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55400000097

第97章 西部卷(41)

那天下雪了,下了很大的雪。她又悄悄地早起了。来到了工地上,一个人干了起来。结果,在挖下了一块冻土后,脚下一滑,摔倒了。也可能是没有睡好,太累了,头一晕,没有站住。一般的情况,摔倒了,不会有什么事。可她的头碰在冻土上。冻土块像石头一样,把头碰出了血,把她碰得昏了过去。当时,别的人还没出工,工地上只有她一个人。昏倒在地后,没有人知道。天很冷,等到别的人来到工地,看到她趴在冻土块上,已经冻硬了。

这个事,是我母亲讲给我的。母亲说,她死后,给她开了追悼会,追悼会上说,她的入党申请被批准了。我知道,修水库,挖大渠,不是打仗,死人的事,是很少发生的。不过,母亲说,那时兵团的人,为了开荒,为了修水利,吃的那个苦,受的那个罪,没有亲身经历过,是想象不出来的。母亲说,那么长渠道,那么大的水库,全靠人干啊。一天下来,老觉得活不成了,要被活活累死了。母亲没有说她叫什么,我也没有问。不是我忘了问了,是我觉得她叫什么真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父辈们用生命换来的。

兵团人好像年年都在挖水渠修水库。不但大人要干,学生也要干。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兵团孩子,都干过。

那年我17岁,还在上高中。农场修水库,搞大会战,让我们也去。也是冬天,一群少年,住在一间大窝子里。也是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了才收工。工地上,人很多,好像在筑一道坝。用车子拉土,去戈壁滩上,要走一里地。一般是三个人一辆架子车,一个扶着把,两个人在旁边推。虽然没有像大人一样定具体的任务,可也是谁也不肯落后,也是跑得全身冒热气。热气散发出来,遇到冷风,就会在帽子上、头发上、眉毛上,结出一层霜。

干了一天活,回到地窝子里,没有别的事,就脱下湿了的衣服还有毡袜子,围着火炉边烘烤。不烤干了,明天就没有办法穿。可烤的时候,散发出的汗味臭味,实在难闻得很。可没有人在乎。睡觉时,大家还会把鞋子放在火墙上,这样早上出门,鞋就不会湿了凉了。为了让地窝子里能保持温度,每天会留一个人在家烧炉子。可是有一天,出事了。这个留在家里烧炉子的同学,不知怎么搞的,让火苗蹿到了屋顶上,把芦苇的屋顶给烧着了。

大火把我们的被褥全烧光了,而那个烧炉子的男同学,没有来得及跑出来,也被烧死在里边了。后来想起这个事我们后怕得不行。如果正好是晚上,我们在地窝子里睡觉,着起了火,那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啊!真的是不敢想。尽管很后怕,又没有了被褥,我们还是一直在水库上坚持到了来年的春天。水库开闸放水那天,我们也在人群里又跳又叫,高兴得不行。

高中毕业后,我成了兵团的一个农工。尽管只干了4年,可好多事想起来,仍然是历历在目。记得这4年里,干得最累最苦的活,就是挖大渠了。

光是渠,就有许多种。有干渠,有支渠,有斗渠和毛渠,还有排碱渠。如果说,渠道对荒野来说,就像是人身体里的血管,干渠是动脉,支渠是静脉,而斗渠毛渠就是毛细血管了。这些渠道里,挖起来最费劲的,就是干渠和排碱渠。它们又宽又长又深,挖到下面时,要把渠底的土石,挖出来扔到渠沿上,每一下都要使出很大的气力才能做到。80年代以前,没有挖掘机,不管什么渠,都要靠人来挖,确实对人的体力和意志,都是极大的考验。而兵团如今具有的5万公里长的渠道,可以说,大部分都是靠一双双手挖出来的。

