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04000000003

第3章 教师思想文明——加强道德修养(1)

一、道德

道德是人类为了调整社会生活中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所维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荣誉和耻辱、正义和非正义等作为评价标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调整或控制人们的行为。道德作为一种指导和调整人们关系的准则,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古代,“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德”即“得”,指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外施于人称为“德”。《论语》中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的“德”指人的品质,“以德报德”指人的行为;“为政似德”指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在中国,战国末期的荀子最早把“道”与“德”作为一个概念使用。他在《劝学》篇中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能按“礼”的规定,就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有时指人的思想品质、修养水平、善恶评价,有时指风尚风俗和道德教育活动,但主要还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西方的古代文化中,“道德”指习俗、习惯,也含有准则、规则、规范、品质及善恶评价的意思。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一些不同时代的思想家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道德的含义、道德的起源、道德的原则、道德的规范、道德的标准、道德的理想和道德的评价等问题,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阶级的局限性,都未能对道德做出科学的解释。只有马克思主义对道德的内涵进行了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各种形式的教育力量,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为标准去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指导、控制人们的社会行为。它根植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以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为出发点。

道德与法律是不同的,它没有强制性。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规范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共同协调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道德具有阶级性,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道德还具有历史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和要求,永恒不变的、适用于一切时代的道德是没有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表现为强烈的阶级性,占绝对优势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所有剥削阶级所积极倡导的道德都是维护和巩固其统治的工具。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提倡和遵循无产阶级道德,即共产主义道德。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反映,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崇高、最高尚的道德。

道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是维系人们正常社会关系的重要准则,能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稳定,促进社会协调、顺利、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失范,就会破坏人与人之间本应和谐的各种关系,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危害社会的进步,从而阻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道德同样会影响个人的发展。良好的道德素养有助于恰当处理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为自己营造和谐温馨的环境,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反之,道德败坏,最终会为社会所不容,阻碍自身的发展。

一个社会的道德状况是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反映。道德状况良好,则说明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较高;反之,则说明社会的文明状况不佳。道德也是个人文明修养的体现。道德水平较高,则说明个人的文明修养较高。所以,提高道德修养是提高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也称为“公共道德”或“公德”,也就是列宁所说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它是人们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属社会意识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人们的生活实践和共同生活的客观需要为依据。

社会公德是同个人私德相对的概念,前者指同集体、组织、阶级以至整个社会、民族、国家有关的道德;后者则指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以及个人的品德、作风、习惯等。两者虽然不同,但又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有紧密的联系,并且可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在无阶级的社会里,社会公德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公认,并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来维护和调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相同的,人民内部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公德有可能被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成为全社会统一遵守的道德准则。

作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具有全民共遵、简明易行、相对稳定等特征。所谓全民共遵,是指社会中的全体成员,无论阶级属性、职业、年龄、性别、职位、知识水平如何,只要其身在公共场所,或是在公共场所里与他人发生个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就要遵守这种行为规则。这种全民共遵性,是社会公德所特有的,也是社会公德最突出的特征,其他道德类型不具备。所谓简明,就是指社会公德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比较简单明了。社会公德一看就懂,一讲就知。例如:在乘车时“禁止随地吐痰”。所谓易行,就是指社会公德在真正实践上没有太大的难度。只要肯做、愿意去做,就一定能做到。所谓相对稳定性,是指社会公德在历史发展中和其他的道德类型相比较,变化相对较小。正是因为社会公德具有稳定性的特征,所以社会公德表现出较强的历史继承性。社会主义社会公德是对历史上优秀社会公德传统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遵守社会公德应做到:在公共场所中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在公共交往中,彼此尊重、互谦互让,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公平公正、诚实守信,敢于斗争、见义勇为,宽容大度、互相谅解;在公共生活中,破除迷信、移风易俗,邻里互助、注意公益,语言文明、仪表大方。

社会公德以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平等为原则。它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我国宪法还明确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一切公民的义务,违反社会公德,轻的要进行批评教育,重的如破坏公共秩序、扰乱社会治安,要负法律责任,接受法律的制裁。

