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25100000020

第20章 知行知止,把握做事的尺度

表现自我要适度

通往成功的路上,往往会出现许多急功近利之人,他们对成功的急切渴望,使其不自觉地习惯在别人面前过度地表现自我,正所谓物极必反,此种举措不仅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同,甚至还会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使自己陷于一种预想不到的困境之中。

吉米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表现很好,待人热情大方,跟同事关系不错。但有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

那是在公司会议室里,当时好多人都等着开会,其中有一位同事觉得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地来。而吉米似乎不怎么关注,一直站在窗台边不停地往楼下看。突然,他走过来,坚持要替同事拖地。本来地板差不多已拖干净了,根本不需要他的帮忙,可吉米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

刚接过拖把不一会儿,总经理推门而入,看到的是吉米在勤勤恳恳地拖地,很欣赏地夸奖了一番。一切似乎不言而喻。

那次之后,他解释了好多次,但以前的良好形象因这一个小动作一扫而光,大家也都疏远了他。

在擦亮自己、推销自己的过程中,往往有许多人如例子里的吉米一样,掌握不好热忱和刻意表现之间的界限,所以有时候一些热情在别人看起来是故意装出来的,这样的热情反而会让别人心生反感、远离你,倒不如不表现好。

在需要关心的时候关心同事,在工作上该出力的时候全力以赴,才是博弈做事的表现。而不失时机甚至抓住一切机会刻意表现出自己“关心别人”“是领导的好下属”“雄心勃勃”,则会让人觉得虚假而不愿与之接近。

很多人在其谈话中不论是否以自己为主题,总有凸显自己的表现。这种行为,暴露出其自我显示欲,常使别人产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绪。而善于自我表现的人常常既“表现”了自己,又不露声色。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真实而诚挚的朋友。

不恰当表现自我的另一个误区就是经常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日常工作、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人,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感到狂妄,使得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是失掉了威信。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适当地表现自己,让他人正视自己的才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博弈做事有度,一旦这种正常的、合理的展示变成他人眼中的炫耀时,便会事与愿违,使得原本相互平等的关系中,掺入了厌恶,甚至还可以能使自己变成真正的“孤家寡人”。

恭维他人要有度

赞美他人如果把握不好赞美的分寸和尺度,肤浅的赞美会让人感到乏味与空洞,使被赞美者丝毫感觉不到一种荣耀,并会在你的言语中产生一种不安与困惑,进而对双方交际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而适度的赞美,可以使被赞美者迅速产生认同感,进而对你抱以信赖的态度,产生与你积极沟通交流的愿望。

总体来说,掌握适度赞美他人的艺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它来达到我们与他人沟通的目的。对此,有些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万万不可忽视:

1. 赞美要得体,不可过于夸张

夸张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方法,在捧赞他人时适当地夸张一点能够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对方也乐于接受,但过分地夸张就有阿谀奉承、溜须逢迎之嫌,甚至会让对方怀疑你捧赞他的真实目的。

董明新婚,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大家都夸他妻子漂亮,董明心里也美滋滋的。他夸张地对妻子说:“你真漂亮,自从我娶了你之后,连电视都不想看了。”电视中美女如云,不可能个个都比不过他妻子。听了董明的捧赞,妻子不屑地扔出“虚伪”二字。

夸张总归是夸张,如果夸张过度,捧赞也就变了味。过分地夸张往往使捧赞脱离了实际情况,让人感觉到缺乏真诚的东西。再如,对于一般知识分子,你夸他智力超群,独树一帜,会令人生厌;对长相丑陋的女性,你夸她美貌过人,她会认为你在讽刺她。

2.不要说外行话

捧赞他人是对他人的认可和肯定。所以在捧赞时,不能说外行话,要慎重选择捧赞的角度,不要不懂装懂,落下笑柄。

有个年轻人本不懂诗,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有幸遇到了一位诗人。年轻人趁机恭维道:“您的诗写得再好不过了,我读了好几遍也没读懂。”年轻人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位诗人的诗写得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年轻人就说了外行话,用读不懂来形容,简直是在亵渎诗人的作品。

要想不说外行话,在捧赞时需要注意:

