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60600000014

第14章 能屈能伸:刚柔并济才能左右逢源(1)

“柔不致败”是王阳明经常对弟子们讲授的一个课题,它既是一种人生哲理,也是一种为官处世之道。在王阳明的为官哲学中,能屈能伸既是一种刚柔并济的为官之道,也是一种进退有度的人生哲学。

王阳明认为,只有做到屈从处下才能成大器,一个只知道趾高气扬、不懂得低头示弱的人是难以有所成就的;同样只知道屈从处下不能伸展自己的人也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因此要做到对上适时屈从,对下果断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充分地彰显出张弛有度的为官之风才能让人信服。王阳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说明为人要低调,但是做事情要高调,做到利弊均衡,才能安全稳定地渡过各种困难和险境。尤其是在官场中,要想左右逢源,上下不得罪,最重要的就是要进退有度、能屈能伸。

1.柔不致败,用低调屏障保护自己

为官要能屈能伸,王阳明常说:“柔不致败。”在官场上,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不该强硬的时候要学会用低调的屏障来保护自己。

王阳明在赣州等地平定山贼之后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实际奖励,反而受到了朝中各大臣的猜测和怀疑,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诽谤和诬陷,王阳明并没有感到害怕。他深知自己的权力越大,就会跌得越重,所以他每次在面临升迁的时候都是主动请辞。事实上,这种请辞的方式也确实是让那些嫉恨王阳明的同僚感到了一丝愧疚,他们知道了王阳明的心意之后就很少再去找他的麻烦了。可以说,王阳明正是利用这种低调的屏障达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

王阳明在与自己的弟子们讨论学问的时候偶尔讨论过关于朝廷中很多大臣诽谤和诬陷自己的原因。有些弟子认为是王阳明的功成名就引起了人们的忌妒和愤恨;还有的弟子说王阳明的学问做得越来越大,反对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王阳明认为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如何应对方面,他认为既要放开心胸,还要以柔克刚,低调做人。

王阳明的“柔”体现在多个方面,但主要体现在其顽强方面。“柔不致败”表明柔能克刚,在为官之道中,以柔克刚是古往今来通用的一个道理。在明朝时期,这个道理也是非常适用的,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所以在为官方面也是非常讲究“知行合一”的。

首先,“柔”就是其“知行合一”的一个表现。王阳明在面对各种奸臣陷害和一些困难的时候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强大而变弱,而是变得更加顽强。这种顽强主要体现在“以柔克刚”的低调处世方面。王阳明善于用“柔”的方式来对抗外界的各种强势力量,而实际上王阳明的这种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

其次,表现在“能屈”上。俗话说“拿得起,放得下”,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成功者。王阳明对这点深信不疑,同时他在面对困境时也总是能够忍耐面对。古语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要适当地予以忍耐,这样才能做成大事,成就大业。

王阳明在平定了宁王叛乱之后,尽管皇上对此很欣赏,但是事实上并没有实际的好处落到王阳明的头上。就连很多王阳明的弟子都认为这是朝廷对王阳明的不公。当时嘉靖皇帝刚上台,原本王阳明是奉旨进京接受重用的,但是由于朝中忌妒之人的从中阻挠,王阳明进京的事情就被耽搁了下来。然而,王阳明并没有表现出着急的样子,反而在老家安心地陪父亲、做学问,不把这些名利功绩放在心上。对此,王阳明的弟子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豁达的人。很快,朝廷总算是对王阳明做出了“补偿”,嘉靖下旨封王阳明为新建伯。在当时这个爵位的俸禄应该很高,但是王阳明的这个“新建伯”只是一个空空的名号,并没有实际的俸禄。这着实令人恼火,然而王阳明还是没有感到气愤,反而是以自己身体病弱且要守孝道等为名上疏嘉靖皇帝请求辞官。而这种行为恰恰使他赢得了嘉靖的格外器重。嘉靖不但没有将王阳明的爵位削掉,反而是下旨将王阳明祖上三代都封了爵位。这份荣誉在当时是非常高的,只有明朝开朝时期的几位功臣才享有这样的待遇,而王阳明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这样高的待遇,可以说这完全是他的那种“柔”所带来的。

