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11000000035

第35章 艺术(20)

印章上的文字最早是与当时通用的字体相一致,战国时采用的是各大篆、籀文,秦用李斯的秦篆,秦汉以后,扩大了印章上的字体范围,出现了缪篆、鸟虫篆等多种篆体。隋唐以来,不仅沿袭使用篆体类文字,而且把隶、楷甚至甲骨文等字体也应用于治印,而篆文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直至今天。

印章的字体多用篆书,篆体是先秦和秦代的常用字体,篆字不太易认,要辨识它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对欣赏者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时间的久远又使得这种字体别具一种历史沧桑意味。

印上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布局安排一般称为章法,章法美观自然,会使得印章饶有情趣。印章不仅要写还要刻,因此,刀法也成为印章好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刀法一般分为冲刀和切刀两种:冲刀速度快,切刀速度慢;冲刀一泻千里,切刀稳健雄强;两种刀法配合使用,刀刻线条之中就蕴含着一种美感。再从印文内容看,文人书画家因为其自身的修养,常常喜欢在印章上刻一些成语典故或诗词佳旬,使得印文本身也充满了文化情趣。

印章的用材最初以铜、金等金属材料为主,这与当时印章大多为铸冶而成是分不开的。亦有少量的犀牛印、象牙印、玉印和石印。古玺印一般比较扁小,并雕有坛、台、龙、虎等各种形态的印钮,通常挂在腰带上,以便随时使用。先秦古印用材、形制,各随其便,并无定制。秦以后,宫印有明确规定。印章的材质是区分官阶的标准。其等级次序为:玉最贵,一般为皇帝所专用,金次之,银再次之,一般官吏只能用铜印,私印印材则没有这么多讲究。隋唐以后,官印渐大,印材也渐渐丰富起来。

篆刻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另一个是唐、宋、元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从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是元代文人王冕发现了质地松软的花乳石,首先尝试用石头来代替铜制印章,为篆刻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更有明代文彭、何震拔地而起,师承秦汉,大胆突破前人樊篱,穷尽毕生精力将篆刻艺术推上峰顶。

篆刻史上一般公推明代文徵明的儿子文彭为明清篆刻的开山祖师。文彭在任南京国子监时,偶遇赶只小驴替人驮灯光冻石的老人,文彭用两倍的价钱买下冻石,从此文彭就改用冻石治印。他的篆刻具有“开朝华而启夕秀”的承上启下意义,作品以安逸典雅、沉静清丽为基调,白文刻意追溯汉法,朱文则取宋元遗风而自出新意,并创立明代第一个篆刻流派“吴门派”(又称“三桥派”)。灯光冻石的广泛使用,使文人自篆自刻蔚然成风,明清篆刻艺术因此达到了繁盛。除此而外,文彭之印一改此前印章印面粗陋、不讲章法、字形僵化、字体怪诞等弊病,而着意追摹秦汉古印自然古朴之风,且刀法娴熟,以刀代笔,刀笔结合,篆刻与书法融合为一。另外,文彭还首创印章边款,他在印的一侧刻上字号、年月等文字,丰富了印章内容,也使边款成为印章的一道独犒风景。

如果说文彭开创了篆刻新风,那么他的弟子何震就将这种新风真正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取向。何震与文彭的关系亦师亦友,既受文彭影响,又往往自出新意。他的印文充满着文人雅士的情趣风格,如“放情诗酒”、“沽酒听渔歌”、“听鹂深处”、“云中白鹤”、“渔烟鸥雨”、“笑谈间气吐霓虹”等,完全抛弃了印章的实用性,而进入自娱的审美境地。何震还把文彭边款之法进行了改进与推广。文彭印的边款字稍显肥大柔软,何震则用单切刀刻边款,线条凌厉厚重,艺术性明显提高。何震还特别提倡篆刻字体的规范,他的篆字“无一讹笔”,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他出版了篆刻史上第一本个人印谱。何震的篆刻名闻当世,自都市至边塞,都有人以得他一印为荣。据说他的印在当时“片石与金石同价”,摹刻者众多,也因此学者甚众。何震是江西婺源人,婺源在明代属安徽徽州,他开创的这一流派因此被称为“徽派”或“皖派”,是历史上最早的文人印派。

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纷涌现,到清代达到了艺术的全盛期。由于清代金石学盛行,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碑石文物及古文字的研究、著述及传播,无形之中扩大了篆刻的视野,使得清代篆刻形成了“云间派”、“莆田派”、“扬州派”、“如皋派”、“虞山派”等众多流派,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浙派”和“徽派”,也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这些篆刻大师如影随形,书写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

