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61800000084

第84章 顾炎武(1)

顾炎武,名绛,一度更名继绅,字忠清,一字宁人。明亡后,改名炎武,以表示对南宋爱国志士王炎午的仰慕。在流亡生活中,曾使用过蒋山佣、顾圭年的名字,学者称为亭林先生。他是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病逝,终年七十岁。他一生足迹半天下,以“行奇学博,负海内重名”(钮诱《觚剩·蒋山佣》),在许多学术领域,都是一位承先启后,并且有着创造性贡献的人物,有“清学开山”之誉(梁启超《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经学之建设》)。

一早岁行记

顾炎武出身于江南大族,昆山顾氏在五代时由吴郡迁居滁州,南宋时再搬到海门,后迁居于昆山,以后就定居在这里,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他祖上历世为官,可以说是一个以读书求仕进的书香门第。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辈中,出过四个进士,连续做过正德、嘉靖、万历朝的地方官和中央部院官,在当时是昆山的望族。他的曾祖顾章志在万历朝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本生祖父顾绍芳做过经筵讲官、翰林院编修、管理制诰。到他的父亲一辈,家势逐渐衰落。本生父亲顾同应,字仲从,是个国子监生,母亲何氏,生有子女五人,顾炎武排行第二。他一生下来就出嗣,从本生祖、本生父家抱到继嗣祖父顾绍芾、继嗣父顾同吉家抚养。在顾炎武幼年时,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人是嗣祖顾绍芾和嗣母王氏。嗣祖顾绍芾字德甫,号蠡源,功名只是一个监生,但他天才俊逸,诗文书法都极好,备受人们的称道。他博学多闻,异常留心天下大事,喜欢读实录、邸报之类,还常常抄录下来加以保存。这种读书联系实际的精神,直接感染着少年时代的顾炎武。在嗣祖的督导下,顾炎武从小就习读经史,十三、四岁就研读完毕总结历史成败、兴废得失的皇皇巨著《资治通鉴》。在这同时,又历览了《孙子》、《吴子》、《左传》、《国语》、和《史记》等典籍。他遵从嗣祖“读书不如钞书”的训诲,一边读书,一边抄书,每天作读书札记到二更时分方才休息,奠定了他日后在学术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坚实基础。嗣母王氏,辽东籍人,是明太学生王述之女,早年受聘于顾氏,未过门丈夫顾问吉就早夭去世,但她仍然决意到顾家当媳妇,而且照料公婆非常细心周到。为了医好婆婆的病,忍痛割下自己的手指熬药,当时昆山盛传王氏断指疗始的故事,因此受到朝廷的表彰。明崇祯九年她51岁时,为她立了贞孝牌坊。她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己又喜欢读书,关心国家大事。顾炎武在《先妣王硕人行状》中说她“居别室中,昼则纺绩,夜观书至二更乃息……尤好观《史记》、《通鉴》及本朝政纪请书,而于刘文成(刘基)、方忠烈(方孝孺)、于忠肃(于谦)诸人事,自炎武十数岁时即举以教”。王氏视顾炎武如同己出,从小循循善诱,教他读书明理,给他忠烈爱国、坚韧不拔的人格熏陶很大。

《清史稿》卷四八一记载,顾炎武“生而双瞳,中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有人说他三岁时染了天花,几乎送掉性命,痊愈以后左目有些微眇,(杨延福《明末三大思想家》);也有人表示了不同意见,赵俪生先生在所著顺亭林与王山史卜书中说,据王山史对顾炎武有“蝇头行楷,万字如一”的追忆推测,他不像是有目疾。顾炎武天资聪颖过人,7岁人私塾读书,所读书籍包括史学名著和兵家著述。十四岁他的嗣祖援“纳谷寄学”的成例,使他得以入学为秀才,为他日后去夺取科举功名创造条件。