第一,美言适可而止。心里要谦虚,赞美别人时有所保留,不要打肿脸充胖子,硬装内行。

第二,多用模糊语言。赞美行家,不要说得过细,因为他比你懂得多。如对书法家,说:“你的字写得太好了,什么时候指点指点我?”即可,没有必要说他的字好在哪里。

第三,类比熟悉事物。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做类比,以免出漏洞。

第四,看得远一点儿。赞美不仅要符合眼前实际,而且要高瞻远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还有,某些东西具有相对稳定性,比如人的容貌、性格、习惯等,这方面比较容易捧赞。而有些东西则不稳定,如人的行为、成绩、思想、态度等,若从长远考虑,捧赞时要谨慎。例如,有些人入党之前各方面表现都很积极,领导便开始称赞他:“该同志一直……”有经验的人就会想,先别夸那个,慢慢儿看吧。果然,他入党之后,各方面就开始松懈了。人迫于某种压力或某种需求,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

掌握了以上几点,你就可以把握住适度赞美他人的诀窍了。

凡事留一手,防患于未然

“不给自己留退路”,这作为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精神的表现是无可厚非的,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充满了变故与无常,勇往直前固然可敬,但也可能因此被撞得头破血流,最终走到山穷水尽处。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五年,不仅没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州。

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座山林就是一座金矿,新主人正在挖山炼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一个人一旦孤注一掷地丢掉属于自己的所有东西,就有可能失去一座“金矿”。如果例子里的那位秘鲁移民留有一手,不变卖掉所有的家产,结果绝对是大不一样的。

“狡兔三窟”,博弈做事留有余地,给自己保留一条退路,就不至于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事情做尽做绝,如同话说尽说绝一样,不是伤人就是被人所伤。当事情做到尽处,力、势全部耗尽,想要改变就难了。

《红楼梦》中的平儿是凤姐儿的心腹和左右手,但在为人处世方面,她并不唯凤姐儿马首是瞻,或者倚仗凤姐,把其他人统统不放进眼里。她始终注意为自己留余地、留退路,绝没有犯凤姐所说的“心里头只有我,一概没有别人”的错误,更不像凤姐那样把事做绝。

平儿对下人从不依权仗势,趁火打劫,而是经常私下进行安抚,加以保护。一方面缓和化解了众人与凤姐的矛盾;另一方面顺势做了好人,使众人在凤姐和她的对比之中,对她更有感激之情,为自己留出了余地和退路。凤姐死后,大观园一片败落,本是凤姐“党羽”的平儿却多次获得众人的帮助而渡过难关,终得回报。

平儿的结局告我们一个道理:为人处世,万不可把事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以周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掉头就不容易了;留有一些余地,掉头就容易多了。正如常言所说:“过头饭不可吃,过头话不可讲。”与人相处也是如此,事情做“绝”时,对方是善良人还好,对方若是恶人,反身一扑,自己就完全无路可走了。

杯子装满了,当然便再也倒不进去了。在所有的事物中都有所保留,以便容纳些“意外”,给自己留后路,留下回旋的余地。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说:“当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然后不死于安乐;当失意时,须寻一条出路,然后可以生于忧患。”

人生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这是世事变化的基本公式。世事既然如此,为人处世也就应该处处把握恰当的分寸,永远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把一件事情做绝,就等于自封了一条道路;把万事做绝,也就无路可走了,一旦形势转变,自己就仅剩死路一条。

所以在平时为人处世要灵活机动,凡事都要留个心眼儿,留条退路,防患于未然,牢牢握住对日后人生的主导权。

得意不忘形,寻一条退路

人之为人,都有人性,在运气好时,难免会自鸣得意。但一个做事博弈的人知道,当自己的人生处于得意之时,千万不能忘形,千万别将得意之色在那些此时正处于低谷的人面前显露。这样你才能不会伤人,也不会被伤。得意到了狂妄的地步,整个人飘到半空中,那就很容易摔下来,而且会摔得很惨。乐极生悲的例子总是屡见不鲜,因此,在得意之时,记得提醒自己保持头脑清醒。