已经退休的兵团人田希翠,是个女人,说她一来兵团,就被安排去修水库了。修的是新户坪水库。她说在这水库上,一干就是5年,住的是干打垒房子,低矮、透风、漏雨,夏天热得无处躲,冬天冻得不敢出被窝。没有星期日,一个月看一次电影,每次看电影都像过年一样。发工资没准时间,也没有人闹。反正拿上工资,也是没有时间去花,也没地方去买东西。人手一辆排车,一把铁锨,一把镐头,谁丢了谁赔。每天干活,按土方计算,每天要拉土七八方。拉少了,就得挨批。

她说她那时只有20岁,担任青年排排长,现无名指上还留有伤残,是挖土时,不小心让镐头碰的。吃的是玉米面发糕、高粱面窝头,难吃得不行,还吃不饱。有一个姐妹,吃了高粱面拉不出屎,痛得嗷嗷大叫,伙伴没办法,只好用红柳棍帮她掏出来。天不亮就出工,一直到天黑了才收工,几乎天天披星戴月。天气冷,还出大汗。一天下来裤裆硬邦邦,走路发出刷刷的响动,让姑娘们觉得很难为情,特别是赶上来例假,那就更难受了。许多人手上和耳朵上都留下了冻疮。累得太厉害了,睡在床上,像死了一样。不知道,尿了床。没有时间洗、烤、晒,到了晚上只能靠自己的身体把湿被子焐干。

这个田希翠还说:干活不能死干,也要动脑子,有些巧劲,可以出活,还可以少出些力。比如说挖土,就有窍门。在3米高的悬崖上,底部向里掏空一米,上边打几个深眼,用铁钎来回晃动着撬,几十立方土层呼啦一下,就全下来了。顶小半天干的。拉车一样,上下坡不能一样用劲,要利用地形,尽量节省气力,这样就可以多干了。还有干活时,要让自己心情愉快。心情好,能多干活,还不累。比如说,我们拉土方时,就哼着歌。挖土时,就讲笑话。一唱一笑,就忘了苦和累了。说真的,那会儿,真的是很艰难,可也真的是很快乐。大家都很单纯,除了国家,除了革命,没啥个人的想法。兵团人,真的是一群无私的人。那个年代,有私心,就活不好,就会被人看不起。

水库和水渠挖好了,通水了,其实工作还没有完。在兵团的各个垦区,都有叫水工连水工团或水利处的单位。这些单位的人,就是负责来管理水库和水渠,保证它们的安全使用和流水的畅通。这个工作比起最初的修建来,看起来好像没有艰险困难,但实际付出的代价一样是很大的。

在新疆兵团,人们习惯把看护水的人叫“龙王爷”,因为他管着水,什么地方要用水,用多少水,都由他说了算。真有点像“龙王爷”,能呼风唤雨。有一个农工叫王裕民,在兵团农五师八十七团水管所工作。他就是一个“龙王爷”,与水打了一辈子交道。水管所,是兵团管水的最基层单位。为了把河流的水能安全引到农区去灌溉,农业单位就需要修建一条条引水渠道,为了保证水的畅通无阻,就需要有人看守渠道,进行维护,调节水量,于是各团场都相应地成立了水管所。

王裕民负责接水的渠道长约8公里,在这条渠道上有32个出水口。这32个出水口,一开一堵,全是用泥土或者用石头、沙袋,更多时,用木桩和草捆。庄稼大量用水的季节,32个水口,天天都要放水,这一放一堵,不但操心,还很受累。8公里长的渠道上,一天来回跑多少趟,没法数得过来。看一个人管这么多水,实在来不及,单位给了一匹马。让王裕民骑着马管水,有了马,一下子好多了。可还是要从早忙到黑,到了半夜也不能休息。浇水的人,换了夜班的,继续浇庄稼。可王裕民没有人换,只能是在黑夜里继续干。

