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12800000010

第10章 风口浪尖

登上权力金字塔塔尖的普京并不轻松,挑战一个接着一个——俄罗斯海军的骄傲“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恐怖袭击一波接着一波,寡头桀骜不驯,对政府指手画脚,社会改革举步维艰,经济低迷、民生凋敝、腐败蔓延,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敢于担当的普京直面挑战,摧毁寡头阶层,与恐怖分子血战到底,决不妥协……

飞来横祸

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仅仅100多天,就面临一次严峻的挑战——“库尔斯克号”核动力潜艇在演习中发生事故,沉没在巴伦支海海底,潜艇上的官兵全部遇难。这起严重的事故给了意气风发的普京当头一棒,一贯坚定、沉稳的普京能否平安度过这场危机呢?

“库尔斯克号“是俄罗斯海军的骄傲,甚至被媒体称为“航母终结者”。它于1994年建造完成,1995年1月开始服役,隶属于俄罗斯海军的北海舰队。潜艇的排水量为2.4万吨,最大下潜深度为300米,续航能力120天。这艘游弋在深水中的庞然大物是专门用来对付航母的,潜艇上装载了24枚“花岗岩”巡航导弹和28枚鱼雷,可以从深海中对地面目标、水面舰只、潜艇进行攻击。

1999年秋天,“库尔斯克号”在南大西洋和地中海进行了巡航,展示俄罗斯海军实力。巡航结束后,指挥官根纳季·利亚钦向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库拉耶多夫和普京做了汇报,舰队司令呈请批准授予利亚钦“俄罗斯英雄”称号。这艘具有象征意义的俄罗斯潜艇的沉没对军心、民心的重创是可想而知的。

2000年8月12日,北方舰队正在巴伦支海上进行演习,库尔斯克号要发射鱼雷。就在这时,旗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的声纳装置中传来一次响声,在附近游弋的美国潜艇的声纳系统也记录下两次渐强的响声。挪威的地震专家也察觉到发生在演习区域的两次“地震”——一次比较“微弱”,另一个更强一些,前后的间隔时间只有2分15秒。

但这些异常并没有引起演习指挥部的不安。北方舰队司令还在要求“库尔斯克号”报告方位。可是,回答他的是死一般的沉寂。直到晚上,大家才发觉事情不妙,连忙展开搜救工作。次日早上5点,“库尔斯克号”被找到了,它安静地躺在108米深的海底,就像一头已经死亡、沉在水底的巨型鲸鱼。

国防部长伊戈尔·谢尔盖耶夫元帅向普京做了报告。报告中只提到发生了意外和故障,并且说:潜艇内储存的空气和食物足够支撑一个星期,舰艇的指挥官可以将艇上的官兵撤入可以容纳全体船员的专用救生舱;核反应堆没有发生泄漏,周围海域的辐射情况正常;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中。普京没有改变自己的行程,而是要求每隔两小时向他报告一次情况。

根据水下勘察的情况,“库尔斯克号”的损毁非常严重。潜艇的外壳上有一条撕裂的大口子,舰体的碎片散落在周围,救生用的弹射装置受损,潜望镜移位……海军总司令库拉耶多夫绝望地说:“拯救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一时间,谣言满天飞,有人说“库尔斯克号”是被“彼得大帝号”发射的导弹击沉的,也有人说“库尔斯克号”是被“彼得大帝号”撞沉的;有人说政府没有采取任何救援行动,也有人说潜艇的救生舱口已经被焊死,为的是保守军事机密……矛头指向了普京——“懒惰的当权者不想让人打搅正在休假的他!”

北方舰队的救援船只和设备在源源不断地向事发海域输送。可是,俄罗斯舰队中没有可以在深水作业的潜水员和设备,这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只能向国外求援。挪威和英国救援船只、设备和人员赶到了,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根据查明的情况,潜艇内不可能有生还者。

事故发生10天后,8月22日,普京开始介入。他飞到了北方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北莫尔斯克,从那里前往潜艇基地维佳耶沃。那里聚集着几百名遇难官兵的家属。一些人对普京充满了敌意,有人冲着摄像机镜头叫喊:“我不想见普京,我恨他”,“如果我看到普京,我就杀了他!”但普京没有理会强烈的敌意,他还是来了。

普京首先去探望了艇长的妻子利亚钦娜,跟她谈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前往“军官之家”,会见遇难官兵的家属。大厅里挤满了人,而普京只带了少数几个随从。一名老年妇女站在军官之家门口的台阶上说:“又是一个杀人犯,他总算来了,我们马上就会把他撕成碎片。”

身穿黑色衬衫和西服的普京走进了大厅。“我们原本打算在北方舰队司令部见面的……”面对一张张愤怒的、阴沉的面孔,普京开口说道。大厅里充满了火药味。

马上有人打断了他:“听不清!”

“那我就大声一些,同情、原谅之类的话……”

他的话再次被打断了。有人喊道:“立即取消悼念活动!”

“悼念活动?我和你们一样,都盼望出现奇迹。可是,现在已经可以确定:人已经死了!”

“闭嘴!”大厅里的人向普京开火了。

“我所说的是确实已经死亡的人。在潜艇上确实有人死了。追悼会就是为他们举行的。”

大厅里还是很嘈杂,人们七嘴八舌,场面乱哄哄的。普京耐心地说:“你们还是听我说吧!在海上经常会发生悲剧,但我没有料到会发生这种情况……”

“你别瞎说了。你知道吗?这次航行搭载了两个潜艇的乘员?”

“为了避免悲剧发生,别说两个乘员组,就是搭载十个乘员组也行!”

“您是否认为事故的原因在乘员?”

“不!”普京语气平静地讲着,但人们还是不依不饶地向他进攻。

“为什么七号和八号舱的救援工作停止了?”

“每隔三四个小时我都会询问一遍。我问军人们:‘你们能否证明,那里的一切都结束了?’他们告诉我:‘我们和外国的专家都这么看。’我跟院士斯帕斯基交谈过——他已经70多岁了,是潜艇的总设计师,我们认识很多年了。我问他,‘难道一切都完了?’他对我说:‘要想证明这一点,就得把潜艇锯成几截!’我问他,‘如果有气泡……’”

普京的话再次被打断。“我们为什么不马上向外国求援?”有人问。

普京解释说,国防部长告诉他已经开始救援了。自己曾经问国防部长,需要他本人、国家和外国做些什么?国防部长说,我们自己有救生设备。到8月15日的时候,外国正式提出给予援助,俄方马上接受了。“如果我们是8月13日向外国求援,他们的潜水员8月19日就能进入9号舱,或许能改变些什么。”

“我们连这样的潜水员都没有吗?”

“一个贫穷的国家确实没有!”普京生气了。“挪威政府也没有。救援‘库尔斯克号乘员的合同是跟一家海洋石油钻井工程公司签订的。潜水员认为,现在已经没有活人可以抢救了。我们需要签署一份新的合同,就遇难者的尸体打捞上来。这家公司目前没有实施这一工程的执照,我已经让外交部与挪威政府进行谈判,尽快给该公司颁发执照,挪威方面似乎也同意了。该公司还提出更换潜水员和设备,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救援工作就无法继续开展。”

人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没有人再打断普京的话。

“我能得到多少抚恤金?”一位母亲问道。

“我理解大家,回去不行,继续留在这儿也不行!”

“我带的钱都花光了!”这位母亲有些生气地说。

“我现在就谈谈经济补偿的问题。”

“别说钱!”有些人觉得受到了侮辱。真是众口难调。

普京用了一个小时跟大家谈经济补偿问题。“一位妇女——‘库尔斯克号’机械师的妻子对我说:‘她要工作十年才能挣够儿子的学费。’现在丈夫去世了,为了养活孩子,她问我能否拿到丈夫今后十年的工资。我觉得这个要求是合理的,所以,每位遇难者的家属都可以拿到军官十年的平均工资。”

大厅里一片安静,普京停下来之后,人们开始计算自己究竟可以得到多少钱。有人问平均工资究竟是多少。普京先是说3000卢布,后来看了下自己的笔记本,纠正说是6000卢布。有人告诉普京:他被人欺骗了,军官的工资根本就没这么多。普京慷慨地说:如果大家同意他说的数字,他本人并不反对大家多得一些。

大厅里的气氛彻底缓和了。有人说,他们来自乌克兰,抚恤金需要缴纳一大笔的税。

“我们在这儿付现金。”

“马上?”

“我没随身带着啊!”普京的话一出口,人们甚至笑了起来。普京已经完全控制住了局面。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来的这么晚时,普京回答道:“开始我也想来,但我又想,我如果来了,会造成什么状况?我得带多少人?如果我来了,别人就没办法工作了。如果能给自己随便找个地方待一会儿也好!可是不行啊!我如果下了命令,别人就得照办,否则的话就要追究他们的责任。”

作者以为,普京不过早地介入事故救援和调查是正确的。否则,除了给十万火急的救援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外,还会撞在公众情绪的枪口上,当大家满腔怒火无处发泄的时候,任凭他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安抚躁动不安的人群。待事态逐渐明朗,公众的情绪渐趋缓和之后,普京出现在大家面前,既安抚了遇难者的家属,也维护了自身的形象,让事态得到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见,普京在危机面前沉得住气,是个心理博弈的高手。

最后有人对普京说:“今天有人告诉我们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孩子们一年后才能打捞上来!”

