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61800000077

第77章 张居正(4)

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的案头上堆满了驿递扰民的报告,他决心对混乱不堪,祸害民众的驿递制度进行整顿。张居正当然明白,整顿驿递就是要剥夺那些特权阶层的权利,而那些人大多是中央和地方的高官显贵,遭到他们嫉恨,很可能自己会丢官去职。但他不顾及这些,他要利用手中权力这把快刀,去割除这块祸国殃民的毒瘤。他在给总宪李渐庵关于解决驿递弊政的信中说:“治理之道,最重要的莫过于安民。锄强戮凶,剔奸厘弊,势不得已必须用势,这只是为了安民而已。”

经过一番准备,张居正在万历三年(1575年)制定了整顿驿递的制度。制度规定:

1.所有各级官员,不是军务,不得擅自使用金鼓旗号,违者或清查敷衍者一同治罪。

2.巡抚、巡按及各司、府所属的官员,不许借故远行,参见拜谒,骚扰驿递。

3.由驿站按规定供给过往使客物资,当地州、县不许另送下段路程的费用。若有乘机勒索者,由巡抚、巡按纠察处治。

4.对持有勘合的使客,人、马所需只由驿站应付,不许擅派附近村民的差役,增加百姓的负担。

这些制度对那种滥用驿递的状况,不失为一次严格的整顿。对于规章制度,重要的不是制定什么样的条文,关键是能否执行。不尚空谈,着实去做,这是张居正为政的一贯作风。他认为,能否执行驿递制度,不能仅仅去要求驿站的官员应该怎样。要想真正贯彻政府的法令,就要落实在各省巡抚、巡按的头上,由他们监督实行。再有违犯者,唯他们是问。在整顿驿递中,一切都从大官做起。由于积弊日久,官员无视规定,常有违制之举。万历五年(1577年)正月,张居正对违制官员严加惩处,才引起了较大的震动。

对驿递的整顿,张居正责令有司要坚持常年抓,一抓到底。他本人也带头遵守驿递制度。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整顿,改变了驿递的腐败混乱状况,既保证了军国要务的畅通,又节省了大量的开支,大大地减轻了交通沿线穷苦百姓的负担。

(十)丈田亩,打击豪强

为了限制豪强兼并土地,增加国家税收,从万历六年(1578年)起,张居正对全国的田地占有状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大清查。

孟子说:“仁政必自经界始。”是说只有合理分配土地,明确疆界,抑制兼并,才是确保国家安定的良好政治。自古以来,国家的治乱兴亡,都是与土地的分配形式及占有状况联系在一起的。明代中期以后,皇室、官僚、地主等大肆兼并上地。至嘉靖年间,田赋弊端百出。豪门有田不赋,贫民却仍然要承担各种赋役。土地兼并的发展,不仅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也激化厂阶级矛盾,多次引起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

张居正清醒地认识到,若再不下决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势必要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将动摇明王朝的统治。因此,万历六年,张居正不顾豪强地主的强烈反对,抱着“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大无畏精神,下令重新丈量全国的土地,清查漏税的田产。限制豪强兼并土地,使小民获得生路。这一工作,责成户部尚书张学颜主持进行。张学颜制定了《清丈条例》共八条,主要有规定清文的政策与范例;审议委派进行清丈工作的官员;重新分配田、粮数额;重新核查各类田地所征之税等等。清丈工作即按照这一《条例》来进行。

由于清丈工作触犯了宗室、官僚、豪强地主们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抵制和反对。有些地方官对清文工作很不认真,要么不敢得罪当地的豪族权贵,要么出于地方主义,故意少报、降等。清文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阻力重重。但是,张居正知难而进,坚定不移。他深信,清大田亩这项工作虽然对官宦豪强之家不利,但对小民确实有好处,对国家确实有好处。于国于民有利,就要坚持,就要一于到底。为了打开局面,推动清丈工作的开展,张居正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一方面给主管官员写信,要他们树立信心,认真负责,坚持到底,同时又向他们表示,自己决心趁在位之机,彻底解决这百年积弊,宁肯蒙垢致怨也在所不惜。另一方面,下令各级地方官必须严格执行政府的法令,不许消极抵制,以考成法督责,违者查办。

在被清丈的对象中,阻力最大的是那些位高势重的勋戚。万历七年(1579年)六月,张居正奏请皇帝特别下诏:“核两畿(即北京与南京附近地区)。山东、陕西勋戚田赋。”对他们的田地进行清丈,有超过限制及隐占者,依法处置;。张居正不畏权贵,依法清丈了山东阳武侯自置的田产,他不询私情,清丈了恩师徐阶的田亩。这样,清大田亩工作,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各省的清文工作陆续完成。在清丈工作中,张居正运用考成法,罚过赏功,推动了清文工作的进行。经过这次大清文,田赋得到较彻底的整顿。地主豪强所隐占的土地被清查出来,普通农民减轻了负担,国家的财政收人大大增加了。所以清丈田亩这项工作,不仅当时受到人们的赞誉,而且在张居正死后若干年还有人追述他清大田亩的功绩。

