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67900000010

第10章 有序之动

一、百年回声

近百年的文化批判中,对中西文明有这样一种评价:西方文明主动,东方文明主静。

“文明”一词在《新华词典》里有两种解释:文化,指人类社会已进入开化状态,与“野蛮”相对。

如果把文明与文化相等同,那么,中华文化就不能用一个“静”字来评价。谈中华文化离不开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但是不能停止在儒家、道家文化这里,因为儒家、道家文化之前还有文化。儒家文化视《周易》为根,尊《周易》为“六经之首”;道家文化视《周易》为本,尊《周易》为“三玄之冠”。所以,谈中华文化不能离开《周易》。《周易》以何为根?八卦!八卦以何为根?一阴一阳!那么,一阴一阳是“静”态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一阴一阳始终处在一个运动状态之中!

二、太极之动

天地诞生之前,自然界存在着两种基本元素——一阴一阳。一阴一阳相互矛盾、相互依存。一阴一阳来源于“太极”。《周易·系辞上》对太极之动做出了这样的描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为生生之源,由此开始生生: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太极之动,是有序之动。运动不已,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的过程,犹如原子裂变,也犹如细胞裂变。

三、阴阳之动

《周易·系辞上》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者,阴阳也。太极之动,一分为二;二为“两仪”,“两仪”为一阴一阳。一阴一阳在动中产生,一阴一阳产生之后一直处于运动之中。运动动力之来源,源于一阴一阳之间的相互推动。除了相互推动这一形式之外,还有相摩、相荡的运动形式。总而言之,阴阳之动的原动力与恒动力源于阴阳本身而非外部。一阴一阳之间的运动不是直线运动,而是圆周运动。阴阳之动是变化的基础,变化一是万物产生的前提,二是万物演化的规律。阴阳之动在形而上,天地万物之动在形而下。形而下的天地万物之动反映出了形而上的阴阳之动。

在运动中,阴阳的位置可以互换。例如,在《否》、《泰》两卦中,天地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在《既济》、《未济》两卦中,水火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

四、卦之动

阴阳之动,产生出了八卦。八卦有无限的象征性,但首先象征的是八种自然景物:天地、山泽、水火、风雷。八卦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有两种运动形式:先天八卦的运动形式为两两交叉之动——天地相交,山泽通气,风雷相激,水火相济。后天八卦运动为如环无端的循环运动:在四季中起于春而终于冬,在方位中起于东而终于北。先有八卦,而后生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同样在做有序之动:起于乾坤,终于未济。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八卦、六十四卦是中华民族先贤所做出的宇宙起源与演化图。演化图所表达的是两个演化:自然界的演化与人类社会的演化。两个演化均为自然演化,八卦图里没有任何神秘的成分,没有任何神秘的意义。

五、道之动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非常清楚,道是动态的道。

自然之道在中华民族先贤手下化为人文之道,人文之道用六爻即“六虚”来表达。六爻的位置既有时间意义,又有空间意义。六爻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六爻位置上的阴阳两爻是变动不居的。六爻之动,代表了三才之动即天地人之动。从自然到人事,一切都是动态的。所以,先贤告诫子孙这样一个道理:书中的道理都是有限的——包括《易经》这样的书,自然变化则是无限的。人,千万不能局限在书本之内,只有“唯变”,才能“所适”。

先天之道是生生之道,后天之道则一分为三:形成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三才之道,是动态之道。《周易·系辞下》对此的说法是:“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天地人三才是一个系统,三才运动是系统运动。系统运动是通过六爻的变化来表达的。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凡是道都是动态之道。《周易》的天是变化之天,《周易》的道是变化之道。西汉以后,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流行于中华大地,与《周易》稍加对比,就可以知道这一论点是相悖于《易》理的。

六、天地之动

《周易·乾·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泰·彖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周易·否·彖传》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

《周易·蛊·彖传》曰:“终则有始,天行也。”

《周易·复·彖传》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周易·系辞上》曰:“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行之“行”,天地交之“交”,天地变化之“变化”,这些都是动态的。天地有序之动,是生生之动——“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之动,是规则之动。规则之动,一体现在无限循环上——“终则有始”,二体现在严格定量上——“七日来复”。《圣经》里的上帝造天地万物一共用了六天时间,第七天休息。《周易》这里,天行反复,而且是“七日来复”。不知两个七天之“七”有没有相似相通之处?

