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80500000019

第19章 考后(3)

最后说,规定三。这里规定的查分范畴,除了“漏登”那项以外,就是个简单的三位数加法。甭说是通过计算机,就是小学生也不会弄错。这查分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而如果深查必须有真凭实据,一个考生上哪去找真凭实据去。难怪女儿说,那个女孩是幸运的了。

待我慢慢冷静下来之后,换位思考一下,也觉得考试部门有一定的难处。女儿高考这年,我省共有考生近70多万,如果根据她们班对考分持怀疑态度的比例来推算,就得有15万之多考生想查分。假如没有这三条规定,下一步工作也就无法进行了。可又一想,要想既让考生对自己的分数心服口服,又保持一个良好的招生秩序,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要把高考的试卷“完璧归赵”就可迎刃而解,何必把它打入死牢一去不返呢?

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和法制意识的增强,公平公正已不再是公民的一种奢望。但要想保证这一点,首要的前提就是公开。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单位的帐目公开了,一些刑事案件也公开了。那么,平时学生的试卷,也可以公开,并允许学生挑出刺来,讨回该得而没得到的分数。为什么最关键的考试,决定孩子命运的考试,高考的试卷却不能公开呢?没有试卷的公开,高考就永远谈不上公平公正,就永远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甚至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那句老话:“好事不背人,背人必有鬼”!

地理位置

据传,有一所不怎么景气的大学,办学的实力和水平丝毫没变,就是因为迁到了一座美丽而又富饶的都市,从此,就变得生源滚滚前程似锦了。

这个传说是真是假,我没做过考证,不敢贸然断言。只知道地理位置的优劣,确实已经成了当今多数考生和家长,读哪所大学的首选。

在为女儿填报志愿之前,我竭尽全力调动社会关系,搜集了整整六个年头六大本子,由省里招生办编制的《招生指南》。那里面清楚地记载了国内一千多所院校,在两千多个日夜里走过的风雨历程。透过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字,我惊讶地发现,繁华的都市发达的地区,录取分数段一年比一年高,简直是“一路飚升”。反之,录取分数段却一年比一年低,几乎呈“直线下降”趋势。有些同一个档次的学校,前者和后者之间,往往要相差几十分。众所周知,一个学校录取分数段的高与低,完全是由报考者的多与寡所决定的。仅从这一点,就足以证明现代人的价值取向了。

“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按理说,此举本无可厚非。可让我百思不解的是,大学,无非就是个学习深造的场所,地域的好坏缘何变得如此重要了?

在一次谢师宴上,一位老同事的话为我解开了谜底。

这位老同事的儿子,整整重读了三年,原因就是非北京市的大学不读。第一年报的是一所名校,差了15分没被录取;第二年报的是没有多大名的学校,又不幸落榜;第三年他锲而不舍,总算感动了上苍,收到了一所普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在这三年间,那孩子高考的成绩,在别的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任意挑选一所大学,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去。

那天,他眉开眼笑神采飞扬,言称儿子这三年工夫没有白搭,终于圆了一家人的梦。

有人不理解。说,这三年时间浪费得值不值得姑且不论,就是凭着他今年的成绩,也可以在别的地方选择一所重点大学,你干吗一定要让他到北京上一所普通的学校呢?

他不以为然地说,你的目光就短浅了。北京是什么?那叫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呀!这三年时间现在看是有点浪费了,上这所大学暂时看也有点儿亏了,可他要比在别的地方发展省很多力气,不说前程一片光明吧,起码这所有的损失会很快补回来。

一语道破天机,原来他是把学习深造的地方,当作了安身立业之所。

这是不是现在很多家长和考生的共同心理呢?

坦白地说,我真没有那么远的目光。在给女儿报志愿之时,我第一看的是,哪所学校有她喜欢的专业;第二看的是,这所学校的硬件软件如何;第三看的才是地域。就是因为我把“地理位置“这一点,委屈地排在了最后,最终才导致了女儿第一志愿落选。

落榜后,我怀着十分沮丧的心情,给那所驻扎在某海滨城市的大学招生办主任打了一个电话。

这位主任在报完志愿以后,我跟他电话联络过不下十几次,为了给他留下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我还千里迢迢地把自己的书和女儿的书都给他寄过。至少也算没见过面的“熟人”了。

我说,按照你们历年来录取的分数段,我女儿的成绩应该是没问题的呀,为什么就没录取呢?