(十一)行鞭法,改革赋役

万历九年(1581年),全国性的清文田亩工作基本完成了。为了进一步改变严重的赋役不均,减轻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的赋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张居正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条鞭之法”,又称“一条鞭”法,全面实行赋役制度的改革。

在一条鞭法实施之前,明朝传统的赋役制是将赋和役分开征调的。赋以田为对象,分为夏税与秋粮,向田主征收;役的对象是人丁,官府需要力役,按户出了,轮流应役。明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徭役比较合理,人民尚可承受,但明中期以后,由于政治日趋腐败,隐占上地、人口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户等的划分,徭役的分配,已经失去了公平的准则,而目。各种苛捐杂税也越来越多,致使许多农民倾家荡产,离乡逃亡。这就造成了国家征发摇役困难,赋税减少,财政危机。农民四处流亡,又激化了阶级矛盾,使社会动荡不安。

深知赋役旧制之弊的张居正,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宁国知县甘澧创行的“一条鞭”法便民利国,决定推行。为慎重起见,他指示先在湖广地区试点。经过一年的时间,试点成功。张居正通过总结历年来各地推行“一条鞭”法的经验、教训,对“一条鞭”法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他信心十足地对人说:“条鞭之法,是从实际出发的,合情合理。衡量法令的合适与否,应该以是否适合广大群众为标准。只要民众认为方便适宜,就应该推广。”

张居正认为“一条鞭”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是,由于官员们认识不一,阻力仍然很大。至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认为全面推行“一条鞭”法的条件成熟了。一是考成法已经推行了8年,各级官吏已经养成了严肃执法。令行禁止的作风,这是推行“一条鞭”法的保证;二是全国性的清丈田亩工作基本完成,户口也重新编查核实。这是赋役制度改革不可缺少的基础。于是,在正月间,张居正奏请皇帝“尽核天下徭赋”,下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其基本内容为:

1.赋役合并,化繁为简。将各地日赋和逐役总归起来,统一征收,所以叫“一条鞭”法。

二。差役合并,役归于地。将各项徭役合并,全部折合成银两征收。所征役银按照丁数和地亩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入地亩中,按亩征收。这就是所谓的“役归于地”。至于丁、地各占多少比例,由各地自己规定。

3.田赋征银,官收官解。田赋的征派,除漕粮纳实物外,其他一律折合成银两征收,这样便于储存、运输,所以将过去由粮长征收、解运改为由地方官吏直接征收和运交国库,称为“官收官解”。

4.以县为单位计算赋役数目。将原来的税额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土地和人丁上,即所谓“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

“一条鞭”法是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不但在当时是一项利民益国的措施,从长远来看,也大大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化繁为简,减少了官府、豪强对小民骚扰和盘剥的机会;田赋征银,官收官解,不但减去人民长途运粮之苦,也免除了大户豪强欺压小民、损公肥私的弊端;以银代役,使农民有自己支配劳动的时间,可以更灵活地创造财富。这些便民利民之处,受到了人民的欢迎。

“一条鞭”法的推行,安定了人民生活,缓和了阶级矛盾,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量地计丁、计亩征银等措施,使一些富户及权贵再难以隐产瞒了、逃避赋役。生产的发展,赋役漏洞的堵塞,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人。万历皇帝批准了张居正上疏请求免除自隆庆元年(1567年)至万历七年(1579年)间各省积欠的钱粮,这反映了国家财政全面好转的事实。

“一条鞭”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把以银纳税、代役肯定下来,推动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以银代役使封建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为手工业提供了劳动力;摊力役入田亩,使部分商人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相对减弱了投资土地的兴趣。这些都为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创造了良好条件,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当然,张居正的赋役制度改革,只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解决封建社会的固有矛盾。日久之后,又会产生新的弊端,明王朝灭亡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五无畏斗争

整顿和改革,虽然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但是它不能不触犯某些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必然要遭到反对派种种形式的抵制与反对。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也更加激化。张居正为实现富国强兵、固民安民的目的,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大无畏精神,坚决斗争,并注意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推动改革事业的发展。

