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80500000020

第20章 考后(4)

专业与学校孰重孰轻?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觉得,如果说,前者是能相依为命携手到老的伴侣;那么,后者就是一件美丽或不美丽的外衣。

近几年市场上有一本很火的书,名字叫《细节决定成败》,实际,决定成败的最主要因素,是你对你所从事的事业是否喜欢和喜欢的程度。因喜欢而成功的典范几乎比比皆是,现在我想举一个反面的例子。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班组里来了一个接受工人阶级改造的锅炉工程师。他的罪名是,不热爱本职工作,好高骛远。同吃同住同劳动了几个月,一来二去我就跟他混得关系很不错了。有一天我就问他,人家下来改造的,不是“走资派”,就是“反动派”,要么就是“臭老九”你怎么还弄了这么个不伦不类的罪名呢?

他长叹一声,向我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制造飞机,考大学也考进了这个专业。谁知刚读半年,学校就以“革命需要”为名,把他硬性调到了锅炉制造专业。这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巨大落差,使他从此一蹶不振了。稀里糊涂地毕了业,稀里糊涂地参加了工作,也稀里糊涂地干着工作,还常常说些牢骚话。因为他总是造着锅炉想着飞机,造反派们就给他戴上了一顶很贴切的帽子——“好高骛远”。

最后,他无奈地摇摇头,我这半生所有的痛苦,都是被这不喜欢的专业害的。

坦率地说,现在的孩子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再也没有一所学校以“什么什么”为由,硬性把你从喜欢的专业调到不喜欢的专业了。可是,我们有些家长,或是为了进一所名校,或是盲目地追随“热门”,或是轻易填上“同意调剂”几个字,不顾孩子的感受,让他们去读不喜欢的专业。结果,往往是孩子痛苦不堪,家长也后悔不叠。

我妻子有个同事,一心想让孩子上某某大学,在专业选择上就很草率,后来被化学系录取了。那孩子最喜欢的是数学,对化学一点兴趣都没有。一家人都在欢天喜地地庆贺之时,他却天天以泪洗面,并明确表示,如果不改到数学系自己就拒不入学。好在这所学校还真可以改系,就是各种费用极其昂贵,要六万元人民币。妻子的同事万般无奈,只好把数年的积蓄全部贡献了出来。事后,她深有体会地说,你们给孩子报志愿一定要首先考虑他是否喜欢。从化学到数学,这一个字真是价值千金呀;那两个系只隔几十米,交钱的时候我就想,这段路是用黄金铺出来的。

然而,无论如何,这个孩子还是比较幸运的。允许改系的学校毕竟是少数,有能力花如此天价为孩子改专业的家庭也微乎其微。更多的孩子,要么半途而废不得不踏上重读路;要么毕业后立刻从事了别的行业;要么就像我上面说的那位锅炉工程师一样,痛苦一生,也荒废了一生。

录取

录取的那一刻,是家长和考生最期待、也是最恐惧的时刻。

从《志愿卡》交上去的那天起,我们一家三口人,就不约而同地感觉时间一下子变慢了。天天掐着指头算,日日翘着脚尖盼。一些亲朋好友也不断地打来询问电话,有的甚至还直截了当地说,你们不能在家里傻等着呀?到上面活动活动,必要时搞点感情投资。

说这话的人,大多都不知道现在的录取已由人工变成了电脑,就是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没办法搞感情投资了。

人工录取的时候,确实如此。十几年前,省里的招生录取工作,曾在我居住的这座城市里连续进行了三次。当时,我在公安局上班,就有幸为他们值了三次勤。一到录取这几天,那座宾馆就会被大车小车围得水泄不通。传口谕的、递纸条的、塞红包的络绎不绝。据说,连为录取人员服务的厨房厨师、客房招待,一年都能送走几个大学生。

于是,我纷纷向他们解释道,“你们那都是老黄历了。电脑录取全是靠网络传递信息,接、送双方根本见不着面,这感情投资投给谁呀?”

