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6000000016

第16章 娃娃兵和胡子兵 (1)

秦俑坑里面的这支部队,是否真的属于秦始皇时期,还存在着以下诸多的疑问。比如:俑坑武士俑的平均身高达到1.88米,是不折不扣的大个子兵,他们膀大腰粗的身驱,证明了俑坑那些车舆宽度只有1.0米~1.2米的车,不可能是必须容纳三名武士的“战车”。而与此相反的是,俑坑之中竟然出现了一些个子矮小的“娃娃兵”和一大批体态痴呆的大龄“胡子兵”!根据陕西省考古所和秦俑考古队正式公布的《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上的材料来看:俑坑中的47号袍俑,身高只有1.66米;而86号袍俑的身高仅为1.68米;175号袍俑的身高仅为1.70米。

俑坑出土的陶俑,除了极个别形象年轻之外,其余大部分武士都是蓄着各种胡须的老年“胡子兵”,他们的体态臃肿,神情痴呆,毫无一点“朝气蓬勃”的生机可言。秦俑馆著名考古学家王玉清先生,在1984年第1期《文物》杂志上发表的《秦俑面形和表情》一文中,具体地列出29个陶俑的面部形象资料,其中只有3个陶俑属于年轻人,其余26人(占89%)均属年长者或年老者,当中有体胖者,也有干瘦者。根据曹者祉、孙秉根先生所著《中国古代俑》一书所提供的有关资料看,在秦俑坑一号坑里面,有许多俑“胡子已经下垂,年纪当在五十岁以上”。

周秦时期军队的兵员,有募兵和征兵两种方式。什么是“募兵”呢?“募兵”是从各地的志愿者当中,按照严格的选兵标准,招募而来的常备兵和职业兵。士兵招募进来之后,还要经过正规、系统地军事技能训练,成为军队中的“练士、练卒”,这是当时军队之中,担负着野战、卫戍任务的主体部分。另一种就是“征兵”,它指的是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义务兵役制度。这种兵员,平时可在原籍地务工、务农,一旦进入战时,则根据不同战场形势,由当局依法临时征召入伍。《秦简》中,那种需要由士兵自带服装入伍的,甚至要不断由农家寄送服装的,就属这种类型。

当然,遇有紧急的军事需要时,选择士兵的身高和年龄的尺度条件,也就不十分严格了。比如,在秦赵长平之战中,秦昭王就曾经下令,征召身高只有七尺(1.62米)的小个子以及年龄63岁的老头子,开赴山西的上党战场,与赵军进行大决战。但是,这毕竟是一种不正常的应急性的临时措施,不应该视为正规部队兵员的年龄和身高的标准。因为大家都非常清楚:军队兵员的年龄越是偏大,其战斗力就越要随着下降;而士兵的个子越矮,其体能、耐力、速度,就越要受到限制。秦国和其他诸侯六国一样,对于正规军队的骑手、步卒、车士,一直都是有严格的选用标准的。

《吕氏春秋·简选》记载:“选练角材,欲其精也。”所谓“角材”,是指有进行拼搏、较量、角逐技能的人,秦军在选用士兵时,掌握的标准和条件是非常严格的。在《荀子·议兵》里面,对战国时期魏、秦两国军人具备的素质,作了一番对比和分析,它说:“魏氏之武卒,(先)以度(合适身材)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意思就是:齐国士兵,难敌魏国武卒;而魏国武卒,要去与秦国“锐士”相比,那就要逊色得多了!

历代一般军人的身高,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从《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诸军效用》中的有关记载看,南宋正规军的士兵,分为胜捷、吐浑、雄威三个等级。宋元的度量衡:1尺等于31.2厘米。“胜捷”军士身高为5.65宋尺,折合为现代1.77米;“吐浑”为5.55宋尺,折合为1.74米;“雄威”为5.45宋尺,折合为1.70米。春秋战国时期,对车兵、骑兵的要求很高,《六韬》中有军队“选车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七尺五寸以上”的明确记载。当前一些部门招聘“保安”,也都将身高在1.70米以上作为一条必要条件。

俑坑里面身着铠甲、手执兵器的俑,无疑是一种军人的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有众多的不着任何军服、不见有任何作战器械的老年俑,说他们也是军人的形象,是没有多大依据的。有穿老百姓衣服的人,排列在队伍之中,说明这只是一支杂牌军,与担任作战任务的野战军,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不是军人的军人与真正的军人混合编制,只能说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非正规部队。在秦军的历史上,只有在秦昭王时期,有临时征召身高1.62米以上、年龄63岁以下的民众入伍的正式记载,所以将它作为认定俑坑属于秦昭王时期的依据之一,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

林剑鸣先生在《秦俑效应和秦文化的整合》一文中说:秦俑头部塑造,有的眼睛特别突出,有的嘴巴特别大,有的腿粗如鼓。至于人体比例,有臂及腰者,有短颈压肩者,有窄胸猿臂者。一个军事队列之中,出现身高不等的情况时,应按身高尺寸,由低到高或者由高到低,作有序排列才对。林先生说:陶俑的排列次序和身高,显出极不合理的状况,既违反了军阵整齐排列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高低逐个渐增的战法要求。俑坑武士形象所反映的情调和气氛,或曰主题思想,除了极少数可称得上“乐观”、“昂扬”外,绝大多数都表现为情绪低沉、精神忧郁、情调暗淡。