灌溉期,他天天都在渠道上,每天不知要跑多少次,最后跑得连马也累得趴下了。没有马,他就自己走,如风一样奔波在渠道上。领导看见他这么辛苦,对工作也这么负责,就干脆为他配了两匹马,让他换着骑。有一年干旱,地里的庄稼由于缺水,都快干枯了,为了把水能引下来,他就像一个疯子一样,玩命地忙碌在渠道上,开这个口子,堵那个口子。在最关键的时刻,连两匹马也累得跑不动了,团领导见到这种情况,就把自己的小车让给了他。有了小车,他就更来劲了,更不要命了。那段日子里,给团长开小车的司机都说:你是全团最忙的一个人了,时间长了,我也受不了,车也受不了。司机说得没有错,在渠道上跑,全是石头路,不要说人了,就是车轮胎也受不了。

哈拉吐鲁克河是八十七团主要用水的河系,为了引用水,八十七团在哈拉吐鲁克沟修建了引水渠道。从河里往渠道引水之处,人们习惯性地称“龙口”。为了保证农业用水,同时也保证龙口的安全,每年都派人去看守。哈拉吐鲁克河龙口与八十七团团部有22公里之遥,那个地方比较冷清,许多人都不愿意去那里工作。1992年,王裕民服从领导的安排,与妻子肖春梅一道去了。这一去就是13年。

这个环境,一般人实在难以想象。夫妻两人,在一个没有电、没有电视、就连收音机效果也不好的环境里生活工作了13年,这是多么不容易啊。一个“龙口”就是两个人的世界。这里没有人来,也没有人住,只有哗啦啦的河水声。人呆在那儿特别寂寞。有的人说,一个人呆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只要半年就会发疯,一年后就会成为傻子。可王裕民两口子硬是坚持了下来。

龙口虽然离哈拉吐鲁克风景区较近,只有几公里的地方。但13年里,王裕民只去过一次,而这一次,也是陪着领导到河源头查看水情。看护好龙口,保证水的畅通,这是王裕民的信念。这个岗位对他来说特别重要,每天要向山下用对讲机通话12次,通报水情。哈拉吐鲁克是一条季节性的河流,水量极不稳定,时大时小,如果山洪暴发,随时都会冲毁水渠,夏天也是山洪多发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泄洪,危险随时都会发生。一旦龙口被水冲毁,全团几万亩庄稼就会受旱,造成的损失就大了。

一到春夏季节,王裕民几乎天天都在龙口上守候着。到了冬天也是如此,虽然农区不要水了,但是排水渠道容易结冰,必须要破冰,如果不破冰,不但会影响第二年的春灌,也容易冻坏渠道。如果泄洪闸处破冰不及时,形成堵塞,河水就会抬高,越过防洪大坝,就会把渠道和龙口一并冲毁。所以一到冬天,王裕民就会天天手拿钢钎去龙口破冰。

13年中,在王裕民和妻子的精心看护下,龙口从没有发生过险情。虽然也多次发生山洪和巨冰堵塞,但都被他及时化解,保证了团场的安全用水。王裕民在工作上乐于奉献,在生活上却是甘受清苦。山里离团部远,没有办法购新鲜蔬菜,春夏之际两人只能挖野菜吃。一到大雪封山,两人也下不来,下面的人也上不去,没有菜吃,也变成正常的事了。

山路遥远,交通不便,其他的不用担心,就是害怕有病。记得有一次,王裕民的妻子病了,高烧不退,也没有车往山下送。他通过对讲机与单位取得了联系,后来是水管所领导用摩托车把他妻子驮下山的,送进了医院。13年来,王裕民与妻子一道,苦行僧般地看护着龙口,忍受着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王裕民有一个女儿叫王晶晶,从小就放在爷爷家,13年里,王晶晶很少和父母见面。王裕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妻子生病,他急匆匆地用自行车把妻子送下山来,送到医院后,还没有为妻子办好住院手续,就要赶回龙口去。路过学校时,正赶上学校放学,他在路口停了一下,看到女儿从学校大门走出来,强忍着,没有上去说一句话,就匆匆地一个人上山去了。