丁敬。号梅农,终身以卖酒为业,淡泊名利。他的艺术修养十分全面,诗、书、画兼得,还精通古文字,而且富有个性。丁敬之印继承文彭、何震之风。而又变其秀雅为阳刚,运刀独具一格,追摹秦汉而又师心自创,刀法切中兼削,每一线条都是用切刀多次提按起落而成,既具有起伏顿挫的节奏,又富有立体感,这种刀法遂成为浙派篆刻的独有技法。丁敬之印朴拙而富有个性,充满着印主人愤世嫉俗之情,如他有一方自文印章,印文为五言诗:“下调无人采,高心又被嗔。不知时俗意,教我若为人?”刻画的正是丁敬不入俗流的孤傲形象。印风厚重古拙,字的线条粗短,填满了整个印框,留红很少,呈现出一种卓尔不群的个性。丁敬之后,又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七人继承和发扬了丁敬刻印之法,因这八位印家都是杭州人,故被称为“西冷八家”(“西冷”位于杭州西湖附近),也总称为“浙派”。

邓石如是碑学书家巨擘和篆刻大家,安徽人,出身寒门,一生布衣,浪迹江湖,不慕名利。他勤奋刻苦,全心倾注于琳琅满目的碑拓之中,花5年时间临摹几百本碑帖,学成了篆书,花3年时间学习隶书,终成一代篆刻大师。他在书法上苦心钻研,悟出了“求规之所以为圆,与方之所以为矩者”的妙理。并运用到篆刻艺术上,创造了“圆劲”一派,后人称为“邓派”(也称“皖派”)。邓石如晚于丁敬,他的篆刻早期师法何震的“徽派”,后自己加以创新。并吸取罗聘“刚健婀娜”的画梅理论,将其意韵注入自己的篆刻创作中。邓石如刻印多从书法中吸取营养,以隶入篆,以篆入隶,吸取魏碑书意,将石鼓文、汉碑碑额上的一些笔法用到印章上,“印从书出,书从印入”,使印文显得灵动圆转而又不失阳刚之气。名作有“春涯”、“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等。有些作品颇具巧思,如“完白”之印(邓石如号完白),布局安排十分独到,“完”字优雅地舒展开来,“白”字则有意扁平下去,但“白”字首笔弯成三折,看去似乎与“完”的最后两笔嬉戏玩耍。印面章法疏密适度,充满情趣。他把篆刻与书法紧密联系起来,其篆刻艺术成就对我国篆刻发展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时至晚清,篆刻风格更为多变,以赵之谦为代表的“赵派”有意识地从古镜、汉砖、钱币、记版、铜器铭文等器物上,取法笔意,融会贯通,再运用到印章上,使得印章面貌变得更为多样,美不胜收。而能兼具诸派之长,集大成者当推吴昌硕。

吴昌硕是清末书画大师,他在篆刻上的成就是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开辟了篆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篆刻从浙皖两派入手,也曾取法邓石如等前辈篆刻家,还从秦砖、汉瓦及古铜器铭文字形中学得结体的自然妙趣,刀法冲切兼用,布局比前人更加精工,篆文线条因表现内容的不同随之变化,结构不求四平八稳、均匀工整,而是强调参差错落的自然态势和起伏顿挫的奇趣风姿,从而创立了一派新风,被后人尊为“吴派”。与丁敬、邓石如等前人相比,吴昌硕以书入印的特点更为突出,如果说丁敬、邓石如等人还能看出刀刻痕迹的话,吴昌硕之印已完全称得上是书法精品,书与刻已融会无迹。代表作如朱文印“破荷亭”,三字左右布局,“亭”字独占一列,“破荷”二字一列,布局左疏右密,单看“亭”字又是上紧下疏,但下半部线条悬垂凝重,与右边两罕相呼应,三字都紧贴印的边框,字的边缘线条有些直接与边框重合,印面字体苍劲古朴,其边款刻阳文“古铁印高浑一路阿仓”。字体则潇洒自得,印侧刻一打坐的侧身头陀,上面参差刻了一段禅家偈子:“道日昧,步日退。面无可观,示人以背。”此印从章法到印文,独具匠思而又天然成趣,真正是大师手笔。吴昌硕的印风在清末以后影响巨大,盛名传及海内外,日本书人也尊他为自唐后篆刻第一人。

