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15700000022

第22章 漫谈洪升与《红楼梦》

提要: 康熙时,洪升创作了《石头记》(戏曲),后经吴玉峰改此戏名为《红楼梦》,这是一个全本;洪升在创作《石头记传奇》之前,应有一个相同内容的、至少是中长篇的小说或话本《情僧录》,作为戏剧底本,这个底本又被东鲁孔梅溪题名为《风月宝鉴》;洪升死后,曹寅又以《石头记》、《情僧录》为底本,演绎成《金陵十二钗》,它是今天所见《红楼梦》小说九成以上的内容。尽管洪升作品的故事情节与以后的《红楼梦》章回小说相差甚远,洪升对《红楼梦》的贡献在时间上应居先。《红楼梦》章回小说的作者署笔名“曹雪芹”;不是曹霑(芹溪),更不是洪升;如同《长生殿》的作者只能是洪升,而不能加进《长恨歌》作者白居易。

相信《脂批》,方是讨论这个问题的基础。

在《曹雪芹真假辨》的前文中,提出“曹雪芹”一名,亦真亦假。所谓“假”: 这是一个假名,不存在名为曹雪芹的个体,或者说是一个特殊的笔名;所谓“真”: 他是从祖父曹寅(号雪樵)和孙子曹霑(号芹溪)的号中各取一字,拼凑而成的。所以说此名亦真亦假。所谓“特殊”: 是指所隐含的两人,是未曾见过面的祖孙二人,分别在康熙、乾隆朝。由于成书过程的特殊性和隐秘性,只能采用假名,但又不失其真实性。

《红楼梦》小说中,多处提到曹雪芹作书的事;脂批中有“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这就是说,在雪芹作书之前,已有一本类似的书,名曰《风月宝鉴》,暂不知谁人所作。“其弟棠村序也”,分明告诉世人: 《风月宝鉴》一书,成书就在“雪芹”的那个时代。如果这里“雪芹”指的是乾隆时的曹芹溪,那么,康熙朝的“雪芹”——曹雪樵(寅)便不可能“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因此,可以推测《风月宝鉴》的作者应是康熙时代的人。仅根据这一条,暂时还不能说明章回小说《红楼梦》也成书在康熙朝。考据《风月宝鉴》的作者,是研究《红楼梦》章回小说成书过程的合理途径之一。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有一条批语说: “看此一曲,试想作者当日发愿不作此书,却立意要作传奇,则又不知有如何词曲矣”。在这短短的一条评批里,有三个关键词: “作者”、“书”、“传奇”。显然三者与《红楼梦》有着密切关系。“作者”指的是谁?写的什么书、什么(传奇)剧?为什么立意要作传奇而不是作“书”?要回答这个问题,目标锁定在康熙朝的戏剧家里,按理说不是一件难事。胡适先生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失为科学、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若无假设,何以求证。试试看,作为假设: 戏剧作者洪升(先假定孔尚任、尤侗等也可,排查也可),立意要写一部《石头记》(《红楼梦》)传奇(剧本),为此,不得不先写《风月宝鉴》(《情僧录》)之书,作为底本。有了具体目标,哪怕是假设,也便可以从他的写作风格、经历、创作条件的可能性等方面,深入考察,小心求证。

洪升,字昉思,号稗畦,诗人、传奇大师,浙江杭州人,出身明末官宦之家,生于顺治二年(1645),著有诗集《稗畦集》,以戏曲《长生殿》闻名,时有“南洪(升)北孔(尚任)”之名。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国丧期间上演《长生殿》而受处分,回到杭州。死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

署名土默热的先生,发表了考证洪升创作《红楼梦》的系列文章,提出: “康熙四十一年,朱彝尊为洪升做过《题洪上舍传奇》的诗,这里的‘洪上舍传奇’,便是指洪升初创的《石头记》戏曲,后被吴玉峰改称为《红楼梦》传奇。”康熙时代的戏剧大师、《长生殿》的作者洪升,首次被提到《红楼梦》作者的研究层面上,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进展!先生的系列考据及洪升初创《石头记》是可信的;但是,将《红楼梦》章回小说考据成杭州洪家及洪升的传记,则是不可认同的,似乎与“曹雪芹自传说”异曲同工。