(一)罢刘台,坚持改革

张居正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更加增强了他除旧布新的信心。万历四年(1576年)正月里,他将人情往来,官场应酬一概全免,与内阁大学士吕调阳、张四维、户部尚书王国光筹划如何减免全国历年来陈欠的赋税,如何增加国库的储银。又请来吏部尚书张瀚,研究如何进一步肃清吏治,推广考成法。一年之际在于春,张居正要在新年伊始,有一个全盘的计划。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震惊朝廷上下的大事,辽宁巡按御史刘台上疏皇帝,弹劾张居正。

刘台的奏疏,一是攻击张居正的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等措施是背叛“祖宗之法”;二是指责张居正专擅大权,作威作福,目无朝廷;三是诬陷张居正有接受边疆武将贿赂之行。他请求皇帝抑损张居正的权力,不要让他坏事误国。

张居正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受到了反对派的阻挠与非议,对此他是早有领教,但对于刘台的弹劾却出乎意料之外。刘台是张居正所取之士,从名分上讲刘台是张居正的门生,而且刘台为御史又是张居正的推荐。自己的门生,一手提拔的人,还不能体谅自己一心为国的苦衷,相反倒成了自己的政敌,这对张居正来说是一个异常的刺激。况且刘台所言也不全是凭空的捏造。想到改革的艰难,他的内心中泛起阵阵难言的痛楚。

刘台指责张居正的改革是“背叛祖宗之法”,确实是揭到了要害。可是推行了200年的祖宗之法,早已被发展变化了的社会现实撕得支离破碎。时异则势异,势异则法异。面对新的社会形势,考虑到“守成”、“法祖”等历代的古训,所以张居正的改革总是打着“吾守祖宗之法”的旗号,实行若干的变通。刘台说张居正“专擅大权”也是事实。改革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地清除积弊,实行新政的措施,自己是代行王政,若无权威力口何推行得了?

张居上很快从痛苦中镇定下来,而今大明朝正处于主少国艰之时,自己应当以伊尹、周公为法,安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主政三年以来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张居正确信自己所推行的新政是正确的,他不能放弃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因而也就不能放弃手中的权力。他要给刘台以沉重的打击。这倒不仅是因为刘台对他的攻击与背叛,更主要的是张居正看清楚了,刘台不是孤立的,而是跳出来的守旧派的代言人。如任其扰乱朝政,混淆是非,不予严惩,就会使反对派更加猖狂,形成反改革的气候,也会使那些坚决推行新政的官员受到压抑,动摇改革的信心,从而使改革前功尽弃而归于失败。张居正决定采取以退为进策略,使皇帝给刘台以严厉的制裁,以此表明对改革的支持和对自己的信任。于是按明朝惯例,张居正去进见皇帝,请求致性。万历皇帝诚心慰留,但张居正感到“专擅大权,作威作福”一事,还必须向皇上奏明,否则不但今后难以行政,恐怕还会引起皇上的猜忌。因此他再次上疏,表明自己现在是身居险位,自己代王行政,不是作威更非作福。自今以后,如果自己改变过去的做法,柔顺悦下,则难逃负国之罪;如果还如过去一样,竭忠事上,则又难逃专擅之讥。所以,考虑再三还是请求赐归。万历皇帝当然不会答应放归,再下圣旨,表示完全理解张居正“负重处危”的苦衷。并表示要以祖宗法度严办刘台。张居正得到了皇上的全面支持与肯定,重新出来辅理国政。

对于刘台,皇上传下圣旨“廷杖一百充军”。张居正看到儆戒反对派的目的已经达到,不可以酷刑而激化矛盾。于是他一再具疏论救,最后使刘台免去廷杖,只得一个除名为民的处分。张居正的宽宏大度赢得了人们的赞誉。连万历皇帝也为这种雅量所感动,可见张居正确实是不计个人恩怨,有古大臣之风的辅国良臣。

同类推荐
  • 近代天津十二大名医

    近代天津十二大名医

    本书收录中国现代肿瘤医学创始人金显宅;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岁大夫孙璧儒等十二名西医,都是在天津行医数十年,并在各医科上有所建树的已故先辈名医。
  • 叶辛文学回忆录

    叶辛文学回忆录

    《叶辛文学回忆录》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叶辛关于文学创作的反思以及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对人生、社会和历史诸问题的思考,主要分为文学记忆、文学思考、文学创作谈三大部分,体裁涵盖回忆性的随笔散文、创作谈、访谈、序跋等。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记忆的碎片”、“回顾语言学界往事”、“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迪斯尼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迪斯尼

    迪斯尼1901年12月5日在美国的芝加哥出生,他的名字随着米老鼠与唐老鸭的问世开始誉满世界。
  • 叶辛传

    叶辛传

    本书以文学的笔法,描摹了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的传奇人生,如何在孤独与困境中挣扎奋起,如何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人生旅途上不断挑战命运的极限,如何坚韧不拔地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走到中国文学高峰的人生足迹;并感受到他身上那股在厄运中挣扎、在陡峭中攀越的坚韧毅力和拼搏精神;看到一个卓尔不群、有血有肉的叶辛形象;了解到他曾轰动全国的长篇小说及电视剧《蹉跎岁月》、《孽债》等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昨日海棠之浴火重生

