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55400000096

第96章 西部卷(40)

经过9个月的艰苦奋战,到了来年的春天,拦水坝进入收尾阶段。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大坝就要合龙了。只有把大坝合龙了,开辟出作业面,才能建造泄水闸门。可合龙是一个硬仗,要打胜不容易。10米宽的口子,水深流急,波浪滚滚,首先得把这个口子堵上。苟成富亲自来到现场坐镇指挥。几百人跳到水中,打下密密麻麻的粗木桩,再抛下几千袋装有卵石和黄土的苇包,形成了一道围堰,把水挡住了。紧接着,挖出了一个三四米深的大型基础坑。经过几天连续奋战,多次战胜塌方,掏尽淤泥,才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为了抢时间,赶进度,早日拿下泄水闸,挑了一批身强力壮、水性好的小伙子,组成突击队,在筑闸现场施工。几十名年轻水利战士中,有钢筋工、模型工,也有土建工,大家齐心协力,朝一个目标奋斗。可困难总是不断,一个克服了,另一个又来了。有些困难,是完全想不到的。那天,填完卵石,刚刚铺好第一层水泥沙浆,围堰突然决口,大水倾泻而来,把刚完成的工程给冲毁了。等堰基重新修好,又重头开始。为了补回损失,同志们中午也不休息,直到天黑了,黑得没法干了才收工回家。整整干了25天,泄水闸建成了。它昂首挺立,似乎在向世界宣布:猛进水库完工了!怪不得它建成那天,大家围着它又唱又跳。它是个标志,是水库建成的标志。

放水那天,像过节。其实就是一个节,是五四青年节。那天,天空很蓝,太阳很亮。7000多水库建设者和附近的农民,敲着锣鼓,扭着秧歌,朝水库拥过来。自治区的领导王恩茂和兵团的首长都来了。听苟成富说,水库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领导和首长们都很高兴,赞扬咱们的战士了不起。

当闸门打开,喷出的水浪间,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人们欢笑着,跳跃着。不少人的眼睛都湿润了。苟成富也哭了。打那么多仗,什么场面没见过,可这个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哭了。因为,作为这个水库建设的总指挥,他太知道它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的战士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挖水渠和修水库,可以说从部队开进荒漠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每开一亩地,都要通上水渠。要是没有水,再好的地,也还是荒地,还是什么都不能长出来。新疆的戈壁荒漠,就是这么怪,不管看上去有多么荒,只要有了水,马上就不一样了。马上就会有鲜活的生命从土里长出来。所以挖河开渠,就成了屯垦的头等重要事。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兵团党委向全体职工号召:当年垦荒造田300万亩。这个号召一出,各师立即大动员,作出了向新垦区大进军和扩大旧垦区的部署。一个垦荒造田和大修水利的高潮,随着那个春天的一阵雷响,迅速在天山南北兴起。

当时,开发的重点主要是南疆的塔里木河流域和北疆的玛纳斯河流域,同时在伊犁、阿勒泰、博乐、塔城、奇台等垦区也有新的开垦和扩大。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它位于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南北宽500公里,东西长1000多公里,盆地中都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起风时黄沙滚滚,天晴时凝固的沙浪一望无际,人称“死亡之海”。塔里木河西起阿克苏与叶尔羌河的交汇点,沿盆地北缘,东流抵罗布泊,全长1000多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内陆河,由于河床频繁改道,被称为“无缰之马”。这里有大片荒原可开发,有充足的水源可供利用,但荒原中心却是干旱酷热、沙暴横行,盐碱泛滥,一般农民无力开垦。

只有兵团人面对死亡之海无所畏惧,分兵两路在塔里木河上、下游同时摆开战场,开始了向塔里木的进军。驻屯于阿克苏地区的农一师负责开发塔里木河上游。

农一师的前身是中外闻名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的一部分,很多干部参加过当年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57年春,兵团陈实副参谋长和林海清师长曾先后两次带人沿塔里木河上游进行实地踏勘,取得了初步的水土资料。

