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34900000002

第2章 以食为天——古色古香的玉盘珍肴

1.从伏羲和烧烤说起

(古代的BBQ)

现如今,BBQ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代名词。BBQ是barbecue的缩写,即“烧烤大会”的意思。走在路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烧烤,如韩国料理、BBQ烤肉店等等。平时约上两三好友,围桌而坐,几瓶冰凉的啤酒,边喝边聊,边吃边烤。上班时的不快便会被火炭烘烤得无影无踪!烧烤时散发出的诱人四溢的清香,再加上肉在铁板上发出的“咝咝”声,无不让“好吃者”垂涎欲滴。

烧烤这种烹饪方法在世界上已经流传很久了。古时并不像现代这样用锅、用灶,而是直接放到火上烧制出美味的佳肴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自从人们掌握用火的方法之后,烧烤就一直伴随着人们的饮食。在我国,烧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伏羲时代。

说到北京的饮食,那就不能不提“北京烤鸭”。稳坐北京饮食龙头老大的“北京烤鸭”其实是起始于明朝的南京城。嘉靖年间,北京出现了第一家专业的烤鸭店,其名为“金陵老便宜坊”。同治三年,现如今的全聚德烤鸭店正式诞生了。同时代的鸿宾楼和翠华楼的鸭子也都不错,皮脆里嫩,油而不腻。

新疆羊肉串可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烧烤。在北京,早在蒙古人入主中原的时候,便把具有浓厚草原气息的“烤肉”带到了北京。而清康熙年间,北京的街头就已经出现了推着烧烤车的小贩。到了咸丰时,北京人熟知的烤肉店——“烧肉宛”,在宣武门大街正式营业。同治时,北京什刹海出现了专卖烤肉的食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烤肉季”。

蒙古烤肉以羊肉为主。而取肉的部位一般都是肉质鲜嫩,特别是肥瘦相当的“上脑”“大小三岔”“瓜条”等处,这样烤出来的肉才会不膻不腻。

韩国的烤肉则以“萨拉伯尔”为代表。在韩式烧烤中,一直以牛肉为上品,先用料酒、酱油、红糖、蒜泥等调味品腌制,在烤熟后拿薄荷叶包住,再配上多种韩式特制的泡菜,那种特有的香味,吸引着为美味而来的顾客。

现如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烧烤店,烧烤种类和方式也层出不穷,例如在肉类烧烤中,有烤羊肉、烤牛肉、烤鸡肉等,仅烤鸡肉就有鸡肉串、烤鸡翅、烤鸡腿、烤鸡心等,甚至连鸡皮都能烤。

每一种烧烤都蕴含着各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我国的烧烤虽然不能算是一种舶来品,但其中蕴含的时尚因素却是由异国带来的。随着韩国烤肉陆续进入中国市场,逐渐地改变着我国烧烤文化,使得我国带有粗犷性的烧烤披上了典雅的外衣。这更让崇尚优雅的白领们对其爱不释手。

2.“吃豆腐”趣话

(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豆腐是人们平时经常食用的物美价廉的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营养价值非常高,从古至今,它一直为国人所喜爱。

相传,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用大豆制作豆腐的方法。经一些史学家的考证和揣测,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利用大豆制作豆腐的方法。北宋大诗人苏轼曾作有“煮豆为乳脂为酥”等关于豆腐的诗句。

人们为什么不直接食用大豆,而是把大豆制作成豆腐呢?

我们都知道,维持我们生命的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体内各种细胞的基本材料和新陈代谢,都离不开蛋白质。

食物中的鱼、肉、蛋等动物性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质,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在植物性食品中,大部分含蛋白质较高,但其并不是完全蛋白质。唯独大豆,不但蛋白质含量特别高,而且还是完全蛋白质。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几乎是鱼、肉所含蛋白质的两倍,所以,大豆在民间又有“素牛肉”之称。

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虽然量多质优,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较难被人体消化吸收,只有把大豆加工为豆腐或其他豆制品时,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才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古人无意间触碰了我们现代人的科学成果,发明了制作豆腐的方法,使之成为一种大众食品,促进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古人研究出的制作豆腐的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加工植物蛋白质的重大突破,是我国饮食界的一项重大发明。

古人探索制作豆腐的方法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人们首先要把大豆用水浸胀后,磨成豆浆,之后把豆浆放到锅中煮熟。但是豆浆并不能马上成为块状的豆腐,人们还必须往豆浆中加入适量的盐卤或石膏。这样,豆浆就会慢慢地凝结成豆腐花或豆腐脑,最后用布兜着放在木架上,把豆腐花中的水滤去一部分,这样,既新鲜美味,又营养丰富的豆腐就做成了。

通过这样复杂的工序,“素牛肉”中所含的蛋白质被“撕得粉碎”,从而更易于人体吸收了。

古人将豆浆制作成豆腐的过程,从化学上讲,其实就是将胶体溶液变成胶冻溶液的过程。这种技术在如今的很多方面都有所应用。例如,在橡胶工业中,工人从橡胶树上采下白色胶汁,也就是橡胶的胶体溶液,然后在这种胶汁中加入适量的醋酸,胶乳就会慢慢地凝聚成胶片,最后送到加工厂制作出各种橡胶制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一千多年前所发明的制作豆腐的方法,与现代工业中所运用的技术已经十分相似。

3.番茄的滋味

(古代从异国传入的“异”味)

据说秘鲁和墨西哥是番茄的老家,以前人们认为番茄只是一种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有毒的果子,常把它称为“狼桃”。当地有个古老的传说,森林中的狼桃有巨毒,如果有人吃了狼桃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全身起疙瘩长瘤子。尽管它成熟时鲜红欲滴,在绿叶的衬托下,十分诱人。但正如娇艳优美的蘑菇有剧毒一样,人们对它敬而远之,没有人敢去当“傻瓜”吃上一口,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观赏植物。

