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34900000003

第3章 回味无穷——丝丝入扣的嗅觉盛宴

1.“逗一逗”你的味觉

(佐饭还是吃豆豉)

“豆豉”这个词为人们所熟知,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会听到、看到,但是有谁知道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呢?其实豆豉就是一种咸的调料品,它是由黑大豆或黄大豆蒸煮后发酵制成的,其功能犹如今天的酱。

豆豉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调料品,“豉”本身的意思就是好吃,其令人喜吃不厌,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古代人们还称其为“幽菽”,也有称之为“嗜”的。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刘熙所著的《释名·释饮食》,其中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公元2世纪到5世纪,北魏时期的崔浩所著《食经》中有关于“作豉法”的一些记载。

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还把它用于入药、制药,对它极为看重,在《汉书》《史记》《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史学著作中,都有关于豆豉入药的记载。据记载,豆豉的生产基地最早建在江西泰和县,后来逐渐地流传开来。随着人们制作豆豉的工艺不断发展,使之越来越独具特色,成为人们热推的烹调美食好帮手,并且流传到海外。

豆豉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各种烹调之中。有的用豆豉拌上麻油及其它作料作为助餐小菜,还有的用豆豉与豆腐、茄子、芋头等烹制的菜肴,著名的有“麻婆豆腐”“回锅肉”等等。

《史记》中记载:在京师的富商中,七人中就有两人是豆豉商人。现代人做饭时的口头禅是“酱油醋、酱油醋”,但是在汉唐时期,人们经常说的是“盐豉、盐豉”,盐和豉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可见豆豉的地位在当时可以说是与盐平起平坐,旗鼓相当的。也正因为豆豉和盐都是烹饪美食的必备调料,所以,人们出去买调料的时候,通常买了盐后再买上豉。而卖者也是将厨房的两大“黄金搭档”搭配起来一起来卖的,于是便有了“盐豉一合”的说法。

如果说豆豉的营养价值绝对可以和牛肉相媲美,你是不是会大吃一惊?你可别看它一副贫民百姓、貌不惊人的样子,它的营养价值绝对可以让你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其中含有大豆中的各种有益成分某些元素,比如钙元素还要远高于牛肉,所以豆豉素有“营养丸”之称。

酱与豉还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呢。中国古代的豉主要是用于各种菜肴的调味品,就如同现在的酱一样。然而古代的酱在当时则主要是用来当作菜肴食用,只是偶尔到调味品家中串串亲戚。可以这样说,酱和豉从古代演变到现代,已经发生了有趣的置换,原来的菜肴酱,如今变成了一种重要的调味品,而不是当作一道完整的菜肴被端上餐桌。

日本是一个非常讲究饮食健康的国度,他们有一项自己膜拜敬仰的国粹就是“纳豆”。日本传统的豆豉叫做寺纳豆或盐辛纳豆,主要生长于一些佛教寺院,如京都府的天龙寺、一休寺,静冈县的大福寺等地。静冈县滨松市附近的豆豉也称为滨纳豆。日本人一般直接食用或者与米饭、稀饭等一起吃,豆豉在日本基本上不用做调料。

这“纳豆”在饮食界可算得上是如鱼得水,翻云覆雨、神通广大。有人为衰老而犯愁吗?没关系,纳豆可以缓解衰老;有人常疲惫不堪吗?没关系,纳豆可以帮助你抗疲劳;有人抵抗力低下吗?没关系,纳豆可以增强抵抗力。于是乎,“纳豆”声明远播,甚至连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航天局都选它为航天食品。在美国知道日本“纳豆”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与中国豆豉的渊源,日本的纳豆,正是在我国豆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豆豉不只是一种调料,更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本草纲目》中也可以找到它的踪影!由此看豆豉不愧“营养丸”的称谓!

2.“吃醋姐”和“吃醋哥”的传说

(古代“醋坛子”那些事儿)

中国人吃饺子的时候都要佐着醋,醋已经成了家家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从古代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现在的三大调味之王“酱油、香油、醋”,醋在中国人心里可谓是“根深蒂固”。米醋、陈醋、香醋、麸醋、酒醋、白醋、果汁醋、蒜汁醋、姜汁醋、保健醋,各种各样的醋让我们的餐桌更加丰富,那么,醋是谁发明的呢?

我国古代有位山西的酿酒大师,名叫杜康,他发明了酒之后,就把酿酒的技术传给了他的儿子黑塔,等黑塔学会了酿酒技术以后,杜康就带着他的族人全部来到江西镇江。在这里,杜康仍然以卖酒为生,他的儿子帮着一起提水、搬缸。有一日,黑塔干完活觉得十分劳累,便在装酒糟的大缸里加满了水,准备拿这些加了水的酒糟来喂马。

干了一天活,黑塔想先喝点酒歇一会再喂马也不迟,于是便拿起酒坛子一口气灌进去好几斤米酒,喝酒的时候黑塔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放下酒坛子就发现,原来这坛米酒的后劲竟然是如此之大。酒劲上头后,黑塔倒头就睡,黑塔忽闻一声炸雷,但见一位白发老翁立于床前,老翁看到黑塔醉醺醺的样子,点了点头道:“黑塔,你酿的调味琼浆,已经二十一天了,今日酉时就可以品尝了。”黑塔正欲再问,老翁早已不见了。黑塔大声喊:“仙翁,仙翁!”自己却被惊醒,原来刚才是梦中所见,梦中所闻。

黑塔从梦中醒来后,急忙跑过去查看那缸喂马的酒糟水,谁知当黑塔掀开缸盖的时候,一股浓郁的芳香扑面而来,酸中带甜、甜中带香,黑塔禁不住喝了一碗,顿觉周身清畅,大呼过瘾。

喝过这种神奇饮料的黑塔急忙把这件事禀告给了父亲杜康,杜康听了以后也觉得十分奇怪,世间哪有这等怪事?喂马的酒糟水还变成好喝的琼浆玉液了?于是杜康随着黑塔来到马房,亲口尝了尝,果然如黑塔所言,酸甜爽口。

杜康奇怪的同时忙叫黑塔把梦中遇到老翁的情形再说一遍,于是黑塔原原本本地把老翁所言所行讲给了父亲听,杜康听到“二十一天”可揭封,“酉时”可拿出,便把这两个时间加起来,随之一个“醋”字便出现了。