该地区气候温和,光照资源、水土资源丰富,宜于种植长绒棉等经济作物,大有开发前景。1957年国庆前夕,林海清师长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将开发塔里木的设想向农垦部部长王震作了汇报。王震十分高兴,立即召开农垦部局长会议,要求给予大力支援。

10月下旬,兵团党委立即从全疆各地调集了2万余人支援农一师开发塔里木,并在塔里木河北岸的阿拉尔建立指挥所,从而拉开了进军塔里木的序幕。

经过一年苦战,在塔里木这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上,新建了8个国营农场,开荒造田45万亩。还盖起了高楼,新建了拖拉机修配厂、加工厂、农业大学【即塔里木农垦大学前身】、医院、商店、书店、邮电局、银行、招待所等,构成了塔里木第一个新兴城市的雏形。

1958年秋,兵团司令员陶峙岳视察塔里木时,看到塔里木发生的变化,高兴得当场赋诗一首:塔河岸边有高楼,今日登临一览收。面目全非曾几日,无边漠野尽田畴。

到1960年,农一师在塔里木河上游两岸共修建渠道3条,长156 .5公里,开垦荒地66 .79万亩,建成大型农场10个,播种面积25 .7万亩,成功地开发了神秘的亘古荒漠塔里木。

与农一师相呼应,屯垦于库尔勒地区的农二师负责开发塔里木河下游地区。

1956年,农二师已开始开发塔里木河下游的门户——塔里木一场,1957年又创建了塔里木二场。在此期间,农二师组成了联合勘测队,对塔里木河下游进行了全面勘测,基本上摸清了这个地区的水土资源,为大力开发塔里木河下游提供了依据。1958年,农二师提出“苦战3年,改变面貌”的口号,在塔里木河下游进行全面布点,重点开发,副师长谢高忠率领万人大军进入塔里木,全线铺开,部署了7个新场的开垦和两个老场的扩建任务,并同时完成了大西海子水库、爱沙米尔水库及两条总干渠,3条南、北、西干渠,3条场内干渠和普米渠首等多项水利工程。

塔里木垦荒生活和劳动条件极差。住窝棚、吃粗粮、喝咸水、抗风沙、顶酷暑、冒严寒。利用手工工具,每天苦战十几个小时。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战士们发挥聪明才智,进行了许多工具改革及技术革新项目。提出了“变担为推,变推为飞”的口号,大搞车子化。全工区装配架子车4000多辆,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

经过3年的开发,全垦区共开荒造田60万亩,建成农场7个,修建铁千里干渠、卡拉干渠、普米干渠等173公里,建筑物631座,建成大西海子一、二库,爱沙米尔一库,竣工库容1 .56亿立方米。

3年中,农一师和农二师在塔里木河上、下游共建成17个大型国营农场,开荒造田120万亩,形成了上下游哑铃形两大垦区,让一向落后的南疆经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莫索湾,属玛纳斯河中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地、光热资源丰富,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早在清朝同治年间,玛纳斯、呼图壁县附近的汉族人民为反抗阿古柏和民族仇杀而逃避至此,组织民团筑城自卫,一边战斗,一边生产,建设了西营、野马、东湖、马桥等城镇。而后,因严重缺水而逐渐荒废。当年各城镇的断壁残垣、被泥沙淤塞的渠道和荒芜的田垄到处可见。

1957年11月,兵团司令部批准了农八师《开发莫索湾计划任务书》。农八师党委为了争取当年开荒,当年生产,于1957年冬派出4500人的水利建设大军进入莫索湾,抢修了26公里长的总干渠,南干渠一、二支干渠,1958年3月15日胜利竣工,首先解决了70万亩土地的水源问题。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除总干渠和主要的水利建筑物使用钢筋水泥外,其余大部分工程建筑都是就地取材,采用红柳、索索压筑,节约了投资,加快了进度,保证了及时供水。3年间,共修建干渠、支渠、斗渠1012公里,建筑物3120座,大型水库一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灌溉网。