由此可见,王阳明将“柔不致败”做得十分到位。

王阳明在对弟子们教授心学的时候经常会这样讲:“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应因一点不如意就方寸大乱,凡事多多忍耐,便能转危为安。”王阳明的学生们也很好地承袭了他的这种特点。当时朝中很多人都在反对王阳明,甚至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也进行了批判。更让人们气愤的是,在1523年的科举考试中,最后一个题目竟然是评论王阳明的心学观点。当时,朝廷中那些奸臣的真实意图是希望考生们都能批判王阳明的学说,然后昭告天下,让王阳明一败涂地。而王阳明的很多弟子也都参加了这次考试,这些弟子有一部分人因为这个题目而放弃了考试,他们认为要让自己来批判自己推崇的学问不如不做官,这些弟子中以王珊为代表。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弟子将考试进行了下来,他们在答题的时候并没有批判心学,反而是用一种“至柔”的方式来理直气壮、详细地阐述了心学的思想和主要观点。事情却有些出乎意料,这些弟子有几个榜上有名,而且他们对心学思想的阐述也深深地说服了审阅者。不仅如此,这些心学观点还被全天下更多的人所熟知,可以说是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王阳明在知道了这样的结果之后心中自然是非常高兴。他从心里意识到自己的弟子们已经明白“柔不致败”的道理了,而且还能够学以致用,这是最令他欣慰的。在这次考试中,王阳明的弟子钱德洪意外地落榜了,但钱德洪似乎懂得了王阳明的全部精神和独有的境界,他并没有因落榜而失望,反而将这件事情看得很开,还为自己老师的学说得到了宣传而感到高兴。当然,钱德洪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也在仕途上闯出了一片天地。

王阳明的这种“柔不致败”原则着实让他在仕途或者生活中走得更加从容。他在以柔做事之时还不忘低调做人,时刻用低调的方式来自保,这些细节无时不在显露着其高深的处世智慧。

2.能屈从处下者方能成大器

成功者无不能屈能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包容万物。而那些不能屈从的人也必定气量狭小,不能成就大事。王阳明饱读圣贤之书,所以他对成功的理解也是十分独到的。王阳明认为能够做到卑躬屈膝且不怒自威就等于是成功了一半。

在王阳明看来,自以为是的人总觉得他人不如自己,从而往往在各个方面不肯屈从,但是自古以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气量小的人不能成就伟业。王阳明也一直对自己的弟子进行这样的教诲。

王阳明遭刘瑾等人迫害被贬到了龙场之后,在那里他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为了生计,王阳明不得不亲自耕种田地。从未耕种过田地的王阳明虚心向当地百姓寻求种地的方法,他不耻下问,故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推崇。此外,王阳明还主动地融入百姓的生活中,主动询问当地的风俗,从没有将百姓看得很卑微,反而在百姓面前表现得十分谦卑。他认为“百姓乃衣食父母”,只有待他们如亲生父母,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王阳明的这种屈从处下精神在传授学问方面也表现得十分突出。他在对弟子们进行讲学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弟子们当成朋友相待,尊重他们的智慧和想法,对他们没有任何的训诫,也没有制定惩罚的条规。正是因为王阳明的这种教学特点才让他有了众多的弟子,而其心学观点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宣传出去。

王阳明还非常欣赏老子在《道德经》中写到的那几句话:“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其实,老子所要表达的意图就是贵要以贱为根本,高要以下为基础,所以古代的大王、侯王都自称是孤、寡等,这不正是以贱为本的体现吗?可以说,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所以侯王最好不要过分地表现自己,不要像玉那样处处彰显它的光彩,而要做一块朴实的石头。正如李世民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不去尊重民众,那么民众迟早有一天会反对你。因此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学会屈从处下是很重要的。

在历史上不只是王阳明,能够做到屈从处下的人有很多,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人物。众所周知,刘备是大汉朝的皇叔,出身高贵而且肩上担负着光复大汉的重任。但是他能够主动降低身份与出身贫寒卑微的关羽、张飞桃园结义,而这不仅让他拥有了两个到死都不会变心的忠诚好友,还为光复大业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正是在关羽和张飞的帮助下,刘备才得以一步步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先是投靠了公孙瓒,之后又投靠了徐州刺史陶谦。由于陶谦的软弱,最终刘备只能离开,转而投到曹操、袁绍、刘表等门下。在这些人面前他屈从处下,并逐渐积攒了大量的实力和威信,这样的经历终于让刘备百炼成钢。然而,这些还不算什么,真正的屈从处下要数最为著名的“三顾茅庐”了。

