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8200000036

第36章 田园(4)

拐过坟地,他就看到了阳光下的村舍。村舍在秋阳里燃烧着,亮而明丽。一排排新老瓦屋活脱脱地凸现在眼前,瓦屋的兽头挑着一抹抹芒亮刺眼的光,也仿佛很温和眨着眼。金黄的玉米棒从房上挂到房下,又扯到树的枝枝梢梢,一串串珠帘儿一般闪耀着七彩神光。在矮矮的土墙上,鸡在悠闲地散步,头儿一探一探,唱出朝天的“咯咯”声。村街里有牛车轱辘,撒欢的狗带起一溜土尘尘的烟。在村街中间,房沿上高挂着代销点的幌子,幌子是红纸褙儿做的,一飘一飘地在空中荡着老红,那就是老八开的代销点,卖油盐酱醋,还有日用杂货。代销点门前蹲着晒暖的老人,有娃儿颠颠地跑进去,也有女人晃晃地走出来,女人手里拿着一拐花线,走得很有色彩。在和煦的秋光下,村街里处处洋溢着生的盎然。仿佛那黄风不曾刮过,遮天的黄尘也不曾有过,一切都像是梦,过去了的梦。这使他想起了童年里摇头唱过的俚语:“东西街,南北走,十字路口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反被砖头咬一口……”怎么就溜出这么一段呢?他笑了。

天蓝蓝的,蓝天里幻出了一个蓝色的影儿,蓝影儿纤纤柔柔,媚态万千……

在谷场上,他又看到了七爷。七爷坐在谷场边的大石磙上,看着他一步一步走过来,看着他扔下豆捆。他像卸了套的驴一样,歪歪斜斜地立在哪儿,很疲惫地望着七爷。夕照下,七爷的脸呈现出古铜色的迷离。阳光在七爷身边游走,走出一片金色的陈旧。远远的,他就闻到了一股气味,七爷身上的气味,他叫了一声:

“七爷。”

七爷的眼裂开了一条细缝儿,缝儿里有光,光很亮。七爷说:“金令,你要走了,我知道你要走了。”

他心里一震,没有吭声。

七爷的眼重又眯起来,人像是睡去了,七爷八十二岁了,七爷老了,七爷老成了一堆灰。但这堆灰里仍有亮光射出来,亮光在灰里燃烧着,一堆灰就仍然生动,仍然庄严,仍然威风凛凛。他看不出亮光在哪里,可他感觉到了。七爷的旧毡帽上插了一圈自己卷的烟卷,那烟卷是烧纸裹的,像是一根根土黄色的翎羽。自然还有火柴,还有燃火用的一截麻秆。自他记事起,七爷头上的毡帽就是这样的。如今还是这样。那毡帽已陈旧得没有时间的痕迹了,仿佛摸一摸就要灰散,七爷却一直戴着它。七爷坐得很直,七爷八十多岁了仍然坐得很直。往常,七爷腰里总是系着一根草绳,系着草绳的七爷浑身是力。现在七爷不系草绳了,不系草绳的七爷余力犹在,那老袄上仿佛仍有一根看不见的绳子束着,显得很紧凑。离七爷越近,七爷身上的气味就越加的浓烈。那像是玉米吐缨,谷子抽穗儿,高粱扬花,小麦灌浆,豆子孕荚时混杂在一起的气味,又像是陈酿多年,又经过无数次勾兑的柿子酒的气味,还像是燕子屎、雀儿尿、鸽子蛋、兔子毛……杂串的气味。但他觉得这都是不准确的。他说不清那到底是一种什么味。

