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64100000005

第5章 孤寂中花发一一中国禅的历史(2)

那禅师(僧那)的生平材料非常之少,我们知道他俗姓马,年轻的时候喜欢研究儒家的经典着作,21岁讲说《礼记》、《易经》等,听者如集市。后来遇见二祖说法,感其玄妙,便与几个朋友一起,投可祖出家,奉“头陀行”。他流传下来的语录有这么一段:

“汝欲明本心者,当审诗推察,遇声遇色,未起觉观时,心何所之,是无耶?是有耶?既不堕有无处所,则心珠独朗,常照世间,而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一刹邵顷断续之相。”

看这么一段话,意思倒也一般’无非是教人以无相的孤明心体朗照世间,跟三祖《信心铭》中的“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这样禅味深远的发明相比,显得在理论上特无创见。然而那禅师确实是慧可的高徒,他所继承的是慧可苦行的传统和楞伽系统。那禅师跟随慧可行“头陀行生活同样极其清苦,史料上记载他,“手不执笔及俗书,惟一衣、一钵、一坐、一食”,随缘来往,独往独来,并且从来不会住在人们聚居的地方。到了满禅师(他是慧可的小弟子或者那禅师的弟子),则将这种修行方式更推进一步,在某个地方住永远不超过一夜,第二天是必要走的;即使到了寺庙里,也总是做些为别人劈柴之类的事情,还经常行乞为食。

观察那禅师的修行和人生,我们可以知道,他事实上是发展了慧可某个方面的倾向:他们都是学者出身,并且从学者而放弃了学问,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实践某种人生观或宗教观。他们的苦行显然令人钦佩,却明显只是一人的人生选择,有着“孤光自照”的清冷光辉,而难以普及到众生那里去。

至于楞伽传统,前面说过,《楞伽经》是比较特殊的一部佛经,里面有“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的说法,又有“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这样的句子,因此通常被看做是“无相大乘”的代表作,言说一切众生即涅盘相的道理,‘

以有别于《华严经》等这些说阶级十地功德行相的“有相大乘”

的作品。用通俗的话讲,《楞伽经》认为人人皆有佛性,而华严、璎珞等经文却着力于描述佛的圣相,以唤起人的向往之心。那禅师等人跟着慧可学习时,挹《楞伽经》看得非常重,“常赍四卷楞伽为心要,随说随行。”他们事实上是陷入法执的迷局了。达摩将其传给慧可等人时说:“吾观汉地V淮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是因为当时中国已经译出的佛经中,唯有《楞伽经》是最合达摩的无相大乘观的,但事实上,《楞伽经》在“达摩禅”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初方便”,也就是为了最初传法的方便设计的教材,而不是所传的法门本身。比如欧氏几何这门学问,可以有无数种教材来演绎它,其目的只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欧氏几何的方法,而没必要把某本教科书奉为独一无二的法宝,因为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不是欧氏几何本身。中国古代也有“得鱼忘筌”,“弃舟登岸”的说法。禅宗在六祖慧能之后,改用《金刚经》印心,也没有任何不妥,这部经所起的作用跟《楞伽经》是一样的,并没有谁出来质疑谁是正统的问题。禅宗本来就讲究“方便开发”,不用文字,譬如六祖不识字的人,尚能成佛为祖,可见“悟”这件事,文字和经书只是个媒介,万万不可陷到这个局里面去。《楞伽经》里面有段文字广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通。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经书读烂也只不过是“言通”而已,不过是小孩子的功夫,如若达到宗通的境界而自证,是根本不需要文字的。

二祖虽然早年传法的愿望比较强烈,但后来遭遇了不少挫折,一生的行为非常的低调他所训导的徒弟那禅师,跟他态度相似。如果禅宗按照他们这个路子走下去,大概还没进入唐朝,就会走向湮灭。就好像是一种苦心孤诣的绝世武功,由于找不到传人而深埋于古墓中,等待着不知某年某月某日,何赴来一个有缘的小子打开它。好在历史并没有这样发展,一袭白衣的僧璨正在某处等待着二祖的出现。

