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61800000051

第51章 房玄龄(5)

决定房玄龄屡屡求退的因素无非以下三点:其一,他自幼博览经史,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将谦恭礼让视为一种立身处事的美德;其二,他从政有年,是一位资深的封建政治家,清楚历史上许多功高震主、因福得祸的惨痛教训,企图以谦让保持名节;其三,他足智多谋,老成世故,深知进退之间的微妙关系。欲以此进一步赢得太宗的信任,巩固和加强自己的地位。他屡屡求退,却每每得进的事实,就是这种策略的最好佐证。

除坚持谦恭礼让外,房玄龄在处理国事和家事中,都采取慎思慎行的态度,从不马虎从事。唐太宗在征高丽之初,曾取得某些胜利。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为保证战争不致出现大的失误,作为留守京师、主持后方大计的房玄龄,时刻关注着前方战争的发展。他多次上书远在战场上的唐太宗,一再强调“敌不可轻,尤宜诫慎”的极端重要性。前文我们曾提到,房玄龄面对状告自己的男子,没有随意运用自己手中的“便宜行事”的特权。为了表示自己忠于唐太宗的心志,也为了释疑,他将告状者送至唐太宗的行营,让唐太宗自己评判真伪是非。房玄龄这种谨慎的处事态度,收到了太宗对他愈加深信不疑的结果。这大概正是房玄龄的高明之处。

对国事如此,对自己、对家事也不例外。贞观末年,房玄龄曾因微过被太宗稀里糊涂地“谴归第”。对唐太宗这种轻率的处理,连一些亲贵大臣也感到有些过分。为此,黄门侍郎褚遂良专门上书唐太宗。在这份三百余言的上书中,褚遂良在历数房玄龄一生不朽功业的同时,指出房玄龄事君自无所违,“不可以一眚便示斥外”,对唐太宗这种“非天子任大臣意”的做法提出委婉地批评。唐太宗阅过此表后有所悔悟,立即下令让房玄龄还朝。房玄龄在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又有同僚为之辩白开脱,且唐太宗已经悔悟的情况下,非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更加谨慎小心。他仍然“避位不出”,以此表示自己伏罪思过的诚恳态度。直到后来唐太宗因“幸芙蓉园观风俗”顺便“幸其第”时,他才随唐太宗一起回朝视事。

在中国历史上,权贵之家因其子弟骄侈不法,败家亡身者比比皆是。对此,房玄龄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不忘乃父以“清白遗子孙”的教诲,继承了勤俭持家的遗风,“治家有法度”,对子孙要求极其严格。他居荣思衰,“常恐诸子骄侈”,依势凌人,引起公愤,导致覆族亡身的可怕后果。于是,他特意搜集古今圣贤的“家训”,书写于屏风之上,让诸子“各取一具”,时时测览,潜心学习领悟。并告诫子孙如能“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

房玄龄在从政过程中,所坚持的恭让、谨慎的立身处世原则和态度,得到了同僚的赞许和太宗皇帝的肯定。但房玄龄毕竟是在封建皇帝指挥下的臣仆,所以其恭让谨慎往往又表现为惟诺惟谨、诚惶诚恐。《旧唐书》曾说:房玄、龄“或时以事被谴,则累日朝堂,稽颡请罪,惊惧踧踖,若无所容”。唐太宗也谈到这种情况,他说;“房玄龄处朕左右二十余年,每见朕谴责余人,颜色无主。”其实,在封建时代,以皇帝之是非为是非的事是屡见不鲜的,房玄龄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贞观八年(634年)时任左仆射的房玄龄和右仆射高士廉路遇职掌百工缮作的少府监窦德素,顺便询问了近来北门“更何营造”。这里所说的北门是指宫城的玄武门。房玄龄、高士廉以当朝宰相的身份,了解北门营造的情况是其职权范围之内的事,是无可厚非的。当唐太宗获知房、高曾过问北门营造一事后,极为不满。他怒气不息地质问房玄龄说:“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少有营造,何预君事?”房玄龄一见皇上动怒,不敢做任何解释和争辩,只有惟惟诺诺“拜谢”认罪的份了。唐太宗这种蛮横的态度和房玄龄不分是非、惟命是从的表现,引起深明大义的魏征的不满。他对唐太宗说:“我既不明白皇上为何动怒切责,也不清楚房玄龄。高土廉为何拜谢赔罪。房玄龄既然是朝廷大臣,就是陛下的肱股耳目,北门有所营造,他们怎么能不知道不了解呢?因此陛下责问房、高过问此事,是我所不明白的。”他在批评唐太宗的同时又指出:房玄龄等所为完全是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并没有过错。但陛下切责他时,他却不明白自己的职守,只是一味地拜谢认罪,这也是我所不理解的。魏征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使唐太宗“深愧之”。但房玄龄却未就自己一味迁就太宗、逆来顺受的行为做出任何表示。这大概正是他宠荣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博得唐太宗的欢心,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房玄龄有时甚至不顾传统制度的束缚。前文曾经提到,贞观十四年,房玄龄曾给太宗谈过皇帝不得阅读当代国史的制度和道理。但是,当唐太宗提出自己“不同古人,今欲看国史”的要求时,房玄龄明知此举不合旧制,但也不抵制。在“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以后,遂呈送唐太宗御览。这样一来,就变更了行之多年当代皇帝不得阅读当朝国史的传统制度,使中国自古以来“直书善恶”的修史特点在不同程度上遭到破坏。作为监修史书的宰相房玄龄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唐太宗震怒时,房玄龄更是惶惧流汗,不敢据理进言。贞观十年十二月,魏王李泰由于恃恩骄矜,引起不少大臣不满。有人就此在太宗面前搬弄是非,说什么“三品以上,多轻魏王”从而激起太宗对大臣的不满。于是,太宗对三品以仁的大臣大发脾气。他怒斥道:“我有一言,向公等道。往前天子,即是太子。今时天子,非大子耶?往年大子儿,是天子儿,今日天子儿,非天子儿耶?”面对非理旦暴怒的唐太宗滁魏征正色力争外,作为首辅的房玄龄等惊惶失态,汗流浃背,不敢措置一言。