“不!不!不!我向你们保证,几周之后就把孩子交还给你们。”

持续2小时40分钟的会面结束了。普京回答了所有的问题,即使是那些毫无道理和反复问了几遍的问题,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对每个人的话都全神贯注地倾听。他说的话通情达理,以真诚换得了人们的谅解。人们本来把他看成是该千刀万剐的罪人,可是会面结束后,他成了人民的总统。一位母亲说:“他像一位亲人一样跟我们交谈。”

媒体的评论:

“在亲属们嚎啕大哭的氛围中,普京看起来不像一个国家元首,而是一位感同身受的普通公民。”——《莫斯科共青团员报》

“普京的白天是维佳耶沃悲剧的最高潮。这曾是一场危机。到了晚上,大家的情绪缓和了下来。心理医师证实,8月22日夜里,所有的人都进入了梦乡。”——《消息报》

第二天,家属们都写了经济补偿的申请书。根据大家的请求,悼念活动被取消了。军官们在家属中穿梭着,提出帮大家购买回家的车票,人们都同意了。当天晚上,普京接受了电视访谈。他说:“尽管我担任总统才100多天,但我有过失,应当对这场悲剧承担全部责任。我将与舰队、军队同在,将与人民同在。我们不仅要一起重振军队、舰队,还要振兴国家。对此,我深信不疑,俄罗斯永远拥有未来。”

8月25日,普京签署命令,从2000年12月1日起,将所有强力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提高20%,并决定在所有舰队中建立专门的救援中心,恢复深水救援部门的建制。

“库尔斯克号”事故是普京担任总统后遇到的第一个重大挑战,他平安地过关了。

血战到底

车臣战争胜利后,车臣叛匪的残余分子以恐怖袭击作为主要的手段,继续与国家对抗。

2002年5月9日,达吉斯坦的卡斯皮斯克市“胜利日”庆祝活动,一声巨响中,埋藏在花坛中的无线电遥控的炸弹被引爆,42人死亡,近百人负伤;

2002年8月19日,在汉卡里军事基地附近,一架米格-26军用运输直升机被恐怖分子用“针”导弹击落,129名官兵和机组成员丧生;

2002年12月27日,两名恐怖分子驾驶装满炸药的卡车冲向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政府大楼,造成57人死亡,154人受伤;

2003年5月14日,在车臣兹纳缅斯卡村的宗教节日上,一名女子引爆了身上的炸弹,18人被炸死;

2003年7月5日,两名自杀性袭击者在莫斯科一个摇滚音乐会的现场引爆炸弹,17人丧生;

2003年12月5日,俄罗斯南部发生自杀性爆炸,40多人死亡;

2004年2月6日,正值上班高峰期的莫斯科地铁发生爆炸,41人死亡,122人负伤;

2004年5月9日,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迪纳摩体育馆正在举行“胜利日”庆祝活动,主席台下方发生爆炸,包括车臣总统卡德罗夫在内的高官被炸死,30多人死亡,40多人负伤;

2004年8月24日,两名车臣妇女在两架客机上引爆了炸弹,造成8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

……

在这一系列的恐怖活动后,影响最大的是杜布罗夫卡剧院和别斯兰人质事件。

﹡ ﹡ ﹡ ﹡ ﹡ ﹡ ﹡ ﹡

2002年10月23日晚,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剧院正在上演音乐剧《东北风》。剧院内有900多名观众和演员、工作人员。大家聚精会神地欣赏着这部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丝毫没有察觉到死神的阴影已经降临在他们的头顶。

晚上九点左右,三辆汽车冲到剧院门口,刺耳的刹车声让人毛骨悚然。恐怖分子手持冲锋枪和手枪,冲进了剧院。他们一边向空中扫射,一边对乱作一团的观众和演员呐喊,宣布他们已经是人质了。恐怖分子要求人质给自己的亲属打电话,让他们组织游行,反对车臣战争。当发现有人利用电话给当局通风报信的时候,他们又收缴了所有人的手机。

一部分恐怖分子事先化妆成了普通观众,进入剧院。他们在剧院里安装好拉线炸弹,封锁了出入口,接应自己的同伙。进入剧院的恐怖分子总共有50来人,其中20名是身着黑衣、脸蒙黑纱的车臣妇女——著名的“黑寡妇”,她们的丈夫在车臣战争中被俄军击毙,对俄罗斯人、联邦政府和普京有着刻骨的仇恨,再加上没有生活来源,所以被车臣叛匪招募,成为他们的杀手和人肉炸弹。每名“黑寡妇”的腰间都缠着装满炸药的腰带和塞满了钉子的包裹,来增加爆炸的杀伤力。恐怖分子在剧院大厅的楼座和池座里安装了炸弹,大厅中央放置了50公斤炸药。

这些恐怖分子听命于车臣叛匪的匪首沙米尔·巴萨耶夫,而具体指挥这次行动的是莫瓦萨·巴拉耶夫。早在2002年9月,恐怖分子就兵分数路,先后抵达了莫斯科。与他们同时到达的还有两辆装着炸药的卡车。炸药上面放着成箱的水果,而造好的炸弹则被伪装成了一种卡车制动装置。这些恐怖分子隐藏在三间租来的公寓里,“黑寡妇”留在家里,男性的恐怖分子则装扮成建筑工人,到与杜布罗夫卡剧院在同一座大楼里的一家同性恋俱乐部搞装修。他们将一部分炸药和武器事先运到了大楼里。整个事件经过了精心的筹划和周密的准备。

联邦安全局的反恐部队——“阿尔法”和“信号旗”迅速赶到事发地点,将剧院封锁起来。普京亲自充当解救行动的总指挥,而具体行动由联邦安全局局长尼古拉·帕特鲁舍夫负责。“阿尔法”和“信号旗”占领了剧院所在大楼的其余部分,并对大楼的地下通道进行了侦查。借助先进的监听设备,剧院的各个角落都被监听,恐怖分子与外界的电话联系也在监听的范围内。与剧院内的恐怖分子进行电话联系的人有的在车臣,有的在俄罗斯境外,有的在莫斯科市内,还有的甚至就在围观的人群里。

剧院前面灯火通明,按照恐怖分子的要求,聚光灯要打在剧院的正门。匪首莫瓦萨·巴拉耶夫站到了电视摄像机前,身边是一群“黑寡妇”,他们的要求是结束车臣战争,俄军撤出车臣领土。早在1995年,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沙米尔·巴萨耶夫就导演过这样的一幕。当时,他领导的恐怖分子在布登诺夫斯克劫持了一家医院,扣留了1000多名人质,迫使俄军退出车臣。所以,他被车臣人看做是结束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民族英雄。现在,他要故伎重演,不过,这一次他置身幕后,上台表演的是其他人。

在解救人质的指挥部里,人们紧张地忙碌着。有人负责与媒体打交道,有人负责警察和内务部队的指挥,他们将现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了起来;有人负责安抚人质家属。救护车和医生随时候命。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一直守在现场,为人质和参与解救行动的人员提供饮食和服务,疏散附近的居民,组织医院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工作,成立新闻发布中心……这些千头万绪的工作和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都需要普京总统居中协调。“阿尔法”和“信号旗”的特种兵则在一座与剧院所在大楼结构完全一样的建筑里进行强攻演习。

恐怖分子提出了一些他们可以接受的谈判对象,其中有政治家,也有演员、记者、医生。谈判没有任何结果,恐怖分子甚至不让人质吃饭,巴拉耶夫声称:“我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们劫持了人质,现在就打算牺牲自己。我们赴死的愿望比你们求生的愿望更加强烈。”他宣布从10月26日开始屠杀人质。陷入饥饿和恐惧中的人质达到了承受能力的极限,有人精神崩溃,从座位上跳起来往外跑,被恐怖分子击毙。

普京和人质一样处在煎熬当中。从人质事件发生起,他一直守在克里姆林宫,度过了一个接一个的不眠之夜。他召集各部门负责人研究事态发展,商讨解决方案,并与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沟通立场——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施罗德、以色列总理沙龙、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普京态度强硬——“俄罗斯不会屈服于挑衅,我们将以应有的方式反击恐怖分子的挑战。”

除了人质事件造成的高度紧张的状态,普京还要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有媒体直截了当地指责他逃避责任,采取观望的态度;流亡海外的别列佐夫斯基不失时机地跳了出来,声称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莫斯科将得到几百具灵柩。

“如果不指望被推到俄罗斯权力之巅的圣彼得堡上校普京,我们还能指望什么人呢?对身为军官的普京来说,荣誉高于一切。他可能面对过比这次更加复杂的局面。普京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他擅长对每一步棋都做通盘的考虑,他习惯于先发制人——白子先走,夺取胜利。但目前的情况是黑子出手了,黑子将军了!在焦急的等待中,国家已经麻木了。总统为什么犹豫?普京在思索,长时间、痛苦地思索。在雾气弥漫的地方,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跃跃欲试;在近处,久加诺夫在对反人民的政权进行抨击。但当政者并没有理睬他们。和已经过去的三年一样,人们重复着同一个问题——如果不指望普京,俄罗斯还能指望什么人?三思啊,普京,距离下次的总统大选只有一年半了。”——鲁斯塔姆·阿里夫德扎诺夫:《普京的辩护》,《说法》周报2002年10月28日。

10月26日凌晨,普京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对杜布罗夫卡剧院发动强攻,武力解救人质,消灭恐怖分子。以“阿尔法”和“信号旗”为核心攻击力量的200名特种部队官兵参加了强攻,此外,还有几百名警察、上千名狙击手在掩护他们的行动。他们是在冒着生命危险进攻,“所有的人都担心恐怖分子故意把我们放进剧院,然后由剧院外的某个人通过遥控器引爆炸弹,将我们全部炸飞!”信号旗的一名指挥官这样描述大家的心情。

现场的记者目击了强攻的整个过程,以下是他们的描述:

凌晨3:00~4:00剧院前的广场上灯火通明,鸦雀无声。过分的安静让人产生不祥的预感,一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5:00对准剧院正门的探照灯忽然熄灭了,按照恐怖分子的要求,如果灯光熄灭,就是俄军发动强攻的信号,他们将屠杀人质。