天人一体,天行人行一个理。天行刚健,人行自强不息。以天理论人理,是《周易》的精髓所在。人之动静,本乎天地。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春温夏热秋燥冬寒,人的生活必须顺应天气地气的变化。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人的生产必须顺应天气地气的变化。

人之动静,本乎天地。《周易》中的这一哲理,正常延续到《黄帝内经》之中。《黄帝内经》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四时之内,养生与医病必须顺应天地、顺应四时。人有百病,病有百候,候有百变,百变皆由天地阴阳逆从而生。“知天者必验于人”。以天气地气论疾病,在一部《黄帝内经》之中其篇幅占三分之一强。

七、日月、寒暑之动

阴阳之动,动在形而上。无形之动,是看不见的。八卦与六十四卦之动,动在纸上。纸上的卦之动,平常人也是看不明白的。日月寒暑之动,是形象之动。形象之动一是人人都能够看得见,二是人人都能够看明白。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周易·系辞下》对日月寒暑有序之动的认识与总结。日月往来,昼夜循环。寒暑往来,新岁更替旧岁。日月、寒暑之动,促使着自然与人的变化,也促进着自然与虫的变化。人有生死之变,蝴蝶有蛹虫之变,花草叶藤有枯荣之变,所有这些变化都体现在日月之动、寒暑之动之中。

八、动之总结

一部《周易》从经到传,自始至终都在讲“动”的学问——从天地之动讲到万物之动,从龙之动讲到人之动,从具体之动讲到原则之动。最精辟的论述有三段,可以作为动态学问的总结:

“‘亢’之为言也,知进不知退,知存不知亡,知得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周易·乾·文言》)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而成变化。”(《周易·系辞上》)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第一段论述是留给执政者的学问。亢,在《乾》卦内是处于用九之爻位。亢,在卦外象征极高极险的帝王之位。圣人,所指的是执政者。圣人执政,首先应该知道有序之进退。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某一家某一姓的私产。自己能够有利于天下时,进;后人能够有利于天下时,退。有序之进退,对天下而言,进也利天下,退也利天下。对个人而言,进也荣耀,退也荣耀。比如尧、舜。不知道“进退”二字,进会给天下带来灾难,退也会给天下带来灾难。

第二段论述还是留给执政者的学问。圣人把天下之至赜——天地之间万物万象——的奥秘归纳到清晰明了的卦体之中,使之井然有序。天地的奥秘在于有序,天下大事也应该有序。天下之至动不可“乱”,那么应该如何“动”?《周易》中的答案是“议之而后动”。大自然做有序的变化,崇尚自然的人也应该在所有活动中做有序之变化,所有涉及天下大事的“动”,一定要先有一个“拟”字、而后有一个“议”字——“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而成变化”。在“拟议”的过程里,没有乾纲独断的成分。用易理对比后世皇帝的所谓“金口玉言”与“乾纲独断”,就会发现皇帝们的荒唐与整个民族的荒唐。

第三段论述是留给所有子孙的学问。“易穷则变”是《周易·系辞下》对形上形下之动的精辟总结。易者,形上之道也,形上之太极也;易者,形象之日月也;形上形下之动,都有一个极限,极限之处就是变化之处。天理人理一个理——“变则通,通则久”。

“静文化”从何而来?

同类推荐
  • 管子原来这样说

    管子原来这样说

    管子是先秦诸子百家第一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宰相,他发起了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大型改革,他缔造了春秋首霸和与古雅典相媲美的社会文明,他的思想是一盏被一个民族世代传递着的思想明灯。
  • 加措活佛人生智慧三部曲(套装共3册)

    加措活佛人生智慧三部曲(套装共3册)

