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11000000034

第34章 艺术(19)

《西厢记》一经问世,便备受瞩目,元明时人称它为“杂剧之冠”“天下夺魁”,有人甚至把它与《春秋》相提并论。尽管王实甫《西厢记》的原本已经失传,但自明代以来,坊间出现了大量《西厢记》刊本,版本不下百种。清代以后,昆曲、京剧等各种地方戏都曾演出过《西厢记》,它对后来汤显祖的《牡丹亭》、孟称舜的《娇红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剧中结尾唱出的“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更是成为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

汤显祖与《牡丹亭》

传奇开始是用来指称唐代的文言小说,这些小说或讲历史故事,或叙世俗奇闻,大都情节曲折离奇。明代戏曲一般也称为明传奇,而明传奇最重要的代表是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生活于明代后期,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清运道人,江西临川人。他出生在书香门第,21岁中举,28岁进京赴考时已是名满天下的才子。但是,因为不愿受高官罗致,不肯依附权贵,汤显祖得罪了当时的宰相张居正。1577年,汤显祖进京会试时,当时的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为了使自己儿子及第,又欲罗致一批青年才俊,一来显出自己礼贤下士的风度,二来可把英才收在自己麾下,三来以陪衬其子的学识,让天下人无话可说。张居正罗致的就有汤显祖及其好友沈懋学。汤显祖拒绝了邀请,而沈懋学则成了相府贵客。此次考试的结果是:汤显祖名落孙山,沈懋学状元及第,张居正的次子嗣修榜眼,一甲第二名。这次不第经历对汤显祖打击沉重,也给他以人生启悟。又过了三年,汤显祖四度进京会试,张居正的三儿子懋修也参加这次会试,又一再邀请汤显祖,然而汤显祖对张府的垂青仍很冷淡,且以“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回复张府的邀请,以标示自己人格清高。这一次汤显祖仍旧落第,张懋修则以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独占鳌头,荣登状元高位。张居正的长子敬修也榜上有名,同登进士之列。汤显祖四次考试均遭落榜,直到34岁才得中进士。他正直而有才干,任职于朝廷时,目睹官场腐败,便上书弹劾权臣、抨击朝政,被贬为县官。在任五年,他把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政绩斐然,却又因触怒地方豪强而招致上司非议。汤显祖弃官而去,回归故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还亲自导演排练剧本,成为戏剧界的领袖。明代末年,不少人追随他的戏剧风格,形成了戏剧史上的“临川派”。

汤显祖流传下来的戏剧主要有《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因为这四部戏的内容都与梦有关,汤显祖又是临川人,故被称为“临川四梦”。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邯郸记》据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它的成就仅次于《牡丹亭》。主角卢生的一生揭示了封建大官僚从发迹直到死亡的历史,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僚阶层的无耻和淫逸行径。《南柯记》据唐人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与《邯郸记》一样,借以评议现实,但存有较多的虚幻色彩。《紫钗记》据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改编,但情节多有改动,如把小说中原来名义上是郡主而实为妓女的霍小玉改为良家女子,新科状元李益拒不参见卢太尉而被派到边境,也是小说中所没有的。汤显祖的这些粉饰,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汤显祖像“临川四梦”中尤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堪称绝世之作。汤显祖也自认为“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此剧共55出,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座花园,花园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前世姻缘。梦醒后,柳梦梅便经常思念这位女子。与此同时,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春日从塾师读书,学到《诗经·关雎》章,不满塾师的陈腐说教,到后花园散步,见到满园春光,感叹年华易老,遂生伤春之感。回房便做了一梦,在睡梦中她见到一名书生,手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幽会于牡丹亭畔。丽娘醒来后依梦中所记。在园中找到了一株梦中的梅树。自此,丽娘相思愁闷,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3年后,柳梦梅赴京赶考,偶然借住园中,在太湖石下拾得丽娘的自画像。发现画中女子即是梦中佳人,不觉放声呼唤,丽娘的幽魂听到呼声,出来与柳生相会,两人冲破阴阳阻隔,私成欢爱。但丽娘不满足于两界相隔,要回到人间。应丽娘之请,柳梦梅掘墓开棺,沉睡了3年的杜丽娘幽姿如故,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为夫妻。柳梦梅前往临安应试,受丽娘之托,送信给杜父,传报丽娘还魂的喜讯。杜父认定他在胡言乱语,将之囚禁。发榜后,柳梦梅高中状元,杜宝将其放出,但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最终闹到皇帝面前,二人姻缘才得到圆满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