王学理先生在《秦俑专题研究》一书上,也说“秦俑造型的缺陷有:结构松懈,不合人体比例关系;有些俑的形象相当丑陋,几近于猥琐;有的俑身躯如柴、四肢僵直、嘴歪眼斜;有的俑毫无表情,平板得有些木然、神不守舍;有不少俑带有几分轻愁、隐忧、讥诮、憨笑等,这种复杂多样的表情,都为阵列要求及勇武精神所不容。”应该说,用这么多不堪入目的形象,去作为秦始皇这位当朝皇帝的陪葬品,无疑是一种“犯上”的行为,但如果换成一个已经失去往日威严的墓主人,此人生前又受到很多非议或者忌恨,出现一些非正常形象的陪葬俑,倒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无盔无盾怎能冲锋陷阵?

最不能让人理解的是,在一个号称象征秦始皇率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攻灭六国的军事队伍中,竟然见不到任何一个头戴护盔和手持盾牌的武士。在双方展开激烈拼死冲杀的战场上,为什么没有见到一个头盔,没有发现一副护身盾牌?秦俑馆的考古学家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做出一种令人信服的解答。头盔是战争中或者特殊行业中的一种护头器材,它在不同时代,采用石片、皮革、金属等材料加工而成,目的是防止头部受伤。盾是一种手持的,随时移动不同位置,以阻挡外人、外力来袭的护体器材。盔和盾,直到今天仍然在公安、防暴、消防等部门广泛地使用。

袁仲一先生在《秦俑坑是始皇陵陪葬坑》的文章中,是这样回答人们的提问的:“不穿甲的俑,位于军阵的前锋,担任前锋的武士,要能‘踰高绝远’、‘轻足善走’,因此必须轻装。俑坑武士没有盔和盾,正是勇于公战精神的体现”。张占民、何欣云先生在《秦俑坑年代考辨》中也说:“《史记》已明文记载,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备戟者,至不可胜计。《集解》曰,‘科头,谓不着兜鍪入敌’。秦俑不戴胄,正是秦虎贲之士真实形象的写照。”说来说去,归结为一点就是,历史上的秦军是以一种“公战”精神,顶住敌方弓矢的。

袁仲一先生《秦俑学研究·代序》一文说:“因为前锋和阵表的士兵要求轻足善走,行动快捷,所以装备要轻。例如一号坑东端的前锋部分的204名士兵,只3人有甲,其余均轻装。”这是考古学家为秦俑不存在“盔、盾”而提出的第二个理由,意思是:战斗在最前面的204名士兵,除去3人之外,其余201人,为了“轻足善走、行动快捷”,必须使自己轻装上阵,如果在头上戴着“盔”,手上拿着“盾”,那就不能行动自如了,那就不能充当突击队了。这大概就是所谓“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公战精神、精神战法、精神决定一切观点的一种最新表白吧!

由于俑坑中没有发现“盔和盾”,就一口咬定秦军从来没有使用过“盔和盾”,并将这种说法载入军史之中,是一件很不恰当的事情。因为,各地出土的秦墓文物中,证明秦军应该是有“盔和盾”的。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先生,在《秦俑》一书中就说过:“秦始皇陵园石胄——修复起来的石胄,由74片石片组成,重3168克,石胄的发现,改变了人们认为秦军作战时不戴头盔的认识。” 秦俑馆考古学家党士学先生,在1994年第6期《文物》杂志的一篇题为《试论秦陵一号铜车马》的文章中说道:“一号铜车除配有弩、矢箙之外,在车右内侧还插有铜盾一面。”

同类推荐
  • 英灵幡

    英灵幡

    甲午年暗漫入侵,东天门全军覆没,八族妖军侵占帝都,四方旗主各怀鬼胎。这乱世,谁主沉浮?貂蝉在左,荆轲在右,灵幡在手,天下我有!高材生嘉秀携带比自己更脱线的召唤系统穿越而来,为建立盛世而奋斗!巨阀纷争、蒙古长虫、傀儡秘术、大方之家……闹太套!我只想当个把妹妹嫁出去的胖子!铁甲依然在,九州风骨。晚清史大架构,冰与火之歌风格!沉重年轮,犯贱主角,二零一六,给你好看!
  • 极品国士

    极品国士

    一夕之间,苏烨穿越到初唐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身上。这是武德八年的夏天,再过一年多,历史上那位有名的皇帝就会即位,开始一段很长时间河清海晏的盛世。忙忙碌碌的苏烨,只想咸鱼过这一生,种种地,做做美食,出国旅旅游,引进点异域物种,没事写写诗唱唱歌搞点发明什么的……
  • 寻乌

