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23600000032

第32章 政治军事(1)

中国皇帝之最

历代王朝中,帝王最多的是商朝,自汤至纣,共历31王。

历代王朝中,帝王最少的是王莽的新朝,仅历1帝。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寿命最长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平均每帝享年54岁。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寿命最短的,是北朝时的北周,平均每帝仅享年22岁。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长的是清朝,自1644年统治全中国至1911年灭亡,历267年,传10帝,平均每帝在位近27年。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短促的是北辽,自1122年3月立国至1123年灭亡,仅历19个月,传4帝,平均每帝在位不足5个月。

中国历史上最早称皇帝的是秦始皇嬴政,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10年。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是清朝的宣统,即爱新觉罗·溥仪,他在位的时间是1909年至1911年。

寿命最长的皇帝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8岁。

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名刘隆,不到1岁即夭折。

即位时年龄最小的是东汉殇帝,刚过100天。

即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是女皇武则天,67岁即位为武周皇帝。五代十国的荆南王高季兴即位时也是67岁,其次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时年已65岁。

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清康熙皇帝,在位62年。

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仅仅1天即战死。

嫔妃最多的是晋武帝,后宫佳丽达10000多人。

子女最多的是清康熙皇帝,男孩36人,女孩20人。

我国古代共有多少皇帝

从启建夏开始,我国历史上共出了多少皇帝呢?

据史书记载:夏朝共传13代、16帝,商朝17代、3l帝,周朝34帝。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纷乱,诸侯争雄,没有出现统一的王朝。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我国才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但秦朝仅历二世就灭亡了。

两汉共有24帝,其中西汉12帝,东汉12帝。王莽新朝仅1人称帝,后被农民起义灭亡。三国时魏历5帝,蜀汉2帝,吴4帝。两晋共历15帝。晋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继起,先后建立了前汉、前赵、后赵、冉魏、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燕、北凉、夏等小国,亦称王称帝,约20余王。南北朝时南朝宋8帝,南齐7帝,梁6帝,后梁3帝,陈5帝;北朝北魏17帝,东魏2帝,西魏3帝,北齐6帝,北周5帝。

到隋又实现一统,历2帝。唐代20帝,盛极一时,武周1帝,南诏13王,大理22王。五代时后梁3帝,后唐4帝,后晋2帝,后汉2帝,后周3帝;吴4主,南唐3主,吴越5主,楚6主,南汉4主,前蜀2主,后蜀2主,闽6主,荆南5主,北汉4主。

到宋代,共历18帝,辽国9帝,金9帝,西辽5帝,西夏10帝,元朝传位15帝,明代16帝,清传11帝。再加上唐末黄巢所建的齐国,明末李自成所建的大顺,总共算来,我国历史上约有300个帝王,其中天下一统的帝王(从秦始皇算起)约120余位。

何谓禅让

在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议事会选贤举能产生的,这就是禅让制。我国传说中的唐尧、虞舜、夏禹就是通过禅让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

相传帝尧是陶唐氏部落的首领,为黄帝嫡裔,被选举为炎黄部落联盟首领。到他86岁那年,他觉得自己年老力衰,想要找一个人来接替他。这时,联盟议事会推举了舜,舜是有虞氏部落首领,深得部落的拥护和支持。尧对舜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考察,觉得他确实很能干,于是尧死后,舜就继承了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位。

到舜年老时,联盟议事会又推举了夏禹,因为禹治水有功,深得民心。这样,禹就继承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禹继位后,联盟议事会本来推举了皋陶做继承人,但是皋陶死得早,便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在禹死后,禹的儿子启杀死了伯益,自己当了首领,并建立了夏朝。禅让制于是宣告结束,中国从此从原始社会迈入了奴隶社会。

九品中正制的形成

九品中正制度又称门阀制度,创建于曹魏初期。东汉时期,出现的一批大地主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称为世家大族。曹操当政时,许多世家大族认为曹操出身低微,不肯合作,使得曹操很伤脑筋。后来,曹丕篡汉建魏,采纳陈群的建议,创立了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就是通过各州、各郡中正官的品评,把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被评为上等的人才将推荐给各级政府,吏部选拔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者的家世情况、品级。晋以后就完全由家世确定品级,形成了重家世轻德才的风气。所谓“平流进取,望至公卿”的说法,就是对这种积弊的抨击,这样就形成了豪门世家把持各级官僚机构的局面。

