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2300000007

第7章 哈哈大王

综观段镇的一生,对其产生影响的人物不计其数,但影响最深远的也许是蒋文焕。

蒋文焕是江苏无锡人,三岁死了父亲,靠母亲帮人洗衣服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在极端贫困的生活中渡过了童年时代。他虽然高中未毕业,却多才多艺,会作曲写戏,还会表演相声和双簧。他在交通大学学习过一段时间,又进过银行,更长时间是当小学教师,擅长做少年儿童工作。他从17岁入党后,逐渐成为地下党内颇具天才的领导人。《新少年报》之所以深受欢迎,与他的倾心指导密不可分。

自《新少年报》创刊开始,便十分重视时事报道。可是,面对小孩子,怎么讲时事呢?正当编辑们着急时,蒋文焕送来了他亲自写的《小孙周游列国》。

头一段是小孙自我介绍:

我是孙行者的第140代子孙,所以大家都叫我小孙行者。后来觉得四个字太麻烦,就简称“小孙”。我有72变的本领,但已经科学的了。孙行者用手按在眼上远望,我用望远镜;孙行者翻斤斗,我可以乘飞机;无线电又可以代替顺风耳……

编辑们赞叹不已。蒋文焕笑嘻嘻地说:“我试着用点噱头,吸引孩子们来关心国内外大事。”

当时担任《新少年报》党支部书记的胡德华,以笔名“阿沙”发表了许多文章,被称为“阿沙大姐”。她曾做过如下回忆和评论:

“小孙”这种形式,符合少年们的阅读兴趣。我们从多种报刊上选择资料,编成一篇时事故事。小孙根据情节的需要72变,可以乘飞机,翻斤斗,也可以变鸟变虫变树叶甚至变成钞票……以此冲破国民党当局的新闻封锁。通过这个专栏,揭露美帝国主义援助蒋介石打内战的事实,反映国民党统治下人民的苦难生活,反映国民党军队在前线节节败退的真相。

“小孙”是个虚构的记者,但不能只是一个符号,要让他在读者心目中是个有血有肉的可信记者。为了便于对时事发表一些评论,又增加了一个人物――小孙的同行小朱。这样两个小记者可以一回一答,针砭时弊,敢哭敢笑,敢怒敢骂。

例如,在1948年8月11日第63期《新少年报》,针对国民党选丑剧,“小孙”写道:

在回上海的路途中,只见到处都是忙着请客,酒菜馆老板笑张大口,原来是这几天选举立法委员,有人请客找人帮助投他的票。

可是,酒菜馆门口冰冻的土地上,许多穷人冻死了。 我想假如那些想作立法委员老爷的人,拿请客的钱来救穷,那我也一定投他一票。可惜我小孙的一张选票到今天还找不到应当选谁?

在另外星期上,“小孙”飞到了美国,听见有人说美国帮了国民党的大忙,送100多架飞机给国民党军队;一会儿,“小孙”又飞到了东北沈阳,看见许多伤兵,原来是国民党大打败仗……

除了《小孙周游列国》,蒋文焕还主持了《哈哈测字摊》,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专栏,专门回答小读者的各类问题。如有一个小读者来信问:“为什么爸爸总是发脾气?”蒋文焕以“哈哈大王”名义回答:“这是测一个‘问’字,把‘问’字一分为二,那是‘门’和‘口’。因为爸爸失业了,家里又有很多人口,实在没有门路,于是走投无路,没有办法养活一家子,他只好发脾气了。”

从“小孙”到“哈哈大王”,由于采用了灵活多变又通俗易懂的形式,深受少年儿童们喜爱,有些小读者还找到报社里来呢。

蒋文焕非常注意利用版面团结小读者。在他的建议下,《新少年报》开设了《咪咪姐姐信箱》。据胡德华回忆:

这是一个特殊的信箱,是由吴芸红负责编写的,她不但要直接复信,还要引导读者们来参加报社的活动。她有两个好助手,一个是在音乐学院学习的颜学琴;一个是小学教师祝小琬。她们与吴芸红一样,都是小读者最贴心的朋友。

有一次,苏州小读者董淼写来了一首诗稿:

“这是黑暗的世界,

没有光亮,

没有热,

只有痛苦、疾病、死亡……”

小琬拿起信来就大声念。当时报社在西门路已租到一间房子,每当晚上,大家就集中到这里,热气腾腾的工作,大家每逢读到高兴时就读出声来。董淼的诗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小琬立刻给他写了回信,指出世界不是一团漆黑,光亮就在前头,只要我们大家努力,光亮就一定会越来越近、越大。

咪咪姐姐的回信,给了董淼很大的鼓舞。他又来信说,这封信给了他勇气,《新少年报》就是他心中的光亮。从此,他时常与咪咪姐姐通信,后来去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蒋文焕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摇头晃脑,说:“我们就是要做这样的工作!”