关于《牡丹亭》的创作主旨,汤显祖自己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记题词》)《牡丹亭》高扬与讴歌的正是至美至真之情。戏曲以情为美,写情之真,是明代戏曲的一大特色与突破,明代以理学为文化主导,但明代中叶以后,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对于宣讲礼教信条、倡导理学观念的戏剧十分排斥,他们力图以丰富热烈的“情”来对抗单调冰冷的“理”,遂在戏曲史上开创出一股充盈着个性解放精神的写情热潮。《牡丹亭》正是这一热潮的巅峰之作,杜丽娘也正是这样一位以情为生命的女性,情至处,可以为之而死,也可以为之而生。从这个意义看,《牡丹亭》之所以能打动人、感染人,最主要的力量来自于杜丽娘这一舞台形象,她对爱情、自由、幸福的执著向往,她为了理想而不惜付出生命的精神,使得这部剧作得以超越时空,感染无数代观众与读者。

仅有动人的主题当然不足以成就一部名作,曲词之美是《牡丹亭》另一重要迷人之处。《牡丹亭》中很多曲文都典雅清丽、文采斐然,不少曲子至今仍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著名唱段。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宝黛共读《西厢记》后,黛玉独自回时,走过贾府戏班所在梨香院,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唱的正是《牡丹亭》中的“惊梦”一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觉“感慨缠绵”,“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其实此时黛玉心里已隐隐明白自己将来的命运了。三四十年代,南京秦淮河畔昆曲名角蓝田玉凭一曲《游园惊梦》打动了一个老将军钱鹏志的心,蓝田玉做了他的续弦;她随他去了台湾,后来老将军去世。她的生活也日渐落魄。当她又见到当年的姐妹,回首姹紫嫣红开遍的繁盛季节,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荼蘼开尽,已是无言……。

《牡丹亭》一经推出,即广受大众欢迎,其影响迅速超过了《西厢记》,“《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剧中杜丽娘的形象尤能引起女性的共鸣。据说,当时曾有少女读此剧后,伤心断肠而死。杭州有一女伶在演到“寻梦”一出时,因感情过于激动,竟猝死于台上。明清以来,关于《牡丹亭》的改编和续书层出不穷,评点者、转引者、模仿者更是不胜枚举。直到现代,《牡丹亭》依然魅力不减,京剧大师梅兰芳曾专门排演过昆曲《游园惊梦》,完美演绎此剧。作家白先勇半生痴迷文学,晚年却苦恋昆曲,《牡丹亭》从宝岛演至内地,每一场都“姹紫嫣红开遍”,他的心里有着无尽喜悦和怀念。

汤显祖以《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在明代三百年的剧坛上,没有一个戏曲家能像他那样受到后人如此之高的敬仰和推崇,《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其作品中就将《牡丹亭》作为发展情节、烘托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元素。汤显祖去世于1616年,英国的莎士比亚也在这一年去世,正因为汤显祖卓越的艺术成就,他被后人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汤显祖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艺术精品,登上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

中国篆刻艺术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篆刻,一般指在印章上刻制文字的方式。其字体多以篆体为主,故称篆刻、玺印、印、印章等。从近代考古发现的实物来看,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可知篆刻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悠久历史。战国时期的古印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战国以前的印章统称为“玺”,秦统一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用玺,官员和百姓的印章只能用印。以后封建社会中历代王朝大体沿袭这一制度。汉代开始出现在官衔下加“章”或“印章”的印,如“广汉大将军章”等。而唐武则天,因“玺”同息灭的“息”谐音,遂改称“玺”为“宝”,如“皇帝之宝”等,此外,还称作记、朱记、图章等。

先秦及秦汉时期,人们就多用印章来封印物品,如简牍写的信要用封泥封住,然后在上面盖印,防止私拆。用纸写信后,这一习惯依然留存下来,只不过封泥被朱红色的印泥取代。此外,印章也常用作商业上交换货物时的凭证。在政治领域中,印章更是十分流行,官印成为了权力的一种象征。特别是唐宋以后,大小官印十分普及,但唐宋以前,印章上的篆刻主要出于实用的目的。宋元以后,文入画盛行,诗、书、画、印结合,印章逐渐成为了书画艺术中木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直至明代以前,篆刻艺术主要还是作为书画的一种附属品而存在。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与书法一样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是在明清时期。这一时期,印章的字体、章法、刀法、内容等都真正趋向了尽善尽美。

同类推荐
  • 礼仪贺词婚庆一本通

    礼仪贺词婚庆一本通

    身在社会,即使你饱读诗书、智商超群,如果不懂“场面”的学问,不作“人情”的文章,也是很难立足的,你的路会越走越窄。懂得一些社交礼仪,熟读一些经典贺词,通晓一些婚庆常识,身心愉悦地融人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与人关系处好一些,人脉网络扩大一些,自己活得潇洒一些,成功来得容易一些。中国人应该掌握的场面常识和婚庆礼仪。
  •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三字经》里三个字为一句的语言,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这穷。”不仅归纳概括得非常精辟,而且比较符合科学知识。因此,笔者深受启发,思来想去,能不能像《三字经》那样,用几个字的文句,趣谈老北京呢?
  • 菊与刀:揭示日本文化最隐秘污点的经典日本学著作

