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62200000002

第2章

第二辨定得人门

于中有二。一明三种成佛能得人别。二出疾成佛人类不同。初中三成佛。能得之人或同或异何者。且一人行寄信门故是行成佛。寄住等故即位成佛。此即理事即入佛故名理成佛。是故同也。故疏四云。问。未知此舍那佛是何位中佛。答。若说信法即信中佛。余位亦尔。准此知也。然理成佛通余一切凡夫及非情等故是异也。后明疾成佛类。总有四人。一依世界性等十世界身。轮王子现身成佛。如普庄严童子等。二者依天子身胜。从三恶道出兜率天现身成佛。三者依阎浮提胜功德身。如善财等现身究竟普贤之行后生即见佛。四者依法华经。龙女之身南方成佛义。当留惑之身疾得成佛(孔目第四文也)。青丘记云(十)现身成佛等者问。普庄严童子迳二佛世界尘数劫修成佛。何故一生成佛。答。此人分段身。即成佛故一生成佛。问。以何文为证。答。藏师云。一约位十信终心胜进分后入十解即成佛果等。解云。十信终心即成佛等。故知一生成佛。兜率天子囗身成佛者。此人过去由闻经故随三恶道。而以彼善根身承小相光明从地狱出生兜率天。此天身是解行身。此身即成佛故一生成佛。又善财童子一生迳知识遇即成佛也。龙女之身南方成佛者。此人亦依华严教则留惑得龙女身。即是身成佛故云一生成佛。今案此记意普庄严童子现身成佛。是分段一生者恣不顺文。何者案经文一期现身解一乘故。此则解行生中行相故。五教下卷云。又彼能于一念中化不可说不可说众生。一时皆至离垢三昧前。余念念中皆亦如是。乃至是此前三生中解行位内之行相也。分段生是通见闻等。故非此生也。问。且何此童子名普庄严。答。德周法界曰普。普德交饰为严。普之严普即严普严之童子。普严即童子。新本名大威光太子。今此本中太子名功德胜。今此童子第三王子二疏无释。可勘余文。父王及太子福分。此童子慧分故为道器。问。何此王子名世界性轮王之子。答。疏第三云。此中世界性者谓积世界成性。积性成海等如上所引智论说。又此下文于世界海中有世界性。世界性中有一世界等。故知积成也。何故名性者有二义。一望前诸界摄诸流类结成性。如久习成性等。二望后海等有为因义。故亦得名性。问。积界成性界亦因义。何不名性。答。无融结故阙初义也。问。十世界中海望于后亦积成余界。何不名性。答。初积结摄已得性名。后开异义转立别号。故不名性也。上引智论云。若依终教如智论中。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数。数至恒沙为一世界性。数此性复至恒沙为一世界海。数此复至恒沙为一世界种。数此复至无量恒沙为一佛世界所化分齐。又云。三千界外别有十世界性海轮圆分旋转莲须相。此等当万子已去轮王境界。问。何如此普庄严童子当万子已去轮王之子。答。已经文言二万五千子。故知万子已去轮王子。刊定记三有二释。一云。言王子五百人别本云二万五千人者。案璎珞经金轮王千辐子乃至第十地菩萨皆二万子。释曰。第十地菩萨亦现为王。当无二万五千。案喜见统领及未见波罗蜜善眼佛。前犹未至第二地。恐二万五千误也。二云。约教说异。理亦无失。今云。后顺本疏会。初释违文。云经彼约三乘故疏云。问涅槃中一切轮王皆定千子不增不减。何故中乃不同耶。答。彼是王四天下之轮王约三乘说。此是王世界性之轮王。故宽细于彼。如白净梵网等。以恒沙金轮王福所感此约一乘说不同也。今私案经本疏所说太有道理。何者夫人数新古本共言三万七千。亦同言人寿二小劫。言小劫者基法华疏二云。即以日月年等为劫。故名为小。元晓和尚劫义云。大论云。时节岁无量名为小劫。既多时中在三万余夫人。何可无二万余子。故知与三乘人寿八万岁时轮王出世全别。或问第二兜天子何位成佛答