李想调到市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自己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原来,他认为自己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几乎每天都使劲向同事们炫耀他在工作中的成绩,炫耀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那个几乎说不出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的“得意事”。他得意忘形的样子让所有人看了生厌,一听见他的吹嘘就唯恐避之不及。

后来,还是他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他很惭愧,这段时间太高兴了,根本没有心思打理手边的工作。从此,他开始有意地自我收敛,与同事打交道时谦虚低调,常向前辈请教,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很快,他成了单位里最受欢迎的人,上级对他器重有加,下一次提拔的机会已经近在眼前。

从李想的亲身经历中,我们可得到一个宝贵的教训:得意时不要高兴太早,否则失意马上就到。有些人因为顺境连连而甚感欣慰,愉悦之情不时流露于脸上。然而,不能只知道高兴,应该想想怎么才能维持好运,永葆成功。

你最近运气特别好,你常常会自鸣得意吗?如果是,那你就要好好学一番涵养的功夫,把你那因升迁而引起的过度兴奋压平下去才好。你所拟的一生计划,当然是非常伟大的,但在你没有达到这个伟大目标之前,中途的一些升迁,真可说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也许在你实行一个计划时,一着手就大受他人夸奖,但你必须对他们的夸奖一笑置之,仍旧埋头去干,直到心中的大目标完成为止。那时人家对你的惊叹,将远非起初的夸奖所能及。

一个人的伟大与否,也许可以从他对于自己的成就所持的态度上看出来。堆积你的成就,作为你更上一层楼的阶梯吧。

得意忘形是一种危险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如果自以为已经有了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了。许多人一开始奋斗得十分起劲,但前途稍露光明后,便自鸣得意起来,于是失败立刻接踵而来。

所以在得意之时,请压抑自己过度张扬的欲望,多一点谦虚,少一些自我炫耀。把过去的辉煌当做是一种人生经历,你不可能从那上面得到更多了,所以暂且放下它,去迎接你的下一次辉煌。

给对手退路,给自己余地

做事博弈的人都知道,不能将事情做绝了,给别人留有余地,实际上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故事一:一个人扛着锄头走上一个长长的独木桥,他边向前走边用锄头砸坏身后的桥,他不想给别人留下路。结果,走了不久,前面的桥被洪水冲断了,他想折回,但身后早已无路。于是,他被困在了桥上。

故事二:一个背着行囊的人爬上了一座岔路很多的山,他边走边用石头在路边留下记号,为别人也为自己。后来,他的面前出现了一道悬崖,但他靠着自己留的路标,安全地返回原路。

同样是行路之人,为什么结果大相径庭?原因很简单——后者为他人更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而前者是自欺欺人、自食其果。其实,不管是行路还是做别的事,都应该留有余地,给别人留后路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百货公司的一位顾客,要求退回一件外衣。她已经把衣服带回家并且穿过了,只是她丈夫不喜欢。她解释说“绝没穿过”,并要求退换。

售货员检查了外衣,发现明显有干洗过的痕迹。但是,直截了当地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顾客是绝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已经说过“绝没穿过”,而且精心地伪装过。这样,双方可能会发生争执。于是,机敏的售货员说:“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位成员把这件衣服错送到干洗店去。我记得不久前我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堆在一起,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那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全塞进了洗衣机。我怀疑你是否也遇到这种事情——因为这件衣服的确看得出已经被洗过的痕迹。不信的话: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顾客看了看证据,知道无可辩驳,而售货员又已经为她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给了她一个台阶下。于是,她顺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故事中的售货员之所以能顺利解决这起小事件,避免起纷争,关键就在于她事先替那位顾客找好了借口,留足了余地。

我们都知道,因为每个人的智慧、经验、价值观、生活背景不同,所以与人相处、争斗是难免的,不管是利益上的争斗,或是是非的争斗。面对处处与你竞争的人,最好以容纳百川的胸怀对待他。放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对自己好处多多。

英国政治家和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说:“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无论竞争多么激烈的对手,竞争过后都有可能联合。因此,竞争总是存在,而“见面”的机会也总是存在的,因此,无论何时都别把事情做绝了,给未来的日子留下一个转圜的余地,总是没错的。