左邻右舍尝了杜康家的醋,觉得奇香无比,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镇江的人都知道杜康的儿子黑塔发明了一种酸甜爽口的饮料,就这样,醋这种琼浆从此名扬天下。

首先,说说知名度最高的山西老醋,自黑塔发明醋以后,这种香气浓郁的调味品迅速在全国流传开来,后来,细心的山西人发现,醋放时间长了不但不会坏,反而越老越香,山西人便把自己酿造的陈醋命名为“山西老醋”,以示时间长、味道香。

山西清徐是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其酿醋历史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不过据当地相传,醋最早还跟尧帝有关系,他统一天下后,派人采摘瑞草“荚”以酿苦酒,这里所说的“苦酒”就是醋的前身了。

汉唐时期,并州晋阳一带的制醋作坊日益兴盛,从民间到官府,制醋食醋成了人们的一大嗜好。明清时代,山西酿醋技艺日臻精湛,并随着晋人迁徙和晋商的足迹,山西的制醋技术和食醋习俗传播到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同时也是山西名扬四海的重要媒介。

山西人和老醋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山西有这么一说:男人不吃醋,感情不丰富;女人不吃醋,家庭不和睦;小孩不吃醋,学习不进步;老人不吃醋,越活越糊涂。

作为醋的发祥地,镇江自然也不甘落后,不但古代黑塔发明了好喝的醋,而且今天,镇江的恒顺香醋已经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用醋。据中国国务院2006年公布的消息,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江苏省食品制造业中唯一入选的传统手工技艺。

镇江香醋能够位列四大名醋之列,凭借的就是一个“香”字,哪怕你站在十米开外,闻到镇江香醋后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怎一个香字了得!”此醋的特色是:“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愈存愈醇。”因此,爱美食的朋友之间就有戏言“为人不食镇江醋,吃尽美食也枉然”。

醋也可以起到保健之功效,四大名醋中的保宁醋就具有保健效果。“茅台酒”的名号在世界上足够响亮了吧,而保宁醋是唯一与茅台酒一并获得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的中国参展品。古城阆中依托保宁醋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醋节,让保宁醋的大名传得更远。

要说四大名醋里最“温柔”的还要数福建的永春老醋,永春老醋选用优质糯米、红曲、芝麻、白糖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酿制,不仅制作工艺严格细致,而且醋的品质也堪称上乘。这种醋性温热,酸而不涩、酸中带甜、醇香爽口、回味生津,久藏不腐,让人啧啧称奇的是,永春老醋不但无需外加食盐和防腐剂,而且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发酵微生物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看了四大名醋,你是不是食欲大动?醋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它的美味,醋的保健和养生功效同样令人称赞。长期“吃醋”能帮助人消除疲劳,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而且食醋可以帮助消化,有利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不但如此,醋还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可以杀伤肠道中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嗜盐菌等。对于老年人来说,醋有利于增强肝脏机能,促进新陈代谢,扩张血管,有利于降低血压,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增强肾脏功能,有利尿作用,并能降低尿糖含量。女性朋友多食用醋可以抗衰老,抑制和降低人体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的形成,还可使体内过多的脂肪转变为体能消耗掉,并促进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可防治肥胖。另外,据研究,神奇的食醋中还含有抗癌物质。

怎么样,又健康又美味的醋,你不来点吗?

3.辣椒是如何“转正”的?

(“舶来品”辣椒的“调味大师”之路)

中国古代对辛辣味道的喜爱不言而喻,辛辣的调料更是品种繁多,其中重要的有花椒、姜、茱萸、胡椒、芥末、辣椒等。在明朝末年,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之前,花椒、姜、茱萸一直占据着中国辛辣调料前三甲的席位。

花椒在历史上又被人们称之为川辣、汉辣、巴椒等,在我国古代辛辣调料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种植面积广泛。早在《诗经》中,便有多处提到花椒,如《唐风·椒聊》《陈风·东门之》等。特别是中国自古就有煮茶加姜、椒、桂的传统。历史上记载常用的“五味”中,花椒居于第二位。

有研究表明,清代之前,花椒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下游等地,在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都有较大范围的种植。历史上,四川地区是花椒重要的产地,食用花椒的风气也最为普遍。有研究表明,在中国古代的食品文化中,有四分之一的食品都要加花椒。从北魏开始,人们食用花椒的比例逐渐增大,达到最高点是在唐代,食用花椒的比例竟然在菜谱上占五分之二的比例,明代也有三分之一。但是,从清代开始,食谱上的花椒比例大大降低。这可能与辣椒的传入打破了当时的辛辣结构有关。

与此同时,清代胡椒的大量使用,也有可能瓜分了花椒的一定份额。于是,清代以前在全国流行的麻辣风逐渐被挤到四川一角,使四川菜系形成了麻辣兼修的格局,而在中原地区,只有山东等地区还保留着吃麻的传统。

茱萸也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辛辣角色,但是,随着辣椒的传入,茱萸逐渐退出了辛辣的历史舞台。只有姜,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至今仍经久不衰。就这样,中国传统的花椒、姜、茱萸三香,逐渐演变为以辣椒、姜、胡椒为主的格局。

辣椒原产于南美洲,是当地土著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大约在15世纪末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辣椒被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于明末传入中国。

但是,辣椒传入中国后,最初只是用来观赏,那么又是谁第一个发现辣椒是可以放入菜谱中的呢?

清朝初期,中国最先开始发现辣椒可以作为烹饪调料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康熙年间,在盐缺乏的贵州,土苗族用辣椒代替盐,并起到了盐的作用,可见当时辣椒与生活之密切。

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把辣椒当作蔬菜一样广泛种植了。

在嘉庆年间,湖南的一些地区吃辣还并不十分普遍,但道光到光绪年间,湖南吃辣椒就已经相当普遍了。清代末年《清稗类钞》中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说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已经食辣成性,连汤都要放辣椒了。

俗话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不怕辣,四川人怕不辣,湖北人辣不怕。”那究竟谁最能吃辣呢?