13年里,王裕民以水为生,与渠道相伴,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八十七团的水利事业。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年评先进,都会投票选他。在他33年的水利生涯里,多次被师、团评为先进个人,最近,又被评为兵团的“十佳农牧工”。

北疆有个地方叫奎屯,是兵团农七师师部所在地。“奎屯”一词源于古老的蒙古语,原意为“冷得发蓝的地方”,直译就是“蓝色的寒冷之地”。相传是成吉思汗西征时,军队夜宿于此,正值寒冬,兵士们冻得一个劲地跺脚,发出了咕嗵咕嗵的声响。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奎屯了。后来,林则徐贬谪伊犁,途经奎屯曾在这里借宿。当时的奎屯只是几户人家的小驿站。20世纪50年代初,陶峙岳将军的一个师,来到了这里开荒种地。

奎屯有一条河,叫奎屯河,是一条很野的河。野得到了冬天,也不会完全封冻,还是会有水浪从山上冲下来。冲下来的水浪,会在一阵阵的寒冷的西北风中,在已经冻起来的冰面上,形成又一条新的冰上河。一层层的冰堆积起来,时间长了,河面就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宽。到后来会把河堤盖住,形成长长的冰堤。这些冰上河和冰堤,挡住了大河向前奔腾。大河就会改道,就会丢掉先前的田野牧场,还有农庄,流到另一片荒漠上。

不能让奎屯河改道,为了十几个农场的生存,为了几十万亩的土地来年的丰收,水工团组织了一个破冰连,任务就是拉住奎屯河这匹野马的笼头,让它朝着我们规定的方向奔腾。于是迎着漫天的飞雪,破冰连出发了,向着藏在高山中的大山挺进。在他们的行装中,有绳索铁锤钢钎和成吨的炸药。

每个冬天的这个时候,就会有一群汉子,走到奎屯河的上游。差不多走到天山上的源头。他们腰扎粗绳,一人一把十字镐,轻手轻脚走在河面上。河面就像块大玻璃,走在上面,走不好就会滑倒。冰层是透明的,往下看,能看到流动的水。有的地方,上面的刚流下来,还没有冻成冰。两岸的山崖峭壁被厚雪覆盖,像是披着翻毛大衣的巨人。这些汉子会拨开厚雪,找一个岩石,把绳子的一头拴在上面,另一头拴在自己的腰上。然后,他们的胆子就大了。朝着河堤和河面交错的冰峰发起进攻。用十字镐把快冻成冰块的冰层敲碎,把悬着的冰柱打掉,让它们落入急流。遇到了太大冰块或者冰山,他们就用钢钎凿出洞眼来,把炸药放进去,把它炸开。让破碎的冰块,顺着河流冲向下游……

破冰队的人只要一出发,许多人的心都跟着去了。每天都会有人去团部,等着山上传下来的消息。因为去破冰的那些人,多半是孩子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因为破冰这个活,不是一般的活。因为差不多每年去山上破冰的人,总会有两三个人,再也不能回来。绳子突然被岩石磨断,炸药炸起的冰块,也会像子弹一样不长眼。还有可以看到流水的冰面,也会意外发生裂塌。这些年来,为了保证奎屯河的河水畅通无阻地流进垦区,已经先后有十几个男人牺牲了。尽管我们都不怕死,可在这个和平年代里,谁不想活着,又有谁愿意失去自己的亲人啊。

几年前我去奎屯采访,亲眼看到了埋在奎屯河畔的这些英雄的水利战士的坟地。

以上的这些事,只是兵团人创业奋斗的极少一部分,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尽管只是一滴水,但也可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辉。不要说不是战争年代了,不会再有牺牲了,不会再有流血了。其实具有光荣传统的兵团人在新疆这块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牺牲和流血,包括他们无可估价的青春与爱情的付出。正是因为兵团人具有了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创造了一个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的奇迹,才会成就了如此宏伟的大业。