有个老乡却不以为然。他说,“啥老黄历了?电脑录取也是人脑操作的。听很多人讲,假如送方有人,你的孩子又进段了,录取时他就可以及时的为你改变志愿,从没录取你的学校,调到同类生源不足的学校。而接方有人,你的孩子又被调档了,即使排到最后一名,也能板上钉钉地录取,那百分之二十的余地,就是给他们搞小动作留的。”

这个老乡的话,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说明高考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录取,要想做到绝对的公平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假,也说明历年高考的不正之风,已经使老百姓成了惊弓之鸟。然而,真也好假也好,我既没有门路,也不想这样做。只好耐心等待,听天由命了。

那一天,终于来到了。清晨起来,我们一家人就围坐在了电话机旁。随着时钟一分一秒地向前移动,我们的心也都不由自主地缩成了一团。

紧张,从未有过的紧张;

恐惧,从未有过的恐惧。

自从知道女儿的分数没进入一表之后,我们就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二表第一志愿的这所学校了。是成是败,就在此刻揭晓。让我们怎能不紧张?怎能不恐惧?

在此之前,我曾和这所学校的招生办主任,电话联络过多次,那十几个阿拉伯数字不说倒背如流,也早烂熟在心了。可是,此时它们却一个个变得都有千斤重。在女儿和妻子的一再鼓励下,我总算颤抖着拨完了。

忙音!一鼓作气又重拨了几次,仍是忙音。

其实,是否录取已成定局,即使现在不打电话,迟早也会得到消息的。可是中国人有一种普遍的心理,越是重大的事情,越想在第一时间里知道结果。这电话繁忙,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像个木偶般,机械地拨着拨着。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耳畔总算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尽管那声音仍是那样和蔼可亲,但在我听来绝不亚于晴天霹雳。他絮絮叨叨地解释了足有一分钟,但我一个字都没听清,只牢牢地记住了一句话:录取名单里没有你女儿。

可怕的事终于发生了。

女儿的眼圈顿时红了。

妻子的目光顿时直了。

我不知道是怎么放下的电话,耳畔只反复轰鸣着一个声音:你是世界上最大的失败者,你女儿十二年的寒窗之苦,你研究报考花费的几个月心血,都化作了泡影、化作了泡影!那一刻,我只想躲在一个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痛打自己一顿。然而,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又不能这样做。我一边咬着牙安慰她们,一边说这第一志愿落榜了,咱们不还有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呢吗?

这时,妻子和女儿才突然醒悟过来,似乎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般催促我,那你快给他们打个电话问问呀!

如果说,打第一个电话的时候,我每拨一个号码有千斤重,那么,打这个电话的时候,每个号码就都重如泰山了。据说,历年来第二志愿的录取率都没超过百分之五,女儿能有这么幸运吗?

然而,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戏剧化。电话打过去之后,那边的回答竟是录取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连续追问了好几遍,直到确认不是错觉,才千恩万谢地把电话放下了。

这转瞬之间的一悲一喜,巨大的情感落差,让妻子和女儿哭哭笑笑了好一会儿。接着,便开始给一直关注这件事的亲友们报喜讯。

我像个观众般,木呆呆地看着她们母女俩,大脑却久久地萦绕着一个问题:假如女儿不侥幸被第二志愿的这所学校录取,我们这一天将怎么过?中国的上线考生不知有多少因报志愿失误而不幸落榜,他们这一天将怎么过?

考的越臭越吃香

表弟的儿子小路,是和我女儿同一天参加高考的。偏僻农村教育质量低,加上小路又不怎么刻苦,各科加起来一共才考了二百一十多分。换一句话也就是说,什么批次也没进去,哪所大学也上不了。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已被一所大学正式录取的我女儿的那张《录取通知书》,还在邮路上跋山涉水地行走着,小路的通知书却雪片般地从四面八方飞了过来。最高峰时,一天竟收到了三张。大有“福从天降”、“洛阳纸贵”之势。