根据最新的计量研究表明,现在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个辛辣层区:即长江中下游辛辣重区,其中包括四川、湖南、湖北、贵州等地,辛辣指数高达25~151之间。北方微辣区,其中包括北京、山东等地,辛辣指数15~26之间。东南沿海淡味区,主要集中在山东以南的东南沿海,辛辣指数只有8~17之间,其中的趋势是越往南,辛辣指数越低。吃得最辛辣的是四川人(指数为129),然后是湖南人(指数为52),湖北人(指数为16),贵州缺乏统计资料,但估计与四川、湖南不相上下。

4.馋死活神仙的佳酿

(中国古代十大贡酒)

在茫茫天地之间,酒乃是一尤物也。虽然是进入了人们的腹肚,但是既不能充饥,也不能解渴,而是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心神。中国古代的酒文化中,有关于我国贡酒的记录。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在中国古代贡酒中,前十名的都有哪些知名品牌吧。

TOP.10“同盛金”烧酒

在1996年的一次搬迁中,人们在辽宁锦州的凌川酿酒总厂的地下80厘米处发现了四个木制的酒醢(古代存酒的容器),并且在酒醢内竟然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香气宜人的白酒。这些酒醢以红桦木构筑而成,长2.26米,宽1.31米,总深1.64米,箱内涂有1500层的墙纸、最里层是蘸有鹿血的宣纸铺成。这些宣纸上用汉字、满文写着“大清道光巳年”“同盛金”“大清国”等字样。通过这些遗迹和文物,考古专家确认这里就是清朝“同盛金”酒坊在清道光二十五年封存的,这些酒还真应了那句“越陈的酒越好喝”的老话。

这“酒醢”中所存的正是清朝时的“烧酒”,“烧酒”属于陈香型,所以在存放150多年后,还会发出醉人的余香。

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和白酒专业协会经过反复考证后认为,这批清朝贡酒是世界上已知保存时间最长的白酒,它和“酒醢”的发现,对中国酒文化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TOP.9 菊花酒

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时,每年重阳节宫中每人都会佩戴茱萸,吃莲饵,喝菊花酒,据说可以使人们长寿。这就是重阳节饮菊花酒的来历。

由于菊花酒具有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暑等功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所以,菊花酒至今仍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

TOP.8 五加皮酒

要说中国最古老的贡酒,那么就得算是五加皮酒了。五加皮酒是由多种中药配置而成,关于它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到凡间,与凡间的致中和相爱。因为生活艰苦,佳婢提议要酿造一种既可以强身又能治病的酒,这让贫困潦倒的致中和感到非常为难。佳婢就让致中和按照自己的方法酿造,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放置中药。每当致中和按照佳婢的要求放药的时候,佳婢总唱道:“一味当归补心血,去瘀化湿用妾黄。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

原来这首歌中所唱的十二种中药,便是五加皮酒的制作配方,佳婢为了避嫌,便将酒取名为“致中和五加皮酒”。

TOP.7 杏花村汾酒

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杏花村汾酒就已经成为宫廷贡酒。唐代大诗人杜牧所写《清明》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更使得杏花村和所产的汾酒闻名天下,妇孺皆知。中国的各大书籍中也常有记录杏花村汾酒的文章,如《唐国史补》、北宋窦革的《酒谱》、元朝宋伯仁的《酒小史》、明代王世贞的《酒品》、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等。在上世纪初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汾酒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优秀代表。

TOP.6 羊羔美酒

羊羔美酒以配方独特,用料考究著称,其选用嫩羊肉、优质黍米、鲜水果,以及一些名贵的中药酿造而成,酒的颜色呈琥珀色,结合奶香、果香、药香于一体,酸甜适中,具有滋阴润肺、增补元气、壮腰益肾等功效。

诸葛亮就曾用羊羔酒犒赏三军。在《空城计》中,当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独在城楼上弹琴唱道:“大开城门将您迎,我用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

到了唐代,羊羔美酒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供皇帝享用。唐玄宗李隆基曾在杨贵妃二十岁生日时,从贡酒中特意挑选“羊羔美酒”,以示祝贺,贵妃醉酒后,翩翩起舞,跳起了那段流传千古的“霓裳羽衣舞”,玄宗命乐工击鼓伴奏。

TOP.5 鸿茅酒

鸿茅酒产于内蒙古凉城县的鸿茅古镇。始创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内蒙古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气候环境,以及特有的原料宝藏和上乘水质,通过独特的酿造工艺,造就了鸿茅酒的那种绵爽清冽和香醇宜人。

乾隆四年,山西著名的中医王吉天行医至鸿茅古镇,品尝到这种上等的好酒,便毅然决然地收购了鸿茅酒业(当时叫鸿茅白酒或称鸿茅酒),并用自家历代秘传的中药秘方,给鸿茅酒浸提,于是便有了功效卓著的鸿茅药酒。

自此,王吉天便暂停了这种酒的销售,将它专门作为鸿茅药酒的基酒使用,这使得这种酒更加神秘,外界很难见到。道光年间,鸿茅酒与鸿茅药酒一并被选为宫廷贡酒。

TOP.4 酃(l抧g)酒

又名酃酉录酒。早在北魏时酃酒就被选为宫廷贡酒,并且还被历代帝王选作祭祀祖先时的祭酒。酃酒最初是酃湖附近的一家农民自制的“家作酒”,后来逐步进入到竞争激烈的全国市场。《中国实业杂志》上海版曾载:清末民初,衡阳城内有酿酒作坊179家,每年产酒达32,600担。可见,当时衡阳的酒家已经是名满天下了。如今,衡阳每到过年过节,都会用酃酒接待客人。酃酒的用途非常广泛,除用来当作饮品外,它还可以当作烹饪的佐料,具有除腐去腥的功效。

TOP.3 枣集美酒

枣集镇是我国道教祖师爷老子的诞生地,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酒乡。它的酿酒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公元前518年,对于我国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前去拜见道教祖师老子,老子用一壶枣集酿造的美酒来招待孔子,孔子饮后,留下了“惟酒无量不及乱”的千古名言。到了宋真宗时期,赵恒钦定枣集酒为“宫廷贡酒”,并且还有“枣集美酒,名不虚传”等美句流传于世。

TOP.2 鹤年贡酒

“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的北京鹤年堂始创于明朝永乐三年。它早在明、清时期,就凭借着专为皇宫配制御用养生酒、养生茶等而扬名海内外。鹤年贡酒颜色瑰丽、口感醇香,具有丰富的营养,可谓是中老年养生保健的必备佳品。

TOP.1 九酝春酒

东汉建安元年,正在许昌忙碌屯田事宜的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古井贡酒,以及其酿造方法献给汉献帝刘协。自此,古井贡酒就成为了历代贡品。

