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10800000041

第41章 锋芒毕露(1)

妄自尊大

要在社会中安身立命,如果太轻易暴露自己的锋芒则容易受到挫折,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人对事的态度,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把自己的锋芒通通显露出来,会遭到比他更高一级的人的嫉恨、不满,甚而招致被弹劾之祸。普通人过于锋芒毕露,则显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所以要忍耐住自己的情感,不要过度暴露出锋芒。

(一)自以为是

怒火中烧

愉悦欢欣,不可过度;一旦过度,则最适意的情感也变得最不如意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有修养之人的作为。刚有一点所得,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是气度褊狭的表现。所以,心喜切不可形于色,当以此自勉,喜亦当忍。

晋朝的谢安,孝武帝时任尚书和太保。太元八年,后秦的苻坚入侵晋国,谢安派他的侄子谢玄去退敌,在淝水把秦军给打败了。捷报传来,谢安依然神情自若地和客人下围棋。客人走后,谢安走进屋里,过门槛时,却因高兴过度,把木鞋的齿都折断了。

愤怒起于愚鲁,而终于悔恨。人一旦为愤怒所控制,所以他的心智就被蒙蔽而丧失理智。小则导致彼此相互争斗,大则造成血流成河的悲剧,愤怒的危害不能说不大。而易于发怒的人往往是气量狭小的人,所以,加强心志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如果能像岳飞那样为“精忠报国”而“怒发冲冠”,又何尝不可呢?

唐太宗贞观二年,河南有个叫李好德的人有神经病,常乱说一些妖言,皇帝下令大理丞相张蕴古去考察此事。张蕴古察访后上奏折说李好德确实有病,而且有检验结果,不应该抓起来。治书权万纪上书弹劾张蕴古,因为他是相州人,而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说是张蕴古包庇他。皇帝大怒,下诏将张蕴古杀了。后来此事为魏征处理,弄明实情,皇帝暗地里很后悔。由于自己一时的怒气,不详细核实,不作认真细致的调查,就草菅人命,唐太宗也过于轻率了。这是不制怒气的后果。

西汉时的窦婴,是孝文帝皇后哥哥的儿子。汉武帝建元二年,他被封为魏其侯,喜欢蓄养宾客,天下的游士都归奔他。当时,桃侯刘舍被免去宰相的职务,太后多次向皇上说窦婴:“魏其侯喜欢沾沾自喜,行为不定,很难担当得起宰相的责任。”于是最终没任他为相。喜怒都是人类的情感。当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怒自然而然发生了。发怒不仅伤身,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一个易发怒的人也难以与他人合作。

历史上也有不少因发怒而给自己或他人造成巨大损失的例子。当然,任何事情有利则有害,有弊也有益,怒有害于身心健康,有害于友情,有害于事业,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独异志?华佗》中记述了华佗给一位郡守看病,诊脉之后,没有给他开任何药方,而是历数该人的罪责和过错,把郡守大骂了一顿,拂袖而去。郡守大怒,气荡胸腹,誓不饶华佗,不想一怒之下,吐出了大量黑血,过了一段时间,病反而好了。人们这才知华佗医术之高——是用激怒之法,治好了郡守的病。

只要善于引导,怒也是助人成功的一计,所以对怒我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行。怒计在兵法中也常常被使用。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命令王霸和捕虏将军马武率兵攻打驻守在垂惠的豪强周建。苏茂则率几千人增援周建,另外派精良的部队去堵截马武的粮队。马武只好前去救粮,周建则出城与苏茂联手夹击他,马武自恃有王霸的救援,作战不经心也不卖力,结果战败。马武的兵士跑到王霸那里去救援,王霸却说:“现在敌军士气十分高涨,我要出兵,还不是和你们一样惨败?你们回去凭自己的力量去死命抗战吧。”王霸闭门固守,就是不派援兵,这一下可激怒了马武和他的队伍,他们严加修整,准备再战。而王霸的将士们不愿让马武的部队孤军奋战,纷纷向王霸请战,王霸则自有其道理:“苏茂部队兵精将良,作战英勇,我军将士对此都有恐惧之感,而马武和我军相互依赖,互相指望,不能一心一意地奋勇作战,必败无疑,现在我军拒而不援,马武因为没有援军,反而会增强了战斗的勇气,那时我们再共同作战,才能胜利。”王霸激怒了马武,也才使他们赢得了胜利。

