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62900000025

第25章 机缘品(3)

惠能大师说:“你观照自心,不要执着外境外相。佛法本来是没有四乘之分的,是因为人自己心中有等差。能够听讲佛经并转而念诵的是小乘法,解说佛法义理的是中乘法,依照佛法修行的是大乘法。一切教法都能通达,一切教法都自具备,一切都不被沾染,超离一切法相,且一无所得,这叫作最上乘。乘是修行的意思,不在于口头上争论,你需要自己修行,不要问我了。时时刻刻,自我本性如如不动。”

智常礼拜致谢并从此侍奉惠能大师直至去世。

原文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①。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盘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

师曰:汝何处未明?

曰:诸行无常②,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③。于此疑惑。

师曰:汝作么生疑?

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④。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⑤,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盘之所禁伏⑥,尚不得生,何乐之有?

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⑦,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盘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着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⑧,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⑨,以常乐涅盘,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盘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盘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

无上大涅盘,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⑩。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象,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盘解,二边三际断B11。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涅盘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注释

①广州南海:即今天的广东佛山。

②诸行无常:世间一切现象与万物经常转变不息。这是佛法之根本大纲。与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同为三法印之一。

③寂灭为乐:远高迷惑世界之境地。此境地对处于生死流转不安的迷界众生而言,含有快乐之意,故称寂灭为乐。寂灭,是涅盘的语译。

④色身:指有色有形之身,广指肉身而言。但佛典中多用以指佛、菩萨的相好身,即相对于无色无形的法身,称有色有形的身相为色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指佛所说的正法、佛所得之无漏法,及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

⑤四大分散:人们的肉身,就是由地、水、火、风之坚、湿、暖、动等性所构成的。此四大种性如果不调和,肉身就会散坏,即人的肉体将生病或死亡。

⑥涅盘:又译作泥日、泥洹、涅盘那等。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等。涅盘的字义,有消散的意思,即苦痛的消除而得自在。也就是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达到智悟的菩提境界。

⑦断常:即断见和常见。断有灭绝之意,持此见者坚持人死之后身心断灭不复再生的邪见;常即永恒存在,持此见者坚持身心常住永恒不灭的邪见。

⑧五蕴:指构成一切有为法的五种要素,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意指积集,旧译作阴、众、聚,故五蕴又称五阴、五众、五聚。

⑨轮回:又作流转、死、生死轮回、生死相续、轮回转生、轮回、轮转等。谓众生由惑业之困(贪、嗔、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转,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印度婆罗门教、耆那教等都采用这种理论作为它们的根本教义之一。佛教沿用了这个原则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注入自己的教义。

⑩六十二见:指外道的六十二种错误的见解。这里泛指一切错误的观点。

B11二边三际:二边是指有、无二边;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或指外、内、中间三处。

译文

僧人志道,广州南海人。向惠能大师请教:“弟子自从出家以来,阅读《涅盘经》已经有十多年了,都没有明白经文大意,希望大师给予教诲。”

惠能大师问:“你是哪里不明白?”

志道说:“经中有这一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对这一句疑惑不解。”

惠能大师说:“你有什么疑惑?”

志道说:“一切众生都有色身法身这二身。色身是变化的,有生也有死;法身是永恒的,无知也无觉。佛经上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不知道是哪一个身寂灭?哪一个身受乐?如果是色身,那么色身坏灭的时候,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组成的色身全部分散了,这是苦,既然苦就不可以说是乐。如果法身寂灭,就如同草木瓦石一样,谁来承当受乐呢?另外,法性是生灭的本体,五蕴是生灭的功用;一个主体五种功用,生灭应该是永恒不变的。生就是从本体中生起作用,灭就是摄这五种用而归还法。如果听任其再生,那么所有有情,不会断灭。如果不任其再生,那就永远归于寂灭,等同于草木瓦石等无情之物。这样,那么一切法都被涅盘禁伏,尚且不能得再生,又有什么乐处呢?”