5:35传来手雷的爆炸声,随即是玻璃被人敲碎的声音。特种部队的强攻开始了。剧院侧面的工厂里传来枪声,随即是机枪的声音。

6:05收音机报道说里面的人质打来电话,恐怖分子开始杀害人质了。枪击是恐怖分子制造的。但现场的记者认为是军队主动发起了攻击。过了一会儿,现场又恢复了平静,内务部的部队在集结。一辆蓝色的吉普车关掉了车灯,但发动机还在运转,它靠近正门,大楼左侧的桥上出现了四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是内务部特种部队“冲锋枪”的战士。

6:356~8名内务部的战士掠过广场,向剧院的正门冲去,他们踢开了大门,向里面射击。救护车和装甲车开到了广场上,大楼里传出两声枪响,装甲车上的重机枪立即还击。联邦安全局的特种兵保护着两名女人质冲出大楼。一时间大楼内枪声大作。约莫有10名士兵隐蔽在大楼左侧的草丛里,还有一支小分队隐蔽在大楼的左侧。大楼里传出两声爆炸,闪烁着白光,应该是有人投掷了手雷。广场周围的士兵全部穿过广场,向剧院大门跑了过去。

6:40一组士兵抬着一盏大灯穿过一楼的大厅,向大楼侧面的图书馆前进。

6:47大楼内部三个不同的地方,特种兵在敲碎玻璃,将“东北风”的海报从一楼大厅的玻璃幕墙上撕下来。

6:50有人被拖出大楼,一个穿着灰色汗衫的年轻人被士兵背了出来。

7:00正门被打开。三辆吉普车开到了大楼附近,空巴士也开了过来。正门前聚集了几十个人,有人高声叫喊:“快点!”一个女人质几乎是从大楼里爬出来的,其他人都走不了路了。一具尸体被抬了出来,接着又是一具。

7:03枪声还没有停止,一群人被护送着走出大楼。从里面抬出了一个女孩,接着是很多尸体。

7:06更多的尸体被抬出来。戴着白色头盔的救援人员参加到营救中来。尸体在正门前摆成了一排,有20多具。从凌乱的服装上可以看出,他们大多是被扛出来的,多数是女性。几辆装满伤员的救护车开走了。

四辆巴士停在大楼的右侧。正门左侧,救援人员继续将尸体抬出大楼,摆放整齐,现在有几十具了,而且在迅速增加。过了几分钟,地面上全是尸体,左侧的楼梯上满是人质身上掉下来的各种颜色的毛衫。因为地方不够大,尸体被重叠着放置。一辆坐满人质的巴士开走了,不过,人质看上去好像是睡着了。有人拿来一些布,盖在另一辆巴士上那些一动不动的人身上。尸体的数量还在上升,另一辆巴士开走了。电视台发布消息,参加强攻行动的一名成员称行动已经结束,人质被解救,恐怖分子被全部击毙。此后,又有两具尸体被抬出来。

7:43~7:50另外两辆装满人质尸体的巴士开走了,记者看到,尸体的表情都很奇怪。

7:50剧院门口安放了一道屏风,挡住了视野。

8:00行动的指挥官宣布,36名恐怖分子被击毙,其中包括莫瓦萨·巴拉耶夫。特种部队之所以发动强攻,是因为有几名人质试图逃跑。为了保护人质的安全,进攻开始了。

8:45在广场的右侧,装着尸体的袋子被搬上巴士。

11:00仍然有尸体从剧院里抬出来。

事后证实,特种部队在进攻中使用了催眠瓦斯。在大楼里,恐怖分子使用机枪、冲锋枪和手榴弹进行了抵抗,但很快就被粉碎了。整个行动在20分钟内结束。万幸的是,“黑寡妇”们都在催眠瓦斯的作用下睡着了,没来得及引爆炸弹。据说,这种麻醉气体的药性比吗啡强300倍,可以在两分钟内对人体发挥作用。51名恐怖分子全部被消灭——32名男性,19名女性。遗憾的是,催眠瓦斯不仅让恐怖分子睡着了,还有人质。很多人质因为身体虚弱和救治不及时,再也没醒过来。

普京到医院看望了人质,并发表了电视讲话:“亲爱的同胞们!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共同经历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大家都在为被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劫持的人担心。我们盼望人质能被释放,但我们同样知道,应该做最坏的打算。今天早晨,实施了解救人质的行动,数百人的生命被保全,我们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再一次证明,俄罗斯是不会屈服的。我向那些遇难人质的家人表示歉意,我们未能救出全部人质。请原谅我们!”

几天后,普京宣布了打击恐怖主义的“先发制人”战略——“国际恐怖主义日益猖獗和残忍……如果有人以类似的手段对付俄罗斯,即便是企图这么做,我们也将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反击。恐怖分子和他们的精神物质支持者建立的基地都将遭到打击,不管他们身在何地。”

﹡ ﹡ ﹡ ﹡ ﹡ ﹡ ﹡ ﹡

2004年3月,普京在总统大选中大获全胜,成功连任。可是,紧随其后的是一波接一波的恐怖袭击,车臣叛匪以血腥的手段向普京示威。首先是车臣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在“胜利日”阅兵现场被炸身亡,紧接着更加猖狂的恐怖袭击一浪高过一浪。

2004年6月21日,在沙米尔·巴萨耶夫的率领下,200多名车臣叛匪向印古什共和国的纳兹兰和卡拉布拉克发动进攻。叛军攻陷了内务部总部、联邦安全局边防警察基地、当地警察总部和军火库。身着迷彩服、头戴面具的叛匪在大街上公然拦截行人,查验身份,凡是在执法部门工作的人都会被处决。包括印古什共和国内务部部长、两名检察官和九名联邦安全局地方官员在内的几十名执法人员遇害。30多名叛匪占领了纳兹兰的内务部军火库,抢走了1500支冲锋枪和大量弹药。等联邦军队赶到的时候,叛匪已经满载着战利品撤离了。

次日,普京赶到了纳兹兰。他在会议上对大家说:“这是对印古什人、共和国领导人进行恐吓,破坏俄罗斯南方特别是高加索局势的又一图谋。根据这里的情况判断,联邦中央对共和国的保卫工作还有不足之处。我们必须尽快将叛匪捉拿归案,无论花费多长时间,不全部抓获绝不善罢甘休!”普京决定在印古什共和国常年驻扎一个团的内卫部队。

2004年7月,车臣叛匪与政府武装多次交火。根据安全部门获得的情报,车臣叛匪正准备进攻格罗兹尼。车臣政府决定引蛇出洞,没有发布警报,而是在秘密的状态下备战,等叛匪出现在格罗兹尼街道上的时候,一举将其歼灭。2004年8月22日晚,进入格罗兹尼的叛匪遭到伏击,60多人被击毙,残余的叛匪夺路而逃。这是一次漂亮的伏击战,但市民因为事先没有得到消息,遭到溃逃的恐怖分子射杀,上百人遇难。

两天后,两架客机在空中爆炸。事后查明,这是车臣“黑寡妇”的自杀式袭击。两名身穿黑衣、头戴黑巾的车臣妇女在票贩子的帮助下,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飞机。

又过了一周,8月31日晚,一名女恐怖分子来到莫斯科里加地铁站。她本想进入地铁,在车厢中引爆炸弹。但由于入口处有警察检查证件和包裹,她选择了就地引爆,当场炸死9人,30人负伤。

就是在这一连串的前奏下,被称为“历史上最血腥的恐怖行为”的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了。

2004年9月1日,北奥塞梯共和国的别斯兰市第一中学正在举行开学典礼,1000多名学生、教师和家长聚集在这里。忽然,三辆汽车冲到学校的大门前,几十名戴着面罩、手持冲锋枪和火箭筒的恐怖分子冲进了学校。三名在现场执勤的警察与恐怖分子交火,打死了一名恐怖分子。但他们的阻击很快就被击溃了,一名警察负伤,另外两名警察跑回去求援。

恐怖分子把人群轰赶到学校的体育馆里,并在体育馆的四周安装了炸弹,篮球架上也安装了两个大炸弹。恐怖分子又逼着高年级的学生和成年男人砸掉体育馆的全部门窗,用家具将其堵住。学校大楼的周围、体育馆入口、楼梯灯地方埋设了地雷,狙击手在楼顶和窗口严阵以待。恐怖分子命令人质交出手机,逐一砸毁。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年纪小,受了惊吓后大声的哭闹,一名恐怖分子抓起刚被杀害的人质尸体威胁道:“如果小孩子再哭闹,就继续杀人!”体育馆内瞬间鸦雀无声。

没有参加开学典礼的学生家长得知消息后,抄起武器冲向学校,但他们的进攻被恐怖分子密集的火力击退,一些人被打死,另外一些人身负重伤。学生家长们只好把学校包围了起来,群情汹汹,却又无可奈何。军队、内卫部队、警察,联邦安全局、紧急情况部和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医生以及共和国领导人纷纷赶来。著名的反恐特种部队——“阿尔法”和“信号旗”也在乘飞机飞往别斯兰。

正在飞机上的普京马上改变了行程,紧急飞回莫斯科。途中,在与联邦安全局、内务部、总检察院、边防军的负责人商谈后,普京决定,可以适当满足恐怖分子的要求。恐怖分子提出了两个要求:俄军撤出车臣;释放6月时袭击印古什的参与者。这些人在袭击结束后的调查过程中被捕。恐怖分子提出与北奥塞梯总统亚历山大·扎索霍夫和印古什总统穆拉特·贾济科夫谈判。

俄军撤退的要求是普京无论如何不会答应的。但普京同意释放他们的同伙,让恐怖分子安全地离开,可以为他们提供汽车和飞机。但普京拒绝让北奥塞梯和印古什总统进入学校与恐怖分子谈判,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不过是让恐怖分子手里多了两名重量级的人质而已。