他说,沿海地区“热”呀,今年录取的95%以上都是重本段淘汰下来的。

我说,我女儿报的那个专业不是一直都比较冷的吗,今年怎么也莫名其妙地热了起来?

他说,现在热门学校根本就不存在冷专业了。实话说,你女儿没被录取,我也感到很意外,按照每年的行情,是没问题的。

我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他说,人们都一窝蜂似地往发达和沿海的城市挤,无非就是图个好前程呗!

听到这里,我的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就曾给大学下过这样的定义。他说“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意思就是说,大学和高楼大厦没关系,而是要有大学问者。

谁料到,几十年过去,人们不仅仅投奔的是高楼大厦,而且是繁荣昌盛之地了。

我担心,如此下去,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大学将会越来越膨胀。反之,将会越来越萎缩。随之带来的后患是,发达地区,会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会越来越落后。

不知我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

但愿是杞人忧天!

称谓

绝非有意和谁过不去。在给女儿填报志愿时,根据她喜欢的专业,我废寝忘食精心挑选出来的几所学校,竟鬼使神差地都是“学院”。

马上就要涂卡了,我还是有些举棋难定,下不了最后的决心。便想用电话征求一下,一位非常要好的“过来人”的意见。他沉吟、支吾了半晌说,你为什么一所“大学”也不报,偏要选择“学院”呢?

我说,并不是我故意这么做的,完全是巧合啊!这几所学院一是有我女儿喜欢读的专业,二是历年来的平均录取分数段又和她估计的分数最接近。难道“大学”和“学院”还有什么区别吗?

他说,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也说不清楚。不过,好象凡是叫“大学”的,都应该比叫“学院”的,规模要大一些。更主要的是,“大学”,听起来也响亮、也舒服、也叫人羡慕呀。

我说,规模大,并不一定办学水平就高,师资力量就强。至于响亮不响亮,舒服不舒服,让人羡慕不让人羡慕,那都是虚荣心作祟。既然如此,我就这么决定了。

他说,要我看,你还是慎重一点儿为好,“称谓”有时候不但不能小觑,往往还重要得很呢!就拿毕业以后就业来说吧,“大学”的文凭,就常常比“学院”的文凭,好找接收单位。

我说,还有这种事?

他说,那当然了。紧接着,又张三姑娘李四儿子地举了好几个例子。

放下电话,我尽管没有改变原来的主意,他的话却让我联想起了很多。

世间万物,之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称谓,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异类与同类、个体与整体,明确地区别开来。如:一群家畜在一起,就必须有牛啦马啦羊啦之类的称谓。而几头牛或几匹马或几只羊在一起,就必须各自有各自的称谓。否则,就会混为一团。那时侯的称谓毫无杂质,是纯粹的“代号”,或者说“符号”。后来,不知为什么,人们竟给它强加了一些形形色色深深浅浅的内涵。就拿中国近半个世纪来说吧,随着政策和策略的变化,称谓也随之千变万化起来。文化大革命时,以阶级斗争为纲,代表无产阶级颜色的“红”字,便陡地吃起了香。人叫“红”、村叫“红”、社叫“红”、街道叫“红”的举目皆是,几乎是全国山河一片“红“了;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成了硬道理,谁也不想自己的事业没发展,行行业业的名字也就越起越大。顶多三五个柜台的杂货铺,能挂“东方大商场”、“北国大超市”的招牌;只有六七张桌子的小吃部,敢叫“中国大饭店”、“亚洲美食城”;不到十个人的小私企,可以注册“宇宙什么什么”、“环球什么什么”公司。这样的名字,不仅违背了称谓的初衷,也有“拉大旗做虎皮”之嫌。说得难听一点,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欺骗性。

原以为如此的“俗事”,惟有社会下层的“俗人”所为。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号称传播先进理念、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也跟着随帮唱影起来。几所烂校合并而成冠以“大学”的招牌的有之;从甲地乔迁乙地摇身一变成为“大学”的有之;原地没动丝毫未改而煞费苦心变做“大学”的也有之。倘若说,这些学院真的因为改了名字而变得比原来听着“响亮”了、“舒服”了,“令人羡慕了”,也未尝不可,连一只宠物还想有一个招人喜欢的称呼呢?实际,个别学校却恰恰相反。其中,有一所在国内国外都响亮得如雷贯耳的传媒学院,在一夜之间就被某某大学所取缔了,弄得舆论界一片哗然。有人断定,如果想让这所“大学”再重新恢复到“学院”时的名气和人气,至少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三年以上。