开发莫索湾最大的困难是缺水、无菜、无房、无路,运粮比较困难。当时用水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拉运,只能保证做饭和饮用水。一盆水要来回用三四次,洗过脸了,再用来洗脚。脏得实在不能用了才倒掉。后来,采用融雪的办法,才暂时解决了吃水、用水的问题。

1958年春天,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拼搏,开垦土地36万亩,种植18万亩作物,当年麦子长势喜人,自治区和兵团领导王恩茂、张仲瀚等前去视察,给予很高评价。新开垦的莫二场,当年收获粮食200万公斤、棉花25万公斤,实现利润2 .9万元,实现了当年生产当年有盈利的奋斗目标,荣获国务院奖状奖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奖给莫二场嘎斯车1辆、机床3部。到1960年,莫索湾开发初具规模,共开荒造田近90万亩,播种面积80万亩,建筑房屋2万多平方米,营造各种林带3 .3万余亩,种植果树4400余亩。3年为国家生产粮食9847万公斤、皮棉262 .95万公斤,实现利润305 .12万元。同时,还建起了年修理400台拖拉机的修配厂1座,建立了200个床位的职工医院1所、中小学11所,在茫茫荒原上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垦区。

1960年9月,王震部长在陶峙岳司令员陪同下视察了莫索湾,接见了600名连以上干部,对莫索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兵团司令员陶峙岳视察当场即兴赋诗,赞美莫索湾生机勃勃的新景象:“红旗插遍莫索湾,大地茫茫一手翻。唤起千年沉睡梦,永存青春在人间。”

伊犁、博乐、塔城、阿勒泰的一些边远地区,是兵团3年大发展后期的重点开发垦区。1959年,兵团决定恢复农五师、十师建制,农五师重点开发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十师重点开发阿勒泰地区。

屯垦伊犁地区的农四师部队,在3年大发展中,重点开发了察布查尔垦区、昭苏垦区,建立了察布查尔一场、二场、三场,红旗一场和清水河农场,增垦面积40万亩。

精河、博乐地区由于交通闭塞,是待开发地区,自治区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都希望兵团去建场。根据自治区的要求,兵团将精河、博乐地区作为重点开发地区之一,作了全面部署。1958至1960年,农七师建立了精博总场沙山子农场、托托分场;农五师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建立了管理处,并开始布点开荒,垦荒面积近40万亩。

塔城地区是农七师第三管理处和工二师开发的新垦区,当时垦殖面积虽只有十几万亩,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根基。

阿勒泰地区在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之间,以原来的二十八团为基地进一步开发。3年中,新建了二十九团农场、三十三团农场、三十五团农场和福海渔场,垦殖面积25万余亩。

从1958到1960年,兵团抓住机遇,努力拼搏,经过3年的大力发展,基本上确立了兵团事业的规模和战略布局。3年累计开荒造田855万亩,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建成场外独立引水渠道58条,引水能力359立方米/秒,新建水库18座,增加库容6 .5亿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水库9座,即农一师上游水库,农二师卡拉一库、二库,农七师奎屯水库、黄沟一库,农八师跃进水库、蘑菇湖水库,农十师友谊水库。实增灌溉面积591万亩,基本保证了农业灌溉用水。兵团耕地面积从1957年的337万亩猛增到1035万亩;农场由59个增加到166个。

20世纪50年代的大开发大建设,奠定了新疆新时代屯垦戍边的基业。其规模之宏大,其成就之卓著,都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可新疆兵团这个伟大的集体,英雄本色不褪,革命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依然放射着光芒。

230多万农垦职工,作为不穿军装不拿军饷的士兵,继续守卫着边疆。176个农牧团场和5座城市【石河子、五家渠、图木舒克、阿拉尔、北屯】犹如美丽的花园,让戈壁荒漠不再悲凉。1500多万亩开垦出的土地,既是创造无数财富的金色粮仓,又是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100多个水库像珍珠一样,闪动着温柔多姿的水乡风情。5万多公里渠道像彩带一样,让祖国六分之一的大地充满了活力。