5.清新口气各自有招

(古代的“口香糖”)

或许有很多人认为,口香糖是近代西方人发明的,其实不然,“口香糖”在中国早已有之,只是在古时的名称、制作原料与方法上,与现今的口香糖不尽一致。但是就其对口腔与牙齿产生的芳香与保健作用而言,则是基本相同的。

在我国古代,青盐是运用最广范的一种清理牙龈的工具。

我们的老祖宗在茶余饭后,总是“只漱口,不刷牙”,而稍微讲究些的,也不过是像《红楼梦》中的公子小姐那样,在漱口之前,先用青盐把牙擦一遍。青盐是一种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块状结晶体,其中往往含有较多杂质(粘土),不能食用,通常用来研制药物或者作为盖房子的砖。其中纯净的青盐呈透明或白色,而那些含有杂质的青盐则多为红、黄、褐等颜色。

人们通常把擦牙用的青盐雕成棱柱形,模样像小型的石刻印章。可以想象贾宝玉清洁牙齿时拿这“印章”往牙上一按,然后来回地刮几下,再含口水,咕嘟嘟、咕嘟嘟地把水吐出来。哈一口气,哇,好清新,好爽啊!

青盐并不是“一次性用品”,而是可以反复使用。只要在每次用完之后,擦洗好放置一旁,下次吃完饭还可以再擦。

也许你会说,青盐真是个不错的牙齿清洁剂,古代人要比我们想象得“有福气”。但是实际上,青盐并不像今天的牙膏,是个大众化的清洁用品,其价格只适合“高端”人群。

那么,普通人就没办法清洁牙齿了吗?非也。古代更多的人会采取竹片来清洁牙齿。竹片是用竹子做的,用的时候先刮牙齿,再刮舌头。据说当时刮牙的那种架势,就如同今天的兽医帮助奶牛清理口腔一样。明清两代,人们用青盐的少,用竹片的多。试想,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午饭过后走在古色古香的小巷里,总能看到一些人站在自己家的门口,伸出长长的舌头,边刮边呕。那种情形,恐怕风景再好,中午的饭局再丰盛,我们也没有心思静静地品味了吧。

抛开那种恶心不谈,刮牙的清洁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也许青盐和竹片可以防治龋齿和口腔溃疡,但是清新口气的效果实在是不明显。

那么,有没有一种清新口气效果明显的东西呢?在公布答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传闻”:据说,清朝的人去青楼,在喝完花酒后都会再要一盘糖炒栗子,而其真正目的就是想除掉自己口中的异味,好与自己的女神共赴巫山。嘉庆时,有竹枝词:“寒火三更灯半灭,门前高唤灌香糖。”也就是说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门前就有卖“灌香糖”的小贩了。“灌香糖”其实指的就是糖炒栗子,这玩意儿可谓是飘香四溢,用来清除口中异味效果应该不错。

除了糖炒栗子,具有除口臭功能的食品还有很多,比如丁香、橘子、橙子、花椒、茴香等。其中,用花椒、茴香等调料除口气在明清时颇为流行。例如,明代开封有人宴请宾客时,饭前必有茶,饭后必有汤。饭前茶无非就是用开水泡茶叶,而汤一般是用花椒、茴香、白砂糖和甘草在锅中煮成的,当汤煮好后,客人们一人一碗。饭前茶自然是用来开胃,那么汤呢?当然是用来除口臭的了。不过,也有一些民俗专家持不同的意见,认为饭前茶和饭后汤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茶用来迎客,称之为“迎宾茶”,而汤是用来送客的,所以叫做“滚蛋汤”。

清朝人是否用花椒和茴香熬汤,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清朝的北京人最爱吃零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嘉庆时期的男人们,身上常常系着一个小荷包。荷包内并不是像女人的香囊一样,装有很多香料,而是装有很多胡椒籽。男人会客之前,总是把手伸进荷包里,捏出一小把胡椒放到自己嘴里嗑,这样就能把自己的口臭掩盖过去。胡椒吃起来很辛辣,吃多了容易上火,所以当时药店卖得最火的药材就属去火药了。虽说嗑这些很容易上火,但是其功能倒与我们如今的口香糖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老百姓来说,口臭顶多就是降低一些情趣,但是对于总在公共场合露面的领导们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据《孔氏谈苑录》中记载,唐朝的三省六部的长官在去拜见皇上的时候,嘴里总要含上一枚丁香果,丁香果发出的丁香油,会帮助人们除掉口中的异味。

在古代,很多文学著作都记载了关于口臭的治疗方法。《备急千金要方》的“七窍病”中,提到对于口臭病的治疗应经常服用“含香丸”,也就是用川芎、白芷、橘皮、桂心、枣肉五味药研磨,再加蜜炼制成的糖丸,可以在饭前或饭后服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与《圣济总录》是朝廷组织出版的大型医方书,其中收录了很多口香剂和口香糖丸的做法。如“含香圆”是采用“鸡舌香(丁香)、藿香、肉豆蔻、槟榔、香附子、零陵香、甘松香、当归、桂心、木香、川芎、白芷、青桂香、丁香、麝香”共十五味药物加蜜炼制而成的一种丸药,有助于缓解咽干引起的不适。

这种“含香圆”中所包含的药物,据现代科学家研究,大部分含有易于挥发的芳香油成分,其中还包括一些抗菌杀虫的药物、生津止燥的药物。因此,经常服用“含香圆”,有助于生津去腻、除臭香口、消炎固齿,更好地保健口腔和牙龈。这样看来,中国古代的“口香糖”似乎有更胜一筹之势。

6.味道的“味道”

(古代五种味道的性格地图)

原始社会时,人们最早只会从自然界获取天然的没有加工的或被动加工的食物,自从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后,人类学会了“烹”,这使得人类进食更加注重口感,使人类进一步区别于其他动物。然而,当人类学会了对食物进行一定的“调制”之后,人类才真正地有了饮食文化。

调味品的发展几乎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凡是那些“烹调”水平较高的民族,往往是那些民族文化深远的古老民族,其中尤其以有“饮食大国”之称的中国最为著名。

中国调味品的三大“祖先级别”的调味品是:盐、梅、酒。相传已经失传的商王武丁所作的《商书·说命》三篇中的下篇中有“若作酒醴,尔惟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诗句,注释上说:酒要想甘甜可口,就要有好的酿酒材料,盐是咸的、梅是酸的,做饭的时候,需要用咸和酸调和味道。