陶潜有一首诗说:“怒气比火焰还厉害,它会焚烧了和气,使人白白伤悲。当颇多感慨时,不必勉强自己,事后心境自会清凉。”清代的林则徐曾手写“制怒”两个大字作为条幅,悬于室内,以提醒自己忍耐怒气的产生,抑制发怒。据《论语》中记载: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其中第八思叫“忿思难”。是说人如果有发怒的时候,应当考虑日后的灾难性后果,以抑制他的愤怒。

《易经》上讲:人是承受天地阴阳才生下来,都有一种气。而且喜悦和愤怒是人的性情,也都不能没有。有了喜怒又能适可而止,《中庸》把它称作“和”。如果发太大的怒气,就会败坏内心的和气。至于事情乖张不顺,都是由怒气过剩所致。

但是人与人相处的时候,彼此由于个性、地位的差异,发怒的事也是常有的。

西汉惠帝二年,匈奴冒顿正当强大,他派人送信给吕后,言辞极其下流无礼。吕后想要杀了使者,然后起兵攻打匈奴。樊哙说:“我愿意统领10万兵马横扫匈奴。”季布说:“樊哙真应该给杀了。从前匈奴在平城围住高祖,汉兵有33万,樊哙是上将军,仍然不能解除围困。今天他口出狂言想用10万兵马横扫匈奴族,是当面侮辱您啊。况且夷狄是禽兽一样的东西,从他们那儿听到好话不足为喜,从他们那儿听到坏话也不应该生气。”吕后说:“好。”并命令回信要很客气,还照样送给他们车和马,冒顿于是又派人来谢罪,说:“我从前没受教于中国礼义,幸好陛下免除了我的罪过。”于是进献马匹。此后仍是汉匈和亲。

有一次萧何对刘邦说:“长安地域狭少,但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请皇上让老百姓去耕地。”皇上生气地说:“宰相多次接受商人的财物,才为他们请求。”于是抓住了萧何,叫廷尉给他戴上刑具。过了几天,廷尉对皇上说:“对于人们有便利的事情,向皇上请求,这应当是宰相的事情,皇上为什么那么容易怀疑别人呢?”皇上听了很信服,让人把萧何放了。萧何年事已高,平常恭敬谨慎,但他还光着脚来向皇上谢罪。皇上说:“你为民请求我的上林苑,我不答应,就像是桀纣一样的皇帝,你却是贤相,我故意让人把你抓起来,是想让人听到我的错误。”刘邦的怒是假怒,是别有用心的怒,其实这是以怒制事,不失为一种处事的好方法。

身居高位的人,凡事不能容忍,动辄发怒,那么就会迁过于下面的人;如果在下位的人,不顾礼义,却逞强发怒,一定会冒犯上位的人。只要有一方不知道制怒而轻易发作的话,后果都是妨害更多的人。

人类的各种情感,都是一定思想的外在体现。喜态表示人对外界的影响产生了一种积极的回应,而怒则表现为相对的消极情感。喜有大喜、小喜、真喜、假喜、明喜、暗喜、窃喜、自喜,怒同样也有大怒、小怒、真怒、假怒、明怒、暗怒、自怒之分。

无论是哪种怒,都可以产生一定的力量去影响他人。其实怒态,大发怒,首先具有威慑作用,使他人产生畏惧感;其次怒还具有羞辱的作用,使人产生愤怒感;怒还能有激励作用,使人产生一种奋进感。而有在政治、军事斗争中施用怒计的,那是利片对方不能忍怒,故意激怒对方,使之在战略、战策中产生失误,从而乘隙攻之。

愤怒不忍,泄怒于他国,则会引起战争。战争一旦发生,带来的恶果是没有人能够预料的。在社会中,仇怒争执会导致上下级关系破裂,同事关系紧张。在家庭中,愤怒既出,重则会招致父子相杀,轻则兄弟争斗,夫妻反目,使家庭失去欢乐和人伦之道。所以必须学会忍住自己的愤怒,努力化解他人的怒气,与人和睦相处。