四、画卷,在新世纪继续展开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变化。

伟大祖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事业,和过去比,和10年前20年前比,和50年前比,都没法再比。兵团也一样。兵团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变,兵团的水利战线也是一样。

同类推荐
  • 胡竹峰作品:雪天的书

    胡竹峰作品:雪天的书

    本书以阅读为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纬。谈文论艺也谈文论道。说的是文章的事,也是一个人的心绪。文章气象高古,得水墨精神,又清明畅朗,立意高远。
  • 写给北中原的情书

    写给北中原的情书

    李佩甫是中原作家群中最具代表性人物。他从1978年发表处女作开始,四十余年创作,至今笔耕不辍,创作了近五百万字的作品。“对文学的热爱,是我一生的命题。”李佩甫曾如是说。
  • 李白的选择

    李白的选择

    唐诗的迷人在于丰富,有发亮的激情,有缠绵的幽思,有昌盛时代的张扬,有繁华过后的怅惘,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千百年来引得无数学者迷恋。本书是作者对唐诗独出机杼的解读,他站在当下的立场研究唐诗,走进了古代诗人的诗心,把摸住了古代诗人的心曲。然后又带着我们回到现实,去感受唐诗的美,去构筑唐诗的精神世界。
  • 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学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建设新中国的旺盛热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取得新的历史性进步,创作队伍更加壮大,创作活力更加旺盛,当代文学在记录时代发展、见证历史巨变、弘扬民族精神,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赋予每一位作家艺术家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呼唤着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 中国现代诗体论

    中国现代诗体论

    本书研究了国内外古今各类诗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诗体、外国诗体与中国新诗、微型诗、格律体新诗、歌词等。
热门推荐
  • 破幻神眼

    破幻神眼

    林烽,一个山区的普通人家孩子,机缘巧合下进入了孽修的行列。他的胸口长出了一只血色的眼睛。于是,任何敌人,都成了一个个血淋淋的骷髅架子!于是,任何敢欺负他的人,都被他用神奇的‘化结’和‘揭蒂’功法,弄成了怪物。敢打我,靠,就让你做我的孽奴!想阴我!靠!就让你做孽儡!不服我!靠!让你做我的孽僵!……孽修:孽士开七窍;孽宿炼七煞;孽宗凝七魄;孽尊斩七情;哦,还有孽圣和孽神,^……群:101370745(欢迎各界孽修人士前来练功!
  • 王俊凯,有你真好

    王俊凯,有你真好

    “以倩,你不要走了好不好?”王俊凯抱着以倩,恳求到。“我永远都不会再走了,因为,我有你,小凯,你知道吗?我曾经以为,你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但现在,我已经认定你就是我的唯一。”以倩下巴搁在王俊凯肩上,微笑着。王俊凯,你知不知道?这些年我有多想你?仿佛世界上没有了你,整个世界就没有了光彩。王俊凯,有你真好。(PS:甜文,甜文)
  • 农家有女之蓝衣