表弟在电话里,兴致勃勃地说,真是老天睁眼、菩萨开恩了。没想到他考得那么不好,还轻而易举地圆了我们家几代人的大学梦。因怕“错失良机”,他让我马上给选择一所。然后,将各种款项如数打进账号。紧接着,他又神采飞扬地读起了那些《通知书》和《招生简章》来。

尽管我实在不忍心在他的兴头上泼一盆凉水,但沉思了片刻还是直言不讳地说,你要是听我的话,最好哪所学校也不要去,更不要青红不分皂白不辩地把费用打进他们的帐号。

表弟兴高采烈的声音戛然而止,过了足有一分多钟才问了我一句,为啥?

我说,这些学校,不但哪一所也不能帮助你们家圆了大学梦,弄不好还会掉进一场噩梦里。

他说,你这话是啥意思吗?

我说,你听没听说过,有人针对当前高招存在的种种怪现象,编的一个“四大怪”。

他说,我这些年为了给小路积攒上大学的费用,不是顺着垄沟找豆包,就是跑到工地搬砖头,上哪儿听说什么“四大怪”去?

我说,那“四大怪”里其中有“一怪”就是;考的越臭越吃香。这里所说的“吃香”,就是指一旦你被正规的院校淘汰了,一些不正规甚至没有办学资质的学校就会像苍蝇见血般地盯住你,所以你收到的通知书也就会很多。

还有这事?表弟很不理解。

其实,现实生活中比这更奇怪更荒诞的事情还有。我进一步说道,没参加高考的人接到通知书的也已不罕见了。说着,我给他讲了近期在报纸上看到的两个例子。某地有一小儿,一日老亲少友左邻右舍,正欢聚一堂喜气洋洋地给他过一周岁生日。突然,邮递员捧着一封挂号信闯了进来。收信人竟是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婴儿。人们都以为是远方的什么亲戚发来的贺电,没想到拆开一看,这个连爸爸都不会叫的人,竟被某个专科学校录取了。

表弟禁不住在电话那边哈哈大笑起来。

我说,还有比这更可笑的呢。某地有个目不识丁的长者,已经去世三周年了,就在家里人紧锣密鼓地准备为他过忌日的前夕,也收到了一份录取通知书。

表弟收住了笑。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你是不是写稿子写出毛病来了,在虚构故事啊!

我说,都是报纸白纸黑字报道的,那还能假!这些报纸现在就在我的书柜里。

表弟沉默了半晌。最后,终于又传来了声音,孩子一就考了这个熊样,我还是打算找一所学校让他试一试。

我见表弟送子上大学心切,一下子很难转过弯来。就从他说的一大堆通知书和招生简章里,选择了一所距离他家最近、名字起的最响、承诺也最多的学校,奉劝他一定要亲自去考察一下。如果真像招生简章所言,再入学也不迟。并反复叮嘱他,千万不要盲目地把款汇过去。

表弟想了想,认为我的话很有道理,就哼哈答应着把电话挂了。

七八天后,他又给我打来了个电话。听声音,情绪明显低落了许多。

他说,小哥,多亏听了你的话。否则,我这当就上大了。原来,那所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写着,学校住的是高楼大厦,拥有数名教授、副教授,毕业发放正式大专文凭。实际,高楼大厦也有,只不过是一个什么公司的,他们只租用了几十间地下室;正副教授也有,只不过是别的学校的,一年只能借过来给学生讲几次课;大专文凭也有,只是到现在为止还没被有关部门承认。更让他感到后怕的是,一旦把学费打进那个账户里,就仿佛入了老虎口,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去的那一天,恰巧遇上几个想退学的家长在讨钱,据他们说已经讨了半月有余,软的硬的招数都用尽了,校长就是死活不接见。

说完,表弟神情忧郁地叹了一口气,看来咱祖宗没这个德呀!孩子不争气,这大学梦是实现不了了。

我说,你也别把上大学看得太重。小路如果是那块料,你就让他振作精神复读一年。否则,就投点资让他自己选择个职业吧。

我为女儿摆“谢师宴”那天,表弟也风尘仆仆地赶了来。他一进屋屁股还没坐稳,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我听了你的话,用给小路上大学的钱,为他开了个农用车修理部。这小子现在干得热火朝天的,买卖也挺兴隆。退一万步讲,就是赔个一塌糊涂的,我也认了。如果我不征求你的意见,这些钱说不定早就打了水漂。

我说,这就对了。上大学是好事,但也不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更不是惟一的出路。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爱好,设计他的未来。现在,就是因为家长把孩子能否上大学看得太重要了,所以才产生了这些形形色色的骗子。

他连声说,对!对!