第二兜率天子 问。此天子堕地狱及出生天何。答。经云但以颠倒愚痴缠故得地狱身。又云。以不放逸故于诸佛所种善根故。遇善知识故。舍那成力故生此天上。问。此天子有何得益。答。大有二益。一地狱益。二天上益。初中有二。一除苦益。二得十种六根净益。天上益中亦有二种。一闻教获益。二传通之益。然生天益摄地狱益。何者地狱身。被光得益故。故疏文云。照狱生天一益。问。若尔此生天益为收除苦。为收根净。答。通二收。何以故。依除苦净根方生天故。问。何此益。疏云。越于余益。疏云。照狱生天一益故越余也。意除苦生天等为一益故名越余也。第二天上益中闻教益者于中有四。一余兜率天益。二欲天益。三天女益。四当机天子益。初益者。经云。说是法时百千万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诸世界中兜率天子皆得无生法忍。第二益者。无量无边阿僧祇欲界诸天子皆发菩提心。第三益者。六欲天中一切天女舍女为界得不退转菩提之心。第四益者。于中四益。一摄位益。谓闻普贤回向善根悉得十地诸力庄严具足三昧。回向善根者案离世间品五十五。云菩萨有十善根回向。一以我善根同善智识。愿如是成就莫别成就。二同心。三同行。四同善根。五同平等。六同念。七同清净。八同所住。九同成满。十同不坏(一一上下文具如初文)。疏云。以已善根顺同善友故云也。初二同心(略疏初二同愿心)。次一同行。次二同修(同修事理也)。次同治。谓正念能治现前。清净所治已离(正念能治故清净所治故)。次一同位。后二同证(后二同得究竟)。诸力庄严者无明释文。然疏十六云。得无尽陀罗尼力名成就诸力。若约一乘十信已去菩萨是也。若三乘八地已上能受此法。准此明知。十地诸力者是约寄门说。二行成益。谓皆悉成就众生界等善身口意业。即上法界三业忏悔文是也。三灭障益。即灭一切障皆得清净。即下文中闻供养香。八万四千烦恼等灭是谓之也。四见佛益。见百千万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七宝莲华。一一华上皆见菩萨结跏趺坐放大光明。彼光明中见众生界等诸佛结跏趺坐随所应度而为说法。然总结文云。犹末能见离三昧之少分也。刊定记中开三昧益为五益也。问。此等四类皆地狱得益人。答。不然。第四类是地狱得益人也。问。约地狱得益人有二益。即幢王光所益。千界尘刹地狱众生清净光所益。六十亿那由他佛刹尘数界地狱众生之中何类。答通二类。问。此二类天子名当机人非初三类。答。此二类人昔见闻普法殖金刚种。故今值舍那光速解穷因位。余人不然。故此二类为一乘机。问。若尔初三类得何地益。答。疏云。此二地前益。第二传通益更有三种。一华益。广见诸佛故。二香益。广灭惑障故。三盖益。广成大行故。意正机兜率天子一一毛孔化作众生界等妙华香盖云供养舍那佛。即此天子散香花已一一花中见诸如来。时彼香云普熏无量佛刹尘数世界众生。其蒙香者八万四千烦恼业障皆悉除灭。具足自在光明善根。若见盖者种一恒河沙转轮圣王所殖善根。广如经说。问。何此益名传通成无尽行。答。见初天子所供花香盖后后得益无尽。意天子自所供一一华中见诸如来。尘数众生蒙天子所供香得灭障益。有诸众生见此天子所供盖云种一恒沙轮王善根。此轮王放曼陀罗自在光。有诸众生遇此光明皆得菩萨十地。此轮王亦放周罗摩尼光。见者皆得菩萨十地。悉得无量智光。得十六根成就净力三昧。此即一随相一光明力传通成如是无量行。余相光亦然。故疏云。以此却推总是如来一小相中一光明力。一光既尔。余光亦然。一小相既尔。余小相亦然。小相既尔。其余大相海等则不可说不可说也。文意如此。思之。言世等众生悉先修善者。明宿有见闻一乘。修普贤善根故。问。其一恒沙轮王位者是何位。答。十地位。故疏云。此天子毛孔所出香华盖等复益众生。令得轮王亦是十地。问。何不言二等恒沙轮王言一恒沙。答。疏云。初明见此法界法门之盖。故得一恒沙轮王善根。皆如白净宝网等。此是世界性中万子已去轮王。如爱见善慧王等。非是金轮千子王四洲等。谓一恒沙个白净宝网轮王。善根暂见此盖顿得成就