出于一时激愤,人一发怒,做事就有可能过火,等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时已晚。唐太宗贞观二年,唐太宗因为瀛洲刺史卢祖尚文武双全,廉直公正,征召他进朝廷,告诉他:“交趾久久没有得到适当的人去管理,现在需你去镇抚。”卢祖尚行礼感谢后出来,不久就感到后悔,他托病推辞。皇上又派杜如晦等人去宣读诏书,卢祖尚坚决推辞,皇上生气,说:“我派人都派不出去,还怎么处理政务?”下令在朝廷上把他杀了,但很快又感到后悔。魏征对他说:“齐文宣帝要任青州长史姚恺为光州刺史,姚恺不肯去。文宣帝气愤地责备他,他回答说:‘我先任大州的官职,只有功绩并没有犯罪,现在却让我担任小州的官职,所以我不愿意去。’文宣帝就饶了他的死罪。”唐太宗说:“卢祖尚虽有失臣子的礼义,但我杀了他也太过分,由此看来,我还不如文宣帝呢。”马上命令追复卢祖尚荫庇子孙任官的权利。

唐太宗认识到了自己做事因怒不忍,过于急躁,连杀了两个臣子,悔恨之意溢于言表。尽管他知错能改,但毕竟有些事情是无法补救的。正是由于怒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下工夫去研究制怒的办法。很多人发现制怒的唯一良方是忍。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应该抑制愤怒情绪的发作,以利自身的健康,以利团结他人,以利相安和谐,以利国家社会安定,以利事业发展。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以怒为计,震慑敌人,激怒敌人,以便战胜敌人。

(二)盛气凌人

专横跋扈

盛气凌人,是指一个人骄傲专横,傲慢无礼,自尊自大,好自夸,自以为是。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具有盛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看不起人。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盛气对人对事的危害性是很大的。这一点古人认识得十分清楚。《管子·法法》中说:评价一个人,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凡是能够做出一番伟大事业的人,没有一个是具有盛气的人。那些盛气凌人的人,是自满的表现,是空虚的表现,这不是什么好事。

《尚书?革命》中这样阐述道:骄傲、荒淫、矜持、自夸,必将以坏结果而结束。

同样的看法在《说苑?丛谈篇》中也有:“富贵不与骄傲相约,但骄傲自然而然地随富贵出现了;骄傲和死亡并没有联系,但死亡也会随骄傲而来临。”

一代名君唐太宗对侍臣说:“天下太平了,自然骄傲奢侈之风容易出现;骄傲奢侈则会招致危难灭亡。”

唐朝的杜审言,字必简,是杜甫的祖父。唐太宗时做修文馆学士,为人恃才自傲,曾对人说:“我的文章那么好,应该让屈原、宋玉来做我的衙役,我的字足以让王羲之北面朝拜。”杜审言有些太自不量力了,所以被后世的人们所嘲笑。这样盛气凌人只能显示他的见识短浅,并没有人认为他的才能真的有那么大。盛气不忍只能贻笑大方。

宋朝名将狄青作枢密使的时候,自恃有功,十分盛气凌人,得罪了一些人。当时文彦博执掌国事,建议皇上调狄青出京作两镇节度使,狄青不服,向皇上陈述自己的想法说:我没功,怎么能接受节度使的任命?我没有犯罪,为什么要把我调离京城呢?皇上宋仁宗觉得他讲的颇有道理,就没再怎么样,并且还称赞狄青是个忠臣。文彦博对仁宗说:太祖不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吗?太祖得了军心,就有了陈桥兵变。仁宗听了这番话,嘴里什么也没说,但暗自同意了文彦博的意见。狄青对此一无所知,就又到中书省去自己辩解。仗着自己的军功还是不想去当节度使,文彦博则对他说:“让你出去当节度使没有别的原因,是朝廷怀疑你了。”狄青一听此言后退数步,惊恐不已,只好离京。朝廷每月两次派使者去慰问他,只要一听说朝廷派人来了,狄青就恐惧不已,不到半年,就染病身亡了。可见盛气不忍是难成大事的。

狄青自恃有功,于是盛气凌人,结果是什么呢?是自损其身。人要忍盛气,不自以为是,谦恭待人,礼贤下士,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与拥护。

《劝忍百箴》中对于盛气这个问题这样说: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够把守住,富贵而骄奢,便会自食其果。国君盛气凌人会失政权,大夫盛气凌人会失去领地。魏文侯接受了田方子的教诲,不敢以富贵自高自大。盛气凌人,是出现恶果的先兆;而过于骄奢就要灭亡。人们如果不听先哲的话,后果将会怎样呢?贾思伯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客人不理解其谦虚的缘故,思柏回答了四个字:骄至便衰。这句话让人回味无穷,咳,怎么能不忍耐呢?