士族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开始有了士族和庶族之分,形成了士族制度。到东晋时,士族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士族在经济上占有大批土地和劳动力,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高门士族世世代代担任重要的官职。

士族在社会上有特殊地位,他们讲究身份和门第的高低,不与庶族通婚、共坐,不穿同样的衣服,甚至不互相往来。士族子弟不学无术,整天游荡,吃喝玩乐,纵情声色。他们“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骨脆肤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出则车舆,入则扶持”,是一群极端腐朽的社会寄生虫。

南方士族势力到南朝末年才逐渐削弱。到了隋唐时期,由于实行了科举制度,重视门第高低的观念不复存在,士族更加趋于衰弱。到唐末农民起义时,在黄巢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士族制度彻底瓦解。

谈谈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职官制度上影响较为深远。

“三省六部”都是封建政府的中央机构。

“三省”是中国古代皇帝之下的三个最高政务中枢机构尚书省、中书省(隋朝时称为内史省)、门下省的合称。尚书省掌管行政,长官是尚书令和左、右仆射;中书省掌管军国政令,负责起草制定政策,也是决策机关,长官是中书令和中书侍郎;门下省掌管政令的审核,进行议论封驳,政令不善者可以驳回,长官是侍中(隋朝时称纳言)和门下侍郎。三省长官号为宰相。

“六部”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六个行政管理机关的合称,即吏部、户部(隋朝时称度支)、礼部、兵部、刑部(隋朝时称都宫)、工部,具体负责人事、财政、礼仪、科举、军事、刑法、工程等国家事务。

三公在不同朝代代表什么

三公是我国古代三个具有崇高地位与荣誉的职位和官位的尊称。对三公的称呼,历代差别很大。

周朝时,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都是宗族的长老,对中央政务负有全面指导之责,且负责指导、辅政、监护国王,在国王年幼时可单独或共同代行王权。

秦及汉初时,称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他们分别是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的最高级官员。

西汉成帝以后,将丞相改为大司徒、太尉改为大司马、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并以改称后的三大臣为三公,同行相权,并称宰相。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因尚书台上升为政务中枢,三公渐成虚位,仅“备员而已”。

魏晋南北朝时,除北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外,其他朝代都沿袭了东汉的制度。隋、唐、宋、辽也沿东汉之制,但不常置,只用来作为安置老臣显贵的荣誉职。

明清时,又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仅以最高荣衔加于某些大臣。

三公的演变揭露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基本现象:尽量保留原有的职衔和荣誉,但却以新的职官接管其实权而架空之,从而巧妙地防止位高权重之臣威胁和侵夺皇权。

御史台的历史

御史台别称宪台,是我国古代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最早设于战国时的秦国,秦统一六国后仍置,以御史大夫掌章奏与监察,为副丞相。

汉初承秦制,监察机构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一面参与朝政,一面又“制监百司,纠绳不法”。汉成帝时,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东汉称司空,为三公之一,掌水土营建军事,非监察职。御史中丞遂为御史府长官,东汉始称御史台,属少府,成为专门的监察机关。

自魏始,御史台脱离少府而独立,仍以御史中丞为其首长,其下有治书侍御史、治书执法御史、侍御史,分曹监察。“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通典·卷二十四·中丞》)。

隋唐因之,但改御史大夫为御史台首长,御史中丞为辅佐官,内部机构也有较大变化。唐时御史台分为台院、殿院和察院,台院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殿院掌殿廷供奉之仪式;察院掌巡按郡县和六部的稽查监察以及监军等。唐末,节度使、观察使多兼御史中丞衔,其幕府有“外台”之称。

宋因唐制而略有损益,御史大夫不常授人,遂复以御史中丞为台主。且另设他官监察地方,察院遂专察。

元代,例由皇太子兼御史大夫,其台主实际上仍为御史中丞。下辖机构为殿中司和察院,并在22道监察区设肃政廉访使。为加强对其领导,遂于江南与陕西两地设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行御史台。

明清时期,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派出巡按地方的御史称巡按御史,系“代天子巡狩”,权力很大。

翰林院的由来

翰林院最早设于唐代。唐玄宗时,置翰林院,内设有翰林待诏、翰林供奉,后来又称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之官。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被称为翰林学士。后来,翰林院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