    菊与刀:揭示日本文化最隐秘污点的经典日本学著作

    读《菊与刀》,可以让你全面精确地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一些奇怪的行为。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会取得成功?日本人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他们是如何在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人为何彬彬有礼而又倨傲蛮横?为何严谨恭顺而又放荡恣肆?为何顽固守旧而又勇于改革?他们为何既可以为天皇和国家剖腹又为何迅速停止抵抗成了美国的小弟?读《菊与刀》,还可以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和我们自己。无论怎么说,日本文化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对于传统的感情和态度与同样处于新旧、东西、文化冲突的中国人有着相似的情绪,而日本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传统的?他们坚决捍卫的是什么?毫无顾忌地抛弃的又是什么?他们接受西方的是什么?
  • 真日本

    真日本

    虽然人们都呼唤着本真,但本真的东西其实是不让人喜欢的,比如真理,缪塞说“真理的本质是骷髅。”所以追求真理是要被上火刑的,最终他自己对世界都绝望了。陈希我写的日本,也让许多人受不了,但这就是真。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热门推荐
  • 假婚总裁

    假婚总裁

    她看惯了总裁身边来来去去的女人,心中对那个高傲自大的男人,只有不屑和鄙视。却不料,他不仅破坏了她的好姻缘还趁人之危,逼她成为他名义上的妻子!说事成后自然放她走,可都过了这么久,他咋一点放她离开的意思都没有呢?
  • 诸天之我有升级器

    诸天之我有升级器

    自杨斌得知系统开启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必然走上巅峰。笑傲、倚天、神雕、射雕、天龙、大唐、破碎、盘龙、诛仙、仙剑、斗破、阳神、遮天……后天、先天、宗师、大宗师、金丹、元婴、化神、返虚、渡劫、真仙、地仙、天仙……一路战斗,一路昂扬,当他站在巅峰处回首,才知道数风流人物,尽在今朝!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点击材料化学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点击材料化学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微小说残

    微小说残

    每章故事的内容都不同,微小说,如果喜欢微小说的话欢迎加入微微微微小说,群号码:486683353,作者QQ1637140292
  • 背后说点坏话

    背后说点坏话

    十几年的情感与婚姻,经营的一塌糊涂,事业上的失败与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压力与现实逼迫,很容易造成心理变态和畸形。一口劣质白酒,两行可怜眼泪,是酒辣?是自卑?可怜的人必然可恨,究其根源,在自身。索性有些要好的哥们,陪喝酒,良言劝,逐渐走出泥潭,敬,伤害过我的人,谢,帮助过我的人。此文有夸张之处往谅解,如要对号入座,别生气。不为还原事实,只为发泄心情。
  • 仙侠奇缘之神缘

    仙侠奇缘之神缘

    莲花纷扬,随风飘落。花雨中,一袭粉色身影让女孩留恋····“圣,圣神我能拜你为师吗?”软弱的她跪在她面前·····“从今天起,你,叫雅莲。”···“师父,不要!”····
  • 重生从吞噬系统开始

    重生从吞噬系统开始

    “你可曾被万火吞噬,燃尽肉身!”“你可曾受万箭穿心,剑剑诛心!”“你可曾被万法压身,三万年不见天日!”暗无天日三万年,一朝重生九重天!于地狱中归来,获得无上吞噬系统,能升级,能智能,能炼化,能继承…无所不能!手指苍穹间,吾为吞噬之主!!!
  • 契丹秘图

    契丹秘图

    民国时期,四个盗墓贼盗得神秘铁盒一个,却接二连三遭遇离奇死亡。侥幸存活的大老陈远走他乡。时光流转到2008年,大老陈的重孙陈峰偶然得到失踪多年的神秘铁盒,神秘事件接踵而来。遍访高人打不开的铁盒,朋友的死,神秘契丹古墓,奇怪的头晕……陈峰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太爷爷的一个遗愿了。在考古学家王伟国、红颜知己陆秀萌、盗墓师徒二人组的帮助下,探险的道路开启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无限艰险,还有更加神秘的文化……
  • 将军是女郎

    将军是女郎

    现代体育女穿越至古代,阴差阳错做了十二年的男人,十三岁临危受命奔赴边塞,一战成名,十六岁奉昭回京,面临的却是天家赐婚……
  • 新唐书

    新唐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