时称“南洪北孔”的戏曲双星洪升,在其成名之作《长生殿》之后,再写一部《石头记》,是专业范围内的事,也顺理成章。

洪升在《石头记传奇》创作之前,理应先写一部与戏本故事类同的传奇小说或话本作为底本。如同他自己在创作《长生殿》时,参考白居易的《长恨歌》;王实甫根据元稹小说《会真记》作《西厢记》;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那么,洪升在写《红楼梦(石头记)传奇》之前,依据自家的某些往事、耳闻目睹和创作灵感,先写一个中篇乃至长篇言情小说或话本是工作需要,否则写这个剧本是很难运作的。

一个具有末世情结,有过多部著名传奇作品经验,出身明末的诗礼簪缨之族,经过温柔富贵的生活,社会关系有问题,父亲被判刑,被抄过家,半生潦倒一一细推了去的人,从“模糊逻辑”推断,极像“红案”的作案人,且具有“作案”时间、地点、技巧和思想基础。此人是谁?能否肯定就是洪升?

考据江宁织造曹家,也具备某些条件。类似的还可能有某皇族、某大臣、张家王爷、李家大户等等。就是说这些条件不具备“惟一性”。“洪升说”为追踪“红案”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 康熙四十一年(1702),朱彝尊为洪升做过《题洪上舍传奇》的诗;康熙四十二年(1703)曹寅有《读昉思稗畦行卷兼寄秋谷赞善》诗;康熙四十三年(1704),洪升受曹寅之邀,来金陵上演《长生殿》,并携有“行卷”(手稿)。不管“行卷”与《红楼梦》无关还是有关,毕竟《红楼梦》是由江宁织造曹寅的后代先以八十回《脂评石头记》传抄问世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红楼梦》一书及评批中也可见端倪。第十三回(畸笏叟)批语有: “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这“遗簪”、“更衣”很像其中某出戏的名字,或一出戏中的两个折子戏,或者本身就是独立的两场戏的名字。从而也透露了《红楼梦》的作者们曾保存、参考和依据了一个传奇剧本这一重要信息,它是洪升的《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的可能性极大。如《红楼梦》小说部分回前或回后有一首诗,应为戏曲本的上场诗或下场诗的遗留痕迹。顺着曹霑、曹寅这条线索,反向追踪洪升,应是一个合理的路径。这对确立洪升在《红楼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其他考据见另文)

《红楼梦》及《脂评石头记·凡例》和第一回中,均提到《石头记》、《风月宝鉴》及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金陵十二钗》。显然这些作品都与《红楼梦》小说有着“血缘关系”。

不妨试试看,将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主要章回,按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踪迹,还原成传奇剧目,做一次“模拟试验”,或许可以看出《石头记》戏曲和《风月宝鉴》的影子或者血缘脉络。

剧名: 《红楼梦》或《石头记》(根据《红楼梦》百廿回小说改编)

序幕太虚幻境(众角亮相)第一、五回

第一出通灵宝玉(宝玉出场)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二出黛玉进府(黛玉出场)第三回“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第三出红粉裙钗(女配角亮相)第三至十回

第四出风月宝鉴(情节戏)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第五出天香玉殒(情节戏)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第六出宝玉试才(情节戏)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第七出黛玉传诗(情节戏)第十八回“助情人林黛玉传诗”

第八出元春归省(情节戏)第十八回“庆元宵元春归省”