在先秦文化中,关于饮食方面的文献中记载:“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即做鱼的时候,要用盐和梅加以调味。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其实很早就对烹调两者的关系有了深刻的了解。

自商朝,人类的酿酒技术逐渐发展成熟。最初人们在酿酒的时候,发酵的技术掌握不好,酒就会慢慢地变酸,当人们尝到“远古的牛二”变酸后,味道也很不错,于是便把“牛二”当成一种调味品使用,当时的人们都记住了它的小名——“苦酒”,这也就是醋的由来。西周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学会了用麦芽和谷物制作糖,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甜味剂。当时人们还会用鱼、酒和盐做原始的“鱼罐头”。商周时期,厨子往往会得到国君们的赏识,甚至有时会因为一道菜而使得“厨子进军政界”,例如三千多年前的名相伊尹据说就是一位专家级的厨师,后来被人们尊称为“烹调之圣”。

关于盐使用的记载相当早,神农氏的时代,人类就学会了制盐的方法。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中就说卤“象盐形”。其中《玉篇》又说:“卤,咸也。”卤似乎是自然界天然形成的盐块,而不是人工加工而成的盐。《尚书·洪范》中记载我国第一位哲学家箕子说:“润下作咸。”在生活中,酸、甜、苦、辣、咸“五味”中,咸也是其中之一。

对于梅,古代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利用其果酸来当作调料,梅酸经过现代医药学研究,具有收敛固涩、健脾胃、增强肝脏功能的作用。对于梅酸的利用,我们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今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中就曾出土梅核。

至于酒的出现,大概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以前,在大汶口距今6400余年的战国时期文化遗址中,在墓葬出土文物中有高柄的酒杯和一口硕大的滤酒缸。《淮南子·说山训》中记载:“清之美,始于耒耜”,也就是说美酒的出现与农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战国策·魏策二》中记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看来酒作为饮料及调味品,至少在夏禹时就已经非常流行了。总而言之,文献中所提到的盐、梅、酒三大古代调味品,至少在夏商时代就已经用于烹饪了。

我国古代的调味品是否就只有这三种?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古代还有一种常用的香料调味品,并且至今还广泛应用的就是“姜”。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饮食越来越讲究,并不满足于“三种调味品”这么简单。孔子有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时期,原产于黄河流域或长江流域的姜,逐渐成为了人们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们当时不仅用它对饭菜调味,还用它做腌菜,甚至还会用来做祛风寒的药。

战国时期,花椒和茴香有了初步地记载,但是还没有应用得那么广泛。早在《诗·载芟》中:“有椒其馨。”《荀子·礼论》中:“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苣,所以养鼻也。”花椒可以刺激味觉,减少动物所带来的腥腻味,可以增加菜肴的美味。花椒味道有浓厚的甘辣味,它可以用来泡酒,古人称之为“椒酒”“椒浆”,并且花椒还可以用来做药物之用。花椒用于调味现今可以追溯到商代,最近在河南发觉的晚商六号古墓中,墓主人的头骨旁边发现了数十粒花椒的种子。

秦汉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烹调中去腥、去臊、除膻的方法。在汉代大蒜、香菜、胡椒等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时候,我国就有了比较成熟的酿醋技术,并且人们还开始用大豆和面粉制作豆腐。在吃豆腐的时候人们发现上面的液体味道很好,于是便开始有意识地榨出这种液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豆浆,最早叫做“酱清”或者“清酱”。

到了空前繁荣的唐代,商业、经济、文化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饮食文化更是空前的繁荣,当时花椒、大料、胡椒、桂皮、茴香、葱、酒都已经成为家家必备品了。太宗时,从天竺传来了一种新的制糖方法——甘蔗制糖法。到了宋朝,对于烹调的热衷更是与日俱增,人们开始热衷于用油烹调食物,油炸食品和甜食当时非常流行。

到了“蒙哥”统一天下的元代,出现了用黄酱和小麦制作的甜面酱。更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朱元璋的明代,一种原产于美洲的辣椒传入了我国,在这之后仅仅三四百年,这种“外来品”便风靡了我国一半以上的地区,人们用它制造出一些调味品,如辣椒酱、辣椒盐等,并且还培养出了名满天下的中国川菜体系。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制造一些芝麻油、芝麻酱、腐乳等调味品。

满清统治时期,人们饮食的习惯已经和现代非常相似了。到了晚清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外国殖民者带来了各自国家的饮食习惯和调味品,如咖喱、吐司、沙司、色拉之类。

19世纪初期,日本人率先研制出味精,成为近代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主要调味品都已经变成了机械化和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调味品类型已经向复合调味品方向发展。调味品也逐渐走上了科学和健康之路。

7.古代的小朋友都吃什么糖?

(“甜”的历史)

中国人几乎是从会做饭开始,就开始爱吃甜食了,而在传统五味中,更是少不了甜这道主味。甜品,一般是指甜味的小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糖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中国甜品制甜的方法主要是添加蜂蜜。后来糖被广泛地使用,甜品也随之普及起来,而且其口味、品种越来越丰富。

在《诗·幽风·七月》中说道:“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也就是说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这也间接地说明在三千年前的商代,人们就开始在隆冬季节把冰块储藏起来,以供夏日之用。

到了周代,宫廷还专门设有管理取冰的专门官员,称之为“凌人”。唐代长安的市集上,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冰买卖的商人。宋人王郅《云仙杂记》中记载:“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也就是冬天下的雪,等到夏天再拿出来卖的话,可以挣很多钱。到了晚唐,商人为了更好地吸引顾客,就在所做的冰中加糖,这样一来,他所做的“刨冰”就在附近很是出名,并引来了更多的小朋友。到了宋代,中国的“冷饮”就更加多了,如:北京、汴京市场上所出售的“砂糖冰雪冷元子”,南宋临安街上卖的“雪泡梅花酒”等。

元朝时期,商人又在冰中加上了蜜糖和珍珠粉。忽必烈执政时期,开始产生了冰激凌,还颁布了一道除王室外不得制作冰激凌的命令。直到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才把中国制作冰激凌的方法带到了意大利,以后逐渐传到了法国和英国。马可·波罗在他所著的《东方见闻》一书中说:“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后来英国又把中国的冰激凌发展演变成为如今的雪糕。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饮食一直与养生、保健、滋补分不开。