同年与同乡好友归庄一起参加了复社。复社是继东林党之后一个由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探讨学术、议论政治的集团。归、顾二人同里同学,又同心同向,他们在一起“砒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亭林文集·吴同初行状》),唾弃流俗,独行其是,被人讥为“归奇顾怪”(朱彝尊《静志居诗话·顾绛》)。从天启六年(1626年)他14岁至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27岁整14个年头,他一直在库学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这期间,时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同时地处山海关外的后金政权,屡挫明军,雄踞辽沈,随之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改金为清,并多次入关侵扰,迫近蓟辽重镇山海关,进一步威胁到明朝的京畿地区。严峻的社会现实,把顾炎武从科场中震醒。崇帧十二年(1639年)秋,27岁的顾炎武乡试再度被黜,他“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亭林文集·天下郡国利病书》序),毅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退而读书。从这一年起,他开始从历代史书、方志中辑录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及地理沿革等方面的材料。共成四十余帙,这就是以后成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一直到明亡这六年时间是他著述生涯的开始,也是他为自己终生治学奠定牢固基础的时期。

两年后,嗣祖病故,其从叔季皋、从兄仲隅为争夺遗产,挑起纷争。由于家难,加上“一时丧荒,赋徭蝟集”(《归庄集·送顾宁人北游序》),迫于生计,顾炎武不得不将祖上遗田800亩典押给同郡富豪叶方恒。叶方恒字眉初,后来在顺治间还中了进士,当时是一个凌夺里中的恶豪。他乘人之危,蓄意侵吞顾炎武的田产,就钩致顾的家奴世仆陆恩,唆使他叛顾家归叶家。这场纠纷一直延续到清初,直接导致顾炎武离家出走,北游避难。

二抗清义举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明亡的消息传到江南,五月弘光政权在南京成立,经昆山知县杨永言举荐,顾炎武担任了弘光朝兵部司务的小官职,次年,当他前往南京赴任时,清兵已挥师南下,长驱直入,血洗扬州,五月占领了南京,弘光政权遂被攻灭,他只好返回。目睹清军的野蛮屠戮,顾炎武满腔悲愤,他与好友吴其沉。归庄一起随知县杨永言参加旧明郧阳巡抚王永祚起义军,在苏州进行抗清斗争,失败后回到了昆山。接着昆山也发生了武装抗清活动,顾炎武又参加了昆山起义。有人认为顾炎武未曾参加这场战事,顾的朋友归庄、吴其沆都投入了这场斗争,而顾炎武因侍奉母亲避居语濂泾,语濂泾地处昆山、常熟之间,自六月至于闰月,“无夜不露坐水边树下,仰视月食,遥闻火炮”(《亭林余集·常熟陈君墓志铭》),关注着昆山存亡。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从事理来推,杨永言、归庄、顾炎武、吴其沆四个人一同参加了苏州的事情刚刚回来,又遇上昆山起义,杨、归、吴三位都参加了,独顾退出去,与人情物理不和。另外奉母屏居于常熟唐市以西的语濂径,地距昆山县城不过四十里,扁舟半日可达,这丝毫不排除夜居水乡,白天进行聚粮移檄等活动,顾炎武在《常熟陈君墓志铭》中所云,未始不曾有意轻描淡写,使事情晦暗。再者,全面纪述明清之际历史的《小腆纪年》一书,也正式把顾炎武的名字列入了昆山起义的名单之内,等等。两说比较,以后说根据较为充分。七月六日,昆山城破,十四日常熟失守,在这场昆山、常熟的保卫战中,好友吴其沉惨死,顾炎武和归庄幸而得脱,顾炎武的两个弟弟子叟、子武并遇难而死,本生母何氏被清兵砍折右臂,嗣母王氏绝食而死,临终告诫顾炎武无为异国臣于,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顾炎武《亭林余集·先批l顾人行状》)。慈母遗命,使顾炎武终生铭记,他一生遵循母嘱,不肯屈节仁清。