七爷坐北朝南,那架式很像一座老屋。他很快想到了村里的房子,村里的每一座房子几乎都和七爷有关。七爷是匠人,村里的房子都是七爷或七爷的徒弟造的。村人盖房自然要先问七爷。造屋的日子是七爷定的,地基也是七爷方的,用料自然也要按七爷的安排。房子呢,自然都是坐北朝南向。门是双扇的,门环是双的,门闩也是双的,窗户是一左一右,很对称的两方。七爷说不能多,那是“屋眼”,窗户就是“屋眼”,马王爷才三只眼呢!房顶是必有屋脊的,脊上必有兽头,一对兽头。记得有一年,豌豆家的新房是请外村人建的。墙已垒了一半了。七爷带着徒弟从外村回来了。回来后一看没有屋脚,立即让拆了重垒!豌豆爹怕花钱,豌豆爹拱着腰说:“七叔,你看,墙已垒起来了,人马三集的,就算了吧?”七爷不允,七爷黑着脸说:“你打我脸呢厂房子不垒屋脚,你是打我脸呢?!”七爷说有屋脚,就得垒屋脚。七爷立时召来徒弟,一分钱不要,一口水不喝,硬是把垒了一半的墙拆了,尔后重扎屋基,一连干了三天,到了还是按“规矩”把房盖起来了。当然,七爷也有不按规矩的时候,那在七爷一生中只有一次,那就是“龙麒麟”……

七爷的嘴动了,七爷仿佛在喃喃自语,可他听不清七爷在说什么。他看见七爷的手缓缓伸进了裤腰,七爷的手在裤腰里摸索着。片刻,拈出一匹肥大的虱子来。七爷那厚厚黑黑的大指甲在阳光里亮了一下,一翻就扪在了石磙上,“砰”的一声,石磙上溅出了碎碎的红光。七爷的血和虱子的血炸在阳光里,炸出了一小片肥硕圆润的黑红!

七爷要告诉他什么呢?他不知道。在他的记忆里,七爷没有女人,七爷一生都未娶过女人。一生都未娶过女人的七爷却从不害病。他不记得七爷什么时候害过病。记得那年刮黄风的时候,七爷正在房上砌瓦呢。黄风把七爷裹了,黄风过后七爷成了黄土猴子,可光脊梁的七爷仍在房上蹲着砌瓦,砌得很从容。后来天落雨了,雨水在七爷的脊梁上亮着一颗颗圆圆的水珠,那水珠把七爷荡满黄尘的脊梁砸印出许多铜钱般的麻点,那麻点慢慢化成一条条细流,直到雨水把身上的土尘冲净,七爷还在蹲着砌瓦,连个嚏喷也没打。

他望着七爷,越看越觉得七爷高深莫测。他甚至觉得七爷身上的气味有很强的穿透力,那气味在阳光里播散着,不但把他泡了,把整个村庄都泡了。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一时又想不出。在时间的烟雾里,他看见七爷门前放着一个小瓦钵。许多年来,那小瓦钵一直在七爷的窗下放着,他不知道那瓦钵是干什么用的。他记得七爷的窗台上总是放着一些碎木头做的“叫吹”,“叫吹”做得很精致,还用染料染了,看上去花花绿绿的吹起夹很响。七爷闲的时候就做这种一吹就响的“叫吹”,做了许多“叫吹”。七爷做的“叫吹”都被村里孩子拿去了,孩子们拿着“叫吹”满街吹,吹出一村哨儿响。吹坏了再宋七爷这里拿……于是他脑海里亮了一下,他仿佛听到了“哗哗”的水声,那水声穿过一个个用树叶串起来的日子,明晰地出现在他的眼前:小瓦钵,七爷门前的小瓦钵,瓦钵里有清亮亮的黄水……

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七爷身上的气味,那说不清的气味,是尿水的气味,“童子尿”!这是七爷的秘密。七爷做“叫吹”来吸引孩子,让孩子尿到瓦钵里,尔后七爷……

七爷从不生病,七爷八十二岁了,七爷八十二岁仍活得很旺。

他听见七爷又说话了。七爷说:“金令,有句话你得记住,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干多大的事儿,你都得记住,你是狗剩儿。啥时候都是狗剩儿。”

七爷说话的声音很低,喃喃的。见他没有吭声,七爷问:“记住了?”