据记载,当时有位来自英国俄罗达拉里的公爵去南美洲游历,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番茄,第一眼就被它光鲜亮丽的颜色深深吸引,于是公爵就把这个光艳照人的番茄带回了英国,作为稀世珍品献给了他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用来表示他对爱情的忠贞。自此,番茄便被套上了“爱情果”的美名。人们常常把番茄种在自己的庄园里,作为象征爱情的礼品赠送给爱人。就这样,过了一代又一代,番茄仍然只是作为一种观赏品留存于世。

番茄是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很长时间内仍是作为一种观赏性植物存在。据《群芳谱》中记载:“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株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

直到十八世纪初,才有了第一位敢于冒险吃番茄的人。相传,法国有一位画家看到番茄如此诱人,便萌生了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念头,要尝尝它到底是什么滋味。他鼓足了勇气,为了后人的“口福”,一咬牙,一跺脚,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个,觉得甜甜的、酸酸的,他禁不住又多吃了几个,然后,整理好衣服,躺到床上,等待死神的降临。

一天过去了,他还睁着眼睛对着天花板发愣。怎么?自己吃了像毒蘑菇一样艳丽鲜红的“苦果”居然没死!他咂巴咂巴嘴,回想起番茄那酸中带甜的味道,真是好极了,于是他兴高采烈地把“番茄无毒可以吃”的消息告诉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大家被他吃“苦果”的行为惊呆了。不久,番茄无毒的新闻便震动了整个西方,并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从此,人们知道了番茄的实用价值。享受到了这位“敢为天下先”的勇士冒死给人们带来的口福。于是人们便纷纷把它从花园里挪到了自家的菜园。

后来,意大利厨师把西红柿做成了一道色艳、味美的菜肴。客人吃后赞不绝口,番茄终于登上了历史的餐桌。自此,番茄赢得了人们的好评,被誉为金苹果、红宝石、爱情果。而到了清朝末年,番茄才被中国人应用到饮食调味的行列。

目前,已经被科学家证实,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并且含有叶酸、钾等营养成分,特别是它含有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茄红素,要远远大于西瓜、柚、杏等水果。近些年,根据美国《全国癌症研究所杂志》的报道,美国医学专家研究表明,多吃番茄可以有效起到防癌的作用,甚至对胃癌、结肠癌等也有作用。

4.皇帝如何请客吃饭?

(古代国宴的排场)

同事之间请客吃饭叫什么?家常便饭。领导呢?饭局。国家领导呢?国宴。那么古代皇帝请客吃饭该叫什么呢?

帝王请吃饭应当是恩,说帝王请客未免有些大不敬,但是如果改成“赐吃”“赏饭”,又有些不恰当。那么皇帝是如何宴请百官吃饭,这场饭局又当如何称之呢?明代的官方解释是把这种饭局称为“大宴仪”。

既然皇帝宴请百官是一种国家礼仪,那么规矩当然是不能不定的,按明朝时的制度,分为大宴、中宴、常宴和小宴。一般只有像立春、元宵、端午、重阳、腊八这样的节日或者在宗庙或宫殿建成之际才有机会举行“大宴仪”。那些大宴仪以下规格的,都是在“凡祀圜丘、方泽、祈谷、东宫讲读”时举行。

早在大明王朝建国之初,朱元璋、朱棣就在奉天殿举行过“大宴仪”,赏赐百官共同进膳。当然,皇帝要是突然想要“行礼”时,只需要找个借口就可以了,如《明史》中记载宣德五年冬,“久未雪,十二月大雪,帝示群臣《喜雪》诗,复赐赏雪宴。群臣进和章,帝择其寓警戒者录之,而为之序”。

大宴仪的准备工作由当时的尚宝寺负责,首先在殿的正中央放好龙椅,铺好黄麾,并设有二十四人在旁服侍。在殿内设有九个小型“乐队”和舞女,殿外还准备有歌舞杂技等艺人,供皇帝等大臣们赏乐。尚宝寺命负责膳食的光禄寺在龙椅的西面设酒亭,在龙椅的东面设膳亭,并在酒亭和膳亭的东西两侧各设珍馐美味亭,御宴则放到龙椅前的东西两方。皇太子的座位在龙椅的东侧,呈面向西方,而那些诸王大臣们则依次由南而北东西相向而坐。群臣中,四品以上殿内招待,而五品及以下则在殿外招待。

在开宴的时候,由仪礼司请皇帝先坐上御座。当皇帝一走出来,乐队便开始奏乐,等到皇帝就坐,奏乐停止,随后鞭炮鸣响,皇太子、亲王贵族等依次上殿,接着便是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分为东西两队,进入殿中,五品以下的只能站到殿外。百官行完大礼之后,光禄寺官员持酒而入,这时乐队再次响起,等到光禄寺官员走到皇帝面前时,乐队就停止奏乐,光禄寺官员便打开酒壶为皇帝斟满,首先向皇帝敬酒。

在敬皇帝第一轮酒的时候,乐队开始奏《炎精之曲》,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文武百官都跪下来,以敬皇帝,待皇帝饮完杯中酒后,音乐方可停止,众百官还要俯首,再行谢拜之礼,然后就可以各就各位了。

第二轮敬酒的时候,乐队开始奏《皇风之曲》,音乐一起,光禄寺官员上前为皇帝斟满酒,文武百官由那些“皇家服务生”斟酒。等到皇帝举杯喝完后,群臣才可以饮杯中之酒,这时乐队才可以停止奏乐。

