因为太过莽撞,导致被某位大佬顺着因果线找来,打残了主神,自己也消耗光了几乎所有底牌之后被迫转生成为一枚烛龙蛋。在诸天万世流浪,用“合法”手段获取资源提升修为。他能否猥琐发育,成长到至高之后回去报仇呢?PS:诸天流,第一个世界是原创妖宠世界,修士通过契约妖宠获得战斗伙伴与神通。主角白墨在这个世界获得天道认可成为位面之子的老爷爷(外挂),带领位面之子一路成长,同时获取资源与功德进化自身血脉与资质。第二个世界预告:一个修士占领无数大小洞天福地、炼制道兵争夺修炼资源的道兵世界。白墨能否占领洞天福地炼兵发展,攻占其他势力洞天掠夺资源供自己进化血脉?
  • 还珠格格

    还珠格格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学园七少

    学园七少

    七位少年冲相遇的尴尬与陌生,到相知时的矛盾与包容,再到相熟的温暖和简单。磕磕绊绊的一起走完高中三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品网络穿越者

    极品网络穿越者

    通过手机,他可以看见你的生活.通过WIFI,他可以进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通过电脑,他可以参与任何他想要参与的事件.通过铁塔,他可漫游全世界,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他就在那里,一台电脑,一杯咖啡,一个想法,一片天地!
  • 沧溟彼岸

    沧溟彼岸

    上古的大战,光明趁机崛起,统治大陆,并将黑暗驱逐到了那遥远的秘境。如此,数十万年,直到黑暗之子现世,流传已久的传说即将证实,天地间暗潮涌动,仿佛又是回到了那个混乱的时代……???????边城少年,身怀复兴黑暗的使命,手中沧溟圣灵剑,胯下烈焰黑焱虎;自小小边城而起,荡九州,踏五域,撼光明,摘日月!?????彼岸花开,沧溟降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记游

    记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