四、僧璨

根据已有的传说:僧璨在遇见二袓前,是个风疾(高血压)缠身的中年人,不知何时何地,就这么与二祖遇上了,上前请教他说:“和尚,弟子有病,大概是罪孽太深,现在日日为病所苦,恳请您给我忏悔消罪。”慧可点头说:“将罪拿来,我给你忏悔。”僧灿低头想了半天,忽然抬头道:“本以为我有罪,现在去找,发现罪已了不可得。”二祖点头说:“好,已经为你忏悔过了。”僧璨言下已经大悟了,他本是白衣之士,这回便皈依了二祖,出家修行起来。不久,他的风疾亦痊愈。也有人传说他由于曾患风疾的缘故,此后头一直是秃的。

关于三祖的传说,接下来是这样发展的:人们说他在慧可身边服侍了两年,后来慧可便离开他到邺都去了,他则来到舒州皖公山修行,并再也没见过他师父0直到后周武帝破灭佛法,他才又去了太湖县闻空山,据说也常常是居无常处,一袭衣单,四方云游。

说起三祖一生的功业,他大概也并没有脱离二祖门下独自逍遥的禅风,然而他收了道信这个弟子,可以说是他做了最了不起的功业。三祖和四祖的相逢则发生在十四岁的四祖来皖公山之时。四祖那时还是个小沙弥,但是已经出家七年了;他上前对三祖说:“愿和尚慈悲,给我解脱的门。”三祖说谁捆着你来?”四祖沉吟良久说没有人捆着我。”三祖说既没人捆着,要什么解脱?”四祖于是悟了。达摩之后的二代,慧可或者僧璨,都是隔过几十年才遇见正法的,而四祖道信似乎有更大的造化。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少年的确是不一般的法器。

从此四祖在他门下学习,一直度过了九年时光。有一天,三祖说我要到罗浮山去。”并题了一个偈子: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三祖僧璨对四祖的教育,看起来也是非常松散随意的,因僧璨的性情极其超脱,并且平日里喜欢静坐,很少说法。几十年前,他自己的师父离开他到邺都去,说走就走了,并且一走就是三十年,如今这个小沙弥虽在眼前蒙受着教化,他去哪里也还都是自由的。又有人说,他是同宝月、神定两位禅师(同是二祖门下)一起走的,临走不忘嘱咐四祖说广别人问起,不要说你是在我这里得的道。”

三祖此去很像是要一去不归,孰料两年后他又回到此地。法会中,他站在大树下说法,说毕就化了。

以上都是一些传说缀合而成,这些传说,或许有六七分可信,但年月久远,真相如何,无从考察。唯1982年在杭州出土了一块“僧璨大士兵塔砖铭”碑,上面有字广大隋开皇十二年七月,僧璨大士隐化於舒之皖公山蚰,结塔供养,道信为记。”似乎是可信的。那么僧璨的死年和他与道信的师承关系,可以得到确认了。

僧灿身后颇不寂寞,唐玄宗谥他“鉴智禅师”,历代又尊他为三祖,这一切的缘故恐怕只因风云际会,僧璨唯一的徒弟道信,实在地将禅宗发扬开来。

好比种子。一开始发出小芽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其实是大树。然而从达摩到二祖、三祖,他们实在都是有大树的胚胎在里面,道信之所以是僧灿的徒弟,也绝非一种偶然。

《信心铭》有人说它“扫荡边见,独标不二”,又有人说它融合释、道,并将禅宗与华严法界缘起两系相互交融。事实上,如果说禅宗有两部独创的经典,一部是《坛经》,另一部就是这《4目心铭》了。举首便言“至道无难,惟嫌拣择”,讲师要说,这是消除虚妄分别的话。“但莫憎爱,洞然明白”,禅师一种情怀,顿时朗朗明白起来。

对于这部作品的真伪,虽有不同说;法,但依我想,达摩面壁若干年,如朽木死灰一般,但托举一部《楞伽》,并有“理人”、“行人”之说.道理深邃,颇费猜测僧灿去来无迹,逍遥绝恼,为什么不会写出这部《信心铭》,开示后人?禅宗的前史,虽扑朔迷离,但一般都是风云际会,于万千红尘中你遇见我,我遇见你,僧遇见佛,佛遇见法。佛说:在劫难逃。于是一盏孤灯就此燎原了开来。

禅宗由“前史”进人“正史”,自四祖道信始。正如印顺大师所说道信和弘忍,五十多年的弘法努力,‘达摩禅’终于―跃而成为中国禅法的主流!”