你瞧,这不是事倍功半、弄巧成拙、费力不讨好吗?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东北的一句土话,叫做: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意思就是说,一件东西有没有内涵,绝对不在外包装如何如何。我查阅了近年来世界公认的著名大学的名单,在那里竟有很多大学的名字都叫“学院。如:麻省理工学院、伦敦帝国学院、伦敦王国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等等等。倘若这些学院也顺应中国的潮流改成大学,恐怕比国内任何一所学院都有资格。然而,人家依旧巍然未动,也没见得就比别的大学渺小了多少。这些学院,恐怕任何一个人考进去,都够骄傲一辈子、炫耀一辈子的了。

坦白地讲,我在给女儿择校之前,已经把这几所学院和同类大学做了反复的比较。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不仅丝毫不差,有的甚至还要略胜一筹。

故此,我想奉劝那些即将给孩子报志愿的家长和准备用人的单位,不要被名字所惑。

“大”和“好”,完全是两个概念。

专科

“能考上本科就上本科,能考上专科就上专科”,这是高考的前几天,我亲口对女儿许下的诺言。其一,是想宽慰一下她的心,不让她带着沉重的精神压力走进考场;其二,当时我也确实是这么想的,觉得专科和本科毕业后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工薪起点稍稍低一点儿罢了,而对前途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就拿我所在的这个机关来说吧,专科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不仅可以坐在一个办公室里,从事同样的职业,而且有不少已经成了本科毕业生的顶头上司。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一个局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局长,报名者大多数都是本科毕业生。其中,也不乏“清华”、“北大”之类名校的学子,可谓人才济济。结果,历经面试、笔试,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脱颖而出的竟是个专科生,而且那张专科文凭,还是参加工作以后通过自学考来的。

“你这都是老黄历了!”

给女儿报完志愿后,我到游泳馆游泳,两个处得不错的游友不约而同地对我说。

这两个游友,一个是老刘,在一家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一个是老马,是一所大学的副教授。

老刘说,关于这件事儿我最有发言权了。如今的文凭等级非常森严,已经像奖章一样,分为金、铜、银、铁了。名牌院校毕业的是金质,一般重点大学毕业的是银质,普通本科毕业的是铜质,而专科毕业的充其量能算是铁块子做的。

我说,你这种分法有什么根据吗?

他说,当然有了。就是根据各类不同的文凭,所遭到的不同待遇下的结论。名牌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甚至提前一年预定;一般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也比较抢手;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就差不少,至于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几乎就找不到接收单位。有个学美术的女孩子,画一手好画,实际水平决不次于本科毕业生,就是因为专科文凭,都毕业三年了,至今还在家里待业,年年招聘会都来,年年也无人问津。

我禁不住为这个可怜的女孩子长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如果她知道专科文凭遭到这样的冷遇,当初肯定会继续念下去的。现在不是有专升本、本升研一说吗?

这时,老马立刻接过了话茬。专升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你在读专科的时候,要分出很大的一部分精力,去复习高中的课程。因为专升本的试卷,大部分还是高考的那些东西。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往往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一帆风顺地考上了还好,如果考不上,就会落得个“鸡飞蛋打”的下场,连专业知识也没学好。

即使真的升了本,那文凭在一些用人单位的眼里也要大打折扣的,说得形象一点,铁块子还是铁块子,也只不过是镀上了一层金而已。老刘接着说。

我说,按照你的这种说法,就是他们念了硕士、读了博士,这辈子也别想翻身了呗!

他说,差不多吧!有一些用人单位是在这方面是要查“三代”的,专门看你的原始文凭。

我说,这不有点像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那个时代,只要你的爷爷是地主,你就得世世代代“地主”下去;只要你被扣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即使摘掉了也是“摘帽右派”,吗?