孔府“海参四大件席”的菜单上,其中有像冰糖莲子之类的甜品。冰糖莲子被列为主菜单中,可见,这道甜品深受孔子后代人的喜爱。孔府的冰糖莲子汤,其实就是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莲子福圆汤。

以前只有富人家才能吃得到的孔府的冰糖莲子汤,其实就是将莲子、桂圆、红枣、银耳,加上冰糖,用水慢慢地煮,这汤的味道和口感都很好,又有健脾胃、养心安神、补血益智等作用。莲子、桂圆、红枣、银耳,不仅在色彩上相映成趣,而且每项的名称都很吉祥、浪漫,象征着幸福圆满,并有喜上加喜的气氛。

最早的米酒(如流传至今的山西稠酒)、果酒,都是口味甘甜。而在周代八珍中,有一种叫做“渍“的食物,其实就是酒糟牛羊肉,想来口味也偏甜。甜,对于我国的饮食影响深远,至今还有些地方的美味佳肴还要加冰糖。

殷商时期,让所有男人都向往的“酒池肉林”,那些所谓的玉液琼浆,让后人感觉甜得发腻,或已经是甜得过头了。以理服人的春秋时期,每当祭奠祖先的时候,都会供上自己精心酿造的香甜米酒,恐怕当时的人们认为,甜食不仅生者爱吃,死者应当也很留恋吧。

到了汉唐时期,人们做甜点、甜羹的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花样繁多,其中有一些还是从西域传来的。唐中宗时的人做了官或升了官后,以“烧尾宴”宴请前来祝贺的人们。“烧尾宴”中有“甜雪”的蜜饯面和“长生粥”,想来就是佛教中所说的腊八粥,就是用各种干果类及豆米类熬制而成的。

8.香料与美酒的华尔兹

(香酒的前世今生)

我国古代人发明的香酒,因其独特的口感,治病养生的功效,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在古代,香酒就是人们祭祀祖先的贡酒,亲朋好友互赠的礼酒。中国古代的香酒制作方法有两大类型,一种是把香料放入酒中浸泡,而另一种则是把香料与酒放到一起,让香料把酒熏香。

中国香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从史料记载与出土的文物来看,早在4000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当时的人们就开始用芳香植物制作各种香酒,并且发现,这种香酒不仅气味芳香,而且对人的身体还非常有益。

随着农耕技术不断提高,剩余粮食大大增加,酿酒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我国有关香酒制作最早的《商书说命》中就提到过“用麦芽所酿成的甜酒叫醴,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酿成的香酒叫鬯”。“鬯”是一种色黄而香的酒,是商周时期,皇帝用于祭祀和赏赐的极品。后来人们就一直将郁金香称之为“鬯草”,而把酿酒的人称为“鬯人”。从这也可以看出商周时期的酿酒业已较为发达,并且人们已经学会如何制作香酒。

随着人们对这种香草、香花等认识的逐渐增加,人工培育的香花、香草也就逐渐增多,除郁金香外,桂花、菊花、白芷等香花、香草也都逐渐地被古人用到调制香酒的过程中。通过《楚辞·九歌》中的“蕙肴蒸兮兰籍,奠桂酒兮椒浆”,我们可以知道,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用郁金花、桂花和花椒来酿造香酒了,并且当时已经成熟地掌握了酿造桂花酒的技术。在《汉书》中更有“牲茧粟粢盛香、尊桂酒宾八乡”等名句,在当时,桂花酒已经成为祭祀祖先和款待宾客的美酒。到了汉代更是有腊日饮“花椒酒”,重阳饮“菊花酒”的习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对人体有益的香料,逐渐地被利用到酒的酿造过程中,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的“作粱米酒法、作灵酒法、作和酒法”,都添加了对人体有益的香料,如姜辛、桂花等。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曲”的发现与利用,酿酒技术又有了进一步地提高。为了增加酒的口感,于是便尝试着往酒曲中添加桑叶、苍耳、艾、茱萸等香料,制作出酿酒用的“香曲”,这不仅加快了酿酒速度,还使得酿造出来的香酒有一种独特风味。

在“香曲”的制作过程中,嵇含的《南方草木状》是我国第一部记录“草曲”的有关文献,其中讲到:“杵米粉杂以众草叶,冶葛汁,涤溲之,大如卵,置蓬蒿中荫蔽之,经月而成,用以合糯为酒……”这种“草曲”的制作方法,其实就是“香曲”的雏形,是南方特有的一种制曲方法。

在宋代后,一些可以制作香酒的原材料(如豆蔻、阿魏、乳香等),大量传入中国,进而茉莉酒、豆蔻酒、木香酒等纷纷出现,并且开始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

这个时候,制作香酒的方法不再像南北朝时仅仅是单一浸泡,当时的人们又发明了将香料与酒存入到一起熏香的技术。在明代冯梦祯的《快雪堂漫录》中记载“茉莉酒”的制作方法,就是将香料与酒存入到一起熏香。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酿酒已经较为考究了。

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关注香酒养生祛病的功效,如当时人们酿造的“苏合香酒”,据说就有和气血、辟外邪、调五脏之功效。当时“苏合香酒”可谓是“天生丽质”,在宫廷和民间都十分流行。

关于香酒的记载明代达到了顶峰,尤其以明代酒类专刊或饮食起居类专刊上记载的最为详尽。明代宋诩的《竹屿山房杂部》“酒制”的记载中,有15种香酒是采用单一香料制成的,如菖蒲酒、希莶酒等,而在这本书最后还记录了一些包括长春酒和杏仁烧酒等在内的,采用多种香料制成的香酒。这些风味独特的香酒制作方法,为现代制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9.厨神手中的“绝世灵宝”

(古代香料的烹饪应用)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香食更是其中的“名门望族”,像香羹、香饮、香膳一直从上古流传至今。如人们对姜、甘草、茴香等芳香植物在食物中多有涉及。作为去腥解毒、增进食欲、增加食物清香的调味品,人们将这些“香料”运用到各自的做菜方法中,如酱、卤、烧、炖等。桂花糖、梅花粥、苍耳饭等芳香食物,都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和发明出来的。