学校里的恐怖分子不断地向外开火,疯狂地叫嚣着:“有一个恐怖分子被打死,就杀50个孩子;有一个恐怖分子被打伤,就杀20个孩子!”他们还要求普京下台。恐怖分子歇斯底里,不断枪杀成年人质,把尸体丢下楼。他们不让人质吃东西,也不准喝水。孩子们只好吃准备献给老师的玫瑰花花瓣来充饥。一开始,人质趁上厕所的机会还可以喝上几口自来水,但后来恐怖分子威胁说水里已经下毒,孩子们只好喝自己的尿液解渴。一些人质因为脱水陷入昏迷当中,身体极度虚弱。

政府与恐怖分子的谈判毫无进展。北奥塞梯、印古什和车臣的穆夫提和长老希望劝说恐怖分子释放人质,但恐怖分子根本不理睬他们的要求,朝企图接近学校的任何人开枪射击。“阿尔法”和“信号旗”的特种兵在紧张地演练,但他们内心非常绝望,通过强攻来解救人质似乎是不可能的。整座大楼已经变成了火药桶和地雷阵,恐怖分子丧心病狂,随时都可能与1000多名人质同归于尽。

9月2日,印古什前总统鲁斯兰·奥舍夫赶到了别斯兰,恐怖分子同意与他谈判。在奥舍夫进入学校的时候,人们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北奥塞梯立法会议主席曼苏罗夫的两个孩子都在人质当中,奥舍夫问他:“要不要我把你的孩子带出来?”曼苏罗夫回答说:“只能跟大家一起出来。”

最后,奥舍夫带了11名妇女和15个婴儿出来,还有一张从学生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上面写着恐怖分子的要求,抬头是“安拉的仆人沙米尔·巴萨耶夫致俄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阁下”。这次恐怖袭击的后台仍然是巴萨耶夫。巴萨耶夫要求结束车臣战争,俄军撤出车臣。作为交易条件,他许诺车臣加入独联体。

两个不眠之夜过去了,9月3日中午的时候,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局势急转直下。由于天气炎热,被恐怖分子丢到楼下的人质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恐怖分子同意政府派人将这些尸体移走。几名“紧急情况部”的工作人员乘坐一辆卡车来到大楼前,搬运尸体。

就在这个时候,大楼内传出两声巨响,恐怖分子从大楼里面开枪射击,一名搬运尸体的工作人员被打死,还有一人重伤。几分钟后,人质开始涌出大楼,恐怖分子朝他们的背后开火,血腥的屠杀开始了。随即又发生了一次爆炸,大楼的屋顶被掀了起来,一部分墙壁倒塌了。

最先冲上去抢救孩子的是当地的民兵,他们手里的武器有冲锋枪、卡宾枪、猎枪和各种各样的老式步枪。形势的突变让训练有素的“阿尔法”和“信号旗”特种兵也猝不及防。他们只能用火力掩护民兵和人质,一些人加入了抢救人质的人群当中,有的人连防弹背心都来不及穿上,10名特种部队官兵英勇地牺牲了。这是俄罗斯特种部队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伤亡。

解救人质的行动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民间自发的对恐怖分子占据的大楼的冲锋陷阵。特种部队只能以火力来掩护孩子的亲人们向大楼冲刺。想阻止这场进攻根本不可能。这甚至不能说是什么强攻,而是以原始的方式展开的惨烈搏杀,不同的是使用了现代武器。在搏杀中,子弹的呼啸、地雷的爆炸、手榴弹的轰响都退居其次。冲锋的人们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消灭恐怖分子……不惜任何代价地消灭他们”。俄罗斯《总结》杂志上的文章动情地描述了这场惨烈的战斗。

一些恐怖分子夹杂在人质中跑了出来,战斗蔓延到学校周围,变成了一场城市巷战。整个城市陷入一团混乱当中,人们在街头搜寻恐怖分子,开枪射击,记者甚至发现“当地军队似乎开始自相残杀了!”恐怖分子在学校和周边的地区被击毙。其中几个人刮掉胡子,换上人质的衣服,企图逃走,被当地人抓住,就地处死。32名恐怖分子中只有一人被活捉。

338名人质死亡,负伤者近600人。人质总数是1181人,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质非死即伤。

9月3日晚,普京飞到别斯兰,看望了受伤的人质。次日,普京对全国发表了讲话:“这次所发生的事情,其残忍程度堪称史无前例,是灭绝人性的恐怖行为。这并不是对总统、国会或者政府的挑战,而是对全俄罗斯的挑战、对全国人民的挑战。这是对我们国家发起的进攻。……

“我们必须建立更加有效的安全体系,督促我们的护法机关采取与我们面临的威胁的水平和规模相适应的行动。但最重要的是,全国人民要动员起来,共同应对威胁。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能最有效地打击恐怖分子的地方,就是那些不止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打击他们,而且组织起来的、万众一心的公民社会共同反对恐怖分子的地方。”

恐怖袭击不仅仅针对普通的俄罗斯人,普京自己也时时处在死亡的威胁下,对他的未遂谋杀已经不止一起。

还在普京担任代总统的时候,他打算前往圣彼得堡参加恩师索布恰克的葬礼。有关普京可能遭到暗杀的流言满天飞。但普京坚持要亲自参加葬礼,为此负责总统人身安全的部门做了精心的安排——在电视屏幕上,人们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普京刚刚走出大门,一分钟后,另一个和他着装相同、连走路的姿势都一样的普京又走了出来。普京平安归来,暗杀阴谋流产了。

2000年9月11日晚,总统车队沿着莫斯科库图佐夫大街行进时,一辆汽车突然冲进车队,将车队中的一辆“奔驰”牌吉普车撞翻,险些伤及普京。普京的卫士用护卫车将肇事车撞出了车队。俄联邦安全局拘捕了两名肇事的年轻人。究竟是交通意外还是暗杀阴谋,不得而知。

2002年1月,普京出访阿塞拜疆。阿塞拜疆的安全部门收到有人要在访问期间暗杀普京的消息。安全机构成功地逮捕了嫌犯,收缴了爆炸物。杀手来自伊拉克,受雇于车臣叛匪。

2002年11月,另一起危险的暗杀阴谋被粉碎。普京的家在莫斯科郊外,每天下班后,普京都要经过一条高速公路回家。2002年11月28日,公路附近的一条水管中发现藏有3箱高能炸药,重达40公斤。高速公路被封锁了起来,普京的车队只好绕道。

2003年10月12日,英国苏格兰场的反恐小组逮捕了两名俄罗斯男子,其中一人曾服务于俄联邦安全局。据说,俄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向英国警方提供了情报,称这两名男子要求他设法安排与流亡英国的前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的会面,希望得到这位与普京有深仇大恨的寡头的支持,做掉普京。

2004年9月18日,俄罗斯安全部门在莫斯科通往克里姆林宫的一条交通要道上发现两辆可疑车辆,检查后发现车内装载了炸药和地雷。这些爆炸物被拆弹专家成功拆除。经过审讯,嫌犯供认,有人给了他1000美元报酬,让他把这两辆汽车停在总统车队的必经之路上。

曾有人提醒普京,叛乱分子已经多次宣判他的死刑,他和家人的生命时刻处在死亡威胁下。普京回答说:“我不害怕这种威胁。这就像是跟一条狗打交道。一条狗能感觉到什么时候别人怕它,然后就冲上去咬一口。这个道理在车臣同样适用。如果你战战兢兢的,他们就会以为自己比你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办法是有效的——继续打击。你必须先发制人,将对手狠狠打倒在地,让他再也站不起来。”

正如普京所说,在他的统领下,俄罗斯的军队、特工、警察就是以极其强硬的手段反击恐怖分子,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目的就是把恐怖分子打得再也站不起来,让俄罗斯拥有和平与安宁。在国家的强大攻势下,叛匪的首领纷纷殒命。

2004年2月13日,卡塔尔首都多哈。车臣“副总统”扬达尔比耶夫在清真寺做完祷告后,和他13岁的儿子乘坐一辆丰田陆地巡洋舰离开。车开出清真寺没多远就发生爆炸,扬达尔比耶夫身负重伤,于几个小时后死亡。

2004年9月8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悬赏三亿卢布(约合1000万美元),捉拿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和军事领导人巴萨耶夫。2005年3月8日,俄联邦特种部队找到了马斯哈多夫的藏身之地。他躲在距离车臣首都格罗兹尼不远的一个村庄里,那里有一处混凝土地下掩体,这是马斯哈多夫经常使用的藏身地点。特工部门从被捕的车臣叛匪口中得知了这一地点。被包围的马斯哈多夫拒绝投降,与他待在一起的两名车臣叛匪做了俘虏,他本人丧命于手榴弹之下。

马斯哈多夫毙命后,巴萨耶夫拥立了新的车臣“总统”,他本人则担任了副总统。巴萨耶夫穷凶极恶、血债累累。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剧院和别斯兰第一中学人质事件,都是他的“杰作”。2006年7月10日,一辆装满炸药的卡车在印古什共和国境内爆炸,将附近的几辆汽车炸毁,正在车上的巴萨耶夫一命呜呼,结束了他邪恶的一生。

马斯哈多夫、巴萨耶夫、扬达尔比耶夫等匪首相继殒命,给了车臣恐怖分子以沉重打击,让他们一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但正如普京所说,“我们所遇到的不是一般的恐吓行为,也不是恐怖分子孤立的袭击,而是国际反俄恐怖力量赤裸裸的武装进攻,是一场全面而残酷的大规模战争……全世界的经验都表明,这种战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俄罗斯的反恐战争尽管战果累累,但未来的路依旧漫长而艰难,仍然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才能彻底铲除恐怖势力。