为讨得唐太宗的欢心,房玄龄有时也会发些不着边际的议论。贞观四年,战争的创伤尚未完全平复,社会经济也未得到有效的恢复。在这种背景下,房玄龄却大唱“今阅武库甲兵,胜隋日远矣”的颂歌。这种浅薄的议论当即遭到唐太宗的驳斥,指出:“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他告诉房玄龄治天下的根本在于“存心理道,务尽忠贞”和修“仁义”,而不在于甲兵之多寡。房玄龄之议自讨了个没趣。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出巡时路经汉朝大尉杨震之墓。他“伤其以忠非命,亲为文以祭之”。杨震,弘农人,汉安帝时为刺史,时称“清白吏”。他好学明经,诸儒尊他为“关西夫子”。后来他被迁为太尉,在遭到谗毁后被遣归第。他面对东汉末年的乱政,又自以为无能为力,于是饮鸩而死。唐太宗祭杨震的本意是借褒奖古人之机,以激励朝臣为国尽忠效力。房玄龄当时随侍太宗左右,他也借此事大肆颂扬唐太宗的功德。说什么“杨震虽当年夭枉,数百年后方遇圣明”,“可谓虽死犹生,没而不朽”。

唐太宗毕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封建政治家,他虽然对房玄龄宠信有加,但对房玄龄惟惟诺诺的所作所为也流露出不满。贞观五年,唐太宗为自己亲自审定的一件错案追悔不已。他责怪房玄龄说:“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诤谏,何所辅弼?”对房玄龄明哲保身、不敢仗义执言的做法提出批评。唐太宗的这种不满情绪,在以后的岁月中也时有流露。贞观十二年,唐太宗为庆贺皇孙的诞生,遍宴公卿臣僚。席间,太宗又大发感慨说:“贞观以前,房玄龄始终跟随我走南闯北,历尽艰险,以成帝业,功劳为最;贞观以后,为了社稷江山的千秋伟业,敢于犯颜直谏,纠正我过失的,只有魏征了。其余诸臣,都似不及。”由此可以看出,太宗对房玄龄已有所不满,以至于对房玄龄在贞观初年的建树也不提及了。所以如此,大概就是因为房玄龄过分地小心谨慎。

尽管房玄龄惧怕皇帝的权威,存在着惟惟诺诺等不足,但将此放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去考查,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这一点也不会影响房玄龄的总体形象。古今史学家均给了房玄龄以较高而积极的评价。不仅新、旧唐书在谈及“良相”时,首推房、杜。《资治通鉴》的作者也说:“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册府元龟·宰辅部》中称房玄龄、社如晦“甚获当代之誉,谈良相者至今称房、杜焉”。纵观房玄龄一生的功业及其精神,称其为“贤相”、“良相”,是当之无愧的。

同类推荐
  • 妹妹宋慧乔

    妹妹宋慧乔

    韩流在中国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韩星、韩剧、韩国整容……当人们对这些格外熟悉了之后,宋慧乔就仿佛是个异类,她的“非整容”就是最大的卖点,一切都向亚洲最主流的审美观靠拢。于是,她就有了另一个头衔:邻家妹妹。
  • 陇上翘楚:人物卷

    陇上翘楚:人物卷

    雄奇绵长、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多民族风情,构成甘肃独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的辽远广阔时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东西方文化交会的通衢大道、多元一体的民族大融汇之域、祖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苍茫中透出厚重,在古朴中显现灵动,联系着中华文明之根、氤氲着中华民族之魂。也许正因为如此,甘肃又是一个略带神秘色彩,让世人渴望了解的地方。为了立体地全方位地展示甘肃的地理风貌、历史传统和人文积淀,陈自仁编著的《陇上翘楚/人文甘肃》,《陇上翘楚/人文甘肃》从这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人物中,挑选了五十多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对他们的一生,分别做了细腻而生动的描述。
  • 吴君如伪装