有所问,有所不问

在人际交往中,总离不开提问。我们要学会在提问时把握好一个度,做到有所问,有所不问,这正是一种博弈思维。

有时候该问的,要明知故问,对方会认为你很关心他,所以对你很有好感。他可能会接着你的话题,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并且有可能说得心花怒放。

明知故问,就是明明知道也要问。比如,问对方最得意的事,问对方最想让大家知道的事,问对方不便说的事,只能借你的口说出的事。这样,你就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双方的心彼此更贴近。

同样,有些不该问的东西,即使你想问,也不要去问,诸如“你今年多大啦”,“为什么还不结婚呀”,等等,这些话题,有时对方不便作答,自然而然会对你的问话很反感,会因此而讨厌你,对你敬而远之。

有的则是无事不问,他们最喜欢探问别人的私事及秘密新闻。有时为了增加他闲谈的资料,有时仅仅是为满足好奇心,即使与自己无关的事,仍然喜欢追问到底。如果是对方适当的关心,会令人觉得舒心,但若整天喋喋不休,则十分令人厌烦了。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具有不可估量的杀伤力。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而不结婚,似乎变成了“众矢之的”,经常有人关心,甚至“严重关切”。遇到认识的人时,总被问道:“你怎么还不结婚?”“什么时候请喝喜酒啊?”

没结婚,其实是个人的问题,但别人却表现出“极度关心”的样子,有的人还偷偷打听“他长得也不错,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毛病?”这种问题伤及了他人的自尊,往往会被毫不客气地驳斥回来。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本能的维护自己内心秘密的情绪、遇到别人不得体的询问,就可能自然产生逆反心理,这就造成一种有时问者尚不经意,被问者常常不由心生厌烦,厌烦这种交际方法,甚至厌烦这个问话的局面。

无事不问会使自己变得浅薄庸俗,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在你打算问对方某个问题的时候,最好先在脑中过一遍,看这个问题是否会涉及对方的隐私,如果涉及了,要尽可能地避免,这样对方不仅会乐意接受你,还会因你在应酬中得体的问话与轻松的交谈而对你产生好印象,为继续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对方不知道的问题不宜问。

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能否充分地回答你的问题,那么你还是不问为佳。如果你问一位医生:“去年发生在本市的肝炎病例有多少?”这个问题对方很可能就答不上来,因为一般的医生谁也不会去费神记这些数字。要是对方回答说“不清楚”,就不仅使答者失体面,问者自己也会感到没趣。

其次,有些问题不宜刨根问底。

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对方回答说“在北京”,那你就不宜问下去。如果对方高兴让你知道,他一定会主动地说出,而且还会说“欢迎光临”之类的话。否则,别人不想让你知道,你也就不必再问了。此外,在问其他类似问题时,也要注意掌握问话尺度,要适可而止。

第三,不打探别人的隐私。

在与别人交际中,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不快,一定要避免提问对方的隐私。比如:

“哪年出生的?”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你为什么还不结婚?”

“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份兼职?”

打听这些个人隐私的问题惹人反感,甚至导致“战争”爆发。

第四,不要问同行的营业情况。

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的心理,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往往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营业情况或秘密告诉一个可能的竞争对手。即使你问到这方面的问题,也只能自讨没趣。

在人际交往中,不该问的想问也不要问。凡对方不愿意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问。要时刻记住一点,交往的目的是引起对方的兴趣,不是使任何一方感到没趣。

给人好处,但不可四处张扬

人都是爱面子的,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来保持颜面,为了面子问题,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即使有恩于人也不要到处张扬。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处处留意给人面子,你将会获得天大的面子。

某位企业家讲述了他祖父的故事,对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当年,祖父很穷。在一个大雪天,他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给祖父两块大洋,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祖父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首富看见平日十分坚强的祖父借钱很得意,于是就追出房门,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祖父干的。这位首富明白了:自己的喊声,让对方很难堪,因为村里很多人都听见了喊声。他也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

于是他前去让祖父写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祖父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祖父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

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效果大不一样。像那位村中首富一样,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四处散播,唯恐天下人不知,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给别人帮了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而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所以,博弈的做法是在帮忙时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那么一旦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不要表现出来。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打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总之,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切不可一口一句“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等。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承诺不能轻易许,空头支票不能开