他说:“记住了。”

七爷又问:“记住了?”

他说:“记住了。”

七爷再问:“记住了?”

他说:“记住了。七爷,我记住了。”

他望着七爷的手,那手像树枝一样叉巴着,手上皱皮枯枯的,皱皮下凸露着干干的骨节,骨节周围的血管干瘪了。网着一片塌陷下去的黑紫色。可他突然发现七爷的手抖起来了。七爷一开始说话手就抖起来了。七爷的手抖动得十分厉害,那手像得了鸡爪疯一样,颤得让人头皮发麻!

就在这当儿,他看见七爷的裤裆湿了!七爷的裤裆处洇出一小片湿黑,很腥很腥的湿黑,那湿黑慢慢润大,尔后有水滴下来了,一滴,两滴,三滴……

七爷依旧坐得很直,坐架很硬,只是那颤抖已从手上传遍全身。在颤抖中七爷重复问他。还是那一句话,还是那三个字,七爷一遍又一遍地问:

“记住了?”

他说:“记住了。”

“记住了?”

他说:“记住了。”

“记住了?”

他说:“记住了。七爷,我记住了。”

七爷长长地叹了口气,很惆怅地叹了口气,不再问了。

在他回答七爷的时候,他脑海里却钻出了一个黑色的影儿。那黑影儿一拱一拱地钻出来,像幽灵似的见风就长,突兀地出现在他的眼前。

黑衣黑裙黑鞋黑袜,那黑色的扭动令人心荡神移,目不暇接……

日西的时候,豌豆来了。

豌豆换了一身新西装,像串亲戚一样,浑身上下崭呱呱的。手里呢,还赫然地提了八匣点心!豌豆身后跟着两个孩子,孩子也换了新衣裳,小脸洗得很净。妞妞扎着粉色的糊蝶结,娃儿理了小平头,看上去像是精心打扮后才来的,并且一人还抱着一只大红公鸡!

豌豆一进门就笑着说:“叔、婶,你看,整日价穷忙,也没工夫常来看恁老人家。今儿个,我把恁孙子孙女领来了……”

娘一愣,慌忙迎上去,说:“豌豆,干啥呢?自家人,你这是干啥呢?……”

爹也说:“你看,你看……”

豌豆说:“不干啥,来看看恁老人家。俺兄弟呢?”

娘就喊:“金令,金令,你看谁来了?你豆哥来了。老天!还花钱……”

他刚从地里回来,正洗脸呢,也赶忙迎上去说:“豆哥,你这是干啥呢?上屋吧,上屋吧。”

进了屋,豌豆掏出烟来,先给爹敬了一支,又递给他一支,先给爹点了,又给他点,尔后吸着烟说:“兄弟,当着咱叔咱婶的面,说一句打脸的话,我今儿个可是高攀了!……柱儿,花儿,快叫‘大大’。”两个抱红公鸡的娃儿齐声叫“大大”。

豌豆说:“兄弟,高攀不高攀吧,今儿个我来了。恁这俩侄瓜子都在‘龙麒麟’读一年级呢,柱儿八岁,花儿七岁,认给你个做干儿干闺女!”

他一听,慌了。原来豆哥是来认干亲呢,要把两个孩子都认给他做干儿!忙说:“豆哥,不行,不行,这可不行……”

豌豆吸着烟说:“礼我是备了,娃子也来了。出门时恁嫂子还说,人家愿不愿呢?我说,咋会不愿呢?光屁股长大的兄弟……你看着办吧。”说着,就吩咐孩子,“柱儿,花儿,给你‘大大’跪下,磕个头,恁‘大大’,不应声不能起来——”

于是,两个娃儿双双跪在他的面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两个头。接着抑起小脸儿,一声声叫“大大”……