编辑部与发行部像《新少年报》的两只轮子,在平稳地滚动着,而且越来越扎实。

一直在为发行奔波的段镇,接到了蒋文焕布置的任务:多发展一些小通讯员,培养一批骨干小读者。

短短几个月,段镇已经是发行工作的行家里手。可是,母亲时常抱怨儿子说:“你花钱不读书去送报,不但不挣钱,还吃自家的饭,这干的是什么活?”的确,在泰隆皮革洋行时,段镇为家里省了一张嘴,还每月背回100斤米。如今,他更辛苦了,却一分工资也没有,家里还要供他吃饭。王老板只发一点洗澡剃头的零花钱,剩的钱都用于维持报纸运营了。段镇理解母亲的艰辛,可同志们都不计报酬,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能例外吗?

段镇的母亲共生了8个孩子。头一个儿子生麻疹死了,段镇算老二,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都在饥饿与疾病中早夭,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在1947年的段家,除了祖母和父母,只有18岁的段镇、9岁的小儿子和一个刚刚出生的女儿。也可以说,段家唯有段镇一个年轻有为的劳动力,父母不依靠他又依靠谁呢?

一天晚上,母亲与儿子谈起给女儿起名字的事儿。段镇脱口而出:“叫段英!”

提起段英,那可是段家的一个女英雄。她是段镇堂祖父的妹妹,参加共产党后,成为云南民族抗日联军的领导人,与日伪军作战多年。据说,她将长发在头上盘两个冲天结,如女侠模样,又善使双枪,令敌人闻风丧胆。抗战胜利后,她的部队遭到国民党中央军背信弃义的围剿,在一次激战中不幸阵亡。国民党的《中央日报》还发消息说《击毙女共匪首领段英》。

母亲有些犹豫,说:“你堂婆已经死了,用死人名字犯不犯忌?”

“犯什么忌?段家要继承段玉裁老祖宗的治学之风,也要继承堂婆与敌人斗到底的勇敢之风!”段镇倔犟地说着。

父母同意了儿子的主张,又叮嘱他挣点米回家,段镇叹口气点了点头。

女性毕竟心细于男性。胡德华和吴芸红几乎同时察觉了段镇面有难色,便一同来关心这个穷苦的小弟弟。胡德华的父亲是申报国际版的主编,吴芸红的父亲是华行的法律顾问,都有较稳定的收入。于是,这两个善良的大姐姐当起了“家贼”,经常从家中“偷”米接济段镇。每次接过大姐姐送的米,段镇都心头热浪翻滚,他不大会说感谢的话,只是工作愈加勤奋,并很快就发展了一批小通讯员和小发行员。

《新少年报》在解放前的小通讯员都是编号的。第34号小通讯员陈?征当时是个小姑娘,后来在南京中华中学任教。她曾回忆与“段大哥”的交往:

我和段大哥主要是卖报卖出了感情。我们几个小报童总愿意围着他转,帮他做事:分报、摺报……他骑车驮着我们去卖报。日子久了,自然和他说话就多了。他教我们唱歌。当时,我们最喜欢唱话剧《表》中的插曲:

的答,

的答,

脱下你的旧衣裳,

我们的歌声跟着那时光,

亲爱的朋友呀向前走,

前面呀没有穷和愁......

唱着唱着,便真的觉得美好的世界在前头呢!有时出去卖报,卖得挺多,心情愉快,绕僻静街道,车骑得飞快,一路歌声,那情景还真有点儿诗意呢!

有一次上学,我把饭钱弄丢了,中午没吃饭。段大哥知道了,立即买了三块清蛋糕,又倒了一杯开水放在我跟前,亲昵地说:“吃吧!”