状元炒作

头戴乌纱,身披锦袍,宫廷侍女陪伴左右,古装乐队锣鼓开道,上五子登科坛,祭孔老夫子像,给文曲星上香,过龙门及第牌坊……

各位读者,不要以为我以上描绘的是百年乃至千年前状元登科的一幕,而是某省“文理双星”在21世纪的阳光下享受的荣耀。

近年来,炒作状元已经成了高考过后一道靓丽的风景。判卷工作一结束,随着县级状元、市级状元、省级状元一层层地浮出水面,媒体和商家便同心协力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地开始炒作起来。小状元小炒,大状元大炒。广播电视追踪,报刊杂志报道,谈学习经验,做商品广告……总之,整个假期甚至到新的一茬状元诞生之前,这些幸运而又不幸的高考佼佼者们,就甭想过一天安稳日子。

实际,我在上面叙述的这个场景,尽管荒唐至极可笑至极。然而,仍算不上是“登峰造极”的。有消息说,一所著名大学的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正紧锣密鼓地在为他们制作状元碑。将1987年恢复高考以后的所有省级状元都一一录之。然后,与国子监孔庙的进士碑立在一起。以便让他们真正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在这里,我不想说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产物与现代文明教育的结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如此放在一起“大锅烩”合不合适;也不想说,老祖宗留下的状元文化有多少精华多少糟粕还需考量,如此卷土重来大力宏扬应不应该。据本人耳闻目睹,这般炒作,给社会带来的全是负面影响,给孩子造成的全是心灵创伤。

有一份小报在读者中搞过一次调查,说是举国上下如火如荼炒作状元之时,高考过的孩子家长跟子女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人家。没高考的孩子家长跟子女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跟人家学学。别看就这平平常常的五个字,却让我们的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我女儿有个玩伴,高考落榜后本来已振作起精神,准备重打锣鼓另开张了,只因父母轮番在她的耳畔重复那五个字,她便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最后,险些没上人贩子的贼船。

有个读高中二年级的孩子愤然在博克里疾书:铺天盖地的炒作状元,再加上父母没完没了地让我对状元顶礼膜拜,弄得我烦不胜烦苦不堪言,精神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高考尚未到来,我就彻底输掉了气势,从内心里恐惧高考了。

同类推荐
  • 借你一双慧眼:大师眼里的世界

    借你一双慧眼:大师眼里的世界

    本书收录了近代文学大家的作品和一些国外名作,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生活、情感、信仰和梦想,等等。旨在通过文学大家笔下的世界,来揭示人性的美好和人世的纯善温柔,给我们当下浮躁的社会以精神和心灵的洗涤,借他们的慧眼来发现诗意的生活也不是多么难以抵达的,它们往往就隐匿在平凡的烟火人生里。智慧处世,诗意生活,其实我们一直都栖居在前人为我们耕耘好的沃土中,我们只需要擦亮那双被浮躁和欲望蒙蔽的眼睛,那时,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原是清明的,人生原是美好的,而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如他们一样活色生香,源远流长。
  • 旧时光的味道

    旧时光的味道

    美食与时间一样,弥足珍贵,常留念想。我们吃过的东西,有些已吃不到、见不到,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借着对那些美食的回忆,怀念昔日美好时光。有时候,吃几碟菜,喝一杯酒,看一篇文,怀念几个人、几件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本书是《旧时光的味道》全新姊妹篇,堪称升级版、豪华版,内容更加丰富,感悟更为深刻,文字愈加老练,而又不失活泼,读来时而令人怅惘,时而令人捧腹,口齿生香,久久回味。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本书是清朝长洲(今苏州)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内容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描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文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述了夫妻“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
  • 晚风拂云:王钟人诗意人生选之三