三、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公德在特定职业中的体现。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为,都各有各的道德。”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的特殊形式。职业道德的出现与社会分工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这是原始职业分工的雏形。在这些职业中产生了职业道德的萌芽。发展到奴隶社会,职业分工进一步扩大,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为了调整不同职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的关系,也为了协调每个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便出现了职业道德。

在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中,职业活动是最基本的,也正因为如此,作为调整职业中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职业道德比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更能反映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要求和道德状况。在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我国战国时的《周礼》《考工记》中就已提出了职业道德的规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一文中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一定的生活活动方式,就形成一定的职业活动。职业不同,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也就不同。

职业道德属意识形态领域,是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反映着行为的道德调解的特殊方向,又带有具体职业或行业活动的特点,是一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具体说明和重要补充。职业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所以必然会受社会存在的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不同,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等也不相同。职业道德受社会其他因素,尤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制约。因此,虽然职业道德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但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仍然受阶级道德的影响。职业道德包含对整个人类都有利的一些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即社会公德。但当这些公德威胁到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时候,就会引起统治阶级的仇视,受到统治阶级的限制。只有在推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现实,因而职业道德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新型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各行各业共同遵循的道德原则,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是:从范围角度讲,它存在于从事特定职业的人之间,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道德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从内容角度讲,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人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从形式角度讲,它的适用性较大,且具有具体、多样的特点。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在教育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公德在教师职业中的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明确的调节性、独特的表率性、鲜明的献身性等特征,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关爱学生,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条件,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爱岗敬业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树立献身教育的事业心,对工作尽职尽责。教师只有具有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才能忠诚从教,爱业勤业,完成教育任务,才能有所建树,实现自身价值。第二,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在学校中,教师极易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养成习惯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好表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要自觉抵制社会中的腐朽思想,严禁盲目的用经济的思想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保持教育教学的纯洁,做到廉洁从教。第三,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是一个教学态度问题,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只有严肃认真地对待知识,对待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如果教师对知识不求甚解,对工作漠不关心,敷衍塞责,结果必会危害学生的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和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要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既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第四,团结协作,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教育是分工协作的事业,需要教师互相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第五,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育内容不断更新,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这都需要教师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否则很难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家庭伦理道德

家庭伦理道德指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它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定社会道德的具体体现。不同的社会制度,家庭道德的取向是不同的。例如,在封建社会,家庭道德的主要特点是倡导父权和夫权;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家庭道德的主要特点是倡导金钱第一、金钱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无产阶级新型的家庭关系和道德观念得到不断的确立和巩固,逐步成为为整个社会所接受的家庭关系和道德观念。

当今的家庭道德主要包括:第一,严格遵守《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巩固社会主义家庭制度。坚决反对任何公开的或者变相的重婚行为,自觉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放荡的生活作风,维护家庭生活的完整、美满和幸福。第二,实行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人格、尊严、劳动、感情,维护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应该享有的地位,保障法律所规定的妇女的权利和利益。第三,夫妻和睦。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根本和最基本的关系,夫妻关系的和谐,是家庭美德建设的关键。夫妻之间应互爱互敬,相互信任,相互谅解,和睦相处。第四,抚养子女。抚养子女是家长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家长要关爱孩子,在生活上照料子女,并以身作则,以正确的道德教育子女成为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第五,赡养父母,尊敬老人。这既是后辈对父母应尽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也是公民对社会所应承担的法律上的和道德上的责任与义务。后辈应在物质生活上给老人以照顾,同时在精神生活上给老人以慰藉。反对不赡养父母、虐待老人的行为。第六,计划生育。这也是现阶段家庭道德规范对人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涉及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对“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等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应予以破除,反对多生多育、只顾自己的缺乏远见的行为,坚持新的生育观。

遵守家庭伦理道德可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给家人以幸福的享受,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和避风港湾。当前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使人们感到身心疲惫。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使人驱散身体的疲劳和精神的倦怠,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创伤得到抚平,烦恼和苦闷得到消除,从而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体力和精力,能够以更大的创造热情和力量投入到工作中去。幸福的家庭还可以激发个人的工作热情,增加工作的动力,使人工作时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的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家庭不和,矛盾重重,势必会影响个人的工作情绪,降低对生活的热情,危害个人的身心健康,从而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