的确是这样。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盛气凌人。千罪万恶都产生于骄傲自大。凌驾于众人之上的人,不肯屈就于人,不能忍让于他人。做领导的过于骄横,则不可能很好地指挥下属,做下属的过于骄傲,则不服从领导。做儿子的过于蛮横,眼里就没有父母,自然不会孝顺。

盛气凌人的对立面是谦恭、礼让。要忍耐盛气之态,必须是不居功自傲,自我约束,克服骄傲的产生考虑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在克服骄傲自大,培养谦恭礼让的品质方面,前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左传》中记载着在成公二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鲁国和卫国担心齐国会来攻打他们,都到晋国去搬兵要讨伐齐国。晋国派郤克率领中军,士燮为上军之将的辅佐,乐书带领下军,去救鲁国和卫国,在华泉打败了齐军,俘获了齐国的车右逢丑父。齐国用甑和玉贿赂晋国,并答应把侵占鲁国和卫国的土地还给他们,以此作为求和的条件。于是晋国的部队班师回朝。晋景公慰劳将士们说:“都是你们的功劳。”郤克回答道:“这是你教导有方,又全凭将士们的努力,我又有什么功劳呢?”

士燮回答说:“是荀庚指挥得好,是郤克控制全军,我又有什么功劳?”作为下臣的,如果都能如此谦虚,不居功自傲,盛气凌人,那该多好,后人听了,都称赞他们贤明。三位将军能够大获全胜,最主要的恐怕是他们谦恭相让、精诚团结的结果。

富贵者、当权者本来就容易有骄傲之势,瞧不起地位低于自己的人。作为统治者,如果不能礼贤下士、虚心受教,他就可能因为自己的骄矜之气而失去政权,富贵者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财势。

相同的例子还有《战国策》中所记载的:魏文侯的太子击在路上碰到了文侯的老师田子方,击下车跪拜,子方不还礼。击大怒说:“真不明白是富贵者可以对人傲慢无礼,还是贫贱者可以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可以对人傲慢,富贵者怎敢对人骄傲无礼?国君盛气凌人会失去政权,大夫盛气凌人会失去领地。

只有贫贱者计谋不被别人使用,行为又不合于当权者的意思,不就是穿起鞋子就走吗?到哪里不是贫贱?难道他还会怕贫贱?会怕失去什么吗?”太子见了魏文侯,就把遇到田子方的事说了,魏文侯感叹道:“没有用田子方,我怎能听到贤人的言论?”

同类推荐
  • 情绪调节术

    情绪调节术

    情绪是人们内心体验的外在表现,是人们行动的驱动力。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从调节自己的情绪做起,努力经营自己,完善自己。学会调节情绪,避开情绪怪圈,可以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事业空间不断得到拓展。
  • 活着是一种修行

    活着是一种修行

    这是一本让当下社会中的人们转换心念、远离烦恼的幸福顿悟书和心灵安顿书。本书从生命、信仰、抉择、自我、挫折、欲望等最受人们关注的人生关键问题着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精彩分析和诚恳而深入的解读,让读者收获心灵的宁静,在繁华纷乱的世间拥有一个圆满的人生。
  • 办法总比问题多

    办法总比问题多

    花大钱办小事是蠢才;花小钱办大事是人才;不花钱办大事是天才。好点子在你“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帮你化险为夷,渡过难关,直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你从低谷跃上高峰,从暗淡步入辉煌。本书从人的秉性、需求、实力、心态、耐心、信心等方面对办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为人处事的种种应变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悟,理论与实践并重。书中有许多成功办事经验的总结,不仅极具启迪作用,而且经世致用。本书语言通俗幽默,故事精彩感人。愿读者朋友们通过本书更好地掌握办事的技巧,从而使自己在社会上找到名誉,在政治上找到地位,在经济上找到财富,在事业上找到成功,在爱情上找到美满,在人生中找到幸福。
  • 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就能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投入,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提高工作工作效率,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最有利的武器。本书共分九章,分别从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加强工作的执行力度、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理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达成有效的沟通、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乐趣等九个方面,全方位地为职场人士怎样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一个立体式的可行方案。无论你是行政人员还是普通职员,无论你是经营者还是管理者,无论你是推销员还是技术员,无论你是办公室人员还是自由职业者……通过阅读本书,你都能从中受益。
  • 有一种心态叫平衡(Mbook随身读)