老马说,性质不一样,实际差不多。去年,有个博士毕业生,到我们学校应聘教师,什么试都通过了,就是因为最早的毕业证是一家师专的,便没被录用。

我们遇到的这种情况多了。老刘说,去年有个硕士毕业生,到我们交流中心报名。那小伙子可谓才貌双全,学的专业也很热门,可好几个单位宁可要本科毕业生也不要他。一开始,我们都很纳闷。仔细一查档案,才发现他的原始学历是专科。有个招聘单位的领导,和我打了好几年交道,关系也很不错。我就直言不讳地对他说,这小伙子这么优秀,你干嘛不要呢?他说,我倒是想要,就怕老总不答应,员工也要说三道四的。那年我们部的老吴就招回个专升本、本又升了研的毕业生,不但立刻把那孩子辞退了,还落了一身的“不是”,有人认为他收礼受贿了。

我说,这也太不公平了,到底差在哪里呀?

是啊,老刘说,当时,我也是这样问用人单位那个熟人的。他说,我们老总认为,这种人肯定不会出色,高考时连本科都没考上,未来怎么能够担当大任,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呢?

听了老刘、老马唱双簧似的对话,我不但为当今社会这种只看文凭不看水平的不良风气颇感气愤,也暗暗为女儿捏了一把汗。多亏她的成绩稳稳地跨进了本科段,假如不幸跌入专科那一档,按照我原来的想法,就非让她读专科不可。那样,我不就等于亲自给她定了一个“地主”成分、戴了一顶“右派”帽子了吗?

专业

在为女儿填报志愿时,我是严格按照她喜欢的两个专业选择学校的。没有她喜欢的专业,哪怕这所学校名气再大,再有录取的可能,我都不屑一顾。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报志愿前亲友间询问的,都是给孩子报什么学校了;录取后,打听的也都是接到什么学校的通知书了,几乎没有人过问读的是什么专业,孩子到底喜欢不喜欢。很多家长,也把让孩子上什么学校作为第一选择。实际,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同类推荐
  • 美沙酮门诊:戒毒工作实录

    美沙酮门诊:戒毒工作实录

    本书是一部有温度的戒毒工作手记。在美沙酮门诊工作六年多的作者,记录了自己在戒毒一线的所见所闻,她用大量真实的案例来展示海洛因吸食人群的生活状况,他们在参加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后的改变,以及戒毒工作人员酸甜苦辣的工作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以富于温情和人文关怀的真情实感提醒人们远离毒品,激励海洛因脱毒者树立信心走出深渊,呼吁毒品吸食者的家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回归。
  • 拆楼记

    拆楼记

    “我”姐姐家所在的张庄,即将成为市高新区的组成部分,姐姐和同村人想趁着土地被征之前抢先盖楼,以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偿。为帮助姐姐脱贫致富,“我”身不由己地成了这一重大举措的参与者和背后军师。楼盖好之后,结成统一战线的十几家人家先后遭到上级部门的各种瓦解,一场巨大的较量拉锯战一样展开。在种种现实利诱或威胁面前,统一战线逐渐分崩离析,何去何从?怎么选择都令人心有不甘,结局出人意料,令人难以释怀。作品既有纪实作品的现场感,亦有小说的精巧架构与卓越的叙事技巧,更兼学者般的缜密与思辨力。它在重在刻写人与人之间细腻微妙的情感变迁,人心的向背与暗角,人性的脉络与真相,令人无力逼视。
  • 相对无语是清欢

    相对无语是清欢

    “作为作家和教育名家的彭辉以书为伴,孜孜不倦,浇灌了他的心灵之花;丰富阅历,行走山水,孕育了他的文人情怀;重情重义,坦荡处事,成就了他的诗意栖居。漫漫人生路上,他幸福地行走着,行走于浩瀚书卷,行走于湖畔山巅;行走于学生目光的河流中,那目光中流淌着信任和期盼;行走于今生无悔的爱情中,那内心里有两不相厌的敬亭山;行走于自我心灵的麦田,那心灵从不会干涸与狭隘。”本书以清新流畅的文笔记述了两位老人相对静坐的生活小事,面对这一平凡的人与事,我们难免会被那种最细腻的感觉所打动,其间也蕴涵着人生大智慧,可谓是平淡而隽永,让人反复地去品味,具有感人的力量。
  • 一鱼三吃:李国文杂文自选集