2008年1月9日,在俄罗斯喀山市,一栋五层的居民楼在凌晨被炸塌,整整一个单元消失,至少造成30人死亡。

2009年12月,恐怖分子炸毁了连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高速铁路,结果造成26人遇难,另外还有几十人受伤。

2010年3月,莫斯科地铁曾遭炸弹袭击,造成39人丧生,另外还有60多人受伤。

2011年1月,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最繁忙的多莫杰多沃机场遭炸弹袭击,造成35人遇难。

寡头的末日

在我们的国家,人们将那些躲在暗处对政治决策施加影响的大生意的代表称为“寡头”。这一寡头集团根本就不该出现。不过,大生意、俄罗斯资本家的代表们不仅有权利存在,还有权得到国家的支持。

——普京

1996年年初,俄罗斯12位大商人在参加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达成协议,他们决定整合全部资源,支持叶利钦竞选连任。1996年3月的一天,叶利钦秘密召见了7个金融寡头——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大桥银行总裁古辛斯基、国际商业银行总裁维诺格拉多夫、首都储蓄银行总裁斯摩棱斯基、阿尔法银行总裁弗里德曼、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俄罗斯信贷商业银行总裁马尔金。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银行家提供财政支持,确保叶利钦连任;叶利钦则承诺维护寡头的经济利益。这就是俄罗斯著名的“七寡头”。

他们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叶利钦投桃报李,给予帮助过他的人丰厚的回报。寡头之一弗拉基米尔·波塔宁担任了政府第一副总理,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担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和独联体秘书。别列佐夫斯基甚至提出大资本家应当联合起来,控制国家政权。到1999年底的时候,俄罗斯形成了50家左右的商业集团,掌控着俄罗斯60%~80%的经济实力。

在普京之前,曾担任第一副总理的涅姆佐夫、曾担任总理的谢尔盖·基里延科以及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都曾打算对寡头选战。普里马科夫曾下令调查别列佐夫斯基的公司和与总统事务管理局局长、掌握克里姆林宫大量资产的帕维尔·博罗金有关的其他公司。这成为他下台的原因之一。

普京上台之初,就明确宣布国家应该由总统和政府管理,而不是由寡头管理。“我不会追究你们在此之前是怎么发家致富的,但你们都要远离政治舞台。”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得进这种劝告,一意孤行者大有人在。

俄传媒业的龙头老大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就是一只“出头鸟”。古辛斯基毕业于国立那察尔斯基戏剧艺术学院导演系,本来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导演。1986年,古辛斯基下海经商;三年后,他与一家美国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桥”。后来,这座“桥”不断扩建,终于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企业帝国。1989年10月,组建了“桥”银行。又过了三年,古辛斯基的事业更上一层楼,1992年,他联合了42家企业,组建“桥”集团。凭借与莫斯科市政府的特殊关系,古辛斯基介入了房地产领域,迅速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桥集团刚刚组建不久,就获得了总面积7万平方米的七幢大楼的产权,光是租金一项,一年就可以坐收数百万美元。

发迹后的古辛斯基向传媒业进军,建立起自己的传媒帝国。在他的麾下,有独立电视台、TNT地方电视网、《今日报》、《七日报》、《综述》周刊、《商队》杂志等俄罗斯著名媒体。古辛斯基借助手中掌控的媒体,影响社会舆论,干预国家政治。在成功帮助叶利钦赢得竞选连任后,古辛斯基的政治野心日益膨胀,欲罢不能。

在1999年的国家杜马选举中,古辛斯基全力支持当时风头正劲的、由普里马科夫和卢日科夫领导的“祖国—全俄罗斯”联盟。他麾下的媒体不遗余力地披露叶利钦身边亲信的丑闻,并把矛头指向了叶利钦的执政失误和普京的车臣政策。但是,“祖国—全俄罗斯”联盟在国家杜马选举中的表现让人大失所望,反倒是普京支持的“团结”联盟异军突起。

但古辛斯基并没有偃旗息鼓,继续在大选中支持普京的竞争对手——“亚博卢”集团领袖亚夫林斯基。他旗下的媒体大肆宣扬普京在圣彼得堡工作时的金融违法行为,给普京抹黑。就是在普京赢得总统选举之后,古辛斯基还是一意孤行,充当反对派。例如,《今日报》散布谣言说:在2000年5月9日举行的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胜利日”阅兵式上,普京准备让车臣战争中的参战部队组成的方阵走在最前面,参加“卫国战争”的老兵们组成的方阵只能垫底。“普京就是这样理解俄罗斯历次战争的意义的!”

独立电视台有一档政治讽刺节目——“木偶戏”。这档节目长年累月地挖苦普京。它的制作人B。申杰洛维奇坦率地说自己厌恶甚至是仇恨普京,他声称:“仇恨可以将一个人造就成天才,社会仇恨则是一种光明正大的情感。”

古辛斯基的所作所为终于招致了政权的猛烈反击。《今日报》的记者们不再被邀请出席克里姆林宫的新闻吹风会;2000年5月11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以非法窃听为由对“桥”集团的办公室进行了搜查;5月17日,俄罗斯中央银行任命了“桥”银行的临时负责人。一张无形的网在渐渐收紧,悬在古辛斯基头上的利剑即将落下。

2000年6月13日,古辛斯基被捕。罪名是“侵吞巨额财产”。司法机关指控古辛斯基侵吞了第11电视频道价值1000万美元的国有财产。不过,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不就是1000万美元吗?哪个寡头没有污点呢?”有些人“他们攫取的财富比1000万美元要多得多,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报纸上,也经常在电视屏幕上露脸,可是却没被抓进监狱。”这些人就是以这样的强盗逻辑为古辛斯基鸣冤叫屈的。按照他们的逻辑,既然那么多杀人犯逍遥法外,干吗要对其中一个倒霉的家伙开刀呢?尽管他背着人命案,双手沾满了鲜血。

古辛斯基后来说:“我之所以被逮捕,完全是弗拉基米尔·普京出于个人原因的报复行动。这件事情跟政治无关,仅仅是出于总统本人对‘木偶戏’节目的怨恨。”

不过,普京否认了这种说法。“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这是总检察院独立作出的决定。你们知道,这是一件让人生疑的礼物”;“根据我个人的看法,这么做是不对的,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让他配合调查,像签署不离境的保证书。逮捕是一种强制性太强的措施,可是我无权禁止检察机关采取这种措施。按照俄罗斯的法律,不管是总统还是政府,都无权指挥检察院。”

普京作出这样的表态后,古辛斯基很快就获释了,他在监狱里总共就待了三天时间。所以,看来普京并不是逮捕古辛斯基的幕后主使。有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尽管普京没有下令逮捕古辛斯基,但正是他在国内营造了一种氛围,让护法机关觉得自己可以大干一场。”普京对待寡头的强硬立场和他的威望,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一些人自发地向寡头进攻了。他们认为这样做是符合普京的愿望的。所以,消灭让人民深恶痛绝的寡头——他们糟糕的形象有点类似于中国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功劳还是被记在了普京的头上。

随着古辛斯基的被捕,一场针对寡头的风暴席卷而来。

6月20日,莫斯科市检察院上诉仲裁法庭,要求重新审核俄国际集团公司1997年收购诺里尔斯克镍公司38%股份的合法性。俄国际集团公司总裁波塔宁于1997年出资1.7亿美元收购了诺里尔斯克镍公司,收购价格的差额高达1.4亿美元。

6月27日,米哈伊尔·弗里德曼的“阿尔法集团”下属的秋明石油公司被搜查。该公司1997年至2000年的所有文件被强行搜走。理由是该公司与金融诈骗有关。

7月11日,俄总检察院强行“调阅”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文件,理由是调查古辛斯基的“梅地亚—桥集团”欠俄石油天然气工业公司4.87亿美元债务一事。该集团总裁是列姆·维亚西列夫。

7月12日,俄税务警察局对“伏尔加汽车公司”逃税案进行了调查。该公司去年年产“拉达”轿车65万辆。税方指控该公司虚报年产量20万辆,从而大量逃税。伏尔加汽车公司的后台老板就是在叶利钦时代呼风唤雨的俄首富、头号金融和工业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另外,重达1.5吨、涉及金额7亿美元的“俄罗斯民航”国外分公司可疑金融业务的文件从瑞士运到了莫斯科。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被怀疑牵涉其中,接受了总检察院的质询。

一时间,人心惶惶。为了安抚俄罗斯的大企业家,普京召集了一次圆桌会议,有21位大企业家参加。普京要求与会的大企业家更多地为俄罗斯经济发展出力,政府不会对20世纪90年代的私有化过程重新审查,但也不会对此后的非法敛财行为进行大赦。一位寡头恳请普京不要相信资本家阴谋反对总统的说法,普京的回答是“我不相信,但我会密切关注这一点”。

2000年7月,对古辛斯基的调查还在继续进行,但到了月底的时候,总检察院宣布停止调查古辛斯基刑事案。这样一来,古辛斯基就可以自由地离境了。他马上飞到了西班牙,同时宣布自己不再充当政权的反对派,将自己手中的股份转移给俄天然气工业公司,以清偿巨额债务。

不久,总检察院再次恢复了对古辛斯基的刑事调查。检察机关要求古辛斯基回莫斯科接受讯问,但古辛斯基拒绝返回莫斯科。国际刑警组织对古辛斯基进行通缉,12月11日深夜,在西班牙的一栋豪华别墅里,古辛斯基被警察逮捕。在交纳了巨额保释金后,古辛斯基被保释,前往以色列定居。他的媒体帝国已经不复存在,流亡海外的古辛斯基要想在俄罗斯政坛上继续有所作为,已经不可能了。