接下来进汤,光禄寺官员走到殿外,乐队开始奏乐,这时群臣起立,由光禄寺官员向皇帝进汤,给皇帝上完汤,群臣方能入座,然后再由“服务生”为百官上汤。接下来是赞馔,即皇帝举起酒杯,慰问百官,百官则先后举起酒杯以示感恩。

此后就是歌舞欣赏的节目了,第一项一般是歌舞《平定天下之舞》,按如今的说法相当于劲舞一类的表演。第二项是由乐队奏《眷皇明之曲》,由舞伎跳《安抚四夷之舞》。第三项是奏《天道传之曲》,舞伎跳《车书会同之舞》;之后依次奏《振皇纲之曲》《金陵之曲》《长扬之曲》《芳醴之曲》,跳《百戏承应舞》《八蛮献宝舞》《采莲队子舞》《鱼跃于渊舞》,最后,再由乐师演奏《驾六龙之曲》。在每演完一项节目之后,都如同初轮一样,照葫芦画瓢地敬酒谢酒一番。

在九轮之后,光禄寺官员清理御桌上的糕点、酒盏,而其他皇亲大臣的酒盏则由“宫廷服务生”清理。估计到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会被折腾得饥肠辘辘,胃口打开,接下来终于到了群臣们盼望已久的进大膳的环节了,乐队奏乐,群臣起立,再谢过皇恩之后,“宫廷服务生”便依次开始上菜。

好在给群臣们吃的都是祖国四方的珍品,那些鲜果和鲜食都是通过当时的快递从全国各地由水、陆两路加急送来的,到达京城后再经御膳房的名厨精心烹制,可算是绝世佳品了。

这样,“国宴”享受完毕,乐师也停止了演奏。在撤膳的时候,还会有一支舞蹈演出,舞伎所跳的是《百花队舞》。在轻歌曼舞之中,国宴的“战场”被打扫干净了。《百花队舞》结束后,群臣起立向皇帝行大礼谢恩,仪礼司则向皇帝禀报大宴仪结束,请圣驾回宫。群臣恭送皇帝回宫后,大宴仪正式结束。

这顿“设山楼排场,穷极奢丽”的大宴仪下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谓是难以估算。上不及宋,下不赶清的明代皇帝请客尚且如此,由此可见,古时皇帝请客吃饭的排场有多么大了。

5.为什么长寿的偏偏是“面”?

(长寿面的由来)

过生日的时候,按中国的传统,亲朋好友总会让“寿星”吃上一碗面条,这碗面条还有个很响亮的名字——长寿面。长寿面真的可以使人长寿吗?长寿面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

据说长寿面是从我国西汉时期的辞赋家东方朔开始的,并且长寿面与东方朔还有过两次戏剧性的接触。

戏剧性接触一:相传,西汉时期有“滑稽之雄”之称的东方朔,听说当时的博士董仲舒到如皋拜贾大夫庙后,称如皋为长寿之乡,于是出于好奇,他就来到了如皋。果然,东方朔到了如皋后,看见了这里的长寿老人很多,并且还有许多五世同堂的家庭。正在信步闲游时,看到一户人家正在为百岁老人贺寿。东方朔驻足观看,办寿宴家中的主人见他是个长袍大袖的老夫子,便请他上坐,且端上了两碗面条:一碗是鸡汤面,另一碗是拌了一百粒虾米的面条。在端上这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后,主人请东方朔解释其中的含义。聪明的东方朔当然不会被难倒,便说道,鸡汤面是滋补之物,百粒虾米是对老人的祝福。

戏剧性接触二:相传汉武帝迷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汉武帝与众大臣闲谈,谈到人的寿命长短时,汉武帝说:“《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1寸长,就可以活到100岁。”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听后哈哈大笑,众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对皇帝无礼。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解释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岁,人中1寸长,彭祖活了800岁,他的人中就长8寸,那他的脸该有多长啊!”众人闻之也大笑,随即明白靠脸长是不可能长寿的。东方朔趁机献言: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汉武帝闻之大悦。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长寿面的说法也开始广为流传。

面条代表着“长寿”的传说渐渐深入人心,随之也产生了很多关于面的习俗。俗语说“人生有三面”,即“洗三面”“长寿面”“接三面”。每当新生儿降生后的第三天,家人就会办洗三仪式,亲朋好友吃洗三面,意为祝愿新生儿“长命百岁”;在过生日的时候,人们都会给“老寿星”吃“长寿面”,也称之为“挑寿”,其中蕴含着“福寿绵长”的美好愿望;人死后的第三天初祭之日,称之为“接三”,主家用“接三面”来招待来宾以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绵绵不断。

6.哥吃的不是月饼是文化!

(小月饼上的大文化)

月饼自古就象征着团圆和美好,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关于月饼由来的传说很多,但是在所有的传说中,月饼都是用来庆祝胜利的食品。

据说,远在唐高祖李渊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大获全胜,于八月十五回朝。当时的一些吐鲁番商贾为了向大唐表示庆贺,便做饼以供之。高祖李渊接过商贾所供的胡饼,笑着指着空中的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便命人把这些胡饼分给群臣共同品尝起来。

从此之后,月饼的制作流传开业,其制作也越来越精细考究。

史上关于月饼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宋代秦再思所著的《洛中记闻》,其中记述唐僖宗李俨在中秋节吃月饼时,感到口味极其鲜美。僖宗赏月时,听闻新科进士正在曲江设宴庆贺,便令御膳房用红色的绫缎包裹好月饼前去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宋代的月饼是菱花形的,所以便有了“荷叶”“金花”“芙蓉”等精致典雅的称呼,与此同时,在月饼制作的方法上更是精进了不少。苏轼曾有诗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酥就是油酥,饴就是糖,由酥和饴制作出来的月饼,其香脆可口的味道可想而知。自宋以后,在月饼制作的时候,不但在口感上香甜酥脆,更是在月饼的饼面上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