今天的孩子,恐怕很难体会到这三块清蛋糕的感情;而当时的我,是深深地懂得它的价值的。从我记事时起,似乎没有被谁看得起过。父亲死后,遭到的白眼就更多了。记得有一次,奶奶带我到一家亲戚家去借钱,大清早起,泡了一天,也没借到。使我感动的是大哥大姐的为人。

有时我去《新少年报》社取报,碰上段大哥正在吃饭。饭食很简单,有时连火都不生,开水淘冷饭,几根咸菜。段大哥呼噜呼噜吃得挺香,吃完了,抹抹嘴,给我拿报纸。当时,别的大哥哥大姐姐也是这样。为什么他们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我佩服他们、尊敬他们。我想自己长大了,也应该做他们那样的人。事隔几十年了,每每想起这些用自己的心血,培养教育我们的大哥哥大姐姐,我总觉得有股幸福的暖流涌入心头,他们是真正的革命者!

当段镇带着陈?征等小通讯员来报社参加培训班时,直接感受到了蒋文焕的魅力。

蒋文焕还是穿着那一身旧西装,镜片后的眼睛炯炯有神,看起人滑稽可笑。他一露面,小通讯员便欣喜若狂,一齐喊:“哈哈大王!”“哈哈大王!”于是,蒋文焕就带领大家边唱边跳他自编的《哈哈歌》:

老头子哈哈,

小孩子哈哈,

老老小小都哈哈,

你哈哈,

我哈哈,

大家一起都哈哈,

哈哈哈......

段镇暗暗叹服,这哈哈大王真神奇,这么一唱一跳,每个人心情都愉快起来,个个精神焕发。从此,这《哈哈歌》也成了他的传统法宝

祝敏和祝小琬的小弟弟祝邦达,后来成为新中国外交部驻外使馆的办公室主任。他曾回忆了蒋文焕当时主持的时事座谈会:

尽管天气炎热,孩子们睁着大眼,聚精会神地倾听哈哈大王的讲话,他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大朋友。

哈哈大王愤怒地说:“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想把我们中国变成美国殖民地。同学们,我们能答应吗?”小读者齐声回答:“不答应!”他又风趣地说:“别看美国人张牙舞爪,他们是坐在火山上,而人民好比一座火山,总有一天会爆发,把美国佬烧得屁滚尿流焦头烂额的。哈哈!”孩子们跟着这乐观而有感染力的哈哈声一起轰笑起来。

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了起来,十分热烈。在头一天晚上,蒋文焕曾启发我做了发言准备。于是,我发言中讲了反动派不惜出卖主权,勾结美军留驻中国,聘请美国顾问参加内战残杀自己同胞等具体事例。可是,我好像把美国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的名字读错了一个字。这时,哈哈大王朝我狡黠地眨眼一笑,又用赞许和鼓励的目光让我继续讲下去。

会后,哈哈大王摸着我的脑袋亲切地说:“你的发言很好,只是把麦克阿瑟读成麦克阿必了,哈哈!”我一下脸红了,心里可热乎的的。

从蒋文焕身上,段镇开始思考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儿童工作者,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应当如何去开展工作?应当与孩子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段镇记得非常清楚,1947年2月,当《新少年报》创刊一周年时,蒋文焕以哈哈大王的名义,发表了一首充满乐观精神的《哈哈曲》:

哈,哈,哈,

哈,哈,哈,

新少年报真哈哈,

为啥要哈哈,

诞生一年要哈哈 ,

回想一年哈哈多,

三千、四千、五六千,

报纸愈印愈多,

读者愈来愈多 ,

读者都是新中国的新少年,

新少年报的主人是新少年,

新少年爱新少年报,

新少年报也爱新少年,

你爱我,我爱你,

大家一时一刻不分离 ,

新少年报今天是一岁,

明年今天又一岁,

一岁,一岁,又一岁,

新少年报万万岁,

哈,哈,哈,

哈,哈,哈。

同类推荐
  • 我的金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金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为季羡林1946年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至“文化大革命”发生前的散文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这一人生阶段中颇具代表性的散文以及数十篇随笔,不仅有展示作者个人生活情趣的散文,也有多篇记录出国访问及与外国友人友谊的文章。
  • 商市街

    商市街

    本书是萧红完成于1935年5月的作品,带有明显的自传特色,但同时具有社会风情画的特点。生动而真实描写了城市里的贫富悬殊与对立,下层百姓境遇的悲惨,知识分子求职的艰难与谋生的不易,热血青年的忧伤、欢笑和对人生道路的探寻与抉择。今天看来仍是一部具有巨大艺术魅力的散文作品。
  • 国家的投影