    一鱼三吃:李国文杂文自选集

    本书收录了杂文家李国文50余篇杂文精品,每一篇杂文均以一种独特的视野,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打开我们的惶惑之门。内容包括:《阳桥鱼》、《海大鱼》、《钓鳏鱼》、《三石之弓》、《羿操弓》、《惊弓之鸟》、《你疼你的儿子,但你的儿子不一定疼你》等。
  • 我的红黑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红黑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收录季羡林回忆“文化大革命”的文章,这些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如同天方夜谭、惊心动魄的经历,恰是作者经历了深刻的反思、观察、困惑和期待之后留存下的刻骨铭心记忆。
热门推荐
  • 90后的眼泪

    90后的眼泪

    我想被对得起怎么就这么难,我宁愿以后恨自己不听你们话终身未嫁,也不愿意嫁给一个不爱的人我想被爱
  • 爱恨纠缠的生生世世

    爱恨纠缠的生生世世

    第一世她是丞相最疼爱的女儿他是江湖里暗血门的第一杀手虽历尽磨难去终究错失彼此第二世他是一朝之主她是敌国公主国仇家恨她放开他的手从此相忘彼此第三世她是江湖郎中的女儿他是富家公子前两世的错失在这一世是不是可以重拾敬请期待
  • 男人若海

    男人若海

    这是一本关于男人奋斗的职场励志长篇小说。主人公若海本是一个“富二代”,在“金融风暴”时,父亲市值上亿的公司一夜之间亏空。若海迎来人生的低潮,但他以一个男人的胆量与担当,勇敢地挑起家庭的重担,他到处找工作,先后当过“水鬼”、售楼部副主管,甚至为了生计去教人游泳……但是,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却遭遇流氓阻挠、遭人陷害和被人妒嫉等又被迫失业。为了能找到资金创业,他掉进借贷人和“小三”设下的陷阱;面对诱惑和知心爱人的温情,他自始至终都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他最终站了起来!
  • 曰玄记

    曰玄记

    一本打开你新世界的奇门,将在此开启!内容为作者自传和作者研究的玄朮!信以观,反为动球!
  • 一片叶子的心声

    一片叶子的心声

    叶子不是人,叶子就是一片长在森林里普普通通的叶子。TA的心声可多,不然写这本书干嘛
  • 羊皮卷

    羊皮卷

    2000多年前,在阿拉伯地区秘密流传着写在10张羊皮上的秘籍,上面记录着经商与致富的秘诀,谁要是得到它,就可以随心所欲拥有想要的财富。相传一位叫海菲的贫苦青年曾在神的指引下得到了这10张羊皮卷,最终成为富可敌国的人。然而,白海菲以后,古老的羊皮卷便从世上神秘失传。
  • 不良未婚夫的游戏

    不良未婚夫的游戏

    【未婚夫的诱惑】“你有病吗?”“对,我有病,可你是药…”冷冷的眼神,坏坏的笑。一次落水她具有了超人的能力,两个女人的结合体,与豪门大少再次相遇。他要用他的方式占有她,征服她,她却用她的方式反抗他,鄙视他,恶魔未婚夫层出不穷的诱惑手段,倔强未婚妻猝不及防的反击“替我报复,让他也知道深爱被抛弃的滋味……”那个阴魂不散的声音一直纠缠着她,她是叶若汐,还是韩墨晚?请不要再主宰汐的人生!
  • 星河赠送我的糖

    星河赠送我的糖

    “小心!”男人一把被推开。“啊!”刹~一辆车冲过来,堪堪停住“伽瑶!”男人冲上来拉住女人,面色微怒一边检查一边吼道:“你疯了!冲上来干嘛?你要是有什么事,你让我怎么办?”“我...”女人还未来得及说出话,便被男人抱入怀中,男人微微颤抖的手暴露的他此时的心情,“对不起,不该吼你,不许再有下次了,知道吗?”
  • 虚妄蜉蝣

    虚妄蜉蝣

    直至我们满面风霜才肯回头想自己走过什么罪孽聚集的道路。贺庭锡负了她一辈子,也磨蚀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旖旎之日,如同秋日的红枫凋谢在寒风中。我该如何走好没有你的后半生?只好也来到无尽黑暗的死亡之中,重新寻找与你相逢的地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