刘备以屈从处下的态度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终于答应出山助刘备一臂之力。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鼎立的三国之一,占据了巴蜀一带。

事实上,刘备能够成就一番大业,与其屈从处下的做法息息相关。对此,王阳明认为,屈从处下是一种气势和风骨,高贵的人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而且屈从处下还显示着一个人的谦虚和尊贤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因此,王阳明不管是在做官还是在做学问的时候都能够做到屈从处下,他丝毫没有将自己当成是达官贵人。他对待士兵们犹如兄弟,甚至与他们一起吃喝,跟他们亲切地聊天。正是王阳明的这种屈从处下的态度让他赢得了众多士兵的爱戴和推崇,从而团结一心,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

王阳明在与弟子们讲学时,曾多次提起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叔敖。孙叔敖本是一位谋士,由于他为人十分有原则,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有人将他推荐给了楚庄王,在那里孙叔敖完全发挥出了自己治理国家的才华,并深受楚庄王的喜爱,于是不久便被封为令尹,也就是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在孙叔敖的管理下,楚国上下繁荣和睦,呈现一片大好的形势。

自从孙叔敖成为令尹之后,全国上下的官吏和百姓都前来祝贺。孙叔敖一时之间完全沉浸在这种喜悦之中。然而突然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走到孙叔敖的府邸前不断徘徊,孙叔敖出来询问。孙叔敖说道:“楚王抬举我,让我当了令尹,世人都前来道喜和祝贺,而唯独您像是前来吊唁,您有什么指教吗?”这位老人说:“如今您已经成为高贵的人,但是我确实是有几句话要对您说。高贵的人有三怨,您可知否?”孙叔敖整理好衣冠,然后屈从处下地询问。老者说道:“身份本来已经很高贵,却骄傲自满的人,人民会远离他;地位很高且善于玩弄权术的人,君王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够多,但是仍不知足的人,灾难也会跟随着他。”孙叔敖听后,觉得老者的话甚是有理,于是向他拜了拜,并说道:“您的教训甚是有理,愿闻其详。”老者又继续道:“越是高贵的人,越应当为人谦卑;官职做得越大,行事就越要谨慎小心;俸禄很多的人,就要学会知足,不应再索取更多。这三条要严格遵守且谨记在心,我相信你定能够将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听完之后非常感激地说道:“多谢老先生教诲,我定会谨记在心。”从此以后,孙叔敖愈加谨慎,最终使楚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当时的孙叔敖已经成为令尹了,但是他还是认真听取了一个老者的意见,并充满了感激,这种豁达的精神正体现出了孙叔敖的不耻下问和屈从处下的态度。而那位老者则直接言明要想长久地在社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就要学会谦虚和知足,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他人所推翻,继而赢得人们的爱戴。

王阳明认为像孙叔敖那样的人都能做到屈从处下,虚心请教,更何况是自己这样一个卑微小吏了,所以他总是以这些古人为榜样,让自己也做到屈从处下,并在他的讲学过程中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弟子们。可以说,王阳明正是凭借着这种屈从处下的精神在朝堂和生活中赢得了群官和百姓的信任和爱戴。

3.方圆有道,才能左右逢源

在为人处世方面,王阳明从来都遵循着“方圆有道”之术,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方圆处世、刚柔并济才能左右逢源。王阳明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他认为在现实中人们总是不想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让给别人,但作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应该拘于小节,只有这样才能左右逢源,获得良好的发展。

事实上,王阳明就是这样一个在官场上懂得方圆处世的人。在平定宁王叛乱的事情上,因为正德皇帝想要亲征捉拿宁王,所以已经活捉宁王的王阳明找了一个机会将宁王献给了皇帝,因而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另外,王阳明每次在平定山贼叛乱成功的时候总是将功劳推给自己的士兵和一些将军,从不独自邀功,这样的做事方法和态度显然让王阳明赢得了人们的赞许和欣赏。

同类推荐
  • 冯·布劳恩

    冯·布劳恩

    如果上帝不想让人类探索宇宙,只要把天梯推倒就行了,人类必定要探索宇宙,尽管只是为了更加珍惜现有的世界,没有当初的梦想,就没有现在的科学成就,做技术工作就要像瑞士钟表一样准确,当一个孩子追求真理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找到真理。
  •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本书是冯玉祥将军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并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20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所能及全书以第一人称口述,读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振聋发聩,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纪录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纪录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军事系列图书”之一,《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图文并茂,结合狙击手的经典事件、装备以及狙击手训练要领等,介绍了近代以来世界上最顶尖的狙击手,还有狙击手手中的致命武器,《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将为您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军事世界。
  • 每想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粒沙