圆形的月饼如同十五的月亮一样,象征着家庭的团圆,人们经常用它来当作节日的食品、祭祀的祭品或亲朋的互送礼品。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我国汉民族的一种共同民族亲情的心理反映。

关于月饼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在北宋时期,中秋节人们都以爬高、登楼先睹明月为快,然后再举行一种祭拜月亮的仪式,其中的贡品就有月饼。根据《燕京岁时记·月饼》中所说:贡桌上的月饼随处可见,其中大的有一尺来长,并且饼面上画有月宫蟾蜍的图案,祭祀完毕,人们共同而食的场面,这也就是中秋时节吃月饼的习俗。

相传,元朝初年,忽必烈怕汉族的民众反抗,于是便下令每十家住户,派一名官兵进行监视,且十家里,只允许用一把菜刀。在这种高压政策下,人民忍无可忍,便想到了在八月十五互送月饼的时候,在月饼中放个蜡丸,并且在蜡丸中包好一张写有“反蒙复国”等誓言的小纸条。这种月饼在古时的温州一带被称为“三锦”,按照当地方言的发音,就是“杀紧”。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在月饼外贴上一张纸的由来。到了元代末年,刘伯温更是利用月饼组织了一场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更加流行了。

中国历代很注重农业,中秋节正逢五谷丰登的农收季节,农户家中常食用“芋魁”,就是我们中秋时节所吃的番薯、芋头。这两种食物因其体型硕大而圆润,常被人们比为丰收与圆满之意。而如今我们在走亲访友的时候互赠月饼,同样也具有象征圆满、团圆之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月饼逐渐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寻常百姓中秋节的必备品。月饼发展到今天,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其中更是有京式、津式、苏式、广式、潮式等五大种类。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的水果月饼,是在海南等地近些年兴起的。

总而言之,中秋这场团圆的聚会,吃着月饼赏月的习俗由来已久,并且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7.菜上有山水,盘里有诗歌

(古代诗歌里的名菜)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自古我国的文人雅士就对酒有着一种割舍不断的刻骨柔情,留下了许多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诗句。同时,对于下酒的美味佳肴,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称道的名诗佳句。如《诗篇·土豆歌》中赞美土豆风味的诗句:“油炸肉炖皆可口,也喜素食也喜荤。”宋代苏东坡称赞豆豉口感香美、独特的诗句:“谁能斗酒博西凉,但爱斋厨法豉香。”这些诗所要表达的对象、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表现了人们对这些珍馔的喜爱。中国的菜影响了诗,诗更使中国的菜插上了翱翔的翅膀。菜与诗的互相影响,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然而,诗歌对菜肴不仅仅停留在概括性的描述上,更在于对其全方位的描绘上。

赞扬菜的“色”。饭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而色是第一要求。在这里所说的“色”专指食物的“品相”或“卖相”。好的卖相可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孔子在《论语·乡党》中就曾提到过“色恶不食”的饮食标准,这就是要求菜肴的颜色要纯正、好看,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和欣赏要求。

明朝时的名菜“水母脍”,即今天的“冷拌海蛰”,它呈现出的晶莹剔透,让诗人谢宗可大为称赞:“海气冻凝红玉脆,天风寒洁紫云腥。”揭示了“水母脍”在色泽上的特点,宋代林龙发所描绘名菜“拨霞供”的“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就将热气腾腾的浓汤比作波涛汹涌的“晴江雪”,把粉红色鲜美的兔肉比喻为“晴朗晚霞”的余辉,这样更具动态的美感,同时蕴含着“色”的神韵。

歌咏菜的“香”。一道菜四溢飘香可以有效地刺激人的食欲。福建的名菜“佛跳墙”,是用鱼翅、鲍鱼、海参等和鸡、鸭蒸烧、煨制而成,其中所用到的原材料的各种香味融合到一起,香味浓郁。出锅之时,整个房间都充溢着诱人的香味,令当时的秀才们拍手称奇,趁着酒过三巡之际吟诗作赋:“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其真正在嗅觉上抓住了人们的食欲,并引发出无限的遐想。

明代的李流芳对名菜“西湖莼菜汤”所发出的感叹:“玻璃碗成碧玉光,五味纷错生馨香。出盘四座已叹息,举箸不敢争先尝。”使菜肴的香味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试想:当你望着眼前的“碧玉光”,闻着菜肴所发出特别的“馨香”,沉醉之余竟然忘了拿起筷子,这是只有沉浸在如此“馨香”的氛围中才能体会到的。有谁在吃饭的时候不想忘情一回?

感叹菜的“味”。菜肴本身就是供人品尝的,好的菜肴注重好看、好闻,更注重好吃,味道、口感对于菜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味道才是菜肴的根本,人们只有通过品尝之后,才能满足口舌之欲,否则,“色”再美,再飘香四溢,可味道不好,也会使人望而却步。

有的菜口感独特,如宋代杭州名菜“清蒸鲥鱼”就引来苏东坡的赞叹:“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有的菜是“五味”变幻无穷,如陆游对“东坡羹”(荠糁)赞不绝口:“荠糁芳甘妙绝伦,啜米恍若在峨嵋。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异味颇思修净供,秘方当惜授厨人。午窗自抚彭亨腹,好住烟村莫厌贫。”由此可以看出,这道羹比天下闻名的莼菜羹、牛乳酥还要好吃,其一定如老子所说“令人口爽”。