第九出村妪进园(丑角戏)第六、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第十出戏语西厢(情节戏)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第十一出黛玉葬花(情节戏)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十二出红楼二尤(情节戏)第六十五回“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十三出潇湘惊梦(情节戏)第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十四出黛玉焚稿(黛玉结局)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第十五出宝钗出闺(宝钗结局)第九十七回“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第十六出宝玉出家(宝玉退场)第一一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尾声重返太虚 (众角谢幕)第一二○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以上只是试验性地将百廿回小说压缩成一个剧本,带序幕、尾声共十八出。查洪升的《长生殿》四十七出;汤显祖之《牡丹亭》四十出;孔尚任(相信此人可能是《红楼梦》中所提到的东鲁孔梅溪)的《桃花扇》四十回,加上试一出、续四十出,共四十二出。《石头记传奇》至少也在五六十出以上。在“模拟剧”中每出以四字名之,如“潇湘惊梦”,从以上脂批中的“遗簪”、“更衣”看,该传奇每出戏也以二字名之,这与《长生殿》、《桃花扇》一脉相通,如“更衣”、“春睡”、“哭主”……

前面的“模拟剧”涵盖了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主要重头戏。但是,以上“模拟剧”的一些情节和场次,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元春省亲等,并不适于上小舞台演出,洪升的《石头记》戏剧中也未必有。另外推测,洪剧中场次划分更细,“模拟剧”的“天香玉殒”一场,原剧中至少分“遗簪”、“更衣”两出。那惊天动地的秦可卿殡葬,恐怕也难以在当时的小舞台上演出;“太虚幻境”、“通灵宝玉”、“重返太虚”等场次,若用现代歌舞剧表演,倒是合适的,清初的传统戏曲也未必采用。“模拟剧本”中的主要情节故事,均可以作为独立的折子戏来演。可想洪升当年在构思《红楼梦》传奇时,曾考虑到《长生殿》的教训(若如此,便说明《石头记》在《长生殿》之后)。在《长生殿·例言》里说得很是明白: “今《长生殿》行世,伶人苦于繁长难演,竟为伧辈妄加节改,关目都废。吴子(土先生考证为《红楼梦》题名者吴玉峰)愤之……取简便,当觅吴本教习,勿为伧误可耳。”这从百二十回本小说中也可察觉,凡重头戏处,故事相对独立性很大,而贯穿起来,则又是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由此看来,“模拟剧”中的“红楼二尤”,因与主角、主线关系较远,也不必额外加进《石头记》戏中。在通常情况下,多演折子戏,根据场合,可分、可整,选择的自由度多些。“伶人之苦,伧人妄改”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样一来,“模拟剧”的剩余部分,明显成了宝、钗、黛为主体的三角爱情戏。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这种三角恋爱,二女之中必有一死,男方则不是殉情便是出家。这就是洪升《石头记》的要旨,也是《红楼梦》小说中保留的《石头记》血缘脉络。

《红楼梦》里说得明明白白,曹雪芹(当指曹寅或曹霑)只是“披阅增删”。脂批也旁证: “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看来曹雪芹之前还有一个作者。这位被“披阅增删”前的作品“作者”,隐指洪升是合乎情理的。洪升具备《石头记传奇》作者的基本条件。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的那条脂批出在: 因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戏文,其中有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玉回房谈及此句,不觉泪下,似乎悟到了什么,填了一首词: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紧接着有批: 作者不愿作“书”,却立意作“传奇”。显然“书”和“传奇”不是一码事儿。“书”单指小说或话本,“传奇”指剧本,这与在另外的脂批中所说“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中的“书”是指同一目的物。可见,曾有一本小说叫作《风月宝鉴》,棠村作过序。写《风月宝鉴》不过是洪升立意要写传奇剧本《石头记》的前期准备工作。我怀疑这条“立意写传奇”的批语为曹寅原批,脂砚转录,只有曹寅可能有第一手资料,了解这个情况。若为脂批,那也是脂砚斋们从前人那里听来或看来的第二手资料。从这条批语所处的位置来看,当批书人看到“回头试想真无趣”,想到“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的诗时,有所触动,甚至同感,记起这件事儿,即时批上。细节无关紧要,这条批语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 洪升先在做小说,但他的志向是要做传奇。从而推断朱彝尊所说“洪上舍传奇”是指《石头记(红楼梦)传奇》。“雪芹”旧有的《风月宝鉴》是一部与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故事梗概相似,但非常简单的小说或话本,也就是《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的底本,创作于传奇之前。 “书”和“传奇”虽然情节相对简单,却都是比较完整的故事——全本。