是的,这些数字,是很激动人心的。不过,我倒认为,更应该让我们记住的,不是这些数字,而是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一些人和一些事。

三、奉献,用青春和生命的血汗

只要是兵团人,或者说,你只要在兵团工作过,你的生命里一定会有一段和水库大渠相关的经历。

我从两岁时,随父母来到新疆兵团,一直到23岁考上大学才离开兵团。不管是作为兵团人的后代,还是曾经的兵团人,我都知道许多和修水库挖大渠的故事。有些故事是从父辈那里听来的,还有一些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

一个山东女兵,很年轻,才19岁。很能干,不管干什么,都不肯落在别人后边。那年冬天,挖大渠。挖大渠和修水库,一般都是冬天干。因为冬天别的农活干不了,是农闲季节。兵团人不会闲着,就会组织大家去挖水渠修水库。可冬天,新疆很冷,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新疆冷得吓人。土冻得像铁板一样,镢头挖下去,能溅出火星,却只能挖出几个白印。于是这个活,就成了最难干的活,最苦的活。

这个女兵,本来看她体弱,要让她去炊事班的,可她不想被照顾,硬要去工地,让她去了。这个活,男同志干,都吃不消,别说是女同志了。那时干活,别看是一块干,但不吃大锅饭。每个人都有定额。完不成定额,就会受批评。开大会时,点你的名。那时的人,很要面子,都想进步。大会被点名批评了,会觉得丢人得不行,是受不了的。

开始时,还行,还能把定额完成了。可干了一段日子,就不行了。汗水把棉袄湿透了,脱了棉袄,穿着绒衣干。手磨出了血泡不说,胳膊也累得酸疼酸疼。还是不能完成任务。于是就在大会上被点了名。一块点名的,不是她一个。好些女兵都被点了名。别的人,被点了名,也难受,可难受完了就完了,不是不想完成定额,也没有偷懒耍滑,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但这个女兵不行,她要面子,想进步,她刚写了入党申请书。她怕这样下去,会入不了党。于是她就想办法完成定额任务。

她想啊想啊,还真想出了办法。只是她这个办法,也不是什么好办法。她想我力气小,干得慢,我就笨鸟先飞。你们还在睡觉,我就去工地。你们一天干8个小时,我一天干12个小时。别说,这个方法,开始两天,也起了作用。总算是把任务完成了。这一次,大会又点了她的名,不过,不是批评她,而是表扬她。她高兴了,就天天这么干。可她是个人啊,又是个弱女子,超负荷的劳动,是不能长久的。每天的早起晚睡,很快就把她的身体搞垮了。别人劝她,别这么干了,可她不听。

同类推荐
  • 不负过往,不惧孤独

    不负过往,不惧孤独

    程一2020全新佳作,14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亲情,有爱情,有友情,为了这本书,程一准备了5年,对话了3000万的听众。每晚的陪伴,程一认真记下每一个听众所讲的心事,这些心事浓缩成这本书,轻易触动我们心底的柔软。记忆会衰退,时光会流逝,这本书会记下我们之间所有的缘分。这是很长,很好的一生。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但我们可以怀念昨天,并把今天过好。
  • 燃烧的火炉:见证2006重庆夏季

    燃烧的火炉:见证2006重庆夏季

    巴渝形胜,风云难测。我们不能忘却抗击这一特大旱灾的战斗情景。因为,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大力弘扬,以增强我们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 北大随笔

    北大随笔

    我把这部集子叫作“杂文”而不叫作“全集”,或“选集”,或“文存”,是有意义的,并不是随便抓用两个字,也并不是故意要和时下诸贤显示不同。我这部集子实在并不全,有许多东西已经找不着,有许多为版权所限不能用,有许多实在要不得;另有一部分讨论语音乐律的文章,总共有二十多万字,性质似乎太专门一点,一般的读者决然不要看,不如提出另印为是。这样说,“全”字是当然不能用的了。
  • 明天就做窝