    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2.《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有人问佛陀,你今生得到了什么呢?佛陀说:“我今生什么都没得到,我失去的只是我的无知。”没有什么比失去无知更让人安心、欢喜。如果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越早失去无知,越来越多的时候失去无知,我们就能享受得到佛陀的加持,改变“一切是常,一切都不会变”的执着,终于懂得“无常,就是无限的可能性”,从此不再盲冲瞎撞,开始勇猛精进,把无常变为奇迹,把充满缺陷的人生转为圆满。也从此,活得欢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本书是这一系列的完结篇,加措活佛在书中对于学会放下后,人生如何精进等问题给出了暖心开示。全书共分七个章节,以自我、内在、逆境、情绪、相处、快乐、生活为主题,详细讲述了我们在遇到人生种种困顿、挫折、痛苦时,如何有效地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活出生命美好的样子。
  •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本书选取了众多国学典籍里面最具知名度,也最具永恒生命启示意义的20部哲学经典,对之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品读。
  • 《论语》品读

    《论语》品读

    本书对《论语》进行了品读,《论语》是一部包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的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
  •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祉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道德情操论》早于《国富论》近二十年发表,前后经过五次修订,是亚当·斯密毕生最重视的作品。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回答。
热门推荐
  • 黑暗的君王

    黑暗的君王

    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被神秘的系统带到血与火交织的未知世界!接受自己在暴露在世人眼光的阴暗吧!!死亡是迟早都要面对的事情!那就坦白承认自己的黑暗的面孔!只有摘下虚伪的面孔才能呈现出美丽的面具!虚伪的人才认为那是丑陋的面具!如何在这个冰冷黑暗的世界活下来!只有比它更冰冷黑暗!
  • 傲天星神

    傲天星神

    鉴于许多人的建议,与自己的体会,书需要修改一番,暑假过后再战,另外一篇玄幻,一定会更精彩!
  • 沫染情深

    沫染情深

    她是洛氏集团的总裁,他是顾氏集团的总裁,他和她都是金字塔顶端的人物,他无情,她无心。当这二人相遇,动的是谁的情,痛的又是谁的心……当她的身份一一揭露,身边的人又是否还是他……ps:男强女强,敬请观看!
  • 凤将歌行

    凤将歌行

    魂穿后,易清语生命中便多了三个令她难以忘怀的男人:文雅如玉的宁王,霸道执着的景王,以及外冷内热的廷尉左监大人。对于他们,易清语该如何选择?对于前世的仇恨,她又会如何报复?PS:一本正经的正剧,慢热型小说。读文需耐心,真爱么么哒!
  • 无尽动漫畅游记

    无尽动漫畅游记

    这是一条咸鱼,在无尽的动漫世界中,作妖的故事无女主不后宫不种马只在一个人变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简介无力请看正文(~ ̄▽ ̄)→))* ̄▽ ̄*)o
  • 华火燃星之将星不孤

    华火燃星之将星不孤

    夜已深,又值寒冬,入了冬的寒夜,总让人感觉到阵阵肃杀之意,在黑幕下,如果没有月与星散发淡淡微光,恐怕没有人敢在这样的夜里行走。某年,金国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励精图治,积极作为,终于(金国为虚创的国家,非历史上存在的金国)再次一统江山,民心渐安。如今天下,安宁祥和,鲜有战争,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大势变化多端,最强三国北有熊国,西有以白国为首的白盟,而东方,则是虽百年不到,却有千万年族史已能够鼎力三足的金国。其实,人本源于一地一族,只是因渐渐繁盛,不断拓广分化,最终形成各国各族,追根溯源,皆属古人族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嘘,恐怖的高三开始啦!

    嘘,恐怖的高三开始啦!

    《爆笑日记:嘘,恐怖的高三开始啦!》用日记的形式,轻松幽默地展示了高三备考这个沉重的话题。整整一年,作者都将目光锁定在女儿的备考上。从踏入高三之日起:一直记到高考录取结束。不仅用漫画式的笔调描摹了女儿的成绩排名、睡眠饮食、心理问题、内分泌紊乱等方方面面,还生动地记叙了一个被高考弄得抓狂的母亲的各种固态。
  • 穿越之女配翻身

    穿越之女配翻身

    她出身卑微,难道就一定要成为别人的属下和陪衬?十岁那年,曾经是女配的她断然拒绝王家公主的招揽,不再成为众星捧月的星星之一。她勇敢地追逐圣洁冷漠的祭司,家庭事业两不误。成功给予努力的人,她最终将成为一段传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在末途

    爱在末途

    因为一场车祸,他们分开了四年,而在这四年里他的身边有了另一个人,虽已结婚但似乎那个女人并没有放弃,最后等他发现真相,再去找她时,却已经失去他(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