《红楼梦》第一回中说此书“其中大旨谈情”,又说“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都明白地交待了,这是一场“爱情悲剧”。它的“情”不消多说,这悲剧既不像杜十娘、祝英台,也不同杨玉环,而悲剧主角的结局是“自色悟空”。这就是说洪升在创作前已确立了故事的总纲,主人公的结局是最终遁入空门。洪升当年,而非当今,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和文艺理论,没有把主人公写成一个与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做不懈斗争的勇士,而是出家做了和尚。今天遭到了许多非议和不满,至少是遗憾。于是把这个罪责加在高鹗续书的头上。《红楼梦》后四十回,恐怕高氏还没有那么好的水平去续写。不谈清朝的续本,只说近代那些观点和立场自谓正确的续作,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一部水平极高的电视剧《红楼梦》,其后一部分被高明者遂意篡改,已经背离了“曹雪芹”的原著,生拉硬套“阶级斗争”和“反封建”。退一万步讲,即便是高鹗所写,那也是中华的古典文学,如果确实需要为某种意识形态服务,何不重改一部《戏说红楼梦》?让贾宝玉、柳湘莲觉醒,跑到黑山村发动贫困庄户……高鹗自有他的功劳,另当别论。

让我们再回到“模拟剧本”中来,“戏语西厢”、“黛玉葬花”这出戏之前,是真正的鼎盛时期,包括感情戏都是一帆风顺、歌舞升平、盛席华筵,甚至出殡都热闹非凡。第十一出到第十三出以后,家族和感情已经危机四伏到激化。从“黛玉焚稿”到“宝玉出家”,主人公们的悲剧结局是一个必然而自然的结果。因此也可推断: 洪升的小说底本至少是一个较粗线条的全本,其传奇戏本也同样是一个完本。否则何以用“半拉本”请棠树作序,请吴玉峰、孔梅溪题名?这里所说的“棠村”不是杜撰中曹芹溪的弟弟“曹棠村”,而是《长生殿·例言》所说的棠村(梁清标)相国,康熙时代的诗词大家。至于那本小说底本,“作者当日发愿不作此书”,而把精力集中于他所专长的传奇上,又可见这个底本比较简单,因此有相当多的创作空间,这就无意中给后来的曹家留下伏笔。无怪乾隆年间的裕瑞有话: “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乃以近时之人情谚语夹写而润色之,借以抒其寄托。以是书所传述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部改至五次,愈出愈奇……闻其所谓宝玉者,尚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此话非望风捕影,也并非全部属实,但他给出了一些重要线索。如“雪芹得之”、“抒其寄托”、“借题发挥”、“非自己写照”等。

从《红楼梦》演变的层面上,至少可以说,书中和脂批中反复提到的“作者”才是《红楼梦》的初创者,洪升对《红楼梦》的贡献在时间上应居首位。这一点连曹家人都没有否认,这个头衔今人何必硬塞给曹霑(芹溪)。这里并非贬低他,曹芹溪自有他的贡献,无论洪升的小说或传奇,不可能作得篇幅太长,场面太大;小说作为传奇的底本,故事可能更梗概些。写传奇才是洪升的“强项”,在清初不会有今日之大型舞台,戏曲的主角不会太多,应该不足十二钗,更没有副册、又副册。这就为下面所要提到的曹寅、畸笏叟、曹霑的增删、润色再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专家早已发现或觉察到,《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的年龄忽小忽大,这正是洪升的林黛玉与曹寅的林黛玉有差异,后者在写作时出现的接榫误差。洪升作为《红楼梦》始作俑者,说他的贡献是在时间上居先,比较公平;说他是主要作者,不是事实。然而,“洪升初创说”可能有多种理解: 是否是“曹芹溪自传说”的改名换姓,即“洪升自传说”?或者还有其他未知的隐情?洪升和曹芹溪二人分别是康熙、乾隆时的人物,既然《红楼梦》像是“洪升自传”也像是“雪芹自传”,这一现象的本身,就意味着对“自传说”的否定。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其间的复杂关系。