后来,南明的唐王隆武帝要他担任兵部职方司的主事,他因为要料理嗣母后事,未能前去赴任。

山河破碎,家难频仍。面对东南沿海南明几个政权的相继瓦解,身历清军铁蹄除确的剧痛,顾炎武决心如衔木填海的精卫那样,“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王超常顺亭林诗集汇注阿。为了免遭迫害,他改变了自己的行动方式,扮作商贾,在以后的十几年里(1645—1656年),往来于长江下游的江南江北一带,联系一些爱国志士,纵论古今,批项名节,“悲深宗社墟,勇画澄清计”(于稳常《顾亭林诗集汇注·哭归高士刘。这期间他参与了震惊江南的吴胜兆瓦正一事。顺治四年(1647年),明降将松江提督吴胜兆谋反正,以松江复归于明,事泄被杀。顾炎武执友陈子龙。杨延枢死之,族人顾咸正推官及其二子天进、大适亦同死难。对反正一事,顾炎武是知情的,在事露之初,他还曾与顾咸正进行过出亡的策划。连年来,虽然顾炎武离乡在外,但是豪绅叶方恒却始终耿耿于怀。顺治十二年(1655年),叶方恒要陆恩以勾结海L抗清武装“通海”罪告发他,看到局势已发展到即将酿成大狱的局面,顾炎武便于当年五月潜回昆山,将陆恩私自处死,尸体丢到塘里,叶方恒借机把他抓住,囚禁在陆恩的女婿家里,逼令他自杀偿命。后经友人归庄、路泽博等人的大力营救,将这一案件交由松江府审理,改定为“杀有罪奴”,判刑较轻。叶才叵不服,在顾炎武出狱以后,派遣刺客尾随不舍,于第二年五月在南京太平门外将他击伤。同时并派人洗劫了他在昆山的故宅,“尽其累世之传以去”。时局的险恶,豪绅的陷害,迫使顾炎武决意远离故土,到他久已系念的中原大地去。

三流徙北土

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45岁的顾炎武将家产尽行变卖,拜谒过明孝陵后,又回昆山告别亲友,只身弃家北去,开始了他后半生二十五年转徙不定的游历生涯。顾炎武决计离家北上,过流离颠沛的生活,至垂暮之年仍不停止他的步履,仇家的陷害使他不能安居江南,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历史学家指出,清军南下之初,北方抗清的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顾炎武最早驻足的章斤、登莱一带就是农民军的根据地,代北平阳则又到处是义军的烽火。入关之初,清兵只占有重要的城镇,广大农村仍然保留着强大的抗清势力。后来虽然先后被清廷镇压下去,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人民反抗之心始终未灭他决计北上,一方面希望通过山川地理的考察,物土人情的了解,总结历史经验;另一方面又抱着匡复故国的目的,意图在北中国“一大地区联络各种力量,以便伺机而起。他经由淮北,首先到达胶东的莱州卡、即墨,经青州入济南。又至泰安,登泰山,并专程赴曲阜、邹县,谒孔子庙、孟子庙。第二年秋进入河北。他先到明朝的故都北京,然后东向蓟州。永平、山海关,又北游昌平,山居庸关,登长城。曾南返金陵,西涉山西的太原、代州、汾州、蒲州,登霍山,游五台山等。顾炎武对自己的北游行程有如下概括叙述:“自此绝江通淮,东蹑劳山、不其,上岱岳,瞻孔林,停车淄右。入京师,自渔阳、辽西出山海关,还至昌平,谒大寿十三陵,出居庸,至土木,凡五阅岁而南归于吴。浮钱塘,登会稽。又出而北,度沂绝济,入京师,游盘山,历白檀至古北口。折而南,谒恒岳,逾井陉,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亭林佚文辑补》所录《书畅彝万寿棋等为顾宁人徵天下书籍启后》)。