他惊慌失措,一时语塞,竟说不出话来了。他望着孩子的小脸儿,眼前晃晃地出现了一抹粉红。在那抹粉红里,他看见他和童年的豌豆蹲在七婶的窗户下边,悄悄地听七婶的“房”。在满仓叔结婚的那天夜里,他跟豌豆在窗台下整整蹲了半夜,就为了“听房”。那时,两双小眼睛死盯着一个窗洞儿,那窗洞是豌豆用舌头舔破的,只能轮换着独眼看。开初屋里没有声音,蜡吹灭之后就没有声音了,只有一团化不开的墨黑。过了很久很久之后,才有了一声“嗯”。软软柔柔的“嗯”;接着又是一声“嗯”,阳阳壮壮的“嗯”,继尔就听到了床的“吱咀”声……那“吱咀”声叫人分外激动,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激动,那激动一直在他心里藏了许多年。在凉凉的夜气中,豌豆的呼吸粗了,他的呼吸也粗了,就觉得人是很好的东西,很好。那“嗯”声无比的好!在“嗯”声里仿佛有什么升起来了,竟有了一丝庄严。在这“庄严”里两人互相看了一眼,没有笑。第二天割草时浑身是劲,草割得很多,背的时候也不觉得重。床的“吱咀”声使他想到了老鼠,可那不是老鼠,那是一抹粉红,人的粉红。后来人们问他俩“听房”听到了什么,他俩都笑了,红着脸笑了。是呀,没有听到什么,但什么都听到了,不说。那回味曾使许多个割草的日子变得有声有色。再后七婶抱出了一个孩子,那孩子粉粉的红肉儿一下子就让人想起了那么一个夜晚。那是一个粉红的夜晚。在一个粉红色的夜里他们听到了一个粉红色的“嗯”声。那时,豌豆常常无缘无故地“嗯”一声,“嗯”得严肃而又庄重……

现在豆哥来了。豆哥领来了两个孩子,带着重礼,说要把孩子认到他的门下,做他的干儿。他说什么呢?童年的豆哥是很重情义的。这会儿豆哥穿上西装了,穿上西装的豆哥非要把儿子认给他……

他上去拉孩子,孩子不起来。他笑着说:“豆哥,豆哥,这是干啥呢,你饶了我吧。”

娘在一旁打圆场说:“豌豆,不是不认,恁兄弟还没成家呢,按规矩说,不全活。怕对孩子们不好哇!”

豌豆说:“婶,全不全我不在乎,我也不迷信。说实话,换换主儿我还不让孩子认呢。我认准俺兄弟了,这两娃儿就认给俺兄弟。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他无法推托,也无法应承,只好说:“豆哥,你看我整年不在家,也帮不上啥忙……”

豌豆说;“兄弟,咱俩好不好?”

他忙说:“好。”

豌豆说:“你放心,我不求你办啥事。这些年恁哥日弄哩也不赖,啥都不缺。孩子认给你,也不图你啥。你常年不在家,娃子认到你门下,这就近一层了。咱叔咱婶有个好好歹歹的,我让娃子们时常来看看,给老人添个乐儿。缺啥少啥我也能过来招呼招呼,家里就不用你操心了。你要是觉得高攀了,我站起就走!”

他再也无话说了。

娘说:“豌豆,你既然不嫌恁兄弟不全活,我做主了,认下!”娘进耳房里封了两个小红包交给孩子,尔后把孩子拉到怀里:“多好俩娃儿!认下了,我做主,认下了。”

豌豆说:“快叫‘大大’。”

俩娃儿扭过小脸儿,又喊:“大大。”

他摸了摸孩子的头,也就算默认了。说:“豆哥,你出我的洋相呢,还没成家,就俩娃儿了。”

豌豆也喜了,就吩咐娃儿喊“奶奶”,喊“爷”,俩娃儿就连声地叫“爷”,叫“奶奶”,喊得老人们乐滋滋的。

他望着豌豆,豌豆的脸很重,重得叫人看不清。烟雾在豌豆的脸前一缕缕飘散,在烟雾里他看见豌豆的额头上有风割的一道道纹路。虽然穿着崭新的西装,但满脸胡茬子,似有一种说不出的倦乏。豌豆的“豆眼”在童年里是很亮的,一眨就是一个“点子”,这会儿他却看不透了,那眼上蒙着烟雾,仿佛很深,井一样深。然而,在深井里却浮游着一种东西,很庄严的一种东西……