称颂菜的“形”。菜肴的直观形态,是美学价值的更高审美对象。厦门的名菜“半月沉江”,就是用面筋、香菇、冬笋、当归等原料烹制而成的一道菜肴。当年郭沫若游南普陀寺后进餐,见这道造型优美的菜,就好像半轮明月沉于江底,于是便写下了“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的佳句。如果说静态的造型是一种美,让人赏心悦目,那么另一种“气韵生动”的造型就更令人难以忘怀了。

“汆西施舌”是源于清代福建和浙江等地的名菜。其实“西施舌”就是原产于近海泥沙中的一种软体海蚌,由于它的形状很像人的舌头,并且肉质鲜美、细嫩,所以人们就形象地把它比喻为“西施舌”。这道菜让前唐时期的陆养和大加叹谓:“碧海波摇冰作骨,琼筵夏赏滑流匙。”更让人们体会到“此是佳人玉雪肌”的楚楚韵致。

夸奖菜的“质”。菜的质也就是菜肴的口感,其表现为脆、嫩、酥、软等,并且结合了色、香、味、形等因素,使口感产生复杂而多样的变化。杨静亭在赞美名菜“东坡肉”时就曾说:“原来肉制贵微火,火到东坡腻若脂;象眼截痕看不见,啖时举箸烂方知。”这恰恰是一种肉质酥烂、肥而不腻的口感。

除此之外,文人墨客有时还会从原材料着眼,如赞美“金针银鱼”时,就有“银缕寸肌游嫩白,丹砂双眼漾鲜红”;有时又从侧重吃法着手,如赞美“北京烤肉”时,就有“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等等。

诗歌与名菜,是一种虚与实的强强联合,是一种高雅与平凡的结合体,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使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的饮食文化中魅力四射!

8.呼儿将出换美酒

(杯中的历史沉淀)

中国可谓酒之大国、酿酒古国,自古就产美酒佳酿,而且销量非常大。提起酒,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煮酒论英雄的曹操,温酒斩华雄的关羽,景阳冈打虎的武松,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还会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名诗佳句。酒,从古至今都是文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文人学士不仅爱饮酒,而且还为酒起了许多的雅名,如“杜康”“琼苏”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酒从一出生的那天起,就扛起了“浸润中华文明发展”的重任。我们不难从中国酒文化的发展中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于中国的酿酒历史有三种传说。其一是“古猿造酒”,据说人类的祖先猿猴在“石洼”中储藏了大量的水果,由于这些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发酵,于是便在石洼中“酿”出了史上的“第一杯酒”。其二是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术。《战国策》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禹帝的女儿让仪狄制作美酒,并献给自己的父皇禹帝。禹帝喝后就睡着了,等醒来之后,对仪狄说:“将来一定有因为酒而亡其国的国君。”说罢,便下令不得再生产酒。这就是“仪狄造酒”的故事。其三是说夏朝的第六代国君杜康(也叫少康),发明了酿酒术,也就是“杜康造酒”,这是民间最流行的说法。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可以证明我国的酿酒文化已经延续四千年了,当今许多考古人员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约在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自然发酵的果酒。到了商代,人们已经掌握并利用谷物的糖化再酒化的原理,那时的柜鬯(chàng,是一种古代祭祀时用的酒)就是当时酒中的极品,它是用当时的黑黍(shǔ)加香草鬯酿成,通常这种“国窖”为王室所特有。而一般普通百姓所用的酒叫做“醴”。

先秦时期人们发现了一种通过谷物或其副产品所培养出来的“曲”,它是一种可直接用来发酵的微生物,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曲酿酒的国家。汉代,先秦时的制曲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曲的种类增加了,酒的品种自然也增加了。东汉时,张骞从西域引进了葡萄酒的生产技术。魏晋时期,出现一种所谓的魏晋风度,也就是文人喝酒成风的状态。

唐宋时期,造酒业继续发展,除了酿造普通的粮食酒外,还开始研究酿造果酒和药酒,并且,唐宋两代的文人也都是“文中仙,酒中圣”。李白、杜甫、苏东坡、白居易、杜牧等都是中华酒文化中的佼佼者。自元代开始,蒸馏法标志着中国白酒正式诞生。而明清时期,伴随着酒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较高度数的“牛二”也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自此之后,中国“牛二”深入百姓生活,成为家中必需品。

总而言之,中国的酿酒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酒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从白酒、黄酒、米酒、药酒到外传来的葡萄酒、啤酒应有尽有,其中的名品也是数不胜数。

酒已经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满月酒”“接风酒”“饯行酒”“庆功酒”等等,同时,民间生活与酒文化的一些相关显现也越来越丰富。譬如绍兴的“女儿红”,也称为“花雕”,民间习俗当有女孩降生后,家里会酿造一坛好酒,用带有花纹的酒坛盛好,并用红纸封严,窖藏到这个女孩长大出嫁的时候用。

酒除了作为一种成人饮品外,还可以调节人们的人际关系。从古到今,中国人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应邀赴会,都会在酒中加入丰富的情感,喝个痛快。在饮酒时,中国人还非常追求意境,所谓喝酒的最佳状态就是似醉非醉,似醒非醒,在这个阶段,人处于最快乐、最兴奋的状态,这时的人们不仅话多,而且兴致大发,妙语连珠。也正是因为酒进入了社会生活,所以酒才有了社会精蕴,最终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中国酒文化。

9.油锅里炸的是“谁”?