鲍里斯·阿布拉莫维奇·别列佐夫斯基本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曾撰写过100多篇科研论文和专著,1991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1989年,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别列佐夫斯基下海经商,靠倒卖汽车发了家。1993年,他创建了全俄汽车联盟;1995年,在私有化浪潮中,别列佐夫斯基收购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和公共电视台,建立起自己的企业帝国。

后来,别列佐夫斯基通过叶利钦的总统办公厅主任尤马舍夫与总统搭上了边。在尤马舍夫还是一名记者的时候,别列佐夫斯基就认识了他。后来,尤马舍夫为叶利钦撰写传记《总统笔记》,成为叶利钦圈子里的人,直至担任总统办公厅主任这一显赫的职务。别列佐夫斯基是帮助叶利钦成功竞选连任的七寡头之一,后来担任了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和独联体秘书。他是寡头中的代表人物,在俄罗斯政坛上一度呼风唤雨。

叶利钦说过:“别列佐夫斯基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同盟者。但这是一个尾大不掉的同盟者。在人们看来,别列佐夫斯基永远是我的影子;在克里姆林宫的任何动作背后,人们都能看到‘别列佐夫斯基’的手;无论我做了什么,不管我任命谁或者撤掉谁的职务,人们总是提到别列佐夫斯基的名字”;“只要别列佐夫斯基在电视上说‘我个人坚决反对;我认为;我相信……’情况就变得严重起来。每一次他在电视屏幕上停留的时间都不短,所以人们便得出结论,正是他在管理我们的国家”。正是别列佐夫斯基的得意忘形,让叶利钦对这位恩人开始反感,“归根结底,别列佐夫斯基害大于利。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此,普京对别列佐夫斯基和其他所谓寡头采取严厉态度做得很对。”

在普京被叶利钦确定为接班人后,别列佐夫斯基一度想向普京靠拢。但普京对身为寡头代言人的别列佐夫斯基并不感冒。于是,他转而站到了普京的对立面,对普京当选总统后的一系列政策进行抨击。古辛斯基的入狱和逃亡给别列佐夫斯基敲响了警钟,2000年9月,别列佐夫斯基逃亡到纽约。

2002年10月,俄罗斯总检察院以诈骗罪起诉别列佐夫斯基,并发出全球通缉令。次年3月,别列佐夫斯基在伦敦落网,但英国政府接受了他的政治避难请求,拒绝将他引渡回俄罗斯。

流亡海外的别列佐夫斯基对普京充满了仇恨。2003年,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安全部门抓获了两名前克格勃的叛逃者,他们策划利用普京访问英国的机会进行暗杀。有人猜测这次未遂的暗杀与别列佐夫斯基有关;2006年,前克格勃特工利特维年科被毒杀,别列佐夫斯基公开指责普京是幕后黑手,并声称普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本人。后来,他还声称要用暴力推翻普京政权。不过,这一切都是他一厢情愿的妄想。

在过去的一年中,那些曾认为自己与国家结为一体的寡头不再是国家的主人……将国家从寡头那里解放出来花费的时间比寡头们控制国家花费的时间少得多。

——《政权》周刊2000年12月26日

许多观察家们都认为,普京总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是战胜厚颜无耻、无法无天的阴谋家——人们所说的“寡头”,这些人曾经牢固地掌握了国家权力。相应的是,他们还创建了一个并行的权力机构,既不需要承担责任,又可以对俄罗斯的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进程进行干预。普京擅长管束这些在前苏联和俄罗斯国有财产私有化过程中,靠骗术轻而易举地、没有任何风险地攫取了巨额财富的人。

——意大利《共和国报》2001年1月17日

2003年引爆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案”震动了俄罗斯和世界,影响深远。这起围绕普京和俄罗斯富豪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冲突甚至直接导致了叶利钦和他留下的班底与普京的力量对峙。羽翼丰满的普京没有理睬俄罗斯首任总统的反对立场,坚持处置霍多尔科夫斯基和他的石油帝国——“尤科斯”石油公司。在自己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普京终于可以摆脱叶利钦的影子了,他现在是俄罗斯真正的主人。

1986年,还是共青团干部的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开了一家咖啡馆,在商海中赚到了第一笔钱。但雄心勃勃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着手建立了“跨行业科技进步中心”(俄文首字母缩写为“梅纳切普”)。“梅纳切普”为政府和国有企业提供计算机编程服务,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倒卖电脑更是让霍德尔科夫斯基赚得盆满钵盈。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霍德尔科夫斯基抓住时机,成立了“梅纳切普”银行。三年后,“梅纳切普”银行成为俄罗斯第一家上市银行。在电视屏幕和马路边的广告牌上出现了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形象,他挥着手喊道:“我是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为了保障你们的未来,买‘梅纳切普’的股票吧!‘梅纳切普’是一家商业银行。”

1992年年底,叶利钦根据盖达尔和丘拜斯的建议,发起了私有化运动——将俄罗斯的国有企业分配给俄罗斯公民。带着一种近乎天真的想法,他们发给每个俄罗斯人一张价值1万卢布的债券,让大家都能持有国有经济的股份。可是,这些债券最后都被霍多尔科夫斯基这样的富豪收购了。“梅纳切普”银行在化工业、冶金业、玻璃制品、食品加工、纸浆和造纸业以及化肥、石油等行业都拥有股份。此时,霍多尔科夫斯基已经是20多家银行的主人,并与政府高层建立了密切的关系。1993年的时候,霍多尔科夫斯基请求叶利钦给他安排个职务,叶利钦让他当了能源部主管石油产业的副部长,正是这个职位,让霍多尔科夫斯基后来得以建立他的石油帝国。

1995年,激进的“休克疗法”将俄罗斯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国家预算赤字大幅上升,工资和补助金停发。而下届总统选举即将到来,叶利钦面临苏共领袖根纳季·久加诺夫的强劲挑战。叶利钦需要寡头的经济支持,而寡头们也想阻止共产党人重新执政,一旦共产党人上台,他们巧取豪夺的财产就可能被充公,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于是,便出现了下面的一幕:

1995年3月30日,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弗拉基米尔·波塔宁觐见叶利钦,提议向总统提供18亿美元的贷款,条件是以俄罗斯的战略性国有企业——钢铁、天然气和石油行业的大型国企的股份做抵押。双方达成了协议,叶利钦在寡头们雄厚财力的支持下,竞选连任成功。

1996年9月,政府组织抵押拍卖会,俄罗斯寡头们以低廉的价格将俄罗斯的战略性国企收入囊中,其中,波塔宁收购了俄镍铝公司;别列佐夫斯基和罗曼阿布拉莫维奇收购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霍多尔科夫斯基则收购了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78%的股份,价格仅仅是3亿多美元,而一年后,这家公司的股票市值就达到90亿美元。

财大气粗的霍多尔科夫斯基不再满足于游弋商海,而是打算再次进军政坛。普京上台后,明确警告寡头不得干政,以兑现他在竞选时作出的“摧毁寡头阶层”的承诺。“摧毁寡头阶层”并不是要从经济上消灭他们,一旦寡头远离了政坛,就不再是寡头,这个阶层自然就消失了。普京对寡头的定义就是“躲在暗处对政治决策施加影响的大生意的代表”。

2003年年初,霍多尔科夫斯基开始与各大政党的领袖频频接触,给他们提供赞助。他的目标是年底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霍多尔科夫斯基要在议会中培养忠于自己的力量,为他的商业帝国提供保护伞。这一点让普京和他的同僚非常反感。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向国家和总统的权威公然提出挑战。

霍多尔科夫斯基与普京的矛盾在2003年2月的一次会议上公开化了。当时,普京召集了一批商界的精英,共同讨论高官中的腐败问题。霍多尔科夫斯基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普京的亲信伊戈尔谢钦,甚至是普京本人。“我必须告诉你们,腐败正在这个国家蔓延,也可以说腐败正是从克里姆林宫开始。”

普京被激怒了,“一些像尤科斯这样的公司,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庞大石油储备。问题是:它是怎样获得这些石油储备的?另外,还有尤科斯的税务问题……”同情霍多尔科夫斯基的人把普京说成是一个心胸狭窄、敏感易怒、性格乖戾、报复心强的人。“他厌恶那些敢于直言的人,反感被人轻视。”

普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俄罗斯禁止一些商人出于个人的私利而干预政治。不同意这么做的人应该记得,以前那些走上歧路的人的命运……有的人永远走了,另外一些人离开了!”但普京的警告并没有让霍多尔科夫斯基悬崖勒马,他似乎越战越勇、越走越远。

霍多尔科夫斯基公布了他的石油帝国的未来蓝图——修建自己的石油输送管道,收购西伯利亚石油公司,邀请外国公司加盟。尤科斯与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合并后,资本将超过3500亿美元,这将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足以与世界级的石油巨头们并驾齐驱。但是,普京反对个人铺设石油管道,石油输送必须由国家掌控;至于让外国人控制关系俄罗斯经济命脉的石油资源,更是普京无法接受的。2003年7月,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合作伙伴、“梅纳切普”银行执行总裁普拉东·列别捷夫被捕,一场摧毁霍多尔科夫斯基石油帝国的风暴正在地平线上掀起。

霍多尔科夫斯基之所以敢于向普京公然挑战,是因为他有恃无恐。叶利钦和他留下的班底——总统办公厅主任亚历山大·沃罗申和总理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就是霍多尔科夫斯基的保护伞。卡西亚诺夫谴责了逮捕列别捷夫的行为,“仅仅因为经济犯罪就被逮捕,这是不妥当的。只有针对那些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案件,才能采取这种措施。对这起案件应该重新调查,我个人认为逮捕列别捷夫太过分了!”