    吴君如伪装

    吴君如是影视圈内出名的不顾形象勇于夸张扮丑、极尽搞笑之能事的女星,她以爽朗豪放的幽默风格和个人魅力,获得“女周星驰”的美誉,并立意将“大笑姑婆”路线进行到底,也可谓是勇气可嘉。
  • 沃伦·巴菲特全传

    沃伦·巴菲特全传

    本书从“巴菲特的风采”、“巴菲特投资传奇”、“追踪巴菲特投资思维轨迹”、“股神的现在进行时”四个部分着手,重点讲述巴菲特怎样成长为一代“股王”的传奇一生;也通过他人眼中的巴菲特,细致阐述他在投资经营中的魅力。阅读《股王之道——沃伦·巴菲特全传》,相信正在股市迷茫的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收获巴菲特的投资股票经,提高自己在股票市场的必胜信心。
  •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

    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活动最多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民国时期文人中国梦的思路,当时知识分子寻求进步轨迹的重要内容。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
热门推荐
  • 灵傲羽凡

    灵傲羽凡

    你绝不会知道另一个世界?一个名为灵界的地方。主角天生孤儿,窘迫少年,上天给了他什么?爱的怜惜,王的决斗,友人的背叛,亲情的难舍,神使逐一击破,那最后的面纱是什么?是生?是死?灵界之上,依稀的虫族,古老的龙族,嗜血的血族,自立清高的神族,神秘的魔族,古老的蛮荒圣兽‘’‘’‘一起见证他的一步步···············
  • 最后一个洪荒

    最后一个洪荒

    重生在洪荒游戏开始之始,莫名成为灾厄玩家,从此王凡杯具的人生开始。龙汉大劫时,成为龙女刷功德的利器,成为洪荒的灾厄之源。巫妖大战时,我真的只是撩拨一下春心蠢动的无知少女嫦曦,没想引发巫妖全面大战。封神之战,我只是想跟龟灵圣母和解,顺便和慈航普渡聊聊人生而已,封神关我何事?西游之劫,我只想聊聊天下下棋,顺便培养一下下一代,好吧!我承认我和佛教不对付。魔道崛起,无天兄,不要以为生身之母把你托付给了我,你灭峨眉、屠佛教、战天庭我都要给你提供后勤?魔道之后,我只想活下去。
  • 武破绝世

    武破绝世

    武破绝世,力斗群雄。脚踏乾坤,一定天下!
  • 网游之红尘天下

    网游之红尘天下

    在游戏上我重拳出击,在现实里我唯唯诺诺。高玩许诗瑶的ID在知名主播宋徽的眼里想是一种无声的嘲讽:别睡着了吧别睡着了吧别睡着了吧
  • 女王妖娆魔帝独宠

    女王妖娆魔帝独宠

    她是至尊的血族女王,是人类与吸血鬼之女。却被爱人和母亲杀死。一朝穿越,变成爹不疼娘不爱的银家之女,当她成了她,看她如何逆天下,虐渣男贱女。。。万里红妆她成了他(魔帝)的后,,,,
  • 途道升仙

    途道升仙

    她是世界上最后的颜色,也是他心底最后的防线。
  • 邵家有女临界之主

    邵家有女临界之主

    木槿说:“你就是个有点想不开的小孩,那不如什么都不想,什么事都渐渐依赖。”木槿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遇见“平凡”的邵诺,两人最想做的事便是”择一城终老,共白首”。邵诺说:“槿宝是我在合适的时间遇到的合适的人,我以前想只要活下去就好,而现在,我倒是愿意是不是想起我背上的快乐,我想槿宝快乐。”多年后,邵诺轻抚“沉睡”在禁地的木槿,泪流满面:“槿宝,以前一直是你在我身边陪着我,现在我哪也不去了,陪你,好不好?别丢下我,不然我这一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本书与陌爇所写《疯主》同本,作者是同一个人。
  • 修真之兵王之王

    修真之兵王之王

    有人天生为王,群美坏绕,号称国民老公;有人纵横沙场,终生不败,众赞兵王之王……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少年,在探望那位被迫退役的兵王表哥之时,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一名与冥界战魂签订守护契约的轮回使者,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和传奇的坎坷大道:逆行成仙!
  • 七宗罪小品

    七宗罪小品

    写的是七宗罪的小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罪孽,大抵是这个样子了吧……
  • 重生我要去万界

    重生我要去万界

    穿女装算什么?老子就是要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无意中得到穿越诸天万界系统的李竹子,在他的人生中打开了全新的世界,什么玉帝,什么如来,什么白雪公主,什么诺亚大帝统统闪开!老子就要做这女装世界第一人,独领风骚八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