    寻乌

    我是一个普通学生,因为溺水失去意识,生死不明,在混沌中被一个自称寻乌者的人要求寻找几样东西,他答应我,等我找到了那几样东西,就让我恢复原来的生活。
  • 将侯

    将侯

    有一个主公会作诗,有一个女王侯很高冷,有一个长公主很调皮,有一个丫鬟爱脸红。还有一个问题少年镇羌胡,更有一个酒鬼会天象。最后一群宿舍宅男要翻天!文武衍生的大道,九州世界的争霸,世家平民的斗争,尽在其中!俗话说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看我们主人公江南如何鼎定天下!
  • 重生1634

    重生1634

    一个现代人因为地震,莫名其妙的重生到了明末,他该怎么做?保崇祯?杀鞑子?灭流寇?还是拉起一帮人造反?......李国强说:“现在说这些全是扯淡,先吃饱肚子才是正事,其他?等吃饱饭再说......”
热门推荐
  •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的一部杂文集。话题大多涉及他对生活方式、电影等媒体的看法以及国外见闻的思考。他从身边小事入手,以犀利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电光石火般让人幡然惊醒。我们在他的精神家园中穿行着,感受着他对思想,对自己,对写作的真诚,领悟着他思考的姿态、深切的人文关怀、平实豁达而宽容的理性精神。徜徉其中,我们分明听见了他从天堂里发出的笑声和他充满机智妙趣的耳语。
  • 地表最强村

    地表最强村

    “什么?四大一品宗门杀到村口了?让王婶带两个人把他们赶走。”“什么?九大一等世家要和咱们宣战?让牛叔去找他们喝喝茶。”杨赫本是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机缘巧合下走上修行之路,且看杨赫如何以一村之力对抗整个华国的隐世宗派和亘古世家。
  • 斗罗大陆之再创辉煌

    斗罗大陆之再创辉煌

    神界他,一代天骄,众神对他只有仰望的份,但他却十分的孤独,他将他全部的感情倾诉给了一朵泪银花,这朵花,有灵魂一触摸到它,就可以听到它讲话,在这段日子里,它是他唯一的快乐。十几年后,泪银花化了人形,他感觉自己喜欢上了她。他对她来说却是可以依赖的神。而快乐总是短暂的,他与她遭到了众神的阻止,只因她配不上他……她为他挡了一掌,却永远的合上了双眼。他怒了,他将自己的武魂改名为银血之源,并将神界打了个底朝天,最后抱着她的尸首自尽在自己的宫殿中众神说他,冷酷无情,可谁又知他的悲伤。众神说他,心硬如石,又有谁知他的软弱。他们步入了轮回。故事从现在开始了……
  • 后宫冷妃翻身记

    后宫冷妃翻身记

    夏雪颜本是一本小说的作者,机缘巧合的穿越古代做了皇妃,可惜呀可惜,天意弄人,她却是一个不受待见的妃子,甚至连皇帝的面都没有见过,就被打入冷宫,本想一生平淡的度过,但是,天不怜人,就算她被打入了冷宫,可还是有人不想放过她。。。。。。
  • 前世今生月下共舞

    前世今生月下共舞

    《前世今生月下共舞》是今生前世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讲述了返祖半妖九尾白狐慕容柳月与前世恋人的两世恋情。
  • 奥尘多大传奇

    奥尘多大传奇

    伟大的文学家奥尘多大公爵改变了历史,创造了人类思想界的解放,命运的洪流让他站在时代的浪潮前,拨开了黑暗,找到了光明,他引领我们在蒙昧中不断前行。在神圣的圣所前,面对圣洁的光辉,在帝国至高的皇家议会中,直视王权的金冠,在大陆最为崇高的至高山峰上,平视苍穹之巨龙,然后,他总是会拿出标志性的战斗十字架,翻开记录着无数灵魂篇章的笔记本,并郑重告诉所有人:说我偷看公共女澡堂,那是诬陷!
  • 回到五代之越王传

    回到五代之越王传

    唐末乱世,藩镇林立,互相征伐不休。天下黎民苦不堪言。神州大地被一片黑暗笼罩,无数黎民渴望有人能结束这乱世。
  • 怪刀剑侠

    怪刀剑侠

    一失踪少年十年后归来,背着一把奇异古怪的武器,带着师傅的愿望踏上找剑寻仇的路上,怎知江湖险恶美女画皮,一次次的走上绝路,却一次次的凭借着怪异的武功逃出升天,最终的仇人究竟是谁,为何所有的好官善人都在舍命庇护,救命恩人为何会是十恶不赦的坏人,自己又为何是乱臣贼子,看陈袁晓如何辨别是非,看透人情,找到仇人!
  • 佛宗武僧

    佛宗武僧

    战如来,斗观音,四大菩萨皆败兵!杀罗汉,灭佛陀,三届之中我为魔!一名小小的武僧,如何凭借自己的力量扰乱六道轮回,破除三界秩序,他为何而成魔,他为何而斗佛!请看《佛宗武僧》,南无阿弥陀佛,望施主推荐收藏!出家人不打诳语,本书绝对够热血,够精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