北方游历,他从未停止过遗民活动,结交贤豪,时刻图谋恢复。在山东他认识厂济南的张尔岐和新城的徐夜。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济阳人,他的父亲在清兵入关攻陷济南时抗敌被害;徐夜的母亲也遭遇了同样的惨剧。正因为他们三人身世有些相同,所以结成了挚友。在河北南部的曲周县结识了路氏一家,家主路振飞明末做过淮阳巡抚。顾炎武与他的两个儿子路泽博、路泽浓交好,到北方后经常居住在路氏家里,和路氏兄弟一同进行反清活动。顺治十六年(1659年)夏秋之交,郑成功。张煌言率师挺进长江,直逼南京。他闻讯南下,但是刚到扬州,郑、张所部已经失败,只好怅然北上。为了恢复,他南北奔波,辗转各地,惨淡经营。康熙二年(1663年〕,他西行入潼关,游西岳,至西女、富平、乾州、周至,皆边陲之地。先后与李国笃、李禺、王弘撰等计交。自此往来秦、晋间,一方面仍然东西奔走,有所图谋,一方面又挤时间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清初,满族统治者为消除汉人的反满情绪,大兴文字狱,残酷屠杀汉族知识分子。康熙二年(1663年)发生的庄氏明史案就是一例。这场冤狱牵连很广,被害七十余人。顾炎武的好友潘柽章、吴炎在这一案件中惨遭杀害。噩耗传来,他万分悲痛。明史案的余痛犹在,新的文字狱又从天而降。他在山东时又受到了一桩文字狱的牵连。这件案子还须从即墨黄家说起。顾初到山东,先去掖县,继到即墨。即墨有个黄家,是给绅之家,他们的老人黄宗昌在明朝做过御史,其后代已经出来替清朝做官了。黄培,明末做过锦衣卫都指挥使;黄坦在清朝任浦江县知县,黄贞麟任清朝凤阳府推官。这家的家奴原姓姜,投靠以后随了主姓,黄宽、黄、黄元衡祖孙都是家奴世仆身份。可是到黄元衡在中了进士、入了翰林,做了大官以后,就要求归宗姓姜。康熙五年(1666年),黄(姜)元衡告发黄家曾刻过和藏过“悖逆”书籍,指控署名陈济生的《忠节录》(原名《启须集》)为顾炎武到黄家搜辑刻印。这就把顾炎武结牵连进去了。这时顾炎武正在北京三个外甥家里,三个外甥即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是他的胞妹的儿于,他们都中了进士,官至高位。徐元文,字公肃,号立斋,顺治十六年进士,后来官至文华殿学士,在康熙身边备顾问;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康熙九年进士,后来官至刑部尚书;徐秉义,字彦和,号果亭,康熙十二年进士,后来官内阁学士。为了不连累作高官的外甥,康熙七年(1668年)二月,顾炎武为澄清真相,毅然南下济南投案,被关进监狱,“日以数文(钱)烧饼度活”,后来由于他的外甥的影响和援手,还有许多好朋友如李因笃等人的设法营救,才于当年十月取保出狱。经过这次案件,他感到山东也跟江南一样风气浇薄,不可以定居,所以有意向西北转迁。康熙十三年(1673年)冬,顾炎武由山东抵达北京。这时因吴三桂乱起,京中又发生杨起隆策动起义的事件,清军频繁调动,“出车日辚辚,戈矛接江裔”(《顾亭林诗集汇注·广昌道中》),京城内一片鼎沸,尽管吴三桂曾一度以复明相号召,宠络遗民,但是在顾炎武看来,吴三桂并非可以成就大事的人。他放眼江南,“二楚正干戈,沉湘弥浩浩”(同上),在于戈扰攘中,于翌年春冒雪离京,径往山西。到了山西以后,他经常在太原以北的静乐居停,63岁时,他接受好友傅山根据脉象说他仍可生子的判断,在静乐纳了妾。康熙十四年(1675年)八月,他来到了太原以南的祁县,当地学者戴廷拭(枫仲)为他构筑书屋一幢,这样北游以来随身携带的十三经、二十一史以及明历朝实录,便有了收藏之处。

同类推荐
  • 大梦飞天——王永志传

    大梦飞天——王永志传

    在中国航天界,王永志院士有着敢为人先、善打硬仗的美誉,他参与领导及指挥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成功。他亲历了我国导弹、火箭及载人航天事业的风风雨雨,把人生轨迹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相连。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王永志成为我国把航天员送入太空的领军人。由于功勋卓著,王永志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被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他用一个中国科学家自强不息、拼搏不止、富于创新的精神,为飞天梦圆的中国航天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 雨果

    雨果

    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不仅是法国的骄傲,也是全世界人们尊崇的文学家。贯穿雨果一生的不仅是他优秀的文笔、天然的才情,更多的还是他伟大的人格。一起来翻阅《雨果》吧!
  • 比尔·盖茨一生三件事