    国家的投影

    本书作品的体例为散文随笔。字里行间跳动着青春之火,闪烁着军人应有的风骨与神韵。
  • 汶川奇迹

    汶川奇迹

    从三江、水磨、漩口,到映秀、银杏、威州……两位作者王敦贤和张学明艰辛踏访震后汶川村村镇镇,见证三年来汶川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处奇迹。他们以见人见事的大量细节和情感饱满的叙述风格,忠实记录、生动呈现了汶川灾后重建的伟大历程。《汶川奇迹》全书共十八章,作者曾前后六易其稿。书中材料翔实,细节生动,主题鲜明,思想高昂。全书生动具象地再现了汶川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广东援建者的赤子之心。整部作品不仅讴歌了灾区干部群众擦干泪水自强不息努力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奋斗精神,还抒写了广东援建工作者对汶川的深情大爱与无私奉献。
  • 花痴日记

    花痴日记

    本书是刘墉在一个冬天与自己心灵的对话,透过自然的风花雪月,反讽人间的爱恨情仇。纽约多年不遇的酷寒,使莱克瑟丝湖一夜冻透成黑冰,湖面上粉雪流浪,而刘墉的湖畔家中,因着一百二十盆花草而充满生机。暗香扑鼻的蜡梅、自恋的水仙、挂满屋檐的冰笋、湖面上的雪泥鸿爪……在这个寻常也特别的天地里,季节的界限开始消弭,无论年纪,无论贫富,肃杀的冬日里也掩藏着喜悦,一花一草,一个小小世界。跟随刘墉先生的导引,跟随他的文字、绘画与摄影,跟随他思绪的漂移融合,一个冬天里的春天,毕现出平凡中的美好。你会发现,有时,角度微移,我们都会成为他一样的生活艺术家。
热门推荐
  • 一个女生的虚影

    一个女生的虚影

    (我不会写简介,只会写内容O(∩_∩)O哈!……)一个女生从虚实——在变到真实——再变回虚实的故事。你们想要什么结局?
  • 拨开那朦胧月色

    拨开那朦胧月色

    他说,如果我创造一种病毒,这个世上将无人可解。
  • 冷剑飞仙

    冷剑飞仙

    年少不知愁,乘剑影,骋风华。月清凉,红颜不老,醉倚天涯。寻仙路,世途人心险,道阻且狭。一二知心,两三奇缘。忽入桃源,乍逢佳人,从此痴心乱。争意气,两相隔,相思侠胆。欺世君子,其罪难赦,一剑惊风起,王侯震颤。计中计,筹帷纵横,魔云诡谲,岂止善恶难两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系统之女配的逆袭之路

    系统之女配的逆袭之路

    飞奔而来的车把她撞飞了,也撞飞了她的心、她的生命。。。醒来,发现自己在一片漆黑的空间中飘着,可是,眼前的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什么?!!!系统、任务?!!!
  • 玄灵界之枯竭大陆

    玄灵界之枯竭大陆

    公元3033年,人类科技高度发达,星际移民已不再是梦想,而宇宙飞船几乎成了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一位飞船领域天才少年却意外打破位面,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位自称是书灵的却告诉他,你是我主人选定的人。是意外的发生,还是命运使然。依稀记得,万年前,那场大战打的天昏地暗,乾坤颠倒,位面破碎,宇宙崩塌。人们在破碎的宇宙中重新建立家园,繁衍生息,而万载后的今天传说中那一位再次显现,打破位面,寻找传人。而那天才少年在新的世界里会有怎样的际遇呢?
  • 莫名其妙的高中生活开始了

    莫名其妙的高中生活开始了

    只因为父母偶然听到的消息,只身一人的考来著名森兰高校的顾昔,不得不寄住在姑姑家里。:‘’等等,有什么搞错了?!"所以,莫名其妙的高中生活开始了。。。
  • 灰的世界

    灰的世界

    灰是一种颜色。他就像灰,在黑与白之间,挂着有些奇怪但看起来很帅的笑容,念着能一直流传下去的那句词儿: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玛蝶的故事

    玛蝶的故事

    “对了!别忘了!”两老还没说,就听到六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健康!快乐就好!”两老无奈的摇摇头,怎么就不让我们过把瘾呢?算了!“对啊!别理会太多的形式!活着!快乐!健康就好嘛!”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不是吗?好话不怕说第二遍嘛!!“你的答案呢?”前头的水在寒风中寻求着自己苦苦追寻的答案。后头的她,嫣然一笑!“健康!快乐就好!”
  • 鬼灵神域

    鬼灵神域

    我本人身,却有鬼命,活在人间惹红尘,又闯灵域闹鬼神。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命途,一处处血光凶险的境遇,就此开启了人生奇袭之旅。