第三善财童子 言善财者。由此福报财宝相起立善财名。即善为因财为果。又得此顺道之财故曰善财。又生时宝现为财。后叹其行德为善。如善现空生等。又智论释常啼名等。准此可知。二叹其德行中十句为五对。初曾供佛种善。明此善财已曾宿种解脱分善根也。二乐净近友三三业修。四求修果法。五心净具行。以心无异念故净如空。又无现烦恼等故(疏十八文也)。问。此童子为王子为长者子。答。经文但言有五百童子。谓善财等不明其父母。然准其宅内有七大宝藏是可长者子。不言宫内故非王子也。虽非王子既感得七宝。故孔目等说阎浮提胜身。问。何此童子求善知识。余人不求。答。此人过去善根故。今亦求善友故。经云。此童子者已曾供养过去诸佛深种善根。常乐清净近善知识。身口意净修菩萨道求一切智。问。文殊教之令求善友。若有所表。答。疏说七故。一为轨范故。谓求法说法轨范。二行缘胜故。谓成行之要莫不以良友为先。三破见增故。令善财等新学菩萨破自憍慢及报见故。四寄成行故。即求善友行及求法行。五寄显位故。广寄善友显信等五位。六显深广故。表佛法深广故。虽位极称我唯知此一法门。善财设位至登位云。我未知云何菩萨行等。七显缘起故。善财与善友同成一缘起。以能入所入无二相故。是故无善友之外善财。故彰一即一切。明善财历诸位也。无善财之外善友。故显一切即一明多位成在于善财也。问。善友义云何。答。此有三类。一人。二法。三合辨。初中有六。一有人虽能济苦不劝修善。非真善友。二虽劝修世善免于恶道不劝向出世。亦非真友。三虽修二行非劝菩萨道。四虽修菩萨道犹存相善。五要劝众生修无相行为真善友。六要劝令具普贤行法方究竟真善知识。二法善知识亦有六重。一人天法。二二乘法。三初教法。四终教法。五顿教法。六圆教法。依此等法成正行。故名为善友。三合辨中亦有六重。于上六位法各说一门。以授机缘则人法双辨也。二别辨下文。诸善知识皆具前三。此三位中各具三义。如疏十八。然诸知识数有异说。如疏十八本及纲目说。问。约此童子分三生何。答。依圆教宗有其三位。一见闻位。即是善财次前生身。见闻如此普贤法故。成彼解脱分善根故。故叹德文云。此童子者已曾供养过去诸佛深种善根。又性起品云(三十七文)云何菩萨知见如来所见闻敬供所种善根。此菩萨是善根皆悉不虚。功德无尽。离一切爱究竟解脱。果报不虚。满足诸愿于一切有为法中不可穷尽。而能随顺无为智慧起诸佛智究竟未来际。其诸佛地具如广记。二解行生。谓顿修如此五位行法如善财。此生所成至普贤位者是(疏文)又兜率天子等从恶道出已一生。即至离垢三昧前得十眼十耳等境界。广如小相品说(五教文)三证果海生。即因位穷终僣同果海。善财来生是也(疏文)谓经文如弥勒告善财。言我当来世成觉时汝当见我。如是等当知此约因果前后。分二位故。是故前位但是因。圆果在后位。故说当见我(五教文)案正经文第六十云。我于彼中寿终下生成正觉时汝及文殊俱得见我。释有三义。一云。我当来成佛时亦说此华严。彼时亦有文殊善财所说之法。故云也。二云。我成佛时汝与文殊俱来助我宣扬法化。三为表法。谓善财何故上于佛会俱求诸善知识而不佛者。以善财此生是修因之身未成果故不至佛所。非谓不求。但成果隔因故说当见佛。此三人是就文相分三生。若依法生三人皆同。故香象问答下云。又孔目云。华严经中成佛有五中。普庄严童子等二人现身成佛等云何知其相。答。普庄严童子即现身中值佛闻法得信解。自分胜进位法三昧门等。即知成信满佛等。又兜率天子等既现身中得离垢三昧少分。还诸功德等。故知现身成佛。善财童子既现身至普贤菩萨知识。而弥勒知识言。当来我成佛时汝见我。故知后生中成佛。此等只约文相据见闻等三位为三生。故作如是说耳。约实共皆同。但以一身中成佛言一身者。法性身无别分段等身。若随缘现成佛即同三乘教也。约一乘教实法念念每成佛等。加前说(疏二十文)问。普庄严童子兜率天子前后生名果海生。答。如要记说。问。上三人具定何位菩萨。答。疏(十八)此善财是何位菩萨。答。经无正断位相难明。或有判为地上菩萨。设后发心即是四种发心中后二位也。又是论中三发心内证发心也。或有说是实报凡夫但有信心能求善友。今更准释应善趣信中行人。兜率天子普庄严童子十住菩萨故。孔目第二同说现身成佛。普严亦言善趣者。未入初发心以前十信位故。下卷云。三贤之前但名善趣不名种姓。问。未至十信满心。初发心位何得五位。答。趣信位已解一乘。故因位究竟耳。如疏三说。问。善财是信位何。疏下文云。若尔善财定是何位。谓是何位。以在信是信位在住是住位一身历五位。故随得说彼位。理实如上疏文。是信位菩萨