篆刻在清代的发达还直接催生了印社的产生。1904年,浙派篆刻家丁仁、王褪、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了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的“西泠印社”,1913年,吴昌硕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日本、韩国的篆刻之风的兴起也多受惠于此。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名家都分别担任过西泠印社的社长,西泠印社成为了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的第一名社。

近代因考古学的兴盛,加之西泠印社的建立,篆刻的创作异常活跃。当时有吴昌硕、丁辅之、陈衡恪、赵石、齐白石、赵时棡、乔大壮、王提、邓散木、钱瘦铁、来楚生等诸家知名于世。然论其流派风格影响深远者,当推齐白石、赵时棡、王禔三家。近代篆刻继承了明清文人篆刻的传统,然而在技巧上更精能,取材止更宽大,境界上也更奇伟。总之,近代篆刻使篆刻艺术蔚然独立,更加波澜壮阔、虎虎有生气。

齐白石字濒生,号三百布印富翁、借山吟馆、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馆主者、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庄的名字。齐白石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均卓绝出众的艺术家,他自认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齐白石的篆刻作品章法强调疏密,空间分割大起大落,单刀切石,大刀阔斧,横冲斜插,极富猛利狂悍、痛快淋漓之魅,创造出一种“写意篆刻”的独特风格。

如此,中国的篆刻艺术在明清篆刻的努力实践下,佳作纷呈,成为独特的一帧艺术风景,卓立于艺术之林中。

同类推荐
  •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以唐诗为依据,由诗及人,反映唐诗在今山西的地理分布和诗作者的活动范围。所收录的唐诗,有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包括诗人在山西作诗和外地寄诗山西及专门以山西史事作诗,也有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
  •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知识大全

    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是迄今讲授国学入门门径最全面的指导书。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特性使它在时间的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不断丢失。特别是在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全球化进程中,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正在受到严重冲击,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受到严峻考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研究,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成为世界范围的一门“显学”。
  • 世说清语:清朝生活图志

    世说清语:清朝生活图志

    《世说清语——清朝生活图志》是从服饰、饮食、建筑、交通、信仰、节日、仪礼七处着眼介绍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的历史。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史论结合”。在具体介绍一事一物发展历程的同时,注重从时代大背景去分析,更能加深读者对事物何以如此的理解。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由于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古代王朝,它又处于中西交融的起始阶段,所以读者在现代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多可以从清朝找到起源。这无疑可以增强代入感,增强读者阅读趣味。
热门推荐
  • 奇异秃鹫

    奇异秃鹫

    三个女孩的命运就被这个秃鹫牵扯着,她们在草原里经过风雨的洗礼,拼了命的跑出去,只为救助所有人。
  • 名人与宁海

    名人与宁海

    在本书中感受宋朝理学家朱熹与西店朱行桥之名的联系,探访元曲之首的《琵琶记》作者高则诚的身死之地,重温明朝开国元勋之一刘伯温的宁海之行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人迷一心想暴富

    万人迷一心想暴富

    长篇连载文主角是男的,没有爱情(到后面有没有再说吧)有亲情,许多兄弟,朋友,知己????????男主人设:表面温润如玉.朋友面前阳光.同时又有点懒.又爱财如命.前期双腿残疾.后期好不好看我心情文章分四大篇一,书院风波二,江湖传说三,归隐山林四,你猜吧本书内容主要为第一大篇
  • 宇宙魂修

    宇宙魂修

    另一个宇宙的修真界大神,临死前怕被,抽魂炼魄,打出了一道生命神光,这道生命神光遇到了,空间裂缝,空间乱流,破碎了空间,经过了黑洞,打到了银河系宇宙所在的地球,
  • 这只橘猫要成精

    这只橘猫要成精

    “不要!”“我不要女孩纸!”宋云峰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橘猫,发出灵魂呐喊。铲屎官左手数钱右手撸猫:“不,你要,这是你的报应。”
  • 爱情与生活

    爱情与生活

    谁年少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过一个人,爱过恨过,然后释怀,遗忘,这或许就是这场爱情最美的结尾。
  • 创界武尊

    创界武尊

    一场春秋大梦,一场机缘造化,从此踏上漫漫修行之路,创一域界,终成至尊!主角杨飞,本是一个天赋奇差的武修者,但他倔强的性格和追求武道的信念,就注定了他的的一生不能平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擒灵惊闻

    擒灵惊闻

    抓鬼除妖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泡吧蹦迪,不是鬼屋探险,不能那样谈笑风生,那样随心所欲,那样从容不迫,抓鬼除妖是一种技术,一种在鬼门关冒险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