2003年9月,霍多尔科夫斯基收购了《莫斯科新闻报》,作为他反对普京的舆论阵地。叶利钦在这家报纸上发表了长篇谈话,表示自己的“不安”。不过,其他媒体对这篇谈话都没有理睬,老总统的影响力已经严重弱化了。霍多尔科夫斯基的保护伞一阵风就能吹走。但他自己还没有察觉,随着国家杜马选举的临近,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活动更加频繁,他在各地奔走游说,所到之处受到隆重的接待,规格可以与总统和总理比肩。每到一个地方,霍多尔科夫斯基都要会见州长、企业家和社会名流,许愿投资地方经济,建设学校等等。这种猖狂的举动将他推向了深渊。

2003年10月25日,霍多尔科夫斯基在下诺夫哥罗德市的机场上被捕。联邦安全局的精英部队——阿尔法反恐部队从飞机上抓走了他。总统办公厅主任沃罗申以辞职表示抗议,但这也挽救不了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命运。次年2月,普京罢免了卡西亚诺夫的总理职务。在总统选举即将到来的时候,普京宣布与旧的管理体制决裂了。他处置了一个胆大妄为的寡头,同时也甩开了自己的前任。

2005年5月16日,霍多尔科夫斯基案正式宣判。判决书长达1000多页,光读完这份判决书就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霍多尔科夫斯基最终因欺诈和逃税被判入狱八年。2010年年底,又因贪污和洗钱加刑六年。尤科斯的核心资产被拍卖偿还拖欠的巨额税款。2006年7月,尤科斯宣布破产。随着霍多尔科夫斯基案尘埃落定,叶利钦时期留下的遗产——寡头被普京彻底扫除了。

霍多尔科夫斯基案的一个结果就是普京与他的前任叶利钦分道扬镳。虽然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但霍多尔科夫斯基案充当了导火索。叶利钦留下的两位重臣——总统办公厅主任沃罗申和总理卡西亚诺夫丢掉了官职,老总统和新总统显然无法继续合作了。在此之前,普京与叶利钦也有过分歧,但还没倒无法弥合的地步。

2000年秋天,在是否保留前苏联国歌的问题上,叶利钦与普京的看法就有过冲突。普京赞同用保留苏联国歌的曲调,歌词由原作者略作改动。同时支持以红旗作为俄军军旗。“抛弃苏联时代一切象征性标志是错误的,否定历史会让整个民族‘数典忘祖’。”叶利钦的态度是“我坚决反对把苏联国歌用作新国歌。这种事情岂能儿戏!旧国歌让我联想到的仅仅是党的官僚专权。身为总统不应该盲目地顺从民众的情绪,而应该对他们施加积极的影响”。最后,国家杜马根据总统的提议,以法律的形式保留了苏联国歌和苏军旗帜。

普京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是参加了卫国战争的伤残军人,他本人是一个典型的“红二代”。普京从小就接受正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立志要成为一名间谍,保卫国家安全。大学毕业后,他加入克格勃,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了前苏联的国家安全事业。这样的经历使他对前苏联时代怀有深厚的感情,是非常自然的。所以,普京与身为苏联掘墓人的叶利钦发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对于列宁、斯大林等苏联领袖,普京不赞同全盘否定。有人提出将列宁的遗体迁出红场,送回家乡安葬,遭到普京的反对。“很多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列宁联系在一起,安葬列宁就等于他们虚度了生命,将引起社会动荡。”普京承认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但也提醒人们,正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对于苏联的解体,普京曾经引用过一句在俄罗斯流传甚广的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来说明自己的立场。这既不同于想恢复苏维埃政权的俄共左派立场,也不同于为苏联解体而欢呼的右派立场,而是一种明智的、现实的中间立场。他不止一次将苏联解体评价为全民族的悲剧,“20世纪地缘政治上的最大灾难”,“我们在泼水的时候,连同孩子一起倒掉了!”

霍多尔科夫斯基案让普京与叶利钦的分歧激化了。在2004年总统大选前,普京在竞选演讲中对叶利钦时代进行了不点名的激烈批判:

“让我们回忆回忆,1999年末至2000年初国家处于何种状况,又是什么原因、什么因素影响了这一状况……苏联解体时国家体制分崩离析的破坏性进程(这本来是可以而且必须预见到的)迅速波及俄罗斯联邦本身。利用民众对民主的天然渴求进行政治投机,实施经济、社会改革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当时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全国三分之一的居民陷于贫困线以下。在这种普遍现象下,发生了数月拖欠退休金、补助金和工资的情况。人们为银行无力支付、猝然失去存款和全部积蓄而惊恐万状,已经不相信国家能履行哪怕最低限度的社会义务。矿工、教师以及预算范围内其他工作人员的罢工令全国激动不安。税率节节上升,国库政策完全针对着人们的基本生存。大多数大银行破产,1998年的危机之后信用体系实际陷于瘫痪。更有甚者,国家已沦落到依赖国际金融机构和各式各样跨国金融投机贩子的屈辱地位。只需要仔细想想就知道:折换成国内生产总值,俄罗斯1999年底的外债几近90%。

“令局势更加严峻的是,此时俄罗斯在对外领域很大程度上已丧失独立的立场。世界上那些继续按照‘冷战’刻板公式生活的人,尽管满嘴甜言蜜语,却依然视俄罗斯为自己的政治对手,千方百计地支持足以尽可能长久延续我国此状况的事情。国内政治领域形势的发展也同样紧张。国家宪法和联邦法律在许多地区丧失了最高法律力量的法令效能。地区议会通过的法律与宪法原则和联邦法规相悖。这种‘竞争’的必然后果是恣意专权,民众只能深受其害。争取‘特殊’财经制度成为各地区与联邦中央讨价还价的固定目标。事情已发展到个别地区事实上处于国家统一的法制和国库财政制度之外,不再向联邦预算扣交税款,要求建立归自己所有的黄金外汇储备、自己的动力和海关系统、地区货币单位。其结果便是地区间经济上的不平等,最终招致公民经济上的不平等。刚刚产生的统一的商品和劳务市场遭到破坏:数年间在俄罗斯酝酿成熟的分离主义进程未能得到国家政府机关方面适当的应对,却受到国际极端主义组织的积极支持,终于在北高加索出现了最为可怕一种形式——恐怖主义。这里所说的首先当然是车臣。签订哈萨维尤尔特协议的结果,无论车臣本身还是以为内战噩梦行将结束的全体车臣人民,都被抛向了听天由命的境地。事与愿违。国际恐怖分子察觉我们软弱可欺,明白国家政权机关衰颓不堪,社会精神状态压抑,于是,1999年夏季,人多势众的国际恐怖分子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这本来也是应在预料之中的事。他们完全肆无忌惮,公然对达吉斯坦发动进攻,展开了旨在脱离俄罗斯、将我国另外一些领土强行纳入其犯罪势力范围的侵略行动。俄罗斯的国家构成从来就很复杂,需要对其采取小心在意的——我甚至要说专业的态度。然而遗憾的是,必须承认,90年代末它在上述反面因素的打击下,已开始丧失一个统一国家的基本特征。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状况,这就是我们的处境:必须在解决极其尖锐的日常问题的同时,又为具备新的(长期的)增长趋势而工作。”

在2004年3月14日举行的总统大选中,普京以超过70%的得票率再次当选。不过,这一次叶利钦缺席了普京的就职典礼,他的妻子、女儿以及沃罗申、卡西亚诺夫都去了,但他没去。他彻底退出了俄罗斯的政治舞台,在游历中了却残生。2007年4月23日,俄罗斯首任总统因心脏衰竭去世。

普京对这位前任的评价是“作为俄罗斯首任总统,20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不仅从根本上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这样说毫不夸张。上个世纪汹涌澎湃的90年代是剧烈变革的时代,是属于勇敢、不平凡的人的时代,属于善于逆流而上、引领大众奔向新目标的人的时代,鲍里斯·叶利钦当之无愧地为一代杰出人物”。

不过,别忘了,普京同样说过:“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目前俄罗斯民族的忍耐力、生存能力和建设能力都已处于枯竭的边缘。”而这种危险的状况正是叶利钦时代错误的政策造成的。否定叶利钦时代,肯定叶利钦个人,大概正是普京的聪明之处。

失败的改革

前苏联公民享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保障。一些特殊群体,例如卫国战争中的老战士、乡村教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受害者、劳动能手等,还享受着很多方面的特殊优待。其中,卫国战争的老战士可以免费乘坐公共汽车,每年可以领取疗养证并免费乘坐火车前往疗养院,战争中的伤残人员甚至可以获得专用汽车或者每月免费领取100公升汽油。这些人可以无偿取得他们所需要的大部分药品,免费装假牙和修理假肢,只需要支付一半的住宅和公用事业管理服务费,等等;乡村教师可以免费使用住宅,无需支付水电费用,还能取得供自己耕种的小块土地、取暖的木材等。

正是这些优惠待遇成了一些自由派人士的眼中钉,被他们视作前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残余。他们向普京建议实行“实物优惠货币化”改革,更加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这项改革将触及几千万人,取消他们已经享受了大半辈子的优惠待遇和生活方式,代之以货币补偿和有偿使用,无疑是非常敏感和复杂的举措。普京对此心存疑虑。在一次电视转播的会议上,普京问他的下属,“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但他最后还是同意了部长们的建议,同时提醒他们,不能因为这项改革导致任何一个群体的生活状况恶化。

2004年夏天出台的“实物优惠货币化”的改革方案从一开始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包括两个首都——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市长在内的地方首长对此都表示强烈反对。方案中提出的补偿金标准低得可怜。例如,残疾人中最轻的一级的补偿金为300卢布/月,也就是10美元;那些残疾儿童本来可以在专人的陪护下免费乘车上学,以优惠价格购买学习用具,可是,现在以600卢布/月的货币补偿就取消了他们享受的这些优惠待遇。“俄罗斯英雄”的补偿标准是3000卢布/月,国家不再承担他们的丧葬费,只给他们免费立一块墓碑。