惠能大师说:“你是佛门弟子,怎么学习外道断灭和永恒的那类偏见,并以此来议论最上乘佛法?根据你所说的,就是说色身之外还有法身,超离生灭,求得寂灭。又说涅盘常乐,都是说有一个身在受用。你这乃是执着于生死,沉迷于世间享乐。你现在应该知道,一切执迷的人,都把五蕴和合作为自体的实相,区分一切法为外在现象,贪求生存,厌恶死亡,不知道世间一切都是梦幻虚假,徒劳无益,空受轮回,反而把永恒极乐的涅盘认作为苦相,整天追逐寻求世俗欲念。佛正是由于怜悯他们的原故,才显示涅粲的真正极乐,瞬间没有了生的相状,瞬间没有了灭的相状,更没有生灭这个相状可以灭,则真正的寂灭出现在眼前。即便当它出现眼前时,也没有‘出现’这个量显现,这叫作常乐。这个乐没有承受者,也没有不承受者,哪里有所谓的一个本体五种功用的说法?何况还说涅盘禁伏住了一切万法,使这些一切永远不得再生,这实在是诽谤佛,毁谤佛法。听我的偈吧。”偈说:

无上大涅盘,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象,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盘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涅盘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志道听了偈后大彻大悟,欢喜踊跃,行礼退下了。

原文

行思禅师①,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

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师曰:汝曾作什么来?

曰:圣谛亦不为②。

师曰:落何阶级?

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师深器之,令思首众。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

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谥弘济禅师。

怀让禅师③,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④,安发之曹溪参扣。让至礼拜。

师曰:甚处来?

曰:嵩山。

师曰:什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⑤。

师曰:还可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⑥,污染即不得。

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⑦: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⑧。应在汝心,不须速说!

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

注释

①行思禅师(671-740):吉州安城人,俗姓刘。幼年出家,从六祖惠能学法。与南岳怀让并称二大弟子,同嗣六祖法脉。后住吉州青原山静居寺,故号青原行思。门徒云集,禅风大振。其后又自此法系衍出云门、曹洞、法眼等三系。

②圣谛:印指圣者所知一切寂静的境界,乃佛教之根本大义,所以又称第一义、真谛。谛,即真实不虚的道理。

③怀让禅师(677-744):金州安康人。惠能圆寂后,得嗣其法并于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弘教传禅。到他的弟子马祖道一时,怀让一系禅宗兴盛起来,被称为南岳一系。其后又自此法系衍出沩仰和临济两系。

④安国师:弘忍的弟子之一,曾常住于嵩山。

⑤说似一物即不中:禅宗认为,人的本心和本性是离言绝相的,明心见性的禅境体验不能以言语来确切描述。不中,即不行,不可以。

⑥修证:即指修行与证悟。

⑦西天:指天竺。般若多罗:又称璎珞童子。是禅宗所立西天二十八祖中之第二十七祖。东天竺人,婆罗门种。约二十岁遇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受付嘱而成为西天第二十七祖。谶:指预言。

③“汝足下”两句:指怀让门下出现马祖道一之后,禅宗将更加的兴盛。

译文

行思禅师,生于吉州安城刘氏家中,听说曹溪惠能大师流布佛法,影响广大,就直接来参拜惠能大师。

行思禅师便问:“应当怎么做,就不会落入有阶级的渐修?”

惠能大师说:“你曾经做什么了?”

行思禅师说:“我连圣谛也不修。”

惠能大师说:“那落到哪个阶级了?”

行思禅师说:“连圣谛都不修,哪还会有什么阶级存在?”

惠能大师十分器重他,让行思做了首座。一天,惠能大师说:“你应当单独教化一方,不要让佛法断绝。”

行思领受了教法,就回到吉州青原山,弘传佛法,广为教化。谥弘济禅师。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的儿子。最初拜嵩山慧安国师,慧安国师让他到曹溪山来参拜惠能大师。怀让禅师来到曹溪山并礼拜惠能大师。

惠能大师说:“从哪里来?”

怀让禅师说:“嵩山。”

惠能大师说:“是什么东西,怎么来的?”

怀让禅师说:“说像一个东西就不是了。”

惠能大师说:“还可以修行证悟吗?”