安史之乱后,军事频繁,“深谋密诏,皆从中出”,翰林学士地位愈来愈重要,不但在草拟诏制方面分割了中书舍人之权,而且,也在参谋密计方面分割了宰相之权。

宋代进一步抬高了翰林学士的地位,设立翰林学士院,与实际掌政事堂(中书门下)枢密院居平等地位,很多宰相都从翰林院学士中选拔。

辽代设置翰林院,掌汉文文书及刑狱诸事。元代设翰林院兼国史院,分别掌管制定诏旨,章修国史和翻译文学等。

明代开始将修史、着作、图书等事务归并翰林院,正式成为外朝官署。清代翰林院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其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章修、检讨等官。

军机处的由来

清朝时,军机处是秉承皇帝意旨办理军机事务,后扩及所有机要政事的中枢机构。其设立年月,说法不一,有起于雍正七年(1729年)、八年、十年诸说。

军机处之职掌主要是:掌书谕旨,参赞军国机务,参议重要政务及刑狱;用兵时则考其山川道里、兵马钱粮之数,以备顾问;文武官员的简放、换防、引见、记名、赐与,以及拟定对外藩朝觐者的颁赐等。

军机处无正式衙署,其办公处所设于内廷隆宗门内,称为值房,无专职官员,全部工作由军机大臣主持,设军机章京办理一切事务。

军机大臣,正式称谓是“军机处大臣上行走”,俗称“大军机”。分设满、汉员,由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奉特旨充当,均为兼差。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

什么是庙号、谥号、年号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

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皇帝的家庙)立室祭祀时所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期,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个名字。

后来,人们觉得直呼已死的先帝、先王有些不妥。于是,夏商时祭祀时就用他们的生日天干来称呼,以表示恭敬。如夏朝孔甲,商朝的祖甲、帝乙等等。

从汉朝开始,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为太宗、世宗等等。

谥号是古代帝王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或后人按其生平事迹以示褒贬所给予的称号。它最早出现于周朝。

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譬如,周武王,因为他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他为“武”,后人就称他周武王。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重视本国的农业生产,关心内政,就谥他为“文”,后人就称他周文王。这种谥法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才跟着清王朝一同消失了。

一般说来,诸侯卿大夫、高官显宦之谥,由朝廷赐予。如诸葛亮谥号“忠武”,欧阳修谥号“文忠”。臣子的谥号两个字的居多。

但是,谥法在秦朝时也曾一度中断。这是因为,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加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于是下令废除了谥法。后来到了汉朝,庙号、谥号才恢复过来。

东汉以后,也曾出现私谥。它不是由朝廷赐予的,而是由儒生们评定的。如陶渊明的私谥是“靖节”。

年号是皇帝在位期间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皇帝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改元。同一个皇帝在位时,也有改元的。明清两代皇帝基本上不改元,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可用年号作为皇帝的称谓。如:明神宗年号叫万历,被称为万历帝;清高宗年号乾隆,被称为乾隆帝。

郡县制的设立缘由

郡县制作为一种地方体制,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确立完善于秦朝。春秋初期,楚、秦、晋等国已开始在边地设县,后来又开始在内地推行,县的长官可以世袭,与后来的县不尽相同。

春秋末年,各国相继在边地设郡,面积比县大,但地处偏远,故行政建制一般比县低。战国时在边郡分设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

秦统一六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一郡辖若干县。郡的行政长官为郡守,下置郡尉,辅佐郡守并掌管全郡的军事;又置监察史,掌管监察,为中央在地方上的耳目。县分大小,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县设县长,掌管全县事务,受郡守节制。另置县尉,辅佐县令、县长并掌管全县军事;置县丞,掌文字、仓储和刑狱。

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命,领取俸禄,不世袭;而且郡、县的行政、军政和监察诸权分立,尤其是独立而直受中央领导的监察权,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政体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其后历代沿用,虽然行政的建制名称也有发展和变化,但所置略同。郡县制对中央集权政体的行政建制有深远影响。

古代皇帝的日常政务活动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或旧小说中看到这样的场面:皇帝早朝时,大会百官,身旁的太监往往宣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似乎皇帝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其实不然。

古代皇帝有两种朝会,一种是大朝,即大会文武百官、王国诸侯和外国使臣的朝会。大朝非常隆重,往往在特定的节日举行,仅仅是一种仪式,一般不在这种场合处理国政。另一种是常朝,即皇帝每天或间隔数天于早晨会见政府官员,处理一些日常政务。这种朝会,类似于官府中的早衙与晚衙。