第四龙女 慈恩法华疏云。华严经说十信菩萨八相成道。今或说此劝示众人。伽耶山顶经净光天子问有几发心。文殊答有四。一证发心谓入初地。二行发心次六地。三不退发心八九地。四一生补处发心心谓第十地。今此龙女或即第四发心化为龙女。小而能学法华速得菩提。劝奖众人非为实尔。然今意十住菩萨。何以故。现身成佛故。此女亦前前生见闻位次。前生彼解行生。证果生此生。即此即经文龙宫被文殊教解一乘。智积问文殊云。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文殊答云。有娑竭罗龙女。乃至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乃至往南方世界成等正觉者证果海生。问。何知此人生得佛果。答。十玄章今言作佛者。但初从见闻已去乃至第二生即成解行。解行终心因位穷满者。于第三生即得彼究竟自在圆融果矣。由此因体依果成故。但因位满者胜进即役于果海中也。为是证境界故不可说耳。此如龙女及普庄严童子善财童子兜率天子等。于三生中即克彼果义。问何此女名留惑身。答。为为利生故留烦恼成龙女。问。何知地前菩萨故留烦恼。答。五教下卷云。然彼地前三贤位中初既即不堕二乘地故。于烦恼障自在能断留故。不断为除智障等故

同类推荐
  • The Ancien Regime

    The Ancien Regi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瘳忘编

    瘳忘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Kenilworth

    Kenilwor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hild of Storm

    Child of Stor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美女总裁的全职兵王

    美女总裁的全职兵王

    一个超级二代横推天下的故事!!!!!!!
  • 龙之武动

    龙之武动

    风韵十足的少妇、清纯可人的萝莉、柔情似水的御姐。。。。太多的女人为这神一般的他而痴狂。
  • 盛宠妻宝,腹黑竹马绕床来

    盛宠妻宝,腹黑竹马绕床来

    班师回朝之际,就是我迎娶你之时等他凯旋归来,身边却多了个美娇娘成婚后她每天看着白莲花和夫君恩恩爱爱于是她决定要揭竿起义正当她准备爬墙时夫君不说二话就将她拖回了房“有话好好说,拒绝家暴!”妖孽将军莞尔一笑,应允了她。第二天她揉着酸疼的腰,怒瞪“不是说好不家暴吗!”狐狸眼轻挑,笑的魅惑众生,“夫人,为夫这可不是家暴是...体罚。”
  • 冥法天下之王子我包了

    冥法天下之王子我包了

    她,史上最悲催的高三少女,在高考那天被吸入树洞,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成为了扫地工?他,史上最悲催的王储,就因为拖欠公务,国王竟然翻脸六情不认,让他从高高在上的贵族一夜之间变成了巡逻保安?母后,父皇欺负我,孩儿不玩了啊……然而,在她知道一切后,只是淡淡地回应四字:“呵呵,活该。”然而,也别高兴得太早了,因为,两人竟然成了同一个部门保洁员和保安!她气不打一处来,凭什么要跟那个窝囊废住在一个屋檐下!他在这里多待一天,我的日子就不能好过!她给他下了战书,斗智斗勇的故事就此开始……
  • 语笑不及你嫣然

    语笑不及你嫣然

    13岁的小公子和12岁的小丫鬟,情愫从开始就已种下,今生是你,来世也是你呀
  • 超级智慧系统

    超级智慧系统

    穿越到高科技与个人伟力纵横的世界会怎么样?林奇没想到,有一天会真的穿越到这种世界。本以为要碌碌无为过完一生,直到五年后的一天他获得了系统。脑波仪、异界语言、非脑技术、生命模板……且看林奇如何化身科研学霸,解决一个个难题,一步步揭开这个平行世界的秘密。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科技树点歪的人类文明在平行世界崛起的故事。
  • 全球通缉:跨世纪女王

    全球通缉:跨世纪女王

    前世被情所羁绊,今生独自闯天下。没了那个他,是否还会有别人
  • 王符《潜夫论》释读

    王符《潜夫论》释读

    本《释读》吸收了彭铎本对原著文字错讹的补正,在释注过程中,凡采用彭铎本注释者均标以“依彭铎注改之”或“依彭铎注补之”或“彭铎注云”等字样,并大量参考吸收了其他不同辞书和文献,择善而从,力求简明易懂。本《释读》每篇均由“题解”、”原文”和“注释”三部分构成。“题解”简要说明了该篇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注释”对有关句义字义、历史典故、引文出处、名物制度等作了较为详尽的注解,文字力求通畅达雅。同时,本《释读》还附录了高新民同志的两篇论文——《东汉思潮与工符思想》及《<周易>之学与王符思想》,以利于初学者认识和了解王符《潜夫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渊源。
  • 武大随笔

    武大随笔

    我只是武大的一个很普通的学生,但是我心中却有诸多反思。投诸笔下,是对自己的警示,也是对众多和我一样的人的共勉!
  • 灵女降临之至尊祭祀师

    灵女降临之至尊祭祀师

    他为她,伤了四魂五魄,遍体鳞伤。为她诅咒世界。她能招风唤雨,能令地动山摇。可是她面对的,正是那高居这大陆之上的最强者。她是祭祀师!就算是最强者,她也能战无不胜!她和战友的昔日一别。如今各自转世,二人携手,成为了残阳一道暗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