蕲州的广济县(湖北出家后,所跟随的师父是个戒行不净的酒肉和尚,他却瞒着师父,独自私下里持各种戒,始终是戒行清净身。道信似乎就是为了佛法而生的。到了十四岁,他听说有二位不知道哪里来的和尚(三祖和神定和尚,在皖公山静修,便特地赶去’问他们解脱之道,于是三祖对他说了“谁缚你”的话。

据推算,道信的生年是陈太建十二年(公元580年),此时已离隋朝统一全国不远。他在僧灿门下学习多年,僧灿走后不久,隋朝朝廷遍访佛教界的贤良,广泛考试,给通过考试的人一个正式的僧人的身份,道信通过这场考试后,‘由政府安排,分配在了江西吉州寺。后来他自己又住到了庐山大林寺,并且一住十年。到了四十岁左右,他来到了黄梅。

黄梅是个什么地方?说起来,三祖所在的皖公山在安徽,四祖游学的地点庐山在江西,后来祖席大盛的黄梅则属于湖北,这三个地方虽在三省,但地理上的距离其实不远,都在三省交界的一个小小的三角地段。这里是长江中游,离江不远,顺流而下就到江东,上行就是荆州,距离北方的中枢地段襄阳、南阳、洛阳等地,也并不十分远。此时,已经进入了唐初,并且从隋朝统一天下开始,南北佛教风气就开始打破从前阻隔的局面,交汇通融起来。北方风气重于实行,南方则重谈玄得意,受玄学影响深而没有笃行精神,达摩禅在当时的南方是彻底没有法缘的,在北方也十分寂寞(他的“情事无寄”在此间一度被看做“魔语”),然而到此融汇南北之际,达摩禅的新时代便来到了。

又是一番风云际会。道信游学南方20年中,已成为一方名僧,在天台宗、三论宗的道场都住过’此时他家乡的人请他回来,他便回来,看见双峰山有好泉石,便在这里造寺住下。跟达摩禅早期的四处云水不同,道信造的是禅宗的第一个寺庙,他的理论是“择地开居,营宇立象”。有了一个固定的寺庙在这里,就可以接弓卜四方的学众,吸引人来,为他们弘法。不久,他门下已经汇聚了五百多人。道信对这凿人的教育方式,也有了一种革命的性质,从前的禅者都是“法匠默运,学徒潜修”的,彼此的传授不着痕迹,走的是最上上一路,何等飘逸自在,可惜不能普及。如今道信却对这些人“有教无类”,奉行的是“法门大启,根机不择”,不问他们根机如何,先教他们“心心念佛”。到了弘忍,则更琢磨出了一套“念佛净心”的办法,简便易行,念佛名就可以净心乃至成佛,天下人谁不趋之若骛!

禅宗提倡“藉教悟宗就是说,禅宗本是不立文字,即“心”即“佛”的,可是要达到这个境界,在起始阶段还是应该学习一些经书典籍。达摩教人学的是《楞伽经》,这个都已经知道了;四祖道信开始又加了一部《文殊说般若经》,这部经里面有“一行三昧”的说法,即所谓“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提倡“坐禅”和“念佛于是禅宗的修行方法便从清苦的“头陀行”改为了比较容易实行的“坐禅”念佛。而且道信还提倡“戒禅并修”过去,就有不少人讥谈达摩的禅法不重戒,“运斤运刃,无避众生”等,也是从道信始,严明了禅门纪律。

道信还有一点跟他的前辈相似的地方,就是他主张“坐为根本”,让人“努力勤坐”。甚至主张一个人找一个安静、封闭的房间坐个三五年,其间只要有口饭吃就可,不必读经,不必与人交流。大家知道,这种修行的方式仍然是枯燥无味的。而弘忍则对道信的禅法有了新的发展,比他的祖师们更加前进了一步。

到了弘忍,便有了“四仪皆是道场,三业咸为佛事”的提法,把广大的修行者从一间沉闷的小屋子中解放出来,同时,他还倡导大家多进行一些体力劳动。从弘忍开始,禅宗呈现出一些“通脱随意”的特点,此如弘忍认为“心”即是“佛”,因此不是很重视经书的研究,而是将两部经(楞伽、般若)加以随意的解释。不久之后,他的弟子已经满天下都是了。