    晚风拂云:王钟人诗意人生选之三

    本书是作者“古诗新作”选集。诗集收录从2013年至2017年习作诗歌482首,诗歌采用古体诗的形式,但不拘于韵律、平仄,完全用现代诗的立意及用词。诗词中用典大都尽量注明出处。“古诗新作”共三册,已出版《游戏人间》和《心路一程》。本诗集名《晚风拂云》,算是古诗选集之三。
  • 解放孩子

    解放孩子

    本书是著名少先队教育家段镇的传记,不仅真实地写出了段镇坎坷而壮丽的人生经历,也刻画了多彩多姿的少先队工作者群像。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泪凝血

    泪凝血

    纵然有山盟海誓,明月清风,耐有谁人作证。我愿化作一只停留在你肩膀的蝴蝶,不求多么华贵,只要你一直陪着我。奈何,心,已破碎,没有心的蝴蝶,怎样飞翔,茫茫沧海,复仇之路,我能遇到谁人,与我共度苍穹。那可以陪我走到最后的少年,我等你。
  • 泪与落

    泪与落

    等待亿万年华,只为此刻王者的绽放。归来后该何去何从?让我们走进秋落的世界,跨越种族的王族之争。
  • tfboys说好一起怎么放手呢

    tfboys说好一起怎么放手呢

    你可以和我在一起吗,她并非不愿意,只是十年前的事情她怕再重演。月光下,一切果然都显得那麽凄凉。呵呵,他自嘲道,她果然不愿意,那我又何必再纠缠。。。
  • 网游之外挂逆天

    网游之外挂逆天

    人家穿越,哥也穿越,人家玩游戏,哥也跟着玩游戏。但为毛人家都是往回穿,是重生,带着经验和技术王者归来;哥这个苦逼却是穿越到了未知年后?你让我一个普通的21世纪宅男穿越到大宇宙时代有毛用?还好,作为一个穿越者,哥虽然没有什么先天优势,但是哥的福利还在;没有经验、没有攻略不要紧,哥有21世纪的外挂啊!什么“攻击加速”、“攻击锁定”、“自动拾取”、“穿人穿怪”、“挂机升级”,该有的,哥的外挂一个都没有落下。全世界的渣渣们,你们做好让哥蹂躏、打击的准备了吗?全世界的美女们,你们已经洗香香的等待哥去临幸了吗?
  • 我们全家都是极品

    我们全家都是极品

    新书《我姑奶奶她修仙回来了》出炉,欢迎光临!别惹我,我全家是极品!林美依穿到了一本女主种田文里,成了文中女主的极品邻居。娘是原文里好八卦的嘴碎大妈,到处说女主坏话。爹是原文里的混不吝莽夫,还打伤女主她爹。大哥是个无脑护,逮谁咬谁,将女主她哥揍得门牙都掉了两颗。还有一双弟妹,嘴毒霸道、全村人都避之不及。而她自己,那就更可怕了,竟然是暗恋女主小竹马,天天给女主使绊子的恋爱脑铁憨憨。哦,还有一个专修神秘学的奶奶,差点一碗符水送女主归西。可是林美依却觉得,自己这一家人明明都很好,善良团结还宠她!所以,女主的事情干她屁事?她好好拿着自己的金手指带领全家脱贫才是正经。PS:本文无cp书友群:573091938(满一千粉丝值即可)
  • 林小妞乌龙穿越记

    林小妞乌龙穿越记

    被饺子噎死的悲催作者、穿越三界只为寻找那一份遥不可及的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门桥残尸异闻录

    三门桥残尸异闻录

    桥下残尸?凶手是谁?背后一切真相由你揭开!作者不定时更新,我会努力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