有些人喜欢开“空头支票”,即轻易地做出承诺后不兑现。也许一两次,因为特殊的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承诺还情有可原,但如果一直这样,会让自己的信誉蒙羞,也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

某高校一系主任,向本系的青年教师许诺说,要让他们中2/3的人评上中级职称。但当他向学校申报时,出了问题,学校不能给他那么多的名额。他据理力争,跑得腿酸,说得口干,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他又不愿意把情况告诉系里面的教师,只对他们说:“放心,放心,我既然答应了,一定会做到。”

最后,职称评定的情况公布了,众人大失所望,把他骂得狗血喷头,甚至有人当面指着他说:“主任,我的中级职称呢?你答应的呀!”

从此,他在系里信誉扫地,校领导也对他失去了好感。

恪守信用,即对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正如上述例子里的情况。

“空头支票”不仅仅增添他人的无谓麻烦,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名誉。对别人委托的事情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同时不要应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这位先贤告诫他人,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信用的。

我们与别人合作,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守信用。假如甲有管理才能,乙有一笔资金,有了这两个条件,两人就有合作的可能了。但是两人未必就能合作成功,还必须相互信任。比如甲拿了钱,得让乙相信他不会挪作他用,更不会逃之夭夭。

守信的人,才会受他人喜欢。生活中,即使是对于自己能做的事,也不要马上许诺。因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你原本可以轻松地做到的事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变得难做。如果你轻易承诺下来,会给自己以后的行动增加困难。所以,即使是自己的事,也不要轻易承诺,不然一旦遇到某种变故,让本来能办成的事没办成,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眼中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

给人承诺时,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以为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那很容易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

那么该怎样承诺才不会失分寸呢?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承诺方式和方法。以下三种方法可以借鉴:

1.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承诺。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大,就应该把话说得灵活一些,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较灵活的字眼。这种承诺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

2.对不是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承诺。如果你所作的承诺,自己不能单独完成,还要求别人帮忙,那么你在承诺中可带一定的限制。

比如,你承诺帮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问题,这涉及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更恰当一点:“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符合有关政策”等对承诺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限制,既显得自己有诚意,又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也要求别人),一举多得。

3.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承诺。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下可以办成,可是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那么,在承诺时可以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承诺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承诺创造条件的余地。

比如,有人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老板可以这么说:“要是年终结算,公司经济效益好,公司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承诺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入情入理。

为人处世,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做事博弈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作那些没有把握的承诺。有了承诺,就应该努力兑现,千万不要乱开“空头支票”,否则,不仅会伤害对方,还会毁坏自己的声誉,使你在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地。

同类推荐
  • 关于自知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自知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自知的格言》道出理想与信念间的关联,叙说了爱国与报国的美德,感悟那治国之雄才,成竹在胸的谋略,教你如何建功立业,以及看待成败的那份淡然的心。
  • 成为老板

    成为老板

    商场上风险无法规避。风险越高,获利越大;风险越低,获利就小,这是投资的“铁律”。合理投资与适当风险,将为你赢得丰厚回报。成功的观念=冒险+奋斗。必须尽快树立起合理的投资和风险意识,让银行的钱动起来。投资有何诀窍?如何寻找有发展的投资领域?只有小钱怎样投资?快测测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分析你投资的实力。当然,我们可以先用小钱赚经验,在实战中提高投资能力和风险承受力。
  •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

    把简单的事情都能做好,这就是不简单;将细节的事情都能考虑到,这就是不平常。关注细节,是一种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唯能关注细节,始能创造完美,并因为至于不败。
  • 成功者的枕边书口才篇

    成功者的枕边书口才篇

    想说,而不敢说,因为你缺乏自信!想说,而不会说,因为你缺乏自信!从内心深处诊断自我的要害,找到口语传播的障碍,你就会信心倍增,妙语连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则。人类社会同样如此,适应是现实生活中用来维持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与发展状态的手段,是欲成大事的人迈向成功的前提与基础。
  • 最让你懂事明理的亲情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懂事明理的亲情故事(智慧背囊16本)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有一种最高大的建筑,那便是父爱的大山。无论一个人的脚步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牵挂的视线,无论人生如何变化,父亲都在默默地给予我们关怀和支持,亲情,是不老的树;亲情,是不枯的海……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亲情故事,以懂事明理箴言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得到感悟、感动,更加以一颗懂事明理的心去看待亲情,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热门推荐
  • 叶语声声