仅从文献记载上来看,我国将香料运用到调味增香中,就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期,那个时期,椒桂等芳香植物已经被利用。到了春秋战国、尽管社会动乱,人们对于香料的运用还是比较多的,西周时期所编著的《诗经》就是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全面写照,花椒、甘草等近六十种芳香植物的生长、采集与利用状况,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常用的香料品种逐渐的丰富起来。《周礼》和《礼记》中就记载了战国时期,可以用于调味的芳香植物有:芥、葱、蒜、梅等,其中记载的一些辛辣的调味品主要有:花椒、桂皮、生姜等。那个时候,这些香料都是中国“原生态食品”,并且人们主要是直接食用这些“原生态食品”,没有任何的加工。

到了汉至南北朝期间,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西域及以外地区的饮食文化和一些香料传入中原,如:马芹(孜然)、胡芹、胡椒等。调味品丰富起来后,中原除了本土的香料外,对于马芹、胡椒等的外来香料也多有利用。

《齐民要术》中记载的一些制作“鲤鱼汤”“胡炮肉”“五味腩”等菜肴时,把本土香料与域外香料进行调味增香。在这期间,调味香料常常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左思在所著《蜀都赋》中提到:“蜀地自古生产辛姜、菌桂、丹椒、茱萸、筠酱,所制作的菜肴以麻辣、辛香为特色。”由此可见,当时由于各地所生产香料不同,产生了不同地区对于食物风味的不同喜好,不同菜系的雏形在此时逐渐形成。

唐宋之后,中外文化交流活跃,东南及西南各国基本都与中国建立友好的邦交关系,各个国家所特产的一些像茉莉、豆蔻、干姜等可食用的香料,通过各国朝贡的大使或“贸易大队”等途径传入中国。

香料的种类较唐宋之前,在记录方面空前的丰富。宋代著名词人林洪,在他所著的饮食文献《山家清供》中提到,把除去花蒂的桂花,洒上一些甘草水,并把它与米粉一起在锅里蒸,制作出来的点心称之为“广寒糕”。另外,用梅花与檀香制作的“梅花汤饼”,用菊花、橘子和螃蟹一齐腌制的“蟹酿橙”,以及“梅粥”“通神饼”“梅花脯”“牡丹生菜”等香花、香草食物的制作与功效,在《山家清供》中都有记载。《山家清供》这本宋代最具代表性的饮食起居类文献,其内容大都如实地反映了该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状况,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芳香食物在民间流行程度。

元代的《饮食须知》已经将菜类香料与调味类香料分开记载,并统称为食用香料。菜类香料包括:韭菜、葱等。调味类香料包括:食茱萸、胡椒等。这与我们现代分类大致是一样的。在烹饪食物去除腥臊膻气、增加香气的过程中,调味品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次把调味类香料的配置方法,如“大料物法”“省力物料法”“一了百当”等,记载下来的是明代的《便民图纂》。并且官桂、良姜等香料,在配置这些“物料法”的过程中都有应用,制作完成后用不同的形状区别,待需要用的时候,在食物中放入适当的调味料,搅拌均匀即可成为风味多样的美食。

自清代以来,食用香料的利用方式与清代之前大体没发生变化,关于食用香料的记载也多为对香料功能与利用的总结。中国烹饪图书《养小录》中指出:“牡丹花瓣、兰花、玉兰花瓣、腊梅、萱花、茉莉、金雀花、玉簪花、栀子花、白芷等”可以用来制作香茶或香花菜肴,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

10.当茗茶爱上香料

(加点“料”,让茶更有味)

芳香植物也可以称为“香花”,源于中国的芳香植物有很多,如桂花、兰花、菊花等。从远古时期起,先民们就对这种植物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植物不仅具有芳香的气味,而且对人们的养生健体也有很好的功效。人们对这些“香花”的利用方式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用其来制作香茶。把桂花、玫瑰、兰花、茉莉等香花与茶叶一起熏制或单独冲泡,就可做出芳香可口的香茶。

据文献记载,香茶的兴盛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所著的《香录》《香谱》等关于香料的文献中,零星地记载着关于香茶制作的方法。其中指出用桂花冲泡香茶时,可以使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桂花的芳香,而菊花次之,两种花可以常年备用。那个时候所用的香料基本上都是桂花、菊花、茉莉等不多的香花香料。

宋代之后,香料随着檀香、龙脑香等异域香料的传入,可制为香茶的芳香原料也逐渐地丰富起来。明代关于生活饮食起居的《便民图纂》《遵生八笺》《竹屿山房杂部》等文献中,对于香茶的记载都较为丰富。

《便民图纂》中记载了“百花香茶”“天香汤(茶)”“熟梅汤(茶)”“香橙汤(茶)”等香茶的制作方法和用途。香茶就是茶叶与香料一起熏制而成,而香汤则专指用芳香的花草制成,如桂花、兰花等,其中不含茶叶。在《便民图纂》中,香茶包括了香汤的概念。香茶薰制方法主要有:采用一个密闭的容器,将适量的香料与茶叶放在容器中,一般熏三天以上,熏的时间越长,茶所发出来的香味就越浓。而适合熏制茶叶的香料主要有香味浓厚的龙脑、麝香等。

而在熟梅汤、香橙汤中,熟梅、香橙只是制作香茶的主要香料,其中还有檀香、生姜等香料作为制作香茶的辅料,采用特定的容器和方法配制出来的香汤外观、口感和功能都堪称一绝。

《遵生八笺》中提到制作“天香汤”有两种方法,要比前人直接利用香花香草来冲泡的香茶的程序要复杂。第一种方法就是“清晨将盛开带露银桂打下,捣烂为花泥,然后在每一斤被榨干的桂花泥中加一两甘草与盐梅十个,将桂花泥、甘草与盐梅一起捣为香饼,最后用磁罐封住”,在想喝的时候就取适量的“桂花饼”放在开水中。第二种方法则是将“烘干的桂花末与干姜末、甘草末拌均匀,加入少量的盐,最后将它们密封在磁罐中”,在想喝的时候在“汤水中加入适量的香末”。

清代把可以制成香茶的芳香原料记载最全面的,就要数养生著作《养小录》了,书中指出,世间一切有香无毒的花、草、叶都可以作为制作香茶的材料。并且将可以作为香茶材料的香花、香草的品种一一罗列出来,其中所提到的桂叶等30多种香花、香草,都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或与茶叶薰香制成香茶。