但朝会并不是皇帝日常生活的全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国家政务都是在常朝上决定的,所以,有些倦政的皇帝常常不上早朝。

古代皇帝所处理的政务,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政务,就是指这种常规性的统治活动;一类是非日常性政务,这是因国家政治中出现了动乱,皇帝往往要和主要官员商议对策。以上这些才构成皇帝的日常政务生活。

退休史话

同类推荐
  • 聊斋志异全鉴(典藏诵读版)

    聊斋志异全鉴(典藏诵读版)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智慧诚信

    智慧诚信

    本书所写的,都是我们民族光辉历程中的关于智慧、诚信的一部分优秀人物的故事。这些人和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体现,千百年来感染、教育、鼓舞了无数的人。可以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快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人。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4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4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热门推荐
  • 系统带我战斗

    系统带我战斗

    一个少年,冷天呆呆的飘浮在浩荡朦胧的灰色空间之中,平时奸猾的他此刻已然不知所措.回忆着他被兄弟雇人杀死的瞬间,那种破碎的感觉,似乎一切都已无所谓.然而,为什么灵魂还存在还莫名其妙的被一个裂缝吸到了这里.呆立也不知过了多久,冷天被远处一点紫芒吸引,不由自主的飘了过去…………。
  • 夏后雨

    夏后雨

    夏末的第一场雨来临时收音机由于信号不太好一直播放着嘈杂的人声屋子里的灯散发着微光我不想写什么大喜大悲,我只想些平凡苍生的悲欢离合
  • 喝对茶酒治百病

    喝对茶酒治百病

    自古以来,就有“茶为万病之药”,“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用茶饮、药酒保健养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实践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生活在压力中的现代人,更加需要茶酒来帮助自己防治疾病、远离亚健康,女性朋友更是将茶酒运用到美容塑型中来。本书搜集了古今大量茶、酒防治疾病的资料,筛选出茶饮、药酒方剂百余则,按类编排成册,范围涉及茶酒养生治病常识、体质养生、四季养生、亚健康调养、美容塑型、常见病治疗等方面。编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向读者传授着简便易行的养生、治病方法。可以说,获得本书就相当于拥有了最专业可靠的家庭医生!
  • 遥远的重逢

    遥远的重逢

    她叫安凌薇,是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她为了初恋情人,即使遭遇了一次次的背叛也不断的选择原谅;为了朋友,甘愿失去自我。她来到新的城市,却陷入同一场青春,那些陷阱,或真或假的情话,将她的世界再一次颠覆。世界崩塌了,还可以重筑,可当青春走过了头,再也无法重来。
  • 大剑之延续

    大剑之延续

    大剑的延续,刚开始的都是按原著写,后续会结合自己的感悟再续吧,也是想推广一下,心中的神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东决

    东决

    现实中的一个毫不起眼的人类,意外获得传承力量,开始新的人生。徘徊于天堂和地狱的边界上,他以自己的方式去把恶魔送回地狱、拯救人类。手握“镰刀”斩下,漆黑被隔断,光明散落而下!路途前方似乎一片迷茫,但是他用手中的武器为自己开辟一个天地。【新书期间,求收藏,推荐,点击,希望各位大大帮忙】【本书已经签约,合同也寄出去,所以大家就放心的看吧,绝对会精彩的】
  • 勒西措:开始抑或结束

    勒西措:开始抑或结束

    有些人耗了一生,不过是为了一个开始;有些人执着一生,不过是为了一个虚假的真相。十二年前擦肩而过的真相带着更深一层的迷雾悄声席卷了这个世界的灰暗的一面。“如果一开始我不那么执着,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这个世界,不存在如果。”我想,我不后悔。
  • 罪恶再临

    罪恶再临

    我曾经立下誓言,要在北方建立宫殿,宝座将举层层高云之端,最后成为至高无上的王……(主角尽量少装逼不套路,带你领略不一样的魔王之道。)
  • 清清甚我心

    清清甚我心

    “慕清,你不能嫁给他,你今生只能是我的。”南宫烨愤怒的说道。慕清淡淡的看了南宫烨一眼,对着君泽炎说:“我们继续吧。”南宫烨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给本城主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