    昨日海棠之浴火重生

    亲亲们读时一定要记住,它不只是一本套路的重生文,后面有很多反转哦!前世,她是众人仰慕的太子妃,只差一步之遥便可得到皇后的位置。可怎料,她最心爱的太子,硬是使计将她送到了丞相府公子的床上。一箭双雕,青梅竹马的丞相府公子爷被她害死。而她被刚登基的太子打入冷宫。新的皇后是妹妹,而她成了活生生的笑话,太子与她的妹妹互相欢喜很久,而她却一直被蒙在鼓里。她跑出冷宫只为见心爱的人最后一眼,却见他的手轻抚她的妹妹,却见她的唇紧紧贴着他……她发誓,若是有来世,她定要躲得远远的……
  • 贯通九界

    贯通九界

    九界,神话传说中的地方,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否真实存在。然而,在末日降临之日,九界同现之时,已经没有谁去怀疑了。同时,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也没有人有那个精力与闲情去关注了。
  • 羽球心跳

    羽球心跳

    热爱羽毛球运动的少年吴畏因为天分太差遭到羽校退学,却得到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暗中相助……
  • 梅兰佳话

    梅兰佳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命以渊行

    命以渊行

    背负着天劫之命的孩子——秦珏,在预言之夜降生于那人族皇城,或许他会毁了星域,但未来不得而知,看这天选之子会是怎样的人生。
  • 昨日侧畔

    昨日侧畔

    前世叶城,今世顾琅,来生慕童。在他看来,不过寥寥三世,为遇她,何妨?可是,那边的她怎知,某天在哪儿会有一个风流公子等着他,亦或文弱书生寄宿她家?一切的一切,皆是缘吧。
  • 飘渺仙尊

    飘渺仙尊

    没有资质,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少年苏羽,起于微末,自问性情与世无争,一心只想修成长生大道。只是修仙乃逆天之举,非禅精竭虑、苦修不辍之人不可能有所成就。所以名利、财富这些跟修仙无关的东西统统都让给你们,只是灵石、丹药、秘术、至宝这些跟修仙有关的东西,你们就不要跟我争了,好不好?
  • 和平战队

    和平战队

    故事主要记述了故事主人公刘彪穿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并且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的世界大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他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领导“中国先锋军”抗战集团的骨干力量,并先后与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在二战后,他又组建了“世界和平战队”来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打击恐怖主义等。而他的对手徐刚则成了一战和二战中的反面人物,成为抗衡“中国先锋军”的反面人物。本作品和其他的小说不一样,本作品的故事将更加精彩。喜欢的人希望能够收藏和推荐啦
  • 后来的你颠沛流离

    后来的你颠沛流离

    浪漫文案:奈美景说:“我梦想中的婚礼,应该是穿着凤冠霞帔端正坐着花轿等他来娶我。”后来,大队人马鸣锣开道,身后人举着游府迎亲之牌,唢呐声响于耳,新郎身着喜袍,骑着高头大马为她而来,身后跟着八抬大轿。甜甜文案:他是她的青梅竹马贺知书,日常互怼的开心果,表面上嫌弃得要死,心里在意得要命。看她被其他男生喜欢,他醋意大发,走上掐桃花,毁情书,丢礼物之路,甚至还自导自演在校园广播里把她包装成十恶不赦的坏姑娘,独自占有她。虐心文案:她们是青梅竹马,所有人都知道贺知书喜欢奈美景,可只有她装作不知道。她交往过很多男朋友,别人都说她花心。可只有她知道,那些男生都长得几分像贺知书。她宁愿选择与他长相酷似的男生交往,也从不沾染那个白衣少年。励志文案:他是她的青梅竹马贺知书,也是商业奇才。十三岁,他就自学编程创建通讯社交网页,成立小公司,花钱聘她为他的首席设计师。她是他的第一个用户,也是他公司唯一的员工。十五岁,网页注册用户破万。她们靠与学校周边的店铺合作,在网页上打广告达到盈利模式,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 天空第一战神

    天空第一战神

    域外天魔降临地球,带来灾难也带来神秘的共生晶体。少年李蔚然,凭借对共生晶体的异常亲和体质,叱咤天空、无所不能,成为带领人类夺回地球统治权的一代战神。而故事。就从囚龙江原野上的一座破落基地市开始,那一天,李蔚然十六岁生日,意外嗝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