书中还指出“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种种益人,入酒增味,调汁制饵,无所不宜”。“蒸露”,也就是用蒸馏的方法来提取香精,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时便已出现了现代采用蒸馏技术提取香精的雏形。香精还可以直接添加在茶、酒和饼中,而且所调配出来的香味纯正且稳定。当时人们利用这种芳香植物的方法,已经接近于现代的水平。

到目前为止,人们利用芳香植物最简单、最普通的方法就是冲泡成花草香茶。根据现代研究表明,像茉莉、玫瑰等具有丰富香味的香花,其中拥有丰富的芳香油、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成分。

饮用香茶,可以缓解压力、促进睡眠、提高注意力、美容养颜、增强免疫力等。长期坚持服用,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对于容易感冒、发烧以及患慢性病的人,可以提高他们的抵抗力,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体质。香茶所发出的诱人香味与养生功能,是其从宋明一直延续至今的魅力所在,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历史的B面

    历史的B面

    962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即将结束的黎明。涌动的黑潮里,那些几乎就要忍受不住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一丝熹微的亮光。自唐末以来近百年的战乱就要结束了。或者说,已经有人正在考虑并着手实施如何拉上这百年暗夜的帷幕。
  • 武氏春秋录

    武氏春秋录

    “不曾想,我武维义穿越却都穿得这么不巧。穿到春秋也就罢了,居然还穿到这个连确凿史书记载都没的国度!”“那现在到底应该是什么时间点?”十几年前:周王畿内乱,王子朝奔楚。数年前:牛逼哄哄的楚国,被一个小小的吴国给锤爆了。数年后:中原大乱斗正是开始,晋国内乱,齐晋争霸,齐吴大战,吴越争霸。再过几年:晋国又乱了......不过,这下是真的乱了......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该怎么办?旁观者?缔造者?不……我只是想回家……
  • 涅磐之欲

    涅磐之欲

    【起点编辑四组签约作品】一个现代都市青年,突然发现三国英雄纷纷投胎到了现代;他自己居然是吕布转世;前世的恩怨纠葛到了今世会如何?大仇人曹操……唔,他转世成了女人?董卓?呃……丁原??貂禅、大小乔等三国美女的命运?澎湃的不止是情节。书友群:47061871(欢迎加入)
  • 穿越大秦之秦殇

    穿越大秦之秦殇

    吴有本是一名生物专业的研究生,努力了一年本来要考上博士,结果在一次基因融合实验中昏了过去,等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先秦时代,此时秦国刚刚一统六国……
  • 重芜锋

    重芜锋

    他是皇子,也是凡人;他被放逐,他被膜拜。如果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欢笑悲伤,都是故事。
热门推荐
  • 第九当铺

    第九当铺

    失业人员姜明正站在公交站牌边上迷茫地看着眼前的人来人往。就在刚才,他失业了,工作没了,房租快交了,未来怎么走他也不知道,生活还有啥意思?诶?!这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儿?“欢迎来到第九当铺!等你好久了,赶紧过来,把工作给你交接完,我就该退休了。”“啊?”“啊什么啊!机灵点行不行!”“哦”
  • 机甲大升级

    机甲大升级

    披着科幻外皮的大乱炖!第一卷:翠莹三千舞灵风第二卷:紫甲独骑横沧海第三卷:朱颜孤驼撼雷神第四卷:……
  • 重生嫡女要逃婚

    重生嫡女要逃婚

    女主,暖清风,杀手一枚,因一场意外,穿越到一个和我同名的废柴宰相嫡女身上,既来之则安之,手虐绿茶,天赋异禀,废柴?那是谁?不仅如此,还遇到了一个慕枫宫,宫主,高冷?
  • 穿书后小可怜她千娇万宠

    穿书后小可怜她千娇万宠

    【背景架空】云素穿书了,成了一个只能活到二十岁的失宠公主小可怜。母妃死的早,惨遭父皇遗忘,还有一个皇兄。问题不大,攻略下来让他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但是她的任务似乎没有攻略权臣大人这一条?那年杏花雨落,少年微微抬眸:“现在有了,招惹了我,你要负责。”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游戏录

    游戏录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游戏,当这场游戏决定着你的命运时你该如何选择?有人说人生就像梦一场,这个梦惊险离奇,悬疑莫测,我深陷其中,是否能够醒转过来?她是我这一生中的挚爱,可是我为了活下去竟然将她抛弃,我是多么的自私?他是我这一生中的挚友,可是我为了活下去竟然跟他决裂,我是多么的可耻?有人说我是恶魔,有人说我的心是铁做的。但谁能够真正的理解我?这是一场游戏,不是儿戏,我……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哪怕整个世界都反对!
  • 云深寻无迹:总经理不好惹!

    云深寻无迹:总经理不好惹!

    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他想他的确恨了她们。只是爱与恨之间,本来就没有一条明确的界限,爱恨之间掺杂着太多的东西,谁也不能说你这一秒恨着的人,下一秒你不会爱着他,而你爱着的人,兴许下一秒你会恨他。
  • 我的全能男神是杨洋

    我的全能男神是杨洋

    “啊…”罗婷被小孩撞倒在地上,一个男子走了过来将她扶起………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呢?
  • 权倾天下:废材九小姐

    权倾天下:废材九小姐

    权倾天下:废材九小姐你应该活九十八岁,等等,你才十八岁啊!谁让你下地狱的!我要用我的美色和权利来征服,额额,等等!天下有点难,那就征服男人吧!穿越后的废材九小姐如是说道!
  • 高武27世纪

    高武27世纪

    27世纪。人道昌盛,武道辉煌!养老院树荫下,胖老头用手里的核桃,弹崩了一场浩劫,他笑的像个弥勒佛。南街26号,有个小保安,他用奶茶弹出了冰魄奶针,地上多了一具奶茶味尸体,他一直想换个工作,可学历不高。年轻女孩的眼睛很亮,像八心八箭的水钻,她喜欢用头撞卡车,嘴里常说一句:下一辆。一些当兵的,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一句话:这几年,乱世如麻,苍生太苦,愿未来的你们,拥有锦绣年华!还有一些当兵的,也刻着一句话:如果未来天堂相见,请你告诉我:国泰民安,山河犹在!……深夜。苏越扛着十几袋水泥,蛙跳到山顶,他与孤独为伴。在神州流传着一句古话:天道酬勤。苏越坚信这句话。自强不息的神州人,贯彻酬勤之道,薪火相传,傲骨铮铮。……已经完本500万字小说,天天万更,人品保证!企鹅群:777376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