同类推荐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书中给家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家长既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又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给每位家长带来一份喜悦,更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让孩子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奔向人生的又一个驿站。
  •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本书主要从说课准备、精心设计与组织说课材料、幽默为教法服务、情感学法说课、辅助教学程序、互动教学目标、应对说课失误和总结说课经验等八个方面来进行铺垫和阐述。其中,听课和评课作为说课的后续工作,没有单独作为一章列出,而是补入最后一章,这样更显得本书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我们站在说课者的角度,多层次地模拟了说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教师在说课中少走弯路,对于日后的说课教学能起到更大的帮助。
  • 公共服务型体育体制研究

    公共服务型体育体制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此,构建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了我国新时期政府行政改革的发展方向。建立公共服务型体育体制,成为后奥运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推动体育体制转型发展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阅读、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思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给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性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对当下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诛琅榜

    诛琅榜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们总在逆天而行,却又在行走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第一次写书,可能文笔会不好,请大家见谅。书友群:341547734。欢迎各位书友们多多指点)
  • 寒风文集

    寒风文集

    战将陈赓上党之战邯郸之战战将陈赓一九四六年九月,胡宗南、阎锡山再次对晋南发动联合进攻,阎锡山军队南下夺取灵石。胡宗南军队占领临汾城。企图于洪洞、赵城的狭窄地带击破陈赓所部。陈赓闪开汾河谷地,闪开同蒲铁路,隐蔽地把部队向临汾东北一带调动。夜黑如漆,秋风萧瑟,凉雨凄迷,雨点像坚实的冰弹从高空射下来打到人的脸上,又麻又痛。道路崎岖,泥泞难行,摔得人东倒西歪站不稳脚......本书主要讲述战争时期的军事故事。
  • 冷魅丫头,真可爱!

    冷魅丫头,真可爱!

    这是个宠文,如果我有写错,大家请指出来哦,谢谢!
  • 塔罗命

    塔罗命

    到底是碌碌无为的一辈子,还是作为一个勇士去战斗?命运的轮回始终无法避免,就算是个废柴,林曦泽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就算与神作对,也要守护住自己的幸福,哪怕粉身碎骨,哪怕迷失自我,哪怕......一个人孤单的战斗。林曦泽在此宣誓:“来吧,我的兄弟们,我们患难与共;来吧,我的爱人,哪怕隔离了无数个轮回,我们依然厮守如故。
  • 神奇间谍在哪里

    神奇间谍在哪里

    姑且能算是HP的同人?不知道几天能一更,兴趣使然的作者争取做到周更。吉德罗先生,你知道怎么处理挖坑之后剩下的土吗?当然是挖另一个坑,把它们放进去啊!原作完结了,不怕被打脸的感觉真好。等等,《神奇生物在哪里》就要上映了!?罗琳阿姨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 如默而至

    如默而至

    这是一篇喜剧,真正的喜剧。所有人都是剧中的人物,都一样欢乐到悲痛。我想让它石沉大海,让能看到的人在快乐之后,痛彻心扉。但终究它会是喜剧。还怀有少年梦想的,喜剧。
  • 温存于你心际

    温存于你心际

    “毕柯,你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正直又善良”“那你喜欢我吗”“…”“让我走进你的心,好么”“对不起,我不喜欢你”“不喜欢我没必要对不起”“但是我爱你!”对于喜不喜欢这种事,我真的不是很在意,只要我能永远在你怀中,你能永远和我一起,就足矣.
  • 黎明我不配

    黎明我不配

    一个得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少女,在她小小的世界里,孤独的活着,期盼着黎明的到来,可,当黎明真正来临时,她才明白,原来,自己并不适合黎明,自己会脏污了黎明,自己不配黎明,不配,不配,永远也不配——孤独少女
  • 业余拾荒者

    业余拾荒者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千世界,生命之众,终逃不过生死交替,一个二战时期饭盒的开启,带他无限接近了仙的世界!
  • 花猫元旦

    花猫元旦

    武林与历史的交叉中,又隐藏着多少秘密?家仇和感情都那么诡秘,教我如何拨开迷云?我生活在这个都市,一切都那么正常,打破宁静的又是什么?佛家、道家、武林盟主、商业大佬、民族故事、国家机器,平凡人眼中的世界是另一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