    叶语声声

    乡下的小丫头有朝一日飞上枝头变凤凰“勾搭”上了上市集团的公子哥。“我的儿子是任氏财团的少爷,你算个什么东西,乡下来的野鸡也想要当少奶奶,简直是做梦!”——任母“人的出身是不能改变的,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可以照顾好宇宁,我会做一个称职的妻子。”——柳叶乡下人难道就该认命吗?
  • 英雄联盟人物列传

    英雄联盟人物列传

    赋予英雄们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这样。第一卷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英雄,相信没人不会玩儿。第一卷,“无极剑圣——易传”
  • 靳少强宠小逃妻

    靳少强宠小逃妻

    误惹总裁的阮小沫,本想喵悄喵悄地逃离,但某人岂会就此放过!和总裁逛街时,夸了句某牌子好看,总裁豪言:“以后这个牌子就专属于你!”想和设计师偶像见面,总裁霸言:“明天这个设计师和他的团队亲自来见你!”有人敢觊觎她,总裁大人分分钟让那人记住什么叫追悔莫及!有人敢欺负她,总裁大人分分钟让那人记住什么是生不如死!阮小沫受宠若惊:“那个,那天是我走错房间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这事就算了不行吗?”总裁邪魅一笑,突然把她拉住:“撩完我就想跑?没门!”
  • 转生成异世界的石头

    转生成异世界的石头

    一块黑不溜秋的石头躺在一张铺满雪白羽毛的椅子上,咬了一口放在一旁的贤者之石:“嗯!好吃,草莓味的!”又吸了一口另一边的光明沙,“emmm,有点香蕉牛奶的味道……”黑暗魔龙展翅飞来,发出几声巨吼:“主人,西方的魔王军团打过来了!”“不要慌,问题不大。”吼!一声比刚才的魔龙声音还要大的吼声响起,使用技能【龙语魔法·灭世】……“好了,打完收工!”椅子上的石头打了个响指。……这是一个一块平平无奇的普通石头在异世界冒险的故事。
  • 太乙玄阵图

    太乙玄阵图

    简介:《太乙玄阵图》是一部玄幻修真小说,名叫拉玛&额太仆的七岁男孩,为神月大草原拉玛族族长的儿子,在与临近部落的战斗中和家人失散,待在南华山一心专注修炼为了他日复仇!却无意得到遗失近四百年的《太乙玄阵图》中的一张,遂引起紫附大陆东西洲各名山剑派,皇朝大国,邪教魔殿等无数修真高人为之蜂狂蝶乱!一时海内修真界风起云涌,蠢蠢欲动,连遥远东方的异兽群岛皆因之震动……
  • 网游之称霸

    网游之称霸

    这是一只男小强在禽兽窝里的游戏奋斗史。?这是一个披着网游外衣的轻松童话小言文。?这是一块腹黑肆虐、妖孽横行、禽兽遍地的热土。?爱情与背叛,友情与阴谋,亲情与憎恨,最终扑向盛大的HE。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情怀,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和尊敬。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
  • 亲爱的初恋

    亲爱的初恋

    我是如此喜欢你,喜欢你的呆萌,喜欢你的花痴,喜欢你的关心。喜欢你在我面前的乖巧,喜欢你在我面前的霸道。喜欢一直和你在一起。
  • 只愿盲情

    只愿盲情

    苏白在垂暮之年,归去之时都没有看清洛凡的爱情,没有看懂秦康的亲情,没有对得起陈澈的友情。如果有来生,苏白只愿可以做一个无情之人,不必为情所困。
  • 关于我的身体成精了这档事

    关于我的身体成精了这档事

    (简介与内容无关,第一卷算是序章,第二卷开始正文)终有扶摇九霄日,抱清风,揽明月。再会惊鸿若梦时,苦回首,聚离别。——青衫怠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