(油条的来历)

“老板,来一斤油条,打包。”

“好嘞,您慢走。”

这样的场景相信人们在早点摊上经常看到。接下来我就要发问了,大家整天吃油条,可有谁知道油条的来历?既然没人回答,那么我们就一起穿越到宋朝,看看宋朝的油锅里炸的是“谁”。

相传,在南宋年间,奸臣宰相秦桧和他的老婆王氏因贪婪嫉妒,通敌卖国,在自家东窗下定了一条毒计,把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岳飞在风波亭害死了。这个震惊国人的消息传开之后,老百姓们愤愤不平,全国各地的茶馆、酒楼,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这件事。

那个时候,在从安桥下有两家食品店,一家是卖烧饼的,另一家是卖油炸糯米团的。一天,刚刚散了早市,做烧饼的王二整理好炉中没有卖出去的几个烧饼,看看没有买主,便坐在自家的板凳上休息。这时,做糯米团的李四也坐在那里抽着自己的老烟袋。

二人彼此打过招呼,便一起聊了起来,谈天谈地的就谈到忠臣岳飞被奸臣秦桧害死的这件事上来了。两人对这件事非常愤慨,都想用某种方式发泄心中的愤恨。于是,王二从他的面板上弄了两个面疙瘩,揉揉捏捏,不一会儿,便捏成了两个面人,一个是吊眉的无赖,而另外一个是歪着嘴的妇女。他还觉得不解气,顺势拿起了切面的刀,在那无赖的脖子处和妇女的肚子上均切了一刀。

李四看到后,认为这样还是不解气,于是将那两个切断的面人重新捏好,把他们背对背地绕在一起,然后丢到滚烫的油锅中去炸。他们一边炸面人,一边喊着:“大家来看油炸桧喽!大家来看油炸桧喽!”

过往的行人听见“油炸桧”感到非常新鲜,便都围了过来。大家看到油锅中正炸着两个丑陋的面人,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也跟着一起喊:“大家来看看,这里油炸桧喽!”

此时,恰巧秦桧坐着八抬大轿经过从安桥。在轿子中的秦桧听到外面嘈杂的喊声,觉得这声音如针一样直刺入自己的心口,便令轿子停下,立刻去抓人。官兵把王二和李四抓了起来,并且把那个油锅也一并带到了秦桧的大轿前,秦桧看到油锅中那两个被炸的黑乎乎的面人,气得连胡子都朝天了,走出大轿对着王李二人大喊:“你们好大的胆子,想造反呀?”

王二平静地回答道:“我们都是做小买卖的,对造反的事不感兴趣。”

秦桧问道:“既然这样,你们怎么敢乱用本官的名讳?”

王二答道:“啊呀,宰相大人,您大名所用的‘桧’是木字旁的,而我所用的是火字旁的‘烩’呀。”这时,在旁围观的群众都喊道:“对呀,音同字不同呀,怎么说的就是你的大名呢?”秦桧无话可说,他看看锅中那两个在油中浮动的面人,怒道:“不要嗦,这炸成黑炭一样的东西,还怎么吃,分明就是两个刁民在这里聚众生事。”

听秦桧这么一说,从人群中走出了两个人,一边把锅中的面人捞出来放到嘴中,一边说:“就要这样炸才好吃,我越吃越觉得自己的牙齿畅快。”秦桧听后,脸气得如同鸭血一般,只好钻回大轿,灰溜溜地回家了。

奸臣秦桧被当众羞辱这件事,一下子轰动了整个临安城。人们纷纷从各地赶到从安桥来,都想一品“油炸桧”的滋味,后来人越来越多,王二和李四索性就合伙开了一家专做“油炸桧”生意的小店。

后来,由于捏面人很费功夫,顾客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因此,王二和李四两人想出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他们把一大团面摊开,用刀切成等分的小条,从中拿两根出来,一根代表秦桧,另一个则代表了他的妻子王氏,然后用擀面杖一压,相互缠绕在一起,放到油锅里去炸,但人们依旧把它叫做“油炸桧”。

当时老百姓吃“油炸桧”的时候,都是为了一解心头恨,但经过品尝,感觉味道还不错,价钱也比较便宜,于是,吃的人越来越多。一时间红遍临安城,很多小餐馆也都学着做了起来。以后逐渐地传到了全国各地,日久天长,人们就把这根长长的“油炸桧”称作了“油条”。

10.美女私房菜

(中国古代六大美女厨神)

性感的英国美女奈吉拉·劳森在现今的饮食界大名鼎鼎。她所主持的电视节目《吃定奈吉拉》,让千万男人百看不厌。特别是她在做菜时的招牌动作:用手指尝菜,放在嘴里吮吸,更引起百万男人的惊呼一片,她也由此被誉为“美丽女厨神”和“性感厨娘”。

国内的饮食节目近几年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各种饮食节目纷纷登上了电视荧屏,走进了千家万户,但至今还没有能与奈吉拉·劳森所主持的《吃定奈吉拉》一决高下的节目。不过说到可以达到厨神级别的美女,在中国古代还真出现过那么几位。

在我们一般人的印象里,精通技艺的大厨往往是男人,因为做菜也是一项体力活,需要经常操刀杀生,忍受烟熏火燎,这些根本就不是一个柔弱女性所能胜任的,特别还是美女。可是,在我国记录的历史十大名厨中,居然有六位是女性,其中甚至还包括秦淮名妓董小宛,这实在是让我们深感意外。

在我国古代六大美女厨神中,首屈一指的是唐代的膳祖。我们光看名字,就可想而知她做菜有多么牛了。膳祖是唐代宰相段文昌的家厨,对菜肴从选料、加工到制作等各步骤都非常精通。段文昌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写成了他的传世之作《食经》五十章。

段文昌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但他的儿子段成式可在历史上非常出名。一本堪称奇书的《酉阳杂俎》让段成式广为人知,更被历代文人所推崇。《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当时全国各地的很多美食,其中的绝大多数是膳祖所创的平民百姓家都可做的家常菜。