    明天就做窝

    本书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三只不同性格的“寒号鸟”在面对生存困境的时候,各自采取了不同的生存态度和行为方式,并由此留下了不同的生命轨迹,带给它们截然不同的命运。
  •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九衢亟鼎

    九衢亟鼎

    复方九衢亟鼎说明书【作品名称】通用名称:九衢亟鼎汉语拼音:jiuqujiding【成份(简介)】朝(zhao)泠拉着他的手,傻傻的问:你叫什么名字呀?他苍白的脸有了些生气,这个傻孩子,自己的名字不就是她给的吗?——苍冥想起他们刚遇见那会儿,日子过得多么惬意啊。只是,现在要他的阿泠哭的这么伤心,她以后又该怎么办?妖圣那小子,希望不要横插一脚。可是自己要是走了,没人照顾阿泠怎么办,若是那小子会一直陪着阿泠,也好。“阿泠,你记着,若我回不来,你要照顾好自己,他待你很好,不要等我。”可他临走时,没有听见朝泠说,苍冥,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会等着你。
  • 从冷宫出来后我成了宠妃

    从冷宫出来后我成了宠妃

    苏宛拉着出轨渣男同归于尽,一觉醒来穿越成了冷宫采女,别说冷宫荒凉,其实欢乐多多:成天嚷着皇上召幸的羽嫔;梦想成为太后的瑛妃;吃货珠贵人、颜控丽美人……左右还跟着忠仆一枚和来历不明的小太监,誓要独霸冷宫!结果皇帝一道圣旨把她从冷宫捞出来,自此椒房盛宠,引得后宫人人嫉恨,所以……这是要称霸后宫的节奏?
  • 在天边:风中岁月

    在天边:风中岁月

    本书用饱含深情的文字、独到细腻的笔触,细数那些消逝在时光罅隙里的吉光片羽。
  • 凰冢

    凰冢

    十几年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昏迷过后醒来,竟成为了亡灵。莫名从亡灵又变回了人类,却被告知了惊人的消息。“你是说我身体里有座坟?”命运多舛的他,将会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武道之路?
  • 快穿之宿主欠了桃花债

    快穿之宿主欠了桃花债

    一声巨响,姜安知道自己已经不存在于这个美丽的世界里了,这次任务难度大,但是她没想到的是居然是置身于死地。她怎么能甘心呢,二十多年还没谈过一次恋爱,还有好多吃的没吃。 似乎是知道了她的愿望,于是系统1935来拯救她了,最后却欠了一屁股的桃花债??
  • 重朔

    重朔

    茫茫天地,种族各异,为生存,为私欲,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纷争不断,生灵涂炭,一切都是那么的残忍。东苍,西茫,北界,孤山,花谷,人族生息之地。人族屏障灵边,为人族阻挡多少生死之敌。看主人翁如何在这乱世立足,如何重朔。
  • 无上传说龙帝

    无上传说龙帝

    一代龙帝堕落,却意外重生,这一生他将不留遗憾,不负红颜,成就无上传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苍茫吟

    苍茫吟

    天地苍茫,谁主沉浮?少年陈苍,年少得志根基毁,先修武道后问仙,大道苍茫求逍遥,斩神诛魔卫人间。正可谓:行走苍茫坎坷路,求索大道逍遥身。
  • 小人物那些事儿

    小人物那些事儿

    在这个残酷充满斗争的社会里,成年人的我们不再是放荡不羁的90后,而是负重前行,继而不断对生活妥协!更是讲述了一个面对生活与无奈的真实体现!跟随故事走回曾经的童年,走回我们的每一段青春与过往!谱写的何止是寒门的苦楚?更是无数打工者的心酸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