娘说:“你豆哥这几年中了,日子是村里头一份。会木匠手艺,还会开小拖……”

豌豆说:“嗨,中啥?给俺兄弟提鞋都提不上。搞了几年运输,领了几天建筑队,又包了个轮窑,胡涂麻缠吧,也弄了俩钱儿,还过得去吧。”

他说:“豆哥,村里人都说你发了。”

豌豆说:“发啥?兄弟,要不是为这俩娃儿,光种地好好孬孬也够吃了。咱吃好吃赖都不要紧,娃们路还长呢……”

他突然觉得豌豆说话的口气很像豌豆爹,罗锅子的豌豆爹,豌豆爹当年说话的口气就是这样的。现在豌豆也当爹了……

豌豆又坐了一会儿,就领着两个孩子去了,临走时,豌豆又是先给爹敬烟,再给他敬烟,说:“你歇吧,兄弟。晚上咱们好好闹闹!”

童年的豌豆去了,现在的豌豆也去了,带走了一抹遥远的粉红。他望着静了的院子,院子里多了两只挂着腿的大红公鸡。公鸡的腿被细麻绳捆着,一蹦一蹦地在院子里觅食儿。

豌豆把孩子认到他的门下了,可他的门在哪里呢?

一个高大如城堡的女人的影儿……

?十一

天黑了。天黑之后村街里响起了锣声,有人“咣咣”地敲着锣高声喊:

“打平伙喽!打平伙喽!上河滩打平伙喽!……”

随着吆喝,村街里响起了纷乱的脚步声,娃儿们欢呼雀跃,狗也汪汪地跟着叫。娘说:“去吧,金令,去热闹热闹。”

“打平伙”。在童年的日子里,他天天盼着“打平伙”。那时候,一到收获的季节,就有年轻的光棍汉们在村里挨家串,看那家的猪长成了,就悄悄地把猪赶到河滩里,杀了之后才告诉主家:“你家的猪打平伙了,黑晌儿去吃吧。”主家听了,也就笑笑,骂一声:“鳖儿!我说咋听不见猪叫呢。”猪杀了,就在沙滩里点上火,在大锅里煮,撒一些盐,再搞些水酒,一村人都去吃,吃一嘴油!那场面是很热闹的。当然不是白吃。每回打平伙,哪怕只吃过一口肉,喝过一口汤的,秋后都要按市价给钱,钱是平摊,人头一份。若是没钱,也要拿去二斗粮食,不让主家吃亏。这风俗很古老,是上辈人传下来的。记得那时候,一听说“打平伙”,他中午饭都不吃,早早地就跑到河滩里等着,一直等到太阳落山,篝火点起……

然而,今日已非昔日,他不想去了。

这时,就听见院外有人喊:“金令,走哇。七爷请你去呢。今儿个不平摊,是吃大户,豌豆出钱,杀了口三百斤的大猪!快去吧,火都点着了!”

娘说:“去吧,好几年都不兴了。去玩玩,别扫了大伙的兴。”

他迟疑着,没有站起来。

不一会儿,就又有人来叫了:“金令,你得去呀,七爷让你去呢。七爷说,你务必得去……”

他只好应声说:“好,你们头前走,我去。”

他拖延着,一直到村街静了,再听不到脚步声了,他才出了家门。夜已黑得模糊了,村街里一片灰黑色的朦胧。在朦胧里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踏出老牛的咀嚼和虫儿的鸣叫。瓦屋的兽头黑得狰狞,狰狞里又蕴着几分厚道。土墙灰得斑驳,斑驳里藏着几许温情。树木的枝条在夜空里斜叉着,花黑着一片恬然的宁静。夜空里有星儿碎闪,没有月亮,月亮钻到云层里去了,汪着一块灰灰的苍白。风凉得烫脸,带着一股沁人的烧豆杆的气味。他听见他的心怦怦跳着,像兔儿一样跳着。在家乡里走夜路,他不知道心为什么会跳得这么厉害。夜的苍穹很大,无边的大。在夜的苍穹里人成了一小团墨黑,很安全的墨黑。夜把你藏了,夜给了你从容和随意。这种墨化了的乡村夜路不由叫人喜悦!