弘忍的门徒之多,难以确切计数,这大概是因为,跟他的祖师们不同,他是一个随和的人,有着朴实宽和的家风,并且很少参与人间的是非,带着他的弟子们在东山躬耕,在劳动当中获得人生的快乐经验和对往生的体会。在这些门徒中,有11人被认为能传承其禅法,比如法如、老安(惠安)在嵩山,有着极高的声望,直接影响东京;玄赜在安州,后入洛阳,也成为很多贵族的师长智诜在资州开成都净泉、保唐一大禅系;神秀在荆州当阳,名闻西京,后被推为禅宗北宗领袖;慧能在韶州,扎根山林市民,被推为禅宗南宗始祖。此外,还有牛头法融,他与弘忍曾打过很多交道,但是后人将其归为道信的弟子。法融在南京牛头山经智威、慧忠等人的持续经营而成牛头禅系,也是禅宗中重要且独立的一支。

武则天时候,着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上表迎请神秀到洛阳来,经过道信、弘忍的惨淡经营,禅宗的影响已经广泛,能吸引很多追随者了。武则天将神秀引入宫廷后,又先后接见了如老安、玄约、玄赜、智诜等“东山法门”弘忍的门徒,据说六祖慧能也在被迎请之列,只是托词未能到宫。原先晡聚山林的贫苦禅师一跃成为帝师,或成为富有的官僧。禅宗从此告别了一个孤独求道的时代,开始大力发展起来。

草根的胜利

《六祖坛经》中的故事大概是被流传最广泛的故事了。说起禅宗,人们最常说到的典故,一个是灵山会上的“拈花微笑”,另外一个就是慧能、神秀各作一首偈子比出了高低,由此慧能得到弘忍的衣钵真传的故事。那两首偈子也由此广为人知,一首是“时时须拂拭,莫使沾尘埃”,另一首则“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们每言及此,就会议论慧能的高明,说他体会到了佛法最精深微妙的含义,并且以“顿悟”代替了“渐修”,有时还会提到,说他是一个不认识字的人,根机却何其锋利诚然,这个不认识一个字的年轻小子第一次见到他的老师弘忍,就表现出了他的过人之处,他说:“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这些话经过无数后人的重复引述,越来越神乎其神,然而,其中最根本的道理是合乎大乘精神和禅宗精神的。

禅从神秀和慧能时候起,也就是弘忍下面的第二代,被分为了“南”然而这场“分宗”运动,却并非作为同门师兄弟的神秀与慧能二人意见分歧造成的后果。这场运动开始的时间,也并非‘是从经典所叙述的慧能接过了衣钵逃往南方开始,而是比这个时间晚了几十年。确切地来说,真正决定南北“分宗”的一系列事件,是神秀等人之后的几代人努力和斗争的结果。

同类推荐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百年佛缘:文教篇

    百年佛缘:文教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本书以道教体系为逻辑,以道教神仙、人物、宗派、典籍、名山、道观为点,以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叙述道教的故事,详解道教文化。
  •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为佛教譬喻经的全集,囊括了目前能搜集到的所有佛教譬喻故事。这些譬喻故事都是可读性很强的寓言,大多直接来自老百姓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含有很高的智慧和实用性。在生活节奏很快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读“譬喻经”陶冶心灵,学习摆脱日常烦恼的方法,从而以一种舒适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去对待生活。本书的特点是:原文选用典籍原本,以白话形式加以注释、翻译、点评等,譬喻经种类齐全,注译评的作者是北京社科院的专家,这使得本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白话译文和点评浅显易懂,适合普通人群阅读。
  • 佛教文化纵横谈

    佛教文化纵横谈

    简洁而清晰地勾画了佛教从印度传来我国以后,与儒家、道家文化碰撞、斗争、互融并逐步发展、改革的来龙去脉,将佛教文化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与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先进文化以及我国的儒道文化、民间文化相对照、相比较,进行思辨性、比喻式的论证和阐释,阐明了佛教文化不仅是僧侣信众念经拜佛、修身养性的仪轨,也不仅是寺庙中美轮美奂的魏晋雕塑、唐宋壁画,而是经典的浩瀚、学问的广博、思想的深邃、宗旨的崇高。
热门推荐
  • 我的老爸是大佬