人们纷纷向总统普京请愿,一些卫国战争英雄和宇航员声称,如果国家通过这样的法案,他们将拒绝参加2005年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并把自己的勋章还给克里姆林宫。报纸上发出了这样的号召——“同胞们!莫斯科市民们!普京—弗拉德科夫(政府总理)政府打算通过按他们眼色行事的国家杜马实施一系列反社会的法律。我们都去参加群众集会吧!我们呼吁大家参加反对资产阶级政府践踏人民权利的全国抗议行动。让我们一起来捍卫老战士、老职工享有的优惠待遇,捍卫社会支出,捍卫退休人员、军人、教师、医生和青年的劳动生活条件。”(《苏维埃俄罗斯报》2004年6月19日)

在一片反对声的浪潮中,政府不得不对改革方案进行重大的修改,大幅提高补偿金标准,同时对一部分人实行总金额为440卢布的“社会包干”——也就是说,享受优惠的人只要从他们的补偿金中拿出440卢布,其中40卢布用于铁路车票,50卢布用于疗养,350卢布作为保健基金,就可以继续享受原来的优惠待遇。

这样一来,国家的预算支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在负担原来的实物优惠之外,还要另外支付一笔补偿金。改革已经完全走了样,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平息民怨。可是,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就此消失,人们没有心思去理解这套复杂的改革方案(最初的改革方案长达700页,需要修改和废除的法律有155件),甚至搞不清楚什么叫“社会包干”,抗议还在继续。

国家杜马召开会议审议改革法案的时候,不得不调来警察和特警加强戒备。少数激进的抗议者甚至冲进了卫生和社会发展部的大楼,他们砸烂了部长祖拉博夫的办公室,把普京的画像和文件丢到了大街上。改革法案未经讨论就草草通过了,议会上院联邦委员会也表决通过,麻烦被提交给了普京——根据俄罗斯宪法,总统要在联邦委员会通过一部法律后两周内签署或者否决该法律。与法律文件一起提交给普京还有一份8万人签名的请愿书,要求总统否决这项法律。普京一直拖到最后一天才签署了改革法案。他也在犹豫和权衡,最后还是决定尊重议会和政府的立场。

2005年新年过后,事态开始恶化。问题主要出在城市公共交通上。由于票价上涨,很多城市的老年人领到的补偿金远不足每月的交通开支。按照改革法案的要求,享受优惠待遇的人需要办理繁琐的手续,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不便。在莫斯科,郊区居民无权免费乘车,为此,乘务员要查验标明住址的身份证,引起了一片混乱。莫斯科免费乘车的优惠并不包括郊区居民,这些地方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军人需要支付全额的票价,往返一趟莫斯科需要70~100卢布。

在莫斯科,几千名老年人堵塞了公路,示威活动很快波及更多的城市。在圣彼得堡,上万人参加了示威,多数是步履蹒跚的老年人,他们拄着拐杖,相互搀扶着在大街上前进。游行的人群高呼“政府辞职”、“俄罗斯不需要普京”的示威口号。一份报纸刊登了一张占用了整页篇幅的照片——一名老年妇女举着一个标语牌,上面赫然写着:“普京是比希特勒更坏的敌人”。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率先恢复了免费乘车的优惠待遇。其他城市也陆续恢复。时任财政部长的库德林公开认错,“我们让总统陷入被攻击的处境。总统本人在改革的挫折中并没有过错。我们已经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是我们给他添了麻烦”。为了弥补政府的过错,退休金和军人津贴大幅提高。普京签署命令,对残疾人、卫国战争参加者、未成年劳改犯等人群提供补充保障,卫国战争的作战人员可以得到1000卢布,后方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得到500卢布,苏联英雄、俄罗斯英雄、“光荣”勋章获得者可以得到3万卢布。

改革失败的后果不仅仅是财政支出的大幅增加,还有总统和政府支持率的下降。普京的支持率由2004年6月的75%下降到2005年1月的69%,政府的支持率则由33%下降到27%。我们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在涉及人们切身利益、波及整个社会的改革中,尤其要谨慎小心,否则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正是俄罗斯“实物优惠货币化”改革结果的形象描述。

“权力机构,特别是联邦政府和地方当局的声誉严重受损。我不记得最近十年间有过如此惨重的失败,而且不是任何外部原因导致的——一没有发生战争,二没有危机和破产……政府脱离了现实,这真是可怕的事情。”——俄罗斯著名社会学家尤里·列瓦达

同类推荐
  • 辉煌时代大帝王:刘彻

    辉煌时代大帝王:刘彻

    本书内容包括:年少即为初露锋芒、南征北战固疆土、严刑制律驭天下等共九章。
  • 郁达夫传

    郁达夫传

    本书介绍了郁达夫的生平事迹,包括故园残梦、岛国春秋、“创造”天地、风雨情深、放棹江湖、烽火家国等内容。
  • 袁世凯全传

    袁世凯全传

    《袁世凯全传》是一部全面介绍袁世凯生平事迹的人物传记。本书从客观事实入手,自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再现了袁世凯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小站练兵、庚子事变、宪政运动、丁未政潮、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交涉《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诸多事件中的所作所为,以充分揭示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而不做空泛的议论。本书着意刻画了每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使读者能够确切了解引发事件的原因,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袁世凯全传》还配以大量的图片,并以附录的形式,介绍了与事件相关的人和事,以增加趣味性和真实感。
  •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自述性散文、师友交游、自述性质的序言及后记等几部分,对进一步了解余光中先生生平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本书系余光中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热门推荐
  • 来自蓝星的神王

    来自蓝星的神王

    废宅少年获得坑爹系统,看他如何再诸天万界与系统斗智斗勇!新人新作,不喜勿喷。完成世界:超能失控-成龙历险记-尼尔机械纪元(进行中)
  • 砒霜爱上糖

    砒霜爱上糖

    十五岁以前,唐甜认为:糖罐是别人的,勺子是自己的。十五岁以后,唐甜知道:幸福就象糖,多了会变成砒霜。一桩突然袭击的婚姻砸在了她的脑袋上,好在男主高富帅,外带两杠一星,作风正派,更让她满意的是他常年驻扎部队,如此一来她也不用担心合不来,年龄大点儿也可以接受。但事实并非如此……
  • 傻瓜妳不需要长高我会弯腰

    傻瓜妳不需要长高我会弯腰

    故事讲2014年开始的八位孩子,用一种伤感的手写语句写下这段唯美凄惨的故事,可能有欢乐,有流泪。“只要有我的地方都有你们这些大傻瓜,只要有火的地方你都温暖”Xqz作品。百度搜索观察人气,或者腾讯文学。本小说2014年11月20号开始,每周更新1-3集。希望大家喜欢。茶兮xc991314.我是陈梓兮,写最好的故事.创最好的佳绩。写自己的故事,给最好的人。
  • 幻世浮灵

    幻世浮灵

    为何从未见过的人却莫名熟悉………--原名《剑破神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江湖愁歌

    江湖愁歌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个世界已经被移除真正的历史另一范围之外,存在于地球的反面虚空,有着跟地球历史差不多的一段历史,但又不是真正的地球历史,在这片神奇的镜面世界,如今正处在一种火热朝天的黑暗历史中。……在黑暗历史之中,吴胜遭遇从平凡,到不凡。
  • 狐妖夺心手册

    狐妖夺心手册

    【叮!狐妖,你还在担心没有人类的感情吗!你还在担心人事的变迁吗!还在担心女娲护不住你,让你被姜子牙砍死么!那就和我签订契约吧!】一只高冷的狐妖妹砸,一只时常犯二的系统君,两只诡异的生物,怎么我就觉得不靠谱呢!【女神呀!夭寿了!你是妖呀!修仙任务不得了呀!会被仙尊劈死的!等等,那个仙尊你朝我家女神的哪里摸呀!我凑!】【太子殿下我求你放过我家女神吧!给跪了!】总之,这是一个萌萌哒的快穿故事!喜欢的话就收藏了吧!
  • 完美咒印师

    完美咒印师

    神秘紫发男人的出现将一个咒印师的世界突兀地出现在了初三学生林莫眼前,咒印师高中、血之诅咒、神秘组织空……未知的事物层出不穷。风咒印、雷咒印、空间咒印、时间咒印……各种咒印又分别有着怎样的强大能力?看少年林莫如何一步步揭开咒印师的秘密,化身“完美”!
  • 八荒大妖录

    八荒大妖录

    御海虚狐狸八百岁万安城丹枫山的八尾狐狸。性格仗义,心地善良,说话俏皮。眉眼惊艳绝美,衣着招摇艳丽,曾经喜欢过一个青楼女子,但最终不欢而散。从青楼女子处习得打扮风骚诱人。玩世不恭及时行乐。母亲被皇帝派来的御镇司道士抓走。正在四处寻找母亲秋宁人十八岁从小在市井中摸爬滚打,为人耿直。虽然贫寒却有自己的傲气在。从不偷鸡摸狗。为人机灵,懂些小聪明。但不作奸犯科。长得粗鄙,乍一看就跟男孩似的,面目黢黑,衣着邋遢。带着妹妹和病重的母亲四处讨生活。朝凌金乌四千四百岁性格傲慢,自以为是,不可冒犯。生来便是高位神灵。但血脉变异,竟然无法浴火重生。随着模样逐渐老去,四处寻找能保住性命的办法。同御海虚的母亲交好,偶尔会伸出援手。秋律人七岁秋宁的妹妹。心思单纯,为人活泼。容易信任他人。生的可爱娇弱,个子矮小。天真爱笑。王允淳人三十岁常年在外的淳亲王。为人阴晴不定。事儿温文尔雅,时而手段残忍。十三城首席的炼丹师,医术无人能及。相貌清秀纤长,眉眼人畜无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