    比尔·盖茨一生三件事

    本书叙述了比尔·盖茨,一个计算机天才一生的三件事。简而言之,谋人、谋势、做老板。这就是比尔·盖茨的智慧核心,世界首富的成功箴言。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洞察盖茨智慧的窗户,诠释他传奇的人生,破译他成功的密码。
  • 直系教头冯国璋

    直系教头冯国璋

    冯国璋的一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生。他是众人皆知的文武全才。他曾跟随过袁世凯,却在袁称帝之后发布“五将军密电”,与其决裂。他倡导革命,却依旧维护着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名誉。他一生追求和平统一,却又拥兵自重,成为举世闻名的江宁霸主。他一生经历两次府院之争,却总是摆脱不了居间调解人的尴尬境地。正是这一个一个的争议,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冯国璋。
  • 豪气干云石达开

    豪气干云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率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是天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闻风丧胆。没有靠山,石达开的逆袭之路艰辛异常,不仅仅是靠运气和勇气,还有豪气、义气。重读太平天国最真实的历史。读历史,更懂政治。
热门推荐
  • 废后重生之星图

    废后重生之星图

    重生废后带你大战娱乐圈恶女!文清慧成为帝后五年,却最终含恨而终。重生后,她成为年仅十岁的自闭症儿童。机缘巧合下,文清慧踏进21世纪的娱乐圈。
  • 五色茎

    五色茎

    我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我相信世上有很多个平衡空间,我会在不同的时空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我总想,在别的时空里我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简单和幸福的;可是我忽略了一点,就是无论在哪个时空人类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哪里同样会演绎着有笑有泪,有世态炎凉的故事,唯独看透,并把自己融入才能在不同的时空里同样不枉此生。
  • 穿越两个小憨憨

    穿越两个小憨憨

    闺蜜两个意外穿越到异世的搞笑修仙之路,没有困难重重,只有重重困难!!!
  •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她终其一生,横空出世地来,旁若无人地活,听天由命地走。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一生,她说过许多的话,有些被时光淡忘,模糊不清,唯独这句,清醒明透,不离不舍。离世的那一天,她穿着一件赭红色旗袍,这是她留给世人,唯一的念想。她,就是民国奇女子张爱玲。
  • 我的恋人是只猫

    我的恋人是只猫

    某一天,他捡回一只猫“喵~”可谁能告诉他,如果有一天猫猫变成了人,而且是一个美少年,那么是扑倒呢,还是扑倒呢,还是扑倒呢?“喵!”一爪子过去某萧和某玖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啦!
  • 重生之末世狂傲萝莉

    重生之末世狂傲萝莉

    一个错误的信任,令她“意外”重生,这一次,她要掌控自己的人生!
  • 三生三世:王妃不简单

    三生三世:王妃不简单

    她,异于常人的能力注定她会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一朝穿越,感受亲情,体验爱情,然而,身份与爱情摆在面前,她又将如何抉择?他,皇上的亲弟弟,权势浩大的夜王,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神。命中注定是对方的另一半,当他与她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三生三世的缘分又是否会再续?某女翘着二郎腿:使点劲儿,唔,爽,继续,别停!某男踢门而入:林筱筱!某女,这声音好熟悉啊!不会是···某女立刻回头:hi!王爷,今天天气真不错!呵呵,我就是待在府里太闲了,所以出来转转!某男:本王的王妃真有活力!不如本王这就陪本王的王妃做点有意义的事?说罢,扛起就走。某女:救命啊!我不就按个摩嘛!招谁惹谁了!求分享~求收藏~各种求~
  • 百歌

    百歌

    记录人间百态,品味世间疾苦,如果不忙的话就进来看看。
  • 我念你很久很久了

    我念你很久很久了

    在遭遇父母离异,成绩下滑,性格逐渐软弱,自我保护的慕童,从未想过在高三这一年,班级会转来一位少年,也从未想过这个少年在慢慢地走进她的生活,她的心里...六年后,只有时熙知道,唯有她是他的心动.....而她,早已爱他很久很久了.....这个故事略有原型,只是通过文字,给了他们最好的结局....
  • 王俊凯的小幸运

    王俊凯的小幸运

    遇见你,是我人生中的小幸运,请允许我陪着你,到我们都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