    有一种心态叫平衡(Mbook随身读)

    过上更为美好的生活是人们永恒的愿望。现代社会带给你无尽的新鲜与刺激、精彩与快乐,却打破了生活固有的平衡。你要做的就是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平衡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正确地对待得到与失去、幸运与磨难、孤单与狂欢……平衡来自于你的内在心态而不外在的形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平衡法则”,你可以重塑健康、平衡的生活。《有一种心态叫平衡》以“平衡”为切入点,从人生的各个方面,包括身心的平衡、人际关系的平衡、家庭亲情的平衡、工作的平衡、时间管理的平衡来阐述现代人应当具有的生活态度。提出“平衡人生”这一全新生活理念,给人们指出了一种更容易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更容易获得幸福的生活道路。
热门推荐
  • 我的爱情能维持多久

    我的爱情能维持多久

    男主很爱很爱女主,女主喜欢男主,男主要求自己做到更好。
  • 傲娇总裁:你命中缺我

    傲娇总裁:你命中缺我

    钉子户龙葵子不要钱,不要新房,就要与老房子共生死。某总裁:不要钱,不要新房还等什么?立刻拆掉。龙葵子:请容我赚钱将这块地买下。某开发商开价千亿,龙葵子生无可恋。不得已,只能美其名曰卖艺不卖身。
  • 原来是你,妍

    原来是你,妍

    她们,为了复仇,她们明白了世间的情亲,重新站了起来,开始了复仇之路。他们,是富家公子哥,命运却和他们联系了一起,开始了痛苦之恋。。。拭目以待
  • 数码宝贝之温暖的他

    数码宝贝之温暖的他

    【独宠1v1】数码宝贝小光和阿武的爱情…一个天真无邪略调皮,一个温柔如水白切黑,人们都说青梅竹马微微甜,阿武半眯着眼,视线一点点挪到正欢笑跳跃的小人身上,唇角勾起一抹惬意,不是微微甜,是特别甜!
  • 洛克王国之小河马的微笑

    洛克王国之小河马的微笑

    小河马的微笑小河马的微笑小河马的微笑小河马的微笑小河马的微笑
  • 斗罗之金闪闪

    斗罗之金闪闪

    流水的穿越者,铁打的素云……获得英雄王吉尔伽美什传承的我,竟然成了素云涛的弟弟。我叫素云天,又称金闪闪,原本只是一个相貌平平无奇的废柴魂师,却成了武魂殿“黄金一代”第四人,教皇比比东关门弟子,武魂殿一统大陆的最后倚仗。君临即是如此!##唯一书友群1075522787##
  • 一路守候

    一路守候

    公子颜,孤儿院长大的一个女孩。每年的生日一束百合总会如期而至送到她面前,谁是送花人?她一直在寻找这个答案。直到十八岁那年,所有的真相慢慢揭开了序幕。
  • 万界秘

    万界秘

    凌天大陆,拥有着数万年的历史,他与地球相类似却又不同。从古老的原始社会,到如今,科学技术遍布于大陆。人们开始用科学解答许多未知的事物。然而,对于一些未解之谜,可曾有人相信鬼怪之说?可曾相信所谓的神话故事并非空穴来风?比如:修仙之人。
  • 为美好的学院献上祝福

    为美好的学院献上祝福

    黑长直、大和抚子、完美大小姐气质?还是一位可以使用魔法的迷之转校生?没错这就是我们的男主角星野月璃……等等——男主角?……Ps:红魔馆地下室…误,二小姐的粉丝交流群:【331760191】
  • 恰有郎骑竹马来

    恰有郎骑竹马来

    生而为神,八殿火神一直不是个有良好德行操守的神仙,违规违纪,知法犯法不在少数,强抢民男烧烤仙兽更是手到擒来,然两万岁生辰过后,凌霄殿前,天帝收到检举怒而将其投入凡尘。地界历尽八苦,火神殿下回天端正了心态,混吃等死什么的不大要紧,追到慕白才是头等大事。但是凡间就这么一百年调戏良家妇男的机会,天帝还要给她缩水,为啥每次都是她倒霉?为啥每次都是她被甩?司命是不是对她有意见?司命表示大神你要淡定,咱们有后台,一切都照剧本来!然一朝失志,全盘皆输。欢喜因你,伤悲因你,皆因你在心底。冷漠如你,厌倦如你,却为何放不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