    农家有女之蓝衣

    都市小白领儿蓝衣,一朝穿越又被下放到农村。自己本来就一小村姑,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大都市。这是老天看自己不顺眼呢!还是不顺眼呢!怎么能这样子……破屋四处透风,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一穷二白,面黄肌瘦的一家子。蓝衣很是庆幸,自己所在的这个家很温暖,没有遇到刁钻的奶奶,也没有恶毒的伯母婶娘。幸运的是这里有善良的继母,忠厚的大哥,还有古灵精怪的弟弟。因为一首歌儿,蓝衣发现古灵精怪的小弟,原来是老乡。哎!妈呀,总算找到知己了!姐弟齐心,齐力断金!没关系,咱本来就是一小农女,大不了重头开始,带着家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有句话说的好: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那么,咱就从种树开始吧!一不小心,救回一个快要挂掉的妖孽美男子。这人赖到家里就不走了。非说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说什么?要以身相许!终有一天身世被揭晓了,把蓝衣雷了个外焦里嫰,我累个去的,这是演的《梅花烙》,还是《狸猫换太子》?而倒霉的蓝衣还是被换出来的那一个。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一个狡猾的小农女VS腹黑世子爷的故事!欢迎亲们跳坑!精彩抢鲜看:片段一:蓝衣:你坐过地铁吗?坐过飞机吗?小弟:一副被雷劈了的表情,瞬间惊喜的问道:你也来自二十一世纪?蓝衣和小弟激动的双手紧握,那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片段二:蓝衣:我看你身上那块玉不错,就抵救命之恩吧!妖孽男:你说的哦,我给你带上,不许摘下来。这可是我娘留给我未来媳妇的。蓝衣:……?我是要打算当掉的好不好?妖孽男: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现在我就是你的相公了。蓝衣………?你丫确定没有恋童癖?-------推荐微蓝的系列文《警花县太爷》讲述蓝衣和蓝雨重孙辈,楚廉和蓝霖这一代所发生的故事!http://www.*****.com/?info/779218.html好友七味美人的完结文《皇家嫡媳》http://www.*****.com/?info/676558.html
  • 启元者

    启元者

    也不写什么简介了,这本书的类型较为复杂,但总体来说本书的背景就是宇宙间不同的文明之间的碰撞。强大的文明早已将他们的视野与势力传遍宇宙,而新生的文明在他们的压制下逐渐点燃了生命之火,开始蠢蠢欲动。在此之外还有一个宇宙间最特殊的文明,启元者,他们就如夜色下挥舞着镰刀的死神,威慑着一切。我写了这么多字还没有几个人看,我不知道我这算不算是扑街了,可我还是一个新人啊,还没有上路就扑倒了么?
  • 神族女将之凡尘之行

    神族女将之凡尘之行

    神族公主上官凌心一百年前无意间得一血珠,得万年法力。也因此打遍天下无敌手,无人能与之匹敌。神族称其为“神界女将”而魔族有魔族长老南宫北辰法力高强,打遍魔族无敌手。魔族妖魔皆纷纷为其马首是瞻。当魔族长老遇神族公主,谁胜谁负?又是伤了谁的心?毁了谁的道行?轮回十七载,等待她的,又是怎样的磨难呢?
  • 在异世界开启魔法革命

    在异世界开启魔法革命

    当科技插上魔法的翅膀,到底能飞的多高?张晨,一个普普通通的文科生,莫名被召唤到了异世界中。文科生就不能穿越了吗?且看他如何在这充满神奇魔力的异世界搅动风云!
  • 修真恋倾城

    修真恋倾城

    上古仙帝与四方诸魔一战导致不幸陨落,在无数个岁月后,仙帝重生,化身校园男神,随后征战异大陆,最后回到仙界突破仙帝成为仙神
  • 从神棍到真神

    从神棍到真神

    一个半残的系统,一个穿越时空的灵魂“x-33的细胞排斥以停止,批准注射‘钢力士’基因”……再次睁开双眼的艾伦听到身边响起的声音,不由得微微勾起了嘴角“自己这个开局…还算不错……”
  • 妖精的尾巴——魔龙之子

    妖精的尾巴——魔龙之子

    杀手之帝魂穿于妖精尾巴的世界,被魔龙无意间捡到,他的人生也就此变得不平凡了。告别!腐朽之世!
  • 时间听我说爱你

    时间听我说爱你

    他是人见人畏的商场“阎王”-安祐昕,为年少的初恋苦寻一生,百转千回走遍全世界。她是即将奔3的普通白领-艾贝拉,感情受创后立誓孤独终老的她与他相遇。一场惊心动魄、生死相依的爱情就此上演,但看似甜蜜暴击的恋爱后面却隐藏着无数个惊为天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