再如洪升《长生殿》中杨玉环有一段台词: “奴家杨氏……早失怙恃,养在叔父之家。生有玉环,在于左臂,上隐‘太真’二字。因名玉环,小字‘太真’。”这个左臂上戴着一只玉镯而降生的女婴,长成后,便是《长生殿》里的(女)情种。再看《石头记》中的宝玉,口中含玉而生,上有“通灵宝玉”之字,因名宝玉,长成后,便是红楼梦里的(男)情种。这种神似情节构思,应是两部作品“血缘关系”的重要痕迹。

康熙四十三年(1704)五月,洪升应曹寅之邀,来金陵(南京再演《长生殿》,六月初一,返程时路经浙江乌镇,意外落水身亡。洪升的创作生涯到此结束。从1689年《长生殿》问世到1704年的十五年间,应是洪升创作《石头记》的可能区间。至于《红楼梦》第一回里所云“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的事,大致情况是: 洪升死后,曹寅(雪樵)参考《石头记》、《风月宝鉴》,以自己的才智、经历、地位,汲取了当时著名文人群体的文化思想精粹,演绎成一部《金陵十二钗》,时间约在1704年至1712年间。此便是今本《红楼梦》的主体,曹寅才称得上是《红楼梦》章回小说的真正作者。

同类推荐
  •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传世散文集《泪与笑》与《春髎集》的全部内容,以及他的代表性的杂文。梁遇春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 梦中的彩虹

    梦中的彩虹

    这是一部现代诗集,其中包括一百七十二首有关爱情与生活的诗歌。诗句清新淡雅,思想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启迪心灵。比如《小巷》、《可爱的归燕》、《美丽的风景》、《雪白的心灵》、《梦中的彩虹》,读来让人眼前一亮。
  •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选自近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是由刘大特先生译注。由巴蜀书社出版。
  • 回澜之诗

    回澜之诗

    《回澜之诗》是成都作家书系其中一本,为著名诗人杨然的诗集。诗集共收录了杨然历年来创作的百余首诗歌代表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诗集兼具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全面展现了诗人的创作风貌。杨然的文本立足于现实生活,将个人的经历,以及对历史、社会和时代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诗歌中去,并多以大诗、长诗为主,最终得以达到拷问灵魂,还原生活的真实目的。
  • 靠近

    靠近

    后来,杨小白告诉我,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右手伸进了衣兜,握住了那把刀子的刀柄。紧紧地握。他说他当时的感觉,就是有个类似一块大石头的什么东西,突然压住了他的心脏。足足有两分钟啊,他的心脏是静止的,之后猛然咚咚咚擂鼓一般上蹿下跳,震得他两个耳朵根子又痒又胀。需要说明的是,这把刀子本来是陈斯情的,被杨小白偷来了。这倒不是说杨小白看不惯陈斯情在课间用这把刀子削苹果皮,相反,陈斯情这个丫崽子削苹果时,右手的小指高高地翘着,那样子还真就挺带劲的。
热门推荐
  • 天昏黎明启