    每想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粒沙

    一曲《橄榄树》红遍海峡两岸,让人们记住了三毛,这个有着流浪意味的名字。三毛是台湾著名作家,她的流浪情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以“流浪”为主题的书被奉为“永恒的经典”。
  • 大唐女人

    大唐女人

    为了权利,本性刚强果断的媚娘武则天变得丧心痛狂,毫无人性残忍至极。先是把自己的亲姐姐韩国夫人当成了美丽的诱饵,以迷惑皇帝无心于政事……
热门推荐
  • 微若星光

    微若星光

    我们的一生就像一粒沙子形成的过程,有的人经过长时间的过程可以变成璀璨的珍珠,而有的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粒沙子。我们的生活平凡,我们的故事平凡,但我们抱着变成珍珠的心,即使耗尽所有,也想发出那微若星光的亮度,只是想证明自己的一生不是白来,只是不甘始终做一粒沙子。
  • 校花的异能护卫

    校花的异能护卫

    "我曾坚信自己一直走在正义的道路上,但是现在我才明白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正义之路,人们只是在一个比较容易走上歧途的世界努力做到最好罢了。"—吴轩有异能又不是我的错,长得帅也不是我的错!
  • 重逢未嫁时

    重逢未嫁时

    她和他本是心心相许,两情相悦,可是某一天他却突然人间蒸发了,她挖地三尺,仍然找不到他,他就这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却意外的“撞”上了他,发现他不单活的好好的,还有了“老婆孩子”......
  • 一生之愿

    一生之愿

    有人曾说我没有心,我不搭理他,因为我还能感受到它的跳动.......还有人说我没有情,我也不理他,因为我还有一群一起玩儿过命的朋友........但那些说我无念无愿的人,我把他们狠狠打了一顿.......那你可知.......我的愿是什么?
  • 听灵的虫子

    听灵的虫子

    他是驱魔家族的继承人,他身体里流淌着家族特有的血液,他生而带着“虫子”纹身,当魔鬼降临时,他身上的“虫子”会化作“卡申夫鬼美人凤蝶”,一种美艳与诡异,欣喜与恐惧共存的圣灵......
  • 快穿女配男主靠边站

    快穿女配男主靠边站

    轻虐,1U1以沫大人!该去下一个位面了!想起那人我就来气,不去!男人轻笑道“夫人不自己来,那我就来找你了”南以沫惊慌失措“快,快!进位面!”
  • 刀剑斋

    刀剑斋

    一对刀剑引来横祸,藏剑山庄从武林除名。整个江湖都被卷入一场阴谋。且看,一人一刀,如何杀开这祸世迷局......
  • 嗜血女王,佣兵大小姐

    嗜血女王,佣兵大小姐

    她,佣兵之王——魅影修罗。冷漠无情,杀人如麻,狠辣果断。爱人背叛致死。一朝穿越成为凤家废物大小姐——凤雪舞。废物?笑话,当她华丽归来时,震惊整个幻月大陆。她就是全能女王。她的规则:辱我,千百倍还之。逆我者烛影风残,顺我者百寿年安,仇我者情断义绝,恩我者三辈鼎盛。汝不容吾,吾便力斩之!倘若苍天不容我,我便力斩苍天!谁与之并肩傲视苍穹,携手度三生!(本书首发于创世中文网,更新不稳定。)
  • 韶华无暮年

    韶华无暮年

    从一开始爱到骨子里却被他一次次的冷漠甚至不惜却被推下深渊家破人亡那一刻,韶华呆呆坐在墓前“对不起…对不起……”她不该爱上那个男人她在父母的墓前直接哭晕那一刻,她明白了爱而不得那就不要去爱了韶华不一定要有暮年
  • 不打不骂教孩子的50个细节

    不打不骂教孩子的50个细节

    本书作者从事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在工作过程中,接触了数千个家庭、数千对父母、数千个孩子,并从那些成功家庭的经验中,总结精练了父母在生活中经常会忽略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50个细节,汇集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