上了河堤,颍河就在眼前了。颍河缓缓地流着,这是一种没有响声的流动,水已是很小了,泛着淡淡的青色。皱着绸布一样的纹儿。记得童年里他常在这条河里洗澡,夏天水涨得很大,浪花儿总咬他的小屁股,他就一次又一次地从河堤上往下跳,溅碎一河白浪……夜仿佛亮了些,月芽儿在水里漂出一只小小的牙船,牙船荡荡的,一起一伏地在水纹里波动。细看时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有一曲暗红的缓流。苇荡里红光四起,芦苇的下半部铁黑,上半部却挑着一片猩红,那猩红随风摇曳,摇出一湾血,苇荡旁边是三堆燃烧着的篝火,火光冲天而起,烧红的豆荚像红色的羽毛一片片飞上夜空。篝火周围是墙一样的人脸,人脸很厚,柿饼一样红着。那就是“打平伙”的村人了。村人们在火光的映照下头挨头,脸贴脸地围着一口大锅,大锅里冒着喧天的热气,猪肉的香气溢向四野!在猪肉的香气里他听见了村人的笑骂声和汉子们的吼叫!有人唱了,野唱,一声声炸破喉咙:

日一个昏天黑地,

日一个小虫叨米,

日一个四脚爬叉,

日一个稀哩哗啦!

日一个石磙圆周周,

日一条扁担九尺九,

日一张木犁沟沟里走,

日一块红亮的小肉肉儿!

日一个花花儿天,

日一个花花儿地,

日一个楼瓦雪片万担米,

日一个龙子龙孙坐龙椅!

汉子们那阳壮的野吼震动了整个苇荡。在火光中,红色的芦苇随着“日日”的唱一浪一浪起伏,仿佛整个河滩都燃烧起来!那憋足气的人脸举着一张张大嘴巴,铺天盖地都是嗷嗷的叫击……

夜也显得亮了,一钩新月挂在天上,星儿齐齐眨眼。他看见七爷了。七爷在火堆旁的空地上坐着。他看不见七爷坐的什么,七爷像是悬空而坐,七爷遍体红光,鹤发童颜,看上去不像人。七爷身子周围游动着一串金光闪闪的火星儿,在火星儿里,七爷仿佛在缓缓上升,神人一般地上升。七爷仍然坐得很直。

他也看见豌豆了。掌锅的是豌豆。豌豆没有穿西装,豌豆穿的土褂儿。穿土布褂子的豌豆站在冒着热气的大锅旁高声叫道:“七爷,肉熟了!”

就听七爷叫道:“酒倒上!”于是开代销点的老八慌忙把酒坛打开,拿出一摞子碗来斟酒。人们也气势势地跟着喊:“倒酒!倒酒!”

在一片嚷嚷声中,七爷又喊:“金令呢?金令来了没有?”