    天昏黎明启

    人类文明衍衍不息,在自己的星球上,他们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国度,执行一套又一套秩序。他们以自己强大的能力对世界进行控制……然而宇宙的神秘也在于此,它始终信仰着一个信条——弱肉强食……人类文明……启。【其实是番外篇啦,是它前身,以往写了一点,又不想舍弃了,就干脆偷个懒,投个番外呗。说的是灾变前期。】
  • 猫咪初为人

    猫咪初为人

    黄子立闷哼一声,撞到前面的椅子靠背上。“额……你……”“你平时都是这么欺负女孩子的么?”本猫冷笑道。“呵,你果然不记得了。”黄子立捂着胸口说。“记得什么?”本猫问。黄子立顿时笑了,嬉皮笑脸的那种笑。然后他说:“我是你的男朋友呀!”额……哈哈……他是我男朋友,当红明星是本猫的男朋友,哈哈哈,这玩笑可开大了!“你笑什么?”黄子立说。“哈哈,难道不好笑么?”本猫反问,“那你又笑什么?”“你不信?”黄子立问。“信什么?”本猫猛然想起自己对主人的记忆感知有漏洞,万一他说的是真的,那本猫也说了真话,岂不是穿帮了本猫的人儿身的身份嘛。“我信不信,有区别吗?”
  • 高冷校草:IloveU

    高冷校草:IloveU

    一个爱玩的千金,父亲为了不让夏依沫再闹被迫隐藏身份进入冽冰学院,后来发现两个死党也在这里上学!不仅这样,还认识了什么高冷校草?!这么鬼?!!被强吻了!!!
  • 非男勿近

    非男勿近

    他说什么?他说她旺夫?呃……姑且吧。他又说什么?他说她能生?他到底有脑子没有?看他那样估计是没有的吧,要有也早让门板给夹了。跟他相处下来,她确信猪不是笨死的,而是笨得气死人!他做什么?跟他师兄师弟们玩暧昧?好……容忍吧。他又干什么为了他师弟竟然放她的鸽子。既然如此,那就看看谁耗得过谁。这恼人的非男,勿近……
  • 网游之笑看人生

    网游之笑看人生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道山集团开发出一款《纵横》虚拟网游,仿真率几乎与现实接近,单冰是一名骨灰级死宅,无意之中进入虚拟世界,凭着不断地坚持和努力,不仅获得了财富而且终于找到自己的梦中女神,登上人生巅峰..........【书友交流群号:389769679希望各位书友互相交流,互相提高,本群最高宗旨,把欢乐带给每一位朋友】
  • 重生洪荒之我为光明神

    重生洪荒之我为光明神

    光明暗夜大PK,怎么把我也卷进来了?难道是我人品爆发,才穿越到洪荒?没想到一个破珠子竟然这么厉害,让我重生还能遇见他们!哈哈,鸿钧,我来了!可是道祖、元始天尊、准提都不收我为徒,这群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家伙!我是谁啊?我可是独一无二的光明神!只有我才能创世纪,不服就放马过来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州三门

    青州三门

    一个飘摇于风雨中的王朝,一个风云不定的乱世,在皇城临安里的三氏名门,权谋、热血,这个天下究竟落入谁手。听,有人已经把战鼓敲响了。
  • 何不归来

    何不归来

    有人说,暗恋若是总憋在心里,不是憋成一朵花,就是憋成一片废墟。安宁讨厌爱上一个人的感觉,太苦,太涩。如一杯不加糖的黑咖啡。而她,则酷爱卡布奇诺。所以,当载着满身风霜的安宁归来,青城不再是青城,他又能否,用他满腔柔情,换来此生的命中注定?
  • 冷心首席:痴缠不休

    冷心首席:痴缠不休

    昏暗的街道,陌生冷魅的醉酒男子,强行占有了她,身与心,在那一瞬间,一起破碎。一夜珠胎暗结,却引来致命的伤害。一夜惨遭强占变故,宁心眉坚强振作,重遇那夜粗暴的他,却陷入他的温柔陷井。孩子的质疑,前深爱女友的纠缠,她该如何痛定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