六大美女厨神中,排名第二的是梵正。梵正是一个尼姑,“梵正”自然是她出家时的法号,既然已遁入空门,为何还如此热衷于美食,这也许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一定关系吧。史书中并没有介绍梵正的长相,但想来应是一位面目清秀的美女。宋代陶谷曾在《清异录》中记载过关于梵正根据王维晚年隐居之地“辋川别墅”的画面所做的一道菜:“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炸、脍、脯、腌、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仅凭《清异录》所记载的这一道菜,梵正就可占据十大名厨的一席之地了。这道根据王维画图所做的拼盘,真可算得上是色、形、意具备,做这道拼盘不但需要精湛的手艺,更需要对王维所作诗画的深刻理解,在做之前需要很好的艺术构思,以达到“菜上有山水,盘中有诗歌”的境界。梵正可以说是一个才女型的厨师,只可惜遁入空门,不问世事了,难道她已经看破红尘,不堪尘世的羁绊?

宋代的刘娘子也可算是六大美女厨神中的一员。刘娘子原是宋高宗赵构的御用家厨,在赵构未登基之前,掌管赵构府中大小膳食。高宗登基后,便任命其为御厨,这实际上在当时是有些违背规矩的。按当时的制度,女人不能担任御厨。但是高宗就认准了刘娘子做的菜,也没有办法。得到高宗如此青睐的“御厨”,想必模样也不会差。

排名第四位的是宋五嫂。宋五嫂本是山东人,后随宋朝南迁至杭州,并在杭州城外开了一家小餐馆,她所做的鱼羹,名扬京城。宋五嫂所做的鱼羹一直传到今天,成为浙江名菜,名为“宋嫂鱼羹”。

“宋嫂鱼羹”是以鳜鱼为材料,味道鲜美,又名“赛鱼羹”。据宋代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中记载:“杭城市肆各家有名者,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如今,宋五嫂被尊称为“烩鱼之祖”。

明末清初的名妓董小宛在六大美女厨神中位列第五。董小宛身为“秦淮八艳”之一,想必没有人怀疑她的美貌。大家都知道她与名士冒辟疆之间的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董小宛其实在美食上的造诣也非同小可,烹制糕点更是不在话下。她所做的桃糕、菊花糕均名满江南。当时人们争相模仿。

在史料中有所记录的美女厨神排名最后一位的是清朝的萧美人。萧夫人名叫仪征,居住在江苏,她最拿手的就属做点心了。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单独有一篇《萧美人》,其中这样记载道:“仪征南门外,萧美人擅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袁枚对萧美人所做的点心已经达到了一种痴狂的程度,当然,是对人痴狂还是对点心痴狂,我们无从知晓。乾隆五十七年,袁枚在重阳节时曾托人专门到南门外仪征处订购了三千点心,并将其中的一千点心送给了当时江苏巡抚奇丰额。

有了这些文人雅士、达官显贵的宣传,想必萧美人不出名都难。现如今在扬州还有许多号称得到萧夫人真传的点心店,但是,恐怕已经不是当年的“萧夫人味道”了吧。

11.“臭名远扬”的美食

(王致和臭豆腐传奇)

很多人都吃过那个把味觉两个极端融于一体的臭豆腐,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探究臭豆腐到底是王致和如何发明出来的,关于王致和臭豆腐的“横空出世”,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求王致和与臭豆腐的“柔情蜜意”吧,准备好了么?Let’s Go!

在清代康熙八年的时候,来自安徽省仙源县的一个叫做王致和的举人进京赶考。他一心想要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是他却没有想到,刚上战场,就被“敌人”给“秒杀”了。退出考场后,王致和想要继续攻读,准备再次应战,可是身上的盘缠所剩无几,距下一科考试的时间又非常长。无奈之下,只能留在京城谋生计。

王致和的老家并不富裕,他爸爸在家乡开设了一个小的豆腐坊,王致和年幼的时候,曾经跟父亲学过做豆腐,于是,王致和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了几间单居室,并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就得出去卖一回。时值夏季,有时卖不出去而剩下的豆腐,很快都会发霉,根本无法食用,王致和不忍心将这么好的东西扔掉,苦想之下,他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晒晾,再找到一个小缸,用盐水腌制起来。之后紧关大门,一心攻读,渐渐地,王致和就忘记了此事。

秋风送爽,一转眼到了秋天,王致和想重操旧业,突然,想起了那坛腌制已久的豆腐,急忙打开缸盖,呵!一股恶臭席卷而来,王致和不由地倒退三步。王致和定了定神,取出一看,这哪还是豆腐呀,都已经成了青灰色,他心里好奇,竟用筷子挑出一点尝了尝。嘿!味道别有一番滋味,竟然又鲜又香。虽然不是什么美味佳肴,但是也耐人寻“味”。送给邻里品尝,邻里先是被这股恶臭弄得望而却步,听了王致和的说法后,又对这个奇怪的东西感到好奇,于是,邻里们尝试着吃了一口,都反映不错。大家称赞道:“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可真算得上是外臭内香啊!”