汉子们也炸开喉咙吆喝:“金令,吃头块肉了!……”茫茫四野齐声回应:“吃头块肉了,吃头块肉了……”

吃头块肉,是多大的尊崇和荣耀啊!那头块方肉,一向是德高望重,给村人们办过大事出过大力的人才有资格吃的。他有什么资格吃头块肉呢?他不配吃,他不配呀!他望着墙一样的乡人,望着熊熊燃烧的篝火,不由一步步退去。

在火光中,他看见簇动拥挤的人头像林子一样竖着;他看见人脸一层一层地红亮;他看见一张张阔大的嘴巴在肉锅前高举,他看见豌豆用长勺一下一下地敲打着人们的头,人们潮水一般地后退,尔后又浪花般的前涌,他听见女人的尖叫声像鸟儿一样飞出,扑楞楞进了苇荡,继尔是一片哄然的大笑!他看见敞着怀的女人在笑声中拥出一束金红,他看见娃子们在娘的怀里偶然长大,长伸着一只只红红的手……

当豌豆把头块方肉挑到木桌上时,他看见人们突然静下来了。没有人再动了,谁也不动。有人飞快地跑上回村的路,一路唤着:“金令,金令……”村人们静静地等候着,一张张脸上都带着庄严、肃穆的神情。

这时候,他忽然抖动起来了,浑身像筛糠似的抖。就在这一瞬间,他明白了,他终究是要走的。他该走了。这一步也许就不再回来了……

乡人哪,乡人!

望着一片诚挚的乡人,望着生他养他的热土,望着再次给予他生命的田野、河流、村庄……他膝盖一软,扑咚一声跪了下来,在黑暗中,他扑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三个头!他已无话可说,只有一行行热泪……

尔后,他转身走去。黑夜拥着他,他不由加快了脚步。

同类推荐
  • 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

    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

    本书收了五个中短篇小说。《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描写了海南岛的漫长、炎热夏日,以城乡结合部为叙事背景,夹杂着边缘地带城中村各色人等杂乱无序的生存状况。毕业后低收入、租旧房的少陵、“我”等蚁族无望、郁闷的情绪,社会、经济的乱象导致这些蚁族郁闷情绪的日益加重。年轻人的情感与生活,他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迷茫暧昧的情感和难以释怀的欲望。喧哗骚动的物质时代所面临的精神危机。主人公的情爱态度可以代表当下一部分都市底层男女青年的情爱伦理。
  • 天下一号

    天下一号

    《天下一号》是石钟山历时五年,在搜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最新推出的红色经典长篇小说。小说背景是在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在重庆多处部署了千吨烈性炸药,试图炸毁重庆,将此命名为“天下一号”计划,并为此设计了子母版爆破图纸,只有子母版联合,才能解开谜底。潜伏在国民党保密局的中共地下党员秦天亮代号“蜂王”,接到组织命令后,与敌人展开了多方周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上演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谍中谍战,最终获得图纸秘密,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挽救了整个重庆。
  • 罗茜系列(全2册)

    罗茜系列(全2册)

    本套装共两册,分别为《罗茜计划:遇见一个合适的人有多难》和《罗茜效应》。澳大利亚不容错过的幽默小说家,《华尔街日报》评价年度富有潜力、原创性的小说之一。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进入你们世界的不完美的人,不管看起来多么古怪,我们都只是想找到合适的那个人罢了。
  • 骚动之秋

    骚动之秋

    本书既是描写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从省市县委领导的关注到全国和省级报婚的社会舆论的宣传,从李龙山的古老传说到李王庙后殿的碑碣上刻下岳鹏程和大桑园的名字……但同时,也着重写了岳鹏程内心的种种骚动,他和儿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的见解的矛盾引起的父子冲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导致与妻子的冲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锐化;他在改革中处理问题的大胆、果断、魄力、远见等等,的确使乡镇企业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又的确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受到不正的社会风气的影响,采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进行了倒卖紧缺物资的活动……
  • 美女指南

    美女指南

    名家叶兆言最新作品《美女指南》隆重出版,十万字新作完整收录,市场上唯一一本叶兆言亲自勘选的作品,超越《马文的战争》!《美女指南》收录了夜来香;去影;余步伟遇到马兰;不坏那么多,只坏一点点;玫瑰的岁月;凶杀之都;哭泣的小猫;纪念葛瑞;我已开始练习;茉莉花香等内容。书中叶兆言用其独特的视角和叙述方式,解读了当代女性以及当代婚姻,能让读者更清晰地认清现代爱情的真实本质。
热门推荐
  • 海滋