怀让禅师说:“修行证悟就不是无,受到浸染就不可得了。”

惠能大师说:“具有不受污染这一点,是所有佛所共同护念的。你就是这样,我也是这样。西天竺的般若多罗法师曾经预言:‘在你的门下将要出现一匹小马驹,他的智慧可以征服天下人。’这个预言将应证在你身上,等待时机,不必过早地说出来。”

怀让豁然契悟,便侍奉惠能大师身边十五年,越来越修证到玄妙深奥的境界。后来去了南岳衡山,大力阐扬禅宗。

原文

永嘉玄觉禅师①,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②。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

策云:仁者得法师谁?

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

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③,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

曰:愿仁者为我证据。

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

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

师曰:夫沙门者④,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⑤。大德自何方而来⑥,生大我慢?

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师曰:如是!如是!

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

师曰:返太速乎?

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

师曰:谁知非动?

曰:仁者自生分别。

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

曰:无生岂有意耶?

师曰:无意谁当分别?

曰:分别亦非意。

师曰:善哉!少留一宿。

时谓一宿觉。后着证道歌,盛行于世。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窃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细说中国佛教

    细说中国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书是加措活佛首部作品,也是他首度公开分享生命沉淀的轨迹与感悟。本书完成之后,受到《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的大力赞赏,并被谢娜等人列为必读书。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之龙圣斗罗

    斗罗大陆之龙圣斗罗

    我很喜欢写作,因为唐家三少而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希望大家喜欢这部小说,爱上斗罗大陆。谢谢!
  • 二虎寻宝记之天顶山

    二虎寻宝记之天顶山

    这是一本很有创意的小说,书中结合了“中国民间传说上古神兽”是一本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小说。俗话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意。二虎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和父亲刘柱子相依为命,刘柱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自己父亲说过宝藏的故事,刘柱子每天晚上做梦都会做同一个梦。梦到他带着无数的财宝回到了家里,拿着这笔财富他过得是花天酒地,但是梦终归是梦永远不可能成为事实。于是这个梦伴随了他整整30年的时光,就在有一天刘柱子下定决心去寻找这传说中的宝藏的时候,这时候一个意外让刘柱子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陌路十安

    陌路十安

    沐宛白初步入社会正轨,足渐看破人心可怕,每个人的面具即深即浅……路十安这辈子最爱的人亦是你沐宛白,因自己太懦弱护不住你,待我成长一定重新出现你面前……
  • 未来梦想世界

    未来梦想世界

    这是我的一个梦想,希望它将来能成为现实。
  • 然儿我选泽你

    然儿我选泽你

    刘然然参加学校活动时无意间看了一个男孩的,额··正在换裤子,看到后留下一句小姐不好意思后匆匆离开了,留在房间里的夜雨泽满脸黑线,这笔账他算是记住了。当俩人再次碰面的时候,叶雨泽的报复来了,“说吧,刘然然同学,你是打算对我负责还是让我看回来,嗯?”
  • 其实是预谋已久

    其实是预谋已久

    一早起来,韩允恩看微博热搜,发现自己占了前两条——1.淋寒集团总裁夜会影后韩允恩2.影后韩允恩是染恩集团总裁随后踢了林染一脚,说:“看你弄的好事,赶紧解释!”万年不发微博的林染,发了一条微博:回家都能上热搜的吗?(配图他们的结婚证照片)
  • 大佬每天都很低调

    大佬每天都很低调

    都说京都世家独子陆聿席薄情冷淡,是出了名的不近女色。可谁知,就是这位清心寡欲的爷,精心筹划了整整十年的局,只为得到十二年前那个仅仅只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小姑娘……-好不容易把小姑娘骗到手,陆聿席就在背地里再三警告众人:“我家小七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大家……可别欺负她。”众人毛发皆竖,巍颤颤道:“爷……咱能不能先把手上的刀先放下来……?”-直到后来,传闻那位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的陆太太,突然在众人面前掉了马甲……众人:???神特么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陆太太今天掉马了吗(:*腹黑城府深大bossx藏马甲很厉害的大佬【甜文爽文】
  • 花都魔少

    花都魔少

    红尘坠,沧桑心,赴汤蹈火为兄弟。天魔落,万花中,护花使者逍遥心。林辰无意中修炼魔教无上魔典天魔功,从此纵横花都,逍遥一世,留下无尽的传奇……
  • 一生疲劳

    一生疲劳

    五六十年代的人是极其艰难的,那一切都是苦不堪言的。说到以前,也只能低下头叹息一声,摆摆手不愿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