王致和由此受到了启发,干脆就把豆腐店的招牌换成“专门经营臭豆腐”。人们对这个“新有名词”感到好奇,在这好奇心地驱使下,几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次吃到了“臭豆腐”,并且感到不错。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用多长时间,王致和连同他的臭豆腐闻名遐迩,在京城中,只要一提起臭豆腐,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主人就是城南的王致和。

这件事传到了宫中,宫中的一个太监好奇地买了一些回去品尝,果然名不虚传,与民间的说法一致,好吃极了!于是,他立即奉给皇上。皇上品尝后,顿时胃口大开,随即传旨将“臭豆腐”列为“御膳坊”的小菜之一,并赐名曰“青方”。这下,王致和可是捡到一个大便宜,不用自己费心宣传,自己的臭豆腐就已名声大振,生意很是兴隆。康熙十七年(1678年),王致和索性就在延寿寺街的路西口建立了自己的作坊“王致和南酱园”,并且招徒雇师,臭豆腐的生意越做越大,代代相传。

据说,清朝的慈禧太后对臭豆腐的喜爱无人能及。每天她都要吃一小碟用炸好的花椒油过几遍的臭豆腐,而且必须是从王致和那里买回来的当天的臭豆腐。而在“王致和南酱园”休业整顿期间,侍奉慈禧的太监只好用剩下的臭豆腐顶替,可是,这怎能够瞒得了慈禧的“火眼金睛”。慈禧刚尝第一口,就起了疑心,于是便在用膳时,将一粒花椒藏到了臭豆腐中。第二天进膳时,慈禧见自己放的那粒花椒果然还在,不禁大怒。从这以后,太监们再也不敢欺瞒她了,只得天天跑到城南王致和处,购买新鲜的臭豆腐了。

同类推荐
  • 唐朝从来不淡定2

    唐朝从来不淡定2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励精图治,重用敢扇他嘴巴的谏臣,开始了一段让华人淡定不下来的“贞观之治”。突厥颉利可汗没有准备地杀入中原,直逼长安,只有他一个人淡定,而其他人都是貌似淡定。高丽的莫离支盖苏文残暴冷血,两面三刀,和他的亲信演绎了一场精彩的政变,成为了高氏高丽的实际统治者。
  • 盛唐狼烟

    盛唐狼烟

    他是风尘三侠中的仙人,他是混世魔王陈咬金,他是大唐剑圣李剑山,他是平辽大王薛仁贵,……以上这些,都是陈天骄在大唐混吃混喝的资本,游走各大势力之间不算什么,他现在想娶李世民的小女儿
  • 鬼面军团之起源

    鬼面军团之起源

    大卫末年,天下大乱,诸王并起。孙诚因父亲护驾有功接替父亲伴驾左右。因出使燕国误杀燕国公主,无奈只好隐姓埋名。与此同时,一群脸带鬼面,身着黑衣的人开始浮出水面,在这天下乱世中,露出了他们的獠牙。
  • 混迹于元朝末年

    混迹于元朝末年

    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就在他窃窃自喜之时,他偶然得知自己居然穿越到了元朝末年。元末,在元朝政府的高压剥削下,农民起义不断,风云四起,他这身大少爷身份着实有些危险。在这混乱动荡的年代中,看他如何步步为营,成就一世霸业!一切精彩皆在书中!PS: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 朕能作死一万次

    朕能作死一万次

    “叮!宿主,作为一个能重生一万次的男人,说话请嚣张一点!”“叮!宿主时间到,恭喜你死了!”“叮!宿主你放弃治疗,又死了!”叶霸躺在地上,吐出一个烟圈,悠悠说道:“摊牌了,不装了!朕其实死不了,所以朕想死命浪……”本书又名《皇帝的一万种死法》、《作死的一万种姿势》《摊牌了,朕能重生一万次》
热门推荐
  • 差一点都不行

    差一点都不行

    杨周周喜欢吃桃子。桃味果汁不行,桃味糖果也不行。就是这么执拗,就是这么专心。杨周周喜欢的人。身材一样不行,性格一样也不行,她就是喜欢独一无二的他。差一点,都不行!
  • 梦醒爱一场

    梦醒爱一场

    从校服到婚纱……从守护到相守……原以为所谓十年的爱情已变成平淡友情或亲情却不曾想是爱得越来越深
  • 她是我的爱哭包

    她是我的爱哭包

    他是一中的陈轩,大家都很怕他。可是他却总是爱欺负爱哭的学霸,大家都觉得太过分啦!只知道欺负学霸。可有一天,大家在一个角落里看见把学霸按在墙上说:“你今天在对哪个男生笑老子就亲死你。注意到了我们。沉下脸说看什么看?
  • 傲世古今情

    傲世古今情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人三才定位。天界仙气纵横,长生天欲一统三界,幽冥界鬼气森森,鬼王想破土争天,人间界战乱不止,大主宰当脱颖而出!东边的妖国,西方的佛门也都虎视眈眈,觊觎天下……吾一日大醉,梦游三界八荒,惊醒后,汗流浃背,诚惶诚恐,无奈梦中游记历历在目,废寝忘食下,录此奇书供世人一晒。
  • 重建轮回

    重建轮回

    上古浩劫,诸天万界破碎,轮回盘消逝无终,末法时代笼罩世界。数万年后,灵机复苏,轮回盘再现,波澜壮阔的时代悄然来临。这是一个乱世,举世皆是战场,尸骸血泪交织;这亦是一个盛世,无尽天骄崛起,谱写万世传奇。且看一名普通大学生如何在这大时代,挣扎,成长,威压诸天。
  • 转世为树

    转世为树

    一棵树的异世界生活,简单,朴素。偶尔打打杀杀,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 都市灶君

    都市灶君

    一次对自家火神庙的打扫,张振从垮塌的灶台里掏出了位灶王爷。从次便踏上了一条成神的不归路。
  • 英雄联盟之无敌是多么寂寞

    英雄联盟之无敌是多么寂寞

    林凡,因为学业舍弃了最爱,也是最为擅长的英雄联盟。但当其走进大学宿舍,却发现……
  • 天价豪门之高冷总裁独宠妻

    天价豪门之高冷总裁独宠妻

    四年前他们上过床,四年后她带着女儿回归。可是她身边却有了别的男人。女人,你是我的。大宠小虐,放心入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