    海滋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的外贸工作生活。从正规商业活动到踏入规则边缘,以至走私、制假币。主人公的思想行为经历演变,以及最后的结果,揭示了这一代人在走向国际生活中,意识形态的变化和最终的笃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爆笑女神:妇女主任西瓜大婶

    爆笑女神:妇女主任西瓜大婶

    岭南新世界妇女委员会主任上任前后发生的爆笑事,主角西瓜大婶,家政经理,W女神
  • 仙尘逸事

    仙尘逸事

    成仙?成魔?这是一个问题!杀?止杀?这反倒不是一个问题!少年林小七知道,妖魔神仙无一不是踏着他人的尸骨成尊的!说是仙尘,其实说的还是人世,这人世里有妖,有魔.有神,有仙!
  • 威猛剑神

    威猛剑神

    “大师,大师..”女子叫的很是亲切。“大师,你怎么不理我。”面色红润的她,小嘴微张,不停的追问着一个和尚。“大师,你法号是什么啊。”“大师,....”“哎,大师呢”等女子再看时,那把破洞的雨伞已经修好了。望着打上补丁的雨伞,女子不竟惆怅起来。大师果然还是属于更优秀的女人!这时的和尚正走在大街上,虽然是一个光头,还穿着僧衣,一身的禁欲装扮。可这十八年来积攒的威猛气息还是忍不住的往外露,引的不少少女盯着他看。全然不顾少女形象。可楚枫只想着,师傅,做善事好难,个个都想破我神功。可我绝不给她们机会,门都没有!轻松,喜剧路线,多投票,有加更!
  • 律令大明

    律令大明

    “陛下,可知为何贪腐屡禁不绝?杀乃治标不治本,非根本不可决也。”朱元璋翘起了胡子,瞪着李之弘问:“如卿所言当如何?”李之弘肃然而拜:“唯四字矣:依法治国!”一个病入膏肓的秀才,在即将见阎王的那一刹那被后世一名精英律师附魂,从此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面对洪武年间一大批大佬猛人,他以大明律为后盾,进行司法改革,工商业改革,经济改革,金融改革,税法改革,他让朱元璋知道了什么叫依法治国,他让大明律号令天下,主宰四方!
  • 听闻狐狸委实香甜

    听闻狐狸委实香甜

    神不爱世人,也不会庇佑世人。有我护着你,甘之如殆。傲娇腹黑上神总喜欢气这懒散妖孽狐狸,上神聛睨一切,傲于世间万物,不惧不怕,却唯独对这救回来的小狐妖上心的很。小狐妖长得妖孽勾人,可唯独活了上千年的他情窦初开,虽然晚了点,但好歹,认清了自己的心意。“小狐妖你何时升天呢?”“老子要活上万年!”“韶歌,老子喜欢你。”“……我知道。”上神啊,我心悦你。可……上神你为何要将我推离于你呢。狐狸一生骄傲高贵,虽出生为妖,但铮铮傲骨,满腹傲气,却全在这一人身上栽了一截。狐狸的喜欢是纯粹的,是干干净净的。即使生而为妖,满身妖气,陷入黑暗之地,可,这心上干干净净的一点喜欢,却全给了上神。后来,狐狸才知,那是爱呀。应果轮回,孰是孰非,尽知天命。原来,一直都是他啊……
  • 青苍纪事

    青苍纪事

    从明天起,喂马,劈柴,策马江湖,威武远扬!!!(备注:这是一本有着武侠风的古言,原来定名字叫《桃花》,可惜已被占用,所以就有了现在的书名。然,书名不是重点,简介也是浮云,内容才是王道,只要看第一章你就会迷住的,某糖化身王婆中……)非经本人允许,本书谢绝任何转载!!
  •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所学校是一部历史,沉积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可视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
  • 素言如水

    素言如水

    这是几十个小故事组成的短篇小说,里面讲了浪漫的故事,校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