    我的老爸是大佬

    一个心比天高誓要出人头地的儿子,整天面对一个柴米油盐,只知家长里短的父亲,充满着不屑和自卑,那是《古惑仔》盛行的年代,年少的他被迫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道上一直有位传说中的已经退隐江湖的大哥大,虽然淡出江湖20几年了,但威名仍不减当年。
  • 明日之后之黑暗曙光

    明日之后之黑暗曙光

    末日之下,丧尸危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营地之争,强者为王······乱世之中,一见倾心,携手患难,不离不弃。不论前方黎明黑暗,放心,有我在你身边!
  • 道破苍穹

    道破苍穹

    当生存的意义不在继续,是迷失还是墨守陈规,亦或者是找出秘密所在?那个传说,天道之力亿万,得一而强,得二而狂,得三者霸绝天下。而他,却身负四种。他更是被冠名绝世妖邪!是骗局还是希望?他曾经有着独特的逻辑思维,但是却也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他又如何走出这重重围局,又如何能够破去重重枷锁,守住自己身边的一切?背后无形的手,又该如何去破?他要挖掘到所有的秘密,洞悉一切的过往,还原一切的真相根本。人生就是如此,向左亦或者向右,退一步亦或者进一步。然而,当左边是洪流,当右边是悬崖,后一步是绝路,前一步是虚无的时候。他依旧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唯一能够告诉自己的,只有一句……若那天不公,便破了它!
  • 冥鬼行者

    冥鬼行者

    毁灭的世界,是生是死,全看命运,生而无畏,死得其所。
  • 一人之戏命师

    一人之戏命师

    “我于杀戮中盛放,犹如黎明中的花朵”,“我对艺术的完美,情有独钟。”一个暗黑半投光迹的礼堂,一个蒙着碎裂的嬉笑面容,正一颗一颗的将每一颗子弹上膛,一缕血气腾空,欣赏着眼前的每一寸盛开的烟花,“嘭”,随着一声嬉笑,“屠杀盛大开幕,你们准备好了吗?”
  • 花样快穿反派,我来宠!

    花样快穿反派,我来宠!

    莫浅六岁在地府篡改生死簿,气的阎王头顶直冒青烟,黑白无常两个小生任由她欺负,整个地府鬼心惶惶,某一天,阎王连哄带骗丢给她一个系统手镯,一脚踢到轮回道里......
  • 戳戳你的小漩涡

    戳戳你的小漩涡

    主角:姜笙嫣,沈瑾琛姜笙嫣是个典型的有钱,有颜,又有才的富二代and乖乖女。打起渣渣来毫不手软。因为读高中要回g城。刚搬来时有人和她说“你刚刚来的不知道吧,千万不要靠近你家对面那里”姜笙嫣一脸不解问“为什么啊?”“因为对面住的人比较野,动不动就打人。”姜笙嫣听后一脸无所谓。但当两人相遇开始,就注定会有不平凡的事情发生。﹌﹌﹌﹌﹌﹌﹌﹌﹌﹌﹌﹌﹌﹌﹌﹌﹌﹌﹌﹌有一天,学校论坛上【惊!!!琛哥正在上课!】【惊!!!琛哥正在写53!】……他做的一切,只为陪得上她,与她上同一所大学,与她肩并肩,共同前进。表面乖乖女的学霸大姐大vs偏执奶狗男主〔我的第一篇文,写得不太好,谢谢。〕我是淇老桃.我是淇老桃.我是淇老桃.
  • 异界之法泽天下

    异界之法泽天下

    生在一个人杰地灵的山村,泽恩的魔法亲和超高却没有一个魔法体系能修炼,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体会到自然魔法电系,于是在他浑浑噩噩中,就走到洪泽大陆的巅峰。
  • 我中了你的毒

    我中了你的毒

    他的毒像酒精,一喝进嘴里,淡淡酒香,浓郁我心。她的毒像福茗茶,只有热水慢慢泡开才能尝到一丝丝耐人寻味的清甜
  • 看懂财务报表有绝招

    看懂财务报表有绝招

    本书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按照新准则的要求,结合实例对财务报表相关科目进